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人到中年,我才真正读懂了清明

作者丨鱼籽酱·栀子花开

有人说,读懂了清明,也就读懂了人生。

人擅长遗忘,所以才有了清明。

它教会我们去直面死亡,学会感恩和告别。

在这场年复一年的仪式里,这场浩浩荡荡的寻根之旅背后,更是一种血脉的传承和责任。


因为,生命是一场轮回,谁也无法例外。

每一次扫墓,都让我们更好地回首人生的来处,不忘做人的根本,以终为始,从而更好地出发。

01

清明节,是另一种方式的感恩

3月29日,一个男人刷屏全网。

在南京火灾中,舍身救妻的丈夫去世后,“别管我,先救我老公”的妻子,也随丈夫而去了。

在此之前的3月21日,东航客机MU5735失事坠毁,132人,全部遇难。

在触目惊心的数字背后,是一个个原本温热鲜活的生命,和一个个瞬间破碎离析的家庭。

这世间,有太多猝不及防的灾难:

从天而降的大水,突如其来的大火,狡猾反复的疫情……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我申请去隔离病房,共赴国难,听从组织安排!”

这是黄文军医生的请战书,他奋战在一线,不幸感染,于2020年2月24日不治离世,享年42岁。


同事含泪写下:

“兄弟,你救了那么多人,却救不了你自己。”

自新冠疫情以来,倒在抗疫一线的各行各业人士近450名,其中医护人员60多名。

他们化身执戟战士,与病魔斗争,鞠躬尽瘁,九死不悔。

刘智明,彭银华,夏思思,冯效林,李文亮,张抗美,肖俊……

他们正携手离去。

我们出不去的门,是他们再也回不去的家。

他们穿上白衣战甲的那一刻,早就忘了个人的生死。

不幸与明天,谁也不知道哪个先来。

2021年7月17日,河南郑州遭遇了千年暴雨,1小时下了北京半年的雨,陆地瞬间变汪洋,致使数10人遇难,其中包括救援人员。

关键时刻,那一个个冲向水中的橙红色身影,给人带来了生的希望。

可是涛涛洪水,吞没了他们救援的脚步。

这里,我们应该记住他们的名字:

何国勇、翟向、任冀军、翟向、马新喜,王俊杰、王宏强……

“青春刚刚登场,话语犹在耳旁,孩子即将出生,父母淹没于泪水,青山忠诚的卫士,危难的永恒对手,投身一场大火,长眠在木里河两岸……”

这份感动中国解说词,是给凉山救火英雄的。

2019年3月30日,四川凉山木里县森林起火,消防员闻火而动,紧急扑救。

27名消防员和3名地方扑火人员,不幸遇难,年龄最小的王佛军,仅仅18岁,他留下最后一句话是:

来,赌命。”

吊诡的是,时隔一年,2020年的3月30日,四川凉山再发大火,致使18名扑火队员和1名带路职工,葬身于熊熊大火。

“媳妇,你带孩子玩吧,我有任务不能陪你们了。”

西双版纳出入境执法调查队副队长蔡晓东,匆匆撂下这句话,便去执行缉毒任务了。

谁知这一别,竟是天人永隔。

2021年12月4日,他与持枪毒贩殊死搏斗,壮烈牺牲,生命永远定格在了38岁。

据统计,新中国成立以来,全国共有1.6万余名民警因公牺牲。

仅2021年,就有261名民警、131名辅警为国捐躯。

人民警察是和平时期牺牲最多、奉献最大的一支队伍。

这是因公牺牲警察的头像组合成的国徽,起初是362名,后来每年都在增加新面孔。

“我不知道你是谁,我却知道你为了谁”,因为有他们的保驾护航,我们才能平安幸福;

他们用献血乃至生命,换一世界的静谧祥和。

网友@江城牛牛锅 妹妹曾深情留言:

他们站在两个世界的门口,誓把生命还给生命。

有人说他们逆流而上,其实这是他们一直以来的选择与方向。

来不及告别。

没有长亭外,古道边,没有执手相看泪眼,没有劝君更尽一杯酒,有的只是,猝不及防,阴阳两隔,再也不见。

是啊,为人们抱薪者,永远为人们所怀念。

生在和平年代,是因为我们从不缺负重前行的人,他们以命相搏,才换来了这盛世。


为了不能忘却的纪念,我们选择在清明节这天缅怀英烈,让逝者于天国安身立命,让活着的人感恩生命,珍惜当下。

清明节,其实是我们中国人的感恩节。

02

清明,学会用爱的名义道别

除了天灾人祸,冷漠无情的,还有病魔与岁月。

“愿天下人都有饱饭吃”,4月2日,袁老铜像在湖南省农科院揭幕,铜像守望着他牵挂一生的稻田。


夫人为袁老铜像献花,她所戴的口罩上写着“人就像一粒种子,要做一粒好种子”,让人泪目。

碗里有米,心里有你啊!

还记得2021年5月22日,那个特殊的日子,举国悲痛,山河垂泪。

这一天,“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在长沙与世长辞,享年91岁。

稻失主人,国失脊梁,天地惊,鬼神泣。

他说:

“我毕生的追求是让所有人远离饥饿。”

他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

他这一生,一直在努力实现两个梦:

禾下乘凉梦,杂交水稻覆盖全球梦。

有人说,我们的父辈正携手离去……

在袁老离开我们的前5分钟,“中国肝胆外科之父”吴孟超已经驾鹤西去,享年99岁。


吴老是我国肝胆外科的开拓者和创始人,从医78载,自主创新30多项重大医学成果,他完成16000多台手术。

他说:

“这世界上不缺乏专家,不缺乏权威,缺乏的是一个人,一个肯把自己给出去的人。”

仅2021年,我们已痛别10多位两院院士和国之脊梁,今年,这个数字在继续增加。

仰望星空,有“王绶琯星”、“周又元星”灼灼闪烁;

而不再被“血吸虫病”困扰的患者们,露出久违的笑容的那一刻,是对谢毓元院士满满的感激;

而程镕时、沈忠厚院士的教导,让万千学子昂首前行。

还有这些名字:周毓麟、彭士禄、沈善炯、李京文……

他们见证了发展蜕变中的祖国,并为中国的强大做出举足轻重的贡献。

他们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为国为民,孜孜不倦,上下探索。

他们为后代打下江山,守住社稷,排除饥饿,清除病痛,挡下枪弹,守住和平。

他们是国之脊梁,是家之砥柱,是我们的父辈,更是虔诚的信仰。

有了他们,才有这片祥和,才有这春暖花开。


可是,当他们走后,我们需要擦干眼泪,铭记他们,然后觉醒、自强

接过他们手中未完成的事,沿着他们开拓的路,继续走下去,投身时代的洪流,守好这片净土。

当山河无恙,国泰民安,我们才有资格和勇气,大声对天堂里的父辈们说一句:

这盛世,如您所盼;

这祖国,遂您所愿!

人到中年,走过半生,经历了无常和遗憾,才恍然明白,我们终将学会告别。

我们回望了过去,亦找回了自己。

03

他们从未消逝,只是换了一个住所


知乎上有人问:“朋友去世后,你会删除他的微信吗?”

有一个高赞回答是:“不会!”

我们可以当他从未离去,只是朋友圈更新得比较慢,或者他心情不好不想发圈,又或者他在忙一件很重要的事情没有时间发朋友圈。

因为,他依然活在我们的世界里。

大卫·伊格曼在《生命的清单》里说:

人的一生,要死去三次。

第一次,心跳停止,呼吸消逝,在生物学上被宣告了死亡;

第二次,下葬,人们穿着黑衣出席他的葬礼,宣告他在这个社会上不复存在,他悄然离去;

第三次死亡,是这个世界上最后一个记得他的人,把他忘记,于是,他就真正地死去。整个宇宙都将不再和他有关。

所以,一个人真正的消亡,是被所有人遗忘。

这就是清明节存在的意义,因为铭记,战胜了死亡。


林清玄说过,人们会害怕生死,是因为大家不知道未来还有世界,未来还有人生。

人的离去,权当移了民,换了一个地方居住,从身边,换到心田。

因为,“铭记”,是最好的力量。

那些不该忘却的人,那些应该记住的事,换了一种方式,活在心里,不离不弃,不消不逝。

一年一清明,念念不忘,必有回响。


思念,能跨越山海、穿越时空,让活着的人,与离开的人,相聚。


就让清明成为一个童话,生者与逝者相逢在春暖花开的日子。

一个记得,一个就永远活着。

04

好好活着,是对逝者最好的告慰

微博上一段话,引起高度共鸣:

“错过了飞着飞着就不见了的航班,躲过了突然就失控狂奔的车辆,避开了凌晨因为地震而崩塌的城市,健康的熬过了3年病毒。如果这一切你都侥幸没有遇到,接下来的日子里,请努力去爱,使劲去活!”

只有见证过死亡的惨烈,方明白活着的可贵。

清明节,除了扫墓,祭祀,还有出游,踏青。

《帝京景物略》中有描述:

“三月清明日,男女扫墓,担提尊榼…。拜者、酹者、哭者、为墓除草添土者,焚楮锭次,以纸钱置坟头。…哭罢,不归也,趋芳树,择园圃,列坐尽醉。”

因为,对逝者最好的告慰,就是好好活着。

生命是场轮回,谁也无法置之度外,但每一次扫墓,我们都会告诉逝者:

“我过得很好,请您放心。”

曾国藩曾说:

“灵明无着,物来顺应,未来不迎,当时不杂,既过不恋。”

人生一世,草木一秋,敬畏生命,珍惜现在,就是最好的生活状态。

有人说:“清,代表着世人要清楚生命无常;明,意味着世人要明白活得明净。”

又逢清明,点亮【在看】,让我们双掌合十,愿万物生长,山川清朗。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读懂清明,你就读懂了人生的意义
人生在世,读人是基础,看人是关键,做人是脊梁(美文)
自尊是一个人的脊梁
用自尊支撑起自己的脊梁
参考快评 | 哀悼,以国之名!
清明:生者珍重,逝者安息,离开是每个人最终的命运~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