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连带责任与不真正连带责任

区分连带责任与不真正连带责任,对于理解合同违约责任与侵权责任竞合,以及甄别何种情形下各责任人是共同被告,何种情形下一方是被告,一方是第三人,有着重要意义。

有种说法,能否有效区分连带责任和不真正连带责任,可以看出是否接受过系统的民法学习、训练;甚或,如果民法课堂上没有讲授过不真正连带责任,则这个法学院就不入流


一、两者的定义

1、连带责任:是指多数当事人按照法律规定或者合同约定,连带地向权利人承担责任。如因违反连带合同债务或者共同实施侵权行为而产生的责任,各个责任人之间对外具有连带关系,应当承担连带责任,债务人不得推脱。任何一个连带债务人对于债权人作出部分、全部清偿的,都将导致责任的相应部分或全部消灭。

2、不真正连带责任:是指各债务人基于不同的原因而对同一债权人负有以同一给付为标的的数个债务,因一个债务人的履行而使全体债务均归于消灭,此时数个债务人之间所负的债务即为不真正连带责任。

二、两者的区分

1、相似之处

  • 数个债务人的给付内容相同

  • 债权人只能请求一次赔偿

2、差异之处

  • 产生的原因不同:不真正连带责任的数个责任是数个独立的债务,基于不同的发生原因而独立存在(如,乙对甲的违约,丙对甲的侵权);而连带责任情形下,基于共同的原因(如,共同侵权)而产生。

  • 存在目的不同:在不真正连带责任中各个债务人之间没有共同的目的,主观上也无联系,给付内容相同纯粹出于偶然;在连带责任中,多个债务人依其意思或法律规定为了共同的目的而结合起来,各个债务都是为了达到此共同目的的手段。

    正因为不真正连带责任的构成无需法律规定或当事人约定,而是在具体的案件中由法院根据不同的法律关系来决定,所以立法没有直接规定这种责任形态。

  • 诉讼方式不同:在不真正连带责任中债权人只能选择其中的某个债务人提起诉讼,法院可以列其他债务人为第三人,但不能将数个债务人列为共同被告。实际上,起诉不同债务人的诉的种类都是不一样的(如,甲诉乙基于违约,甲诉丙基于侵权),由于被告与诉由各不相同,故不成立共同诉讼;在连带责任情形下,权利人当然可以提起共同诉讼将数个债务人列为共同被告。

  • 最终责任人不同:在不真正连带责任中只有一方债务人为最终责任人;连带责任中,数个债务人都是最终责任人,都将承担一定数额的责任。

三、《民法典》侵权责任编规定的不真正连带责任几种情形

  • 《民法典》第1192条第2款:提供劳务期间,因第三人的行为造成提供劳务一方损害的,提供劳务一方有权请求第三人承担侵权责任,也有权请求接受劳务一方给予补偿。接受劳务一方补偿后,可以向第三人追偿。

  • 《民法典》第1203条:因产品存在缺陷造成他人损害的,被侵权人可以向产品的生产者请求赔偿,也可以向产品的销售者请求赔偿。

  • 《民法典》第1223条:因药品、消毒产品、医疗器械的缺陷,或者输入不合格的血液造成患者损害的,患者可以向药品上市许可持有人、生产者、血液提供机构请求赔偿,也可以向医疗机构请求赔偿。患者向医疗机构请求赔偿的,医疗机构赔偿后,有权向负有责任的药品上市许可持有人、生产者、血液提供机构追偿。

  • 《民法典》第1233条:因第三人的过错污染环境、破坏生态的,被侵权人可以向侵权人请求赔偿,也可以向第三人请求赔偿。侵权人赔偿后,有权向第三人追偿。

  • 《民法典》第1250条:因第三人的过错致使动物造成他人损害的,被侵权人可以向动物饲养人或者管理人请求赔偿,也可以向第三人请求赔偿。动物饲养人或者管理人赔偿后,有权向第三人追偿。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不真正连带责任
论共同侵权的连带责任与按份责任
论不真正连带责任追偿权的行使
法务视界 | 如何理清雇佣关系中的不真正连带责任
《侵权责任法》中的连带责任与不真正连带责任
证券虚假陈述案件引发的内部分责诉讼系列研究之一:案由与管辖 | 证券法评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