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一鼓、一板、一槌、一人,浠水鼓书一台戏!

 

“兔走乌飞的东传西,为人切莫用心机;

百年世事三更梦,万里江山一局棋;

禹收九州救汤伐夏,侵吞六国汉登基;

古来多少英雄汉,南北山岗卧土泥……”

——(浠水鼓书《劝世人》) 

余克军、余翠父女

鼓书艺术协会迎新文艺汇演现场

在文化广场的宽阔处临时搭建的舞台上,说书艺人余克军和他的女儿余翠正在说唱《父女同赞十九大》,台下听书的人逐渐多了起来,其中有不少是中老年人。

台上的父女俩时说、时唱、时鼓,优美的曲调、声情并茂的说唱、节奏明快的鼓声,不时的传向广场四周,使得台下的观众听的赞叹不已,说到精彩之处,台下发出阵阵掌声。70多岁的王爹爹说,闭着眼睛听鼓书,就像是在听戏,但比听戏还过瘾!

鼓、鼓槌、云阳板

一架鼓、一块板、一根槌、一个人、一台戏,这就是浠水鼓书。表演时一人登场,左手执云阳板,右手击鼓,用鼓渲染气氛,用板变换节奏,唱、做、念、打,主要形式分为大书和书帽,大书就是长篇正传,以历史、民间故事为题材,方言演唱,通俗易懂。书帽就是正书前的小段子,也叫笑话,鼓书艺人将这两种形式相互穿插,主要是为了活跃现场气氛,调节听众的情绪,吸引听众的注意力,为后面的正书作铺垫。

就是这种形式简单的文艺活动构筑了我们老一辈浠水人的娱乐生活。 

柳敬亭说书图

从源流上讲,我县鼓书属于黄孝大鼓的支流,即受黄冈和孝感两个地区的说书艺术同北方大书的影响。始祖柳敬亭,清康熙时南通州余西场人。在咸丰年间,由鼓书艺人胡炎亭(新洲人)、刘汉青(上巴河人)、曾锦山(黄冈人)等将南派鼓书传入我县。浠水鼓书有只一人行动,食宿简便,不论场地,均可演出的特点。

在清末明初,一些著名的说书人上武汉、下九江,在长江中下游一带行艺,被称为“督江先生”,他们走南闯北、穿林过海,在群众中有“艺人进山,犹如接官”的说法。直到改革开放之前,说书都是浠水民间的主要艺术形式。

汇演现场观众图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随着曲艺春天的到来,我县不少中老年听众如饥似渴,而青年人出于好奇好古的心情,都是争先恐后地去听书,那正是浠水鼓书最兴盛的时期,当时说书艺人登记在册的就有三百二十人。每逢节假日或婚嫁喜事,村前灯下,都听到鼓声咚咚。许多中老年人,可能到现在还很怀念当年听鼓书的时光呢。

一对爷孙在听书

同敲一架鼓

然而自改革开放之后,由于经济大潮的冲击和电视网络的普及,娱乐形式的多样化,不断地影响了说书人的市场。和许多传统项目一样,浠水鼓书的传承发展也面临同样的问题,那就是缺少市场、后继乏人。

但是我想,浠水鼓书会再接着演唱下去的。就像这个四岁的小女孩陈可欣一样,可能并不懂爷爷在唱什么,但她依旧接过爷爷手中的鼓槌,笨拙的敲着小鼓。咚咚的鼓声四处飞扬,那是传承和希望!(文图:胡群)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宋传恩:渐行渐远的乡村“大鼓”
聂学运作品丨听小戏
徐景洲|小城旧事:大鼓场
金落海|故乡记事——忆听鼓书之趣
评书与鼓书
追溯北京大鼓书的民间根脉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