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如何理解“一生负气成今日,四海无人对夕阳。”这句诗?

文/炒米视角

谢邀@诗书君。陈寅恪的这首诗写于1945年4月。对于这位大师中的大师,1945年4月,有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那就是视力越来越差,想出国动手术,几次不能成行,病困于成都。



而对于他来讲,即便失明亦不是件太过悲伤的事情,只是还有很多著作不及写完。忧心身丧,文化存亡。1945年还是一个特殊的年份,四月初,美国人轰炸了日本本土,战事开始呈现一边倒的形势。日本人败相已露,然黎明前,祖国大地仍然满目疮痍,笼罩在黑暗中。此刻诗人难免伤怀。在此背景下,大师写下了《忆旧居》。

渺渺钟声出远方,依依林影万鸦藏。
一生负气成今日,四海无人对夕阳。
破碎山河迎胜利,残馀岁月送凄凉。
松门松菊何年梦,且认他乡作故乡。

前两句画面感极强,有王维的笔风。“三句之后皆典型宋词婉约惆怅格式。此为典型“同光”派作品。“同光派”历来褒贬不一。然而晚清湖南巡抚陈宝箴之子“陈三立”便是典型同光派之代表人物。而陈三立正是陈寅恪之父。幼年长期耳濡目染,国学基础,西式学说,出其父者,贡献之巨。

解说此诗文,通篇”惆怅”、“负气”。某伟人就曾说过“暮气沉沉”,认为其为遗老之流。


的确中国的知识分子的书生气永远夹杂着幼稚弃世的内容。仿佛从芈原的《离骚》开始,到后来的王国维投湖。这是基因里的夹带。

所以“负气”之罪不在”同光派”,而在于诗人所处的历史和社会背景。那种背景叫“国之不幸,诗词大幸”。而今人之所学“同光体”,已无其社会历史背景,乃成“为赋新词强说愁”了,实乃沽名钓誉,故弄玄虚耳。

而陈寅恪为学术耗尽了一生。他无心政治,追求精神自由,思想独立。所以一生不愿离开大学,越是眼疾之后,创作越是夜以继日,有着强烈的紧迫感。


回到题主所提之“一生负气成今日,四海无人对夕阳”。用beyond的一段歌词可以解释:“原谅我这一生不羁放纵爱自由,哪怕有一天会跌倒(今天果然卧于病榻),背弃了理想谁人都可以,哪怕有一天只你共我(的确看着夕阳,似乎也只有唐筼陪着自己,想想还是有点小凄凉呢!)”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一生负气成今日,四海无人对夕阳
《忆故居》近代 · 陈寅恪渺渺钟声出远方,依依林影万鸦藏 一生负
陈寅恪为何要写出“一生负气成今日,四海无人对夕阳”?
陈寅恪诗歌鉴赏:忆故居
四海无人对夕阳(二)
9首关于孤独的古诗词,一生负气成今日,四海无人对夕阳 [比心]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