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逃出大英博物馆》热搜背后:没有一个中国人,能笑着从大英博物馆出来

作者|鱼籽酱·钟有鱼

无论文物还是藏品,最好的归宿都是回归故里。

仅仅三集,短短五天,播放量破2.2亿,自制短剧《逃出大英博物馆》成了全网顶流。

每集两三分钟的剧情,却让观众内心久久不能平静。

“家人,我在外面流浪了好久好久。”

“我迷路了,我不知道怎么样找到回家的路......”

“你要带我回中国吗?”

寥寥数十字的台词,读之令人鼻子一酸,眼眶一热,眼泪禁不住溢出。

这部短剧不是什么大制作,剧情也不复杂,仅仅讲述了一盏小玉壶,从大英博物馆出逃回家的故事。

但心悦诚服地说,它真正戳中了我们的泪点和痛点,让更多人的目光,投入到那些流落海外的中国文化瑰宝。

01       

今年1月11日,博主“何香蓓Betty”怀着复杂憋屈的心情,将她在大英博物馆的见闻,拍摄成视频分享到了抖音。

视频里是一个个被掠夺的中国文物古迹,令人无比痛心、愤怒。

一位名叫“有理言之”的网友留言提议,可以把大英博物馆里的文物作为主角,拍摄一部动画,让它们回到家乡过年。

后来,这个创意经网友“小柴爆米花”转载,被博主“煎饼果子”看到,他瞬间产生了兴趣,留下一句“等我”,随后开始了漫长的剧本创作工作。

“煎饼果子”搜索查阅了大量资料,了解到诸多中国文物被偷盗掠夺到海外后,他的内心再也不能平静,一股强烈的情感堵在心口,促使他迫切想要做点什么。

于是,他把故事大纲讲给另一位博主“夏天妹妹”听,两人随即一拍即合,决定飞去英国进行拍摄。

此时,正是他们流量最高的时候,却为了拍摄这部作品而整整停更了三个月。

8月26日,短剧《逃出大英博物馆》放出预告,30日发布了第1集。

故事开始,“夏天妹妹”饰演的小玉壶,一只原本收藏在大英博物馆的中华缠枝纹薄胎玉壶,为了回家而逃出博物馆,流落街头撞上了“煎饼果子”饰演的中国记者。在一番怀疑、犹豫后,记者决定带小玉壶,踏上回家之旅。

虽然仅仅只有3集,一集时长不超5分钟,但剧中诸多设定、构思却非常巧妙、感人。

小玉壶的原型,是一盏中华缠枝纹薄胎玉壶,2011年由玉雕大师俞挺制作,2017年被送到大英博物馆。

小玉壶原型

之所以选它为主角,是因为它是和平年代送去的,不是被盗掠而走,不用面对装进麻袋的恐惧,只有它才记得回家的路。

小玉壶出场时脏兮兮的脸蛋,是因为大英博物馆里,很多中国文物都没有被好好保护,被人随意触碰甚至毁坏。

小玉壶说自己是一“盏”而不是一“只”玉壶,还强调自己的名字,是因为大英博物馆里的文物只有编号,外国人连它们是什么都不知道,只有我们中国人才懂得,它们的名字有多么优美、浪漫。

小玉壶进入记者房间时,惊叹这么大的柜子只住两个人,是因为大英博物馆里的展柜过于拥挤,经常把同样颜色、不同类别的文物放在一起。

小玉壶听到男主的名字叫“永安”后,嘴里念叨着“永安,永安”,是因为有一只名叫“家国永安”的瓷枕,就存放在大英博物馆里。

这一条条设定、构思,无不戳中网友们的泪点。

当我们看到中国数千年的文化瑰宝,被堆砌在遥远的异国他乡,内心又何曾能够平静。

特别是一盏玉壶,化身为一个灵动的女孩,眨着明亮的大眼睛,冒失而又脆弱地告诉我们,她唯一的诉求就是:回国。

那么我们心中,又怎么能抑制住那种想让文物归国的满腔热忱。

她们,真的在外面流浪了好久好久!

02 

短剧里的小玉壶可以踏上回家之路,然而现实里,却有太多文物还漂泊在外,无法回家。

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统计,全世界200多座博物馆里,存放着大约167万件来自中国的文物。

这还仅仅只是官方记录在册的,辗转流落到私人手中的藏品,预估可达10倍。

要知道,北京故宫博物馆的藏品,也只有约180万件,而在海外流失的文物,足足可以装满10个故宫博物馆。

其中藏品最多的地方,就是大英博物馆,它目前公开的中国文物数量超过了2万3千件,而且很多都是举世独一的孤品。

在此之外,还有更多没有公开的藏品,据闻实际数量超过了20万件,涵盖了书籍、绘画、玉器、雕塑、青铜器、陶瓷等等,几乎囊括了整个中国史。

在这里,有太多来自中国的“镇馆之宝”。

“曾伯克父”青铜组器

源自商朝的双羊尊青铜酒器,全世界仅存两件,其中之一就在大英博物馆。

和真人一样比例的辽代三彩罗汉坐像,同类型的罗汉坐像仅存10件,全部流落海外。

商代的双羊尊(左)和辽代三彩罗汉坐像(右)

世界上最著名的元代大维德青花瓷瓶,放在大英博物馆的95号展厅,每一位观众都忍不住和它拍照合影。

元代大维德青花瓷瓶

此外还有顾恺之《女史箴图》的唐代摹本,敦煌莫高窟壁画,商周的青铜器,春秋战国时的钱币,唐三彩塑像,北宋汝窑青釉碗......

从公元前17世纪到20世纪,中国历史上几乎所有艺术种类的文物,都能在此找到身影。

连英国人自己也承认,“中国人创造了世界上最广泛最持久的文明...”,他们特意把这句话刻印在了33号展厅的门口。

进入这里的中国游客,无不发出满是痛惜的叹息声。

没有一个中国人能在这里笑着出去。

这些陈列在大英博物馆里的中国文物,都是英国人偷盗抢夺的见证,也是近代中国百年苦难的伤痕。

它们绝大多数都是鸦片战争到新中国成立之间,被英国人搜刮掠夺而走。

这一百年,恰恰是中国沦落到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时期。

它们的家原本在圆明园,在故宫,在莫高窟,在承德避暑山庄,在龙门石窟......可现在却只能堆砌在异国他乡。

如果文物会说话,它们一定都在诉说回家。

如果思念有声音,这声音也一定震耳欲聋。

03  

在广大网友都期待流失在外的文物能回家的时候,却有那么一小撮人,发出这样一种言论:

“我们应该感谢大英博物馆帮我们保存文物,而不是指责他们。”

我不知道是多么没脑子的人,才会发出这种又蠢又坏的言论。

一群强盗把我们的文物古迹破坏抢走,难道是为了保护它们吗?

更何况,中国文物到了国外,也没有被他们好好保护过。

在国外许多博物馆里,包括大英博物馆,许多文物藏品连个保护柜都没有,游客可以直接上手触摸,不可避免地发生涂鸦、掰断雕塑手指、打碎瓷器等等事件。

2017年,在美国费城就发生了兵马俑手指被游客掰断盗走的事件,而这具兵马俑还是从中国租借的。

不仅如此,由于文化不通,外国人也根本不懂得如何保护中国文物。

著名的《女史箴图》,一副画在绢上的画,被英国人粗暴地切割成了几块,这不但导致这幅著名的绢本画,切口处很快开裂掉粉,画面上的印章也被不可逆地损毁。

《女史箴图》切割成4段

后来,英国人不得不从中国请来修复专家邱锦仙老师,花费巨量时间和精力,才把这幅画复原。

《女史箴图》只是一个极少数的幸运儿,更多的文物,早已在有意和无意的保存不善里,化作了一堆碎片。

我们现在所能看到的一些文物藏品,背后还有无数的文物,早已在粗暴的运输、堆放过程中,碰撞、风化成了垃圾、废墟。

有哪个强盗,会真正爱护偷盗抢夺来的物品呢?

他们不仅不会妥善保存,甚至连有效的管理也做不到。

邱锦仙老师带领团队修复画作

8月16日,大英博物馆发布公告,表示有藏品丢失,包括公元前15世纪到公元19世纪的黄金首饰、宝石和玻璃制品。

8月26日,大英博物馆再次证实,大约有2000件文物被盗丢失,引爆了国际舆论。

这些丢失的文物,如今正辗转在各个公开或不公开的电商平台里,成了不法分子手中的玩物。

所以,别再说文物在国外是更好的保护,这种言论是彻头彻尾的谎言。

无论文物还是藏品,最好的归宿都是回归故里。

04

《逃出大英博物馆》之所以能在短短几天内成为爆款,是因为它点燃了广大中国人心中的梦:

让流失在外的文物回家!

然而现实里,文物追索的工作却异常艰难。

英国人一直以各种理由,包括法律禁止、文物归还途中易被损毁、获取途径合法、归还国局势不安定等等借口,拒绝世界各国追索文物的要求。

被硬生生切割的巨型壁画

而最近发生的文物失窃案,毫无疑问是揭开了大英博物馆的遮羞布。

但再怎么搪塞,也改变不了大英博物馆里的文物,是被偷盗掠夺而来的本质。

我们呼吁全世界更多的人,更多的国家,一起加入追索文物的行动。

这个追索的声音,永远也不该停歇,应该一步步扩散,扩散到大英博物馆里的一座座展台、一件件文物。

点亮【在看】,惟愿漂泊他乡的文物,能早日回归故里;惟愿山河无恙,家国永安。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逃出大英博物馆”看哭无数人,没有中国人,能笑着走出大英博物馆!
韩长红 | 我看了《逃出大英博物馆》
豆瓣7.7,疯狂安利,这部网剧格局太大了!
热搜第一!发布1天点赞500万,《逃出大英博物馆》被央视疯狂表扬
2024届高考写作指导:《逃出大英博物馆》作文指导课件
《逃出大英博物馆》,中国文物在海外向我们招手!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