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东汉末年是四国鼎立,为何罗贯中却只写魏蜀吴,被抹去的是哪国?

历史上最为迷人的一段时期就是三国时期,在那个时期能人辈出,更是因为罗贯中的《三国演义》让那段历史更加吸引人,动乱年代的风云变化,魏蜀吴三国之间的势力斗争刻画得精彩纷呈。

在当时的东汉末年,其实是有四个国家呈现出并立于世的局面,受到罗贯中的小说《三国演义》的影响,绝大多数人都了解了魏蜀吴三国。那么第四国是谁呢?它又有着什么样的故事呢?

在《三国演义》的第三回,东汉末年的重要人物董卓就首次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中。董卓是东汉末期的一位权臣,并且手下拥有重兵,在东汉末年的动乱中不断扩大力量,最终上演了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把戏,成为摇摇欲坠帝国的实际掌权人。

董卓虽然在表面上是取得了无尚的控制权,但是天下臣民一心向汉,董卓并不得人心,反抗董卓的有志之士也很多,比如司徒王允。

在董卓势力轰然倒塌后,汉王朝气数已尽的事实逐渐被有眼光远见的人可能到,不少人都开始有了拥兵割据的想法,都幻想着将来有一天能够一统天下,建立自己的万世功业,其中有一个人叫公孙度。

在董卓把持权力时期,公孙度是董卓派往辽东的一个太守,作为镇守边关的封疆大吏,董卓倒了之后,公孙度便看准时机在辽东地区独立称王,建立燕国。

公孙度此人并非草包,而是精于算计的时代英雄。公孙度公开称王称帝的时间很早,可以此人心中的报复不小。公孙度从小就经历了一番苦难,幸亏有贵人相助才逐渐官职越做越大,直到后来成为称雄一方的太守。

用现在时髦的话来说,公孙度这个人非常“刚”。在为官期间他对待那些货祸害乡里的土豪恶霸丝毫没有惧怕之情,以雷厉风行的态度果断打击他们,由于公孙度对内的治理非常得民心,所以他的声誉也很好。

公孙度不仅是对内强势,对外也刚柔并济,为什么说是刚柔并济呢?先来说说公孙度的“刚”。

公孙度在占据辽东地区自立为王之后,他很清楚自己所占据的地盘是很小的,相对于中原地区来说简直是太小了,所以公孙度非常重视扩大自己的地盘。公孙度开始在自己的燕国四周东征西讨,主要目的就是扩大自己的势力范围,公孙度的东边是高句骊,一个字打,西边是乌桓,还是打,就算是隔海相望的胶东半岛都要打。

在公孙度的一番征战之下,他的地盘已经明显增大,有了更大土地之后公孙度还非常重视吸纳人才,大肆开办公学,倡导社会的学术风气,并且发出求贤令吸引有才之人来建功立业。

由于公孙度所处的独特地理位置,他主要担心的敌人是曹操。从曹操的角度来看,公孙度的存在只能是他的忧虑,但并不是最为紧要的,毕竟公孙度的地盘比较小,更为紧急的对手是东吴和蜀汉。

曹操当时正在和刘备打得难分难舍,此时曹操选择了拉拢公孙度,避免公孙度在前线作战的紧要关头在后面趁火打劫。曹操当时使用了汉献帝的名字为公孙度颁发了一个荣誉称号“威武将军”,但是公孙度对于这个头衔并不感激,因为在公孙度的眼中,自己已经是“天下的王”了。

活得久是重要的资本。可惜公孙度并没有实现他的报复,没能看到自己的燕国大放异彩就去世了。在公孙度之后,他的儿子公孙康继承了他的王位,公孙康是典型的“虎父犬子”。

公孙康惧怕与曹操的声势,当年袁绍兵败之后,他的两个儿子(袁尚和袁熙)到处躲藏,最后来到公孙康统治下的辽东。公孙康为了向曹操展示自己的忠诚,将袁绍的两个儿子杀死之后作为孝敬曹操的礼物,曹操非常高兴,封了公孙康作为“左将军”。公孙康面对曹操的封赏并没有他父亲的骨气,而是很开心的接受了。

弱肉强食才是生存法则。曹操与刘备的战争迎来巨大转折,那就是诸葛亮去世,从此蜀国一蹶不振,迅速进入了战略防御甚至是溃败阶段,曹操也不再像以前那样容忍公孙家的燕国在自己的卧榻之侧酣睡。

在燕国的内部也发生着权力的争夺,在公孙康去世之后,由于儿子公孙渊年纪太小,所以公孙康的弟弟接管了大权,后来公孙渊已经长大,他便逼迫自己的叔叔将王位让给自己,自己成为燕国的掌权人。

曹操让司马懿带兵前来讨伐公孙家族的燕国,大哥还是大哥,司马懿采取佯攻的计谋,他假装重点对辽遂进行攻击,没想到司马老贼的心思竟然是燕国的首都襄平。燕国主力大军被狡猾的司马懿骗去了辽遂,然而都城面临突然到来的曹军束手无策,很快就开城投降,当时的公孙渊也被杀死。

到此时,曾经在中原西北地区闪耀风光了几十年的燕国从此分崩离析,不再有当年的容貌。

燕国从建立到灭亡存在了近50年的时间,在这段时间中,最有想法的公孙度因活的不够久导致并没有奠定坚实的基础,后面也没有力量逐鹿中原,在历史上留下的影响也并不大。

其次,燕国在存在的时间内更多时候都是曹魏的附属国,对曹操的示好导致对于三国之战并没有太大的参与。虽然曾经东吴来到燕国表示想要建立联盟抵抗曹操,但是在各怀鬼胎的心思中并没有实现,反而是被曹操逐步吞噬。

罗贯中创作的《三国演义》是小说,自然是重点将斗争精彩的历史片段选取出来进行撰写,毫无疑问,罗贯中是成功的。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东汉末年本是4国并存,但罗贯中只写了三国?被抹去的是哪一国?
东汉末年四国并存,为何罗贯中只写了魏蜀吴,为何燕国被忽略了
东汉末年是4国并存,为何罗贯中只写了三国?被抹去的一国很熟悉
东汉末年是4国鼎立,罗贯中只写了魏蜀吴,他把哪一国忽视了
东汉末年有四国并存,罗贯中为何只写了三个国家?被抹去的是谁
东汉末年是四国鼎立,为何罗贯中却只写魏蜀吴,被抹去的是哪国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