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我军5万敌38万,那么谁来担任主攻?王近山毅然起立:让我来负责
userphoto

2022.08.16 湖北

关注

革命战争年代里,我军打了不少以少胜多的战役,无论是在抗日战争期间还是解放战争期间,这种以少胜多的战役背后无一不是指挥作战的干部的智慧结晶。

从红军时期开始,我军就处于劣势,无论是在兵力上还是在武器装备和后勤补给上,我军不仅与反动势力中的地方军阀有着差距,更与武装精良的日寇有着相当大的差距,想要在有着如此大的差距下,以少胜多是非常困难的,毕竟作战理念已经完全改变了。

但是就是在解放战争期间的大杨湖一战,我军面对刚刚经过美国新式训练后的敌人,依旧不落下风,不仅痛击了敌人,还取得一系列重要战果,殊不知在这一战中,我军仅仅只有5万余人,但是敌人足足有38万人之多,那么我军是如何取得这一场战争的胜利的呢?

一、不得不打的一仗

经过抗战的考验后,人民军队素质有了质的飞跃,这让解放战争爆发之初,解放军就粉碎了敌人数轮进攻,基本遏制住了敌人的大规模进攻,甚至开始以攻为守。

不过就在陇海战役胜利后,敌人不甘于失败,又陆陆续续发动了多次进攻,虽然都被解放军粉碎,但是意图已经非常明显了,所以不少干部都意识到一场大战似乎难以避免。

果然没多久后,敌人就派出了精锐力量来围剿解放区,这次直接派出了蒋介石的嫡系部队,共有38万人之巨,所以这给解放军的压力可以说是非常之大,但是面对来势汹汹的敌人,又不得不打。

这来势汹汹的38万敌军基本都扑向了刘伯承和邓公负责的解放区,这里才不过四个纵队,又刚刚打完陇海战役,不仅人困马乏,还弹药紧缺,所以敌人挑了软柿子捏也是在情理之中的,毕竟在解放战争爆发之初就已经凸显了敌人的意图。

弄明白了敌人的意图后,组织上经过反复讨论后,决定打这一场不得不打的仗,并狠狠打消敌人的嚣张气焰。

为了成功击退敌人,刘伯承和邓公虽然商议出来了方案,但是始终没有找到合适的指挥人选,于是在召开部队动员会议时,刘伯承和邓公特地找了部分指挥员谈话。

在了解到这场战争的局势后,很多指挥员都是沉默不语,毕竟38万人对比我军的5万人,实力差距太过悬殊了,但是有一个人却例外,他毅然地站起来说道-我来负责这场战斗。

说这句话都不是别人,正是在抗战时期就成为杰出将才的王近山。

二、血战大杨湖

敌人的38万大军浩浩荡荡开赴解放区时,刘伯承和邓公反复研究着作战计划,毕竟如果敌人的所有兵力全部往上压,我军是坚持不住的,所以只能抓住机会,枪打出头鸟了。

有了这个作战主旨,解放军抓住了敌人孤军深入的一支部队,它就是整编第三师团,因为这一支部队已经明显冲在了最前面,当然这一支部队之所以敢于孤军深入,与它的指挥官不无关系。

这支部队的指挥官正是黄埔军校的一期毕业生-赵锡田,虽然是一名老将,但在军事思想上依旧是陈旧落后,在抗战时期就犯了不少错误,不过因为是蒋介石身边红人-顾祝同的外甥,所以没有人敢点赵锡田的名,这让他更加为所欲为。

到了解放战争爆发后,赵锡田不顾战场大局,往往在乎的是个人利益,于是经过一番研究后,决定枪打出头鸟,打的就是赵锡田所率领的3师。

决定打敌军的3师后,虽然3师一直孤军深入,但是凭借着空中掩护和地面装甲部队,解放军一时间很难对其构成威胁。所以在制定作战方案时,当时的指挥作战负责人王近山来了一个大胆的方案,直扑敌人3师的师部所在地-大杨湖。

当这个提议一出,刘伯承和邓公直言这是一场冒险作战也是一场有把握的作战。当时敌军将师部直接设置在了仅仅只有多户人家的大杨湖,凭借着前有三米深的壕沟,后有大水塘的天然优势,认为有着如此多的天然屏障,我军一定不敢轻易冒犯。可是就在不久后的深夜,王近山率领整个6纵队开始围攻大杨湖。

围攻大杨湖后,敌人虽然迅速反应过来,但是王近山利用迫击炮支援部队提供的唯一有效火力,将所有兵力压在了村落中,与敌人打起了巷战。经过数个小时的拼杀,王近山带领的6纵以巨大损失占领了大杨湖中的3师的师部。

大杨湖一战的胜利极大地激励了我军的士气,不久后便将3师依数歼灭,取得了这一场以少胜多战役的绝对胜利,从中也能看出王近山作为一个指挥员的军事素质之高。

三、结语:

大杨湖之战中,王近山挺身而出指挥了这场战役,成功抓住了敌人的弱点,并扬长避短,成功地打出了我军的威风,也打消了敌军的嚣张气焰,这也让他成为了一位永载史册的将才。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王近山说打剩一个连,他当连长,此战杀敌五千,自损二千八
6纵两昼夜未攻下大杨湖,王近山感觉受到侮辱,刘伯承压阵后大胜
危急时各阵地接到电话,内容只有五个字,战场却上演大逆转 !
78年王近山病逝,临终前对着儿子嘶声说道:李德生上去我就放心了
团长卢彦山:告知旅长请准备500副担架收尸,无法当面跟你告别
1946,血战菏泽大杨湖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