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亦舒金句那么多,不只出自《我的前半生》

最近热播的电视剧《我的前半生》,

改编自女作家亦舒的作品。

香港文学圈有种说法:写言情的亦舒、写科幻的倪匡、写武侠的金庸,是“香港文坛三大奇迹”。其中唯一的女性,就是亦舒。


亦舒自小生长于香港,以《我的前半生》为例,其作品大多以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的香港为背景。哥哥倪匡曾评价:“亦舒的小说,和香港人的脉搏频率相同,是地道的香港文学。他的小说不矫揉造作,有着香港人的性格。”除了个性很香港之外,亦舒的文笔也多受粤语的影响,许多句子都带有粤语特色。



亦舒的语言风格犀利冷静,人物对白生活化、有个性,简明风趣,因此经常会从故事主人公口中道出一些妙言,一针见血,让人拍案叫绝,并值得深思。




《喜宝》1979


△ 《喜宝》电影海报


1.

我要很多很多的爱。

如果没有爱,那么就很多很多的钱,

如果两件都没有,有健康也是好的。


2.

我们在公路上兜风,没有说话,只让风打在脸上,

我感到满足,生命还是好的,

活下去单是为这太阳为这风,便是充分理由。


3.

我放下电话,觉得很满足、踏实。就像接听长途电话,可爱的男孩子在八千里外说:“我想你。”其实一点实际的帮助也没有,薪水没有加一分,第二天还是得得七点半起床,可是心忽然安定下来,生活上琐碎的不愉快之处荡然不存,脸上不自觉地浮现一个恍惚暧昧的笑容,一整天踏在九层云上。


△ 

小说《喜宝》该小说讲述了剑桥圣三一学院的法学高材生,独善其身,风华正茂,极尽嫣妍。本是炙手可热的俏佳人, 尚有高贵文凭压身,却反其道之,决定做富商的情妇的故事。





    《玫瑰的故事》1981


    △ 《玫瑰的故事》电影剧照


    1.

    失去的东西,其实从来未曾真正地属于你,

    也不必惋惜。


    2.

    真正的爱情应该是舒服、安全得不觉得它的存在。


    3.

    情海变幻莫测,情可载舟,亦可覆舟。

    可是请问,谁又愿置身一池死水之中,永无波澜。


    △ 

    电影改编自亦舒原著《玫瑰的故事》。张曼玉饰演富家千金玫瑰,追求者甚众,而她爱上的庄国栋则为了个人事业娶了歌星,她受到极大打击,远离香港。10年后,最亲近的哥哥又病逝。她从巴黎离婚回港,与傅家明相恋,那知穿起婚纱准备结婚时,又天降大祸……




    《我的前半生》1982  



    1.

    世事往往如此,想回头也已经来不及,

    即使你肯沦为劣马,也不一定有回头草在等着你。


    2.

    最佳的报复不是仇恨,而是打心底发出的冷淡,

    干嘛花力气去恨一个不相干的人,

    过去的事不必再提。


    3.

    若要生活愉快非得把自己自己先踩成一块地毯不可,否则总有人来替天行道,挫你的锐气,与其待别人动手,不如自己先打嘴巴,总之将本身毁谤得一钱不值,别人的气也就平了,也不妒忌了。





    《开到荼靡》1984   


    △ 

    《开到荼靡》是作家亦舒写的一部小说,此书以香港现代生活为背景,围绕王韵娜、左文思等人的情感纠葛展开了复杂的故事情节。


    1.

    能够说出的委屈,便不算委屈;

    能够抢走的爱人,便不算爱人。


    2.

    理想的伴侣是补足对方的缺点,

    而不是共犯一个缺点。


    3.

    一个人如果不想伤害自己,外人休想动弹。




    《流金岁月》1987  


    △ 《流金岁月》电影剧照


    1.

    无论做什么,记得为自己而做,那就毫无怨言。


    2.

    那种难得的朋友,

    我成功,她不嫉妒,我萎靡,她不轻视。

    人生得一知己足矣。


    3.

    坏,也要大大的坏,坏到一流,

    也是个人物,照样有人跪着拜。


    △ 《流金岁月》电影海报




    《忽而今夏》1988  


    △ 作家亦舒


    1.

    骗一个人,要费好大的劲,

    不在乎她,又如何肯骗她,

    所以,如果有人将来苦苦蒙骗你,千万不要拆穿他。


    2.

    只要舍得放手,就可换回自由。


    3.

    何必向不值得的人证明什么,

    生活得更好,乃是为你自己。




    《她的二三事》2002  


    △ 

    《她的二三事》故事很短,但人物却是那样多,异常的丰满。各种个性的女子,各样性格的男子,他们之间淡淡的交错,似缠绕精密的丝线,条条相扣,无法分割。


    1.

    缘分一至,水到渠成,凡有些微勉强,不如稍候。


    2.

    原来你若真爱一个人,

    内心酸涩,反而会说不出话来。

    甜言蜜语,多数说给不相干的人听。


    3.

    如果你不能与你所爱的人在一起,

    那么,爱惜与你在一起的人。


    看了这么多金句,你会不会好奇,

    是什么样的生命旅程塑造了作家亦舒本人?



    △ 亦舒与倪匡


    亦舒,原名倪亦舒,1946年生于上海,倪匡是她哥哥。当然,那个时候倪匡还不叫倪匡,也不叫卫斯理,他叫倪亦明。5岁时亦舒随家人来到香港定居。


    她的创作道路可以说是一点都不艰辛曲折,写小说对她来说,像是再容易不过的事,简直是要风得风,要雨有雨。从她的第一篇小说开始,只要她写,就一直有报刊争着要登。 但是,她一直努力写了三十多年,近二百部作品,就不仅仅是任性而为了。 


    那一年她十四岁,第一篇作品《暑假过去了》,由哥哥倪匡送到了《西点》上刊登。之后,出了第一本短篇小说集《甜呓》,算是处女作。 那时候,她是家里的“小妹头”,她有四个兄弟,她承受了兄弟们的许多温情。二哥倪匡小时候叫她作小咪,长大了则戏称为“大文豪”。 


    据说亦舒很早就在《中国学生国报》写稿,是典型的文艺青年,她写得勤而快,早就在同学之中鹤立鸡群,更是编辑们眼中的不可多得的才女。他们追稿,打电话上她的学校,冒充是家长,诸多麻烦,他们也乐此不疲,务必要求得她的稿子到手,可以说是和“出名要趁早”的张爱玲不谋而合。



    亦舒也对那段穿着中学校服去交稿的奇特经历记忆犹新。那时候,一千字稿费才六块钱,写了一万字,到百货公司去买了一件衬衣,花了三十七块半。 曾经有位老编更好笑,警告他的属下:“你们不要得罪亦小姐,她未够年龄,杀人不用偿命的。” 瞧瞧,小小年纪,便成为了编辑们不敢得罪的“美丽而豪爽的才女。” 这也许是形成她的敏锐、麻利、泼辣、执着的性格最早的温床吧。 但亦舒具有敏锐的观察力与触觉,擅于将平凡的字眼变成奇句的才华,实在是源自于她的阅读爱好。 


    十二岁,她便开始读鲁迅的《野草》,后来还在一家文学杂志社里,将整套《鲁迅全集》全部读完。师承甚殷,以至不惜把鲁迅笔下的主人公的名字用到自己的作品中来, 比如《我的前半生》中主角是子君和涓生,就是源自《伤逝》,她虚构了一个别出心裁的“涓生”与“子君”的香港传奇。更不用说行文中的一针见血, 爽快犀利的风格了。 而她的小说《朝花夕拾》,则沿用了鲁迅散文集的名字。


    同时,她还喜欢看《三国演义》、《水浒传》;《红楼梦》更是至爱,至今仍爱不忍释。因为(红楼梦》中的对白:“真是精彩异常,学到一两分即终身享用不尽……” 

    仅仅是一句“纵使举案齐眉,到底意难平”,就让她以此作底子,写出了一个又一个凄艳的爱情故事,诸如《玫瑰的故事》、(香雪海)、《风信子》、(寂寞鸽子》、 《蔓陀罗》等等。 



    十八岁不到, 中学刚毕业,亦舒并没有立即升读大学。梳个妹妹头,将有色眼镜架在头上,左手抓记事簿, 右手抓钢笔,凭着文学青年的姿态   跑到《明报》去当记者,风尘仆仆地活跃于人生舞台上,白天写新闻,专访,晚上写杂文、小说。 


    她时常出入于影视圈,兼写名流专访,这对她后来写言情小说很有帮助。那时的亦舒用过“玫瑰”、“梅肝”、“络绎”、“陆国”“叽哩抓啦”等笔名,月薪才三百八十元。 


    她笔下所写的明星个个都是活灵活现,形象跃然于纸笔之上, 三言两语,就能描摹出美人的精魂,比如她写林青霞:


    “这个女子最美的地方,乃是对自己的美,一点信心都没有,这份性格上的特色,使她神情永远带一份迷茫渴望,眼睛象在恒久地等待某一个人某一件事,到底是谁呢,连女性都想知道。”


    这大约就是“美而不自知”吧。



    很多人都会说起亦舒这段在《明报》的工作时光,她采访了很多名人明星,做了不少电影相关的文章,但她自己却在《自白书》这本杂文集里写道:


    小时候本身十六七岁,碰到一班十六七岁的女明星,

    算是交个朋友,玩成一堆。

    其后年纪老大,渐觉闷厌,

    明星们脱了绸裤,穿上缎裤,

    跟读书人扯上什么关系,

    因此不写这类稿子已经长远长久,

    欠着银河画报几千元稿费,

    硬着头皮问李老板能否以小说还债,

    老板不答应,就快害我上不了天堂了。


    但是即便是“不写这类稿子已经长远长久”的她还是会将所遇到的这些明星写入书中,作为自己书中的角色。比如仙气十足的林青霞,在小说《星》中,亦舒描写了一个美丽而寂寞的玉女明星“林绿霞”,主角名字与林青霞只有一字之差,


    “那个玉女明星两道浓眉,微微下垂的嘴角,

    秀气逼人的面孔,慧黠的眼睛”,


    描写之细致,不禁让人佩服。


    △《流金岁月》剧照


    亦舒惯写女性,在她笔下,所谓美人不过两类,一种韧一种媚。颜色自然惊艳,却清冽冷静凉薄淡定。骨骼清秀,锁骨如扣,不吝于掩藏野心物欲,内心汹汹自私得坦坦荡荡。都市丛林法则下,标准的城市女猎人,眼光精准一剑封喉。


    她不喜纤弱但美丽的花瓶,即便只是摆设也要有铮铮之骨,无论是如何风华绝代也要有着骨子里的自尊和骄傲,所以亦舒书中的人物结局都是惊人的相似,通常女主角看透了爱情后毅然放手,寻求一个人的快乐,又或者极重友情。人们常常说亦舒写的小说与琼瑶不同,不是“言情小说”而是“世情小说”,描写世间常情。


    《流金岁月》主旨是友情而非爱情,当年看见银幕上的锁锁和南孙为一个日本男子意气相向时,很多观众心底悲凉无以复加,仿佛一流的卡士却活活被杨凡暴殄天物。然而,时光迤逦而去,我们的记忆自动过滤了那些荒谬的误读和肢解,对于这部电影的印象,仅留下与角色气质无比贴合的两位影界传奇:红姑与Maggie。


    Maggie一头齐肩短发配上白衬衫卡其裤的样子,脑海里时时闪现蒋南孙海藻似长发立在樱花树下与王永正的初遇,而红姑则是那个用蜜糖似声音向电话中人喃喃细语的慵懒娇娃。风华绝代的两个美好人儿,错失在银幕上演绎一段大气丰满的女性友谊的最佳机会,陈词滥调的三角恋让人再无兴趣去回味她们的演出。


    △《我的前半生》剧照


    而今电视剧《我的前半生》,也跟原著有出入。原著里,女主娇憨可爱,没电视剧里这么作,也没有什么闺蜜的男人爱上我这种恶心人的纠葛,唐晶找了个老实人嫁了还怀孕了,罗子君和女儿男友的舅舅一见钟情相爱了,过程很励志,结局很美满。


    亦舒笔下的女性,通常都是唐晶那种,要有很多很多的爱,没有爱,钱也是好的。反正就是输可以,姿态要美。



    顺便提一句,亦舒的侄子是风流闻名的倪震,周慧敏的老公,两人都抖落不少对方糗事,很是精彩!


    △ 周慧敏和倪震


    当年,倪震写文章说过童年不如意,矛头指向的是父亲倪匡,倪匡没有说什么,亦舒却看不下去了,在专栏中以《童年》写了篇短文狠狠挖苦了下侄子倪震:


    “震侄的事业不去说它,他的童年,

    在我的目光看出去,怎么好算不愉快!

    绝顶聪明的孩子多数绝顶顽皮,多吃几顿板子,

    理所当然,凡事必须付出代价,并不算是阴影。”


    亦舒直指倪震的闲愁,是娇生惯养的环境下横生出来的少爷敏感:


    “自幼读华仁书院,私家车出入,

    独立卧室,零用钱花之不尽”;

    “小时做手术,住的是法国医院,

    祖母外婆莫不紧张得要命,

    均我亲眼目睹,

    这样的童年及少年期实在是一流等级”。


    行文末尾,亦舒告诫倪震:


    “外人总以专家自居加油加醋,

    震侄是典型香港幸福新生代,

    与我们走荆棘路的长辈比,堪称风调雨顺。”


    文章本没啥,但倪震看了不开心,立刻写篇叫《亦舒》的文回击,文中写道:


    “姑姑亦舒,10多岁便出走结婚,生下小朋友;

    可惜,几年便离婚收场。‘凡事必须付出代价’,

    姑姑多年来都有阴影,人怕出名猪怕肥,

    怕小表弟有天会上门要钱。”



    而后更谑称亦舒40多岁时人工受孕,是“用命搏了个女儿回来,老蚌生珠,疼惜得不得了”。当时,亦舒的粉丝把倪震骂的称得上是沸反盈天了。


    不过,都是很久远的事了。




    倪震提到亦舒的婚姻,在当时确实轰动一时。大概是在2013年,4月底德国柏林有一个《注意柏林》影展。旅居德国的中国香港导演、画家蔡边村参展作品、自编自导的纪录片《母亲节》,介绍了他寻找生母的经过和心路历程。纪录片中,那个和儿子避不见面30多年的母亲,正是著名女作家亦舒。


    亦舒的第一任丈夫是蔡浩泉,香港著名诗人蔡炎培见证了二人由相知相交到视如陌路:


    “我与浩泉是好兄弟,

    5个老友在北角锦屏街租了一个单位写小说,

    亦舒那时住在滨海街,很近,上来探班,

    浩泉是出版社主编,写作、画插画一手包办。

    他对亦舒好冷淡,亦舒很好胜,

    你越不理她,她越要引你注意,

    那时……大家都知道亦舒追浩泉”。


    蔡炎培回忆道,没多久二人已打得火热,后来,二人更在父母反对下“闪婚”。翌年,亦舒怀孕生子,儿子取名边村。 


    可惜才子佳人的天作之合,只维持了短短3年,两口子婚后常为钱银争执,性格刚烈的亦舒坚决求去,二人的独生子边村归蔡浩泉抚养。父母离婚后,蔡边村与父亲相依为命,一度失业赋闲在家的蔡浩泉,后来找到一份在报馆上夜班的工作。为生活奔波,蔡边村自幼儿园开始,已交由祖母照顾日常生活,父子二人同住一屋却不常见,靠便条沟通,但感情却很好。


    那一年,44岁的蔡边村通过纪录片《母亲节》向亦舒喊话:


    “您好,是我,蔡边村,您的儿子,很久不见,我们可以见面吗?” 


    亦舒通过微博发出一篇出自自己短篇小说《妈》中的文字,她表示自己是爱儿子的,为此不惜在18岁便早早当上了母亲:


    “我怀你的时候是那么年轻,但是我要你活着,甚至我亲生的母亲叫我去打胎,我不肯,我掩着肚子痛哭,我要你生下来,我只有十八岁。” 


    此外,有亦舒迷很早便指出,亦舒在短篇小说《妈》似乎暗示不认儿子的原因,故事写一位年轻人找母亲,书中写道:


    “你父亲已经浪费了她的前半生,现在你又要去浪费她的后半生?”


    △ 亦舒与蔡边村


    离婚之后的开始几年,亦舒仍会间歇探望由蔡浩泉抚养的儿子蔡边村,但随着蔡浩泉另娶,亦舒不愿再与前夫再有任何瓜葛,干脆连亲生儿子也断绝来往,彻底将一段不愿记起的人生历史删除。亦舒后来的作品只字不再提儿子。


    第一段婚姻的结束并没有让亦舒停止追求爱情的步伐,第二段感情中她追求的是邵氏明星岳华。1971年,亦舒和岳华的恋情上了《明报周刊》封面,成了全城热议。题目叫“亦舒为什么爱岳华”。

     

    对此,亦舒是这样回答的:


    “岳华给人的感觉就是他是好人。

    岳华有一张好人的脸,好人的性格。

    幸亏实际上他也是个好人……

    因为谁都知道,占了岳华的便宜,

    不会有后顾之忧。”


    可是前几年,老好人岳华上《志云饭局》时提到往事,说亦舒曾经因为前女友的事情而将他的西服用剪刀剪烂,试过模拟似的用刀向着他睡的那张床,大家都以为亦舒对岳华爱得死去活来,但是岳华却说:


    “她是否爱我,我不太清楚。”


    亦舒的脾气在岳华眼中属于是独特的那种,但是两人依旧不相合,于是交往2年终于分手,岳华后娶恬妮。即便之后两人同在温哥华的电台工作,也不曾问好联系。



    后来在一些媒体文章中提到,亦舒与岳华同居,爱得疯狂,却经常因郑佩佩吃醋,最后因嫉妒才令这段情告终。


    亦舒的第三段感情,是在40岁时通过相亲认识了港大教授。在四十多岁时千辛万苦,以人工受孕诞下女儿,并对小女儿十分疼爱。也许是年轻时太过用力,把爱情的火焰燃烧到最大值,中年以后反而渐渐平和下来。


    “当我死的时候,我希望丈夫子女都在我身边,

    我希望有人争我的遗产。

    我希望我的芝麻绿豆宝石戒指都有孙女儿爱不释手,

    号称是祖母留给她的。

    我希望孙儿在结婚时与我商量。

    我希望我与夫家所有人不和,吵不停嘴。

    我希望做一个幸福的女人。”


    △《喜宝》剧照


    亦舒的大学梦是十年后才圆的,二十七岁那年,亦舒赴英国曼切斯特上大学,后来酒店管理学毕业之后,先到台湾圆山饭店任女待应总管,继而返港在富丽华酒店任公关。 工商界的奋斗可以说是极富色彩的,但亦舒毕竟是亦舒,那种长时间的仕途经济, 对一位浑身长满了浪漫文艺细胞的女子来说毕竟是很闷的,不久她又重蹈覆辙,跑到 “佳视”当编剧,之后又在港府新闻处任高级新闻官。直到近年才“退役”,移民加拿大当全职作家兼家庭主妇。 


    亦舒是舒明的,她也是矛盾的。 她会用整月的稿费,去买一套连何莉莉也嫌太贵的连卡佛名牌套装。也会穿着蓝色的牛仔短裤,套一件褪了色的T恤,到大饭店坐下来吃饭,左右顾盼,旁若无人。 不是人人都受得了她的挪揄的。如果作为蓝本,被她写进小说中,那么除了是当美丽的女主人公外,你会很不幸。因为不知为什么,她的脑子竟会装满那么多刻薄古怪的名堂。好好一句唐诗宋词元曲,竟被她倾手拈来,嵌进她那令人啼笑皆非的挖苦话中, 配合得那样天衣无缝,令人不能不佩服她才思敏捷。 


    她的生命力非常顽强,虽然有时也满嘴的愁,但这只是心血来潮,要向大众做做情绪表演。转眼间,她又嬉笑怒骂,嘻嘻哈哈,忘记刚刚还在自艾自叹,说这个社会无情无义,“血肉横飞”了…… 


    矛盾是她不快乐的根源,而且照她的苛求,天下不会有合她心意的男子。有人说她最成功的小说,便是她自己一生的影子,曾经有过这样一句话:


    亦舒有追求理想的翅膀,却有爱慕虚荣的泥足。



    也许是因为年轻的时候吃过爱情的亏,所以她笔下的女子大多没有委曲求全的,所有的女性都思想独立、谈爱情也谈人生,高傲也自足。很多人说,亦舒教会了女孩们小资,也教会了女孩子拜金。这只是她的小说里传达的一部分信息。

     

    亦舒之所以被书迷们尊称为“师太”,乃是因为她的书中始终弥漫着一种“大女子主义”,并不像琼瑶那样鼓吹女孩子应该等着一个各方面都完美的男人来拯救,而是坚信女子应当自立,只有真正自立的人才能得到爱。


    她如她小说中写的那样,绝不做“你养我”的梦,敢爱敢恨,而她想要向众人传递的,也是这样吧。


    ©作品授权发布、文章、图片源于网络。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插足闺蜜、插刀弃子、家人反目,这个女人够狠!
    那些年,被亦舒欺骗的女郎们
    19岁闪婚生子,25岁抢郑佩佩男友,33年不认亲生儿子的女作家,她现在怎样了?
    倪匡背后仨女人:妹妹亦舒抢人老公,儿媳周慧敏听话,老婆最孤独
    亦舒:17岁成名,19岁生子,用300本书影响一代人的师太
    “师太”亦舒前半生:写300本小说,抢闺蜜男友,与金庸齐名,看不上琼瑶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