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论语》中的成语故事(一)

《论语》1 来自山东李鹤 01:55

《论语》中的成语故事(一)

    310日,在我县新华书店的“国学讲堂”,和一些家长和小朋友们分享了《论语》中的成语故事(一)。下面是我的讲稿整理。

1 见义勇为

【成语导引】

一座废弃许久的小学,校园里树木苍翠,花坛里开着各色鲜艳的花朵。现在这里已经成了小动物们的乐园。

清晨,麻雀和喜鹊这对好朋友又如约来到他们的乐园。不过今天他们有了新的发现,他们在大树下的宣传栏上看到“表彰见义勇为”几个模糊的字迹,下面的小字已经看不清了。喜鹊驻足,歪着脑袋想努力辨认出这些模糊的字来。

麻雀不屑一顾的说:“‘见义勇为’都已经过时了,我不赞同见义勇为,何况还是小学生呢?”

喜鹊头也不回的反驳道:“见义勇为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传承文化是每个小学生的义务和责任……”

【思考】

小朋友们,你如何看待见义勇为呢?

【成语卡片】

  语:见义勇为  jiàn yì yǒng wéi

  义:用看到该做的、正义的事情就要奋勇的去做。

【成语出处】

原文:

子曰:非其鬼而祭之,谄之。见义不为,无勇也。(出自《论语·为政》)

译文:

孔子说:“不是你当祭的鬼而祭他,这是你存心谄媚。遇见你该当做的事不做,这是你没勇气。”

【文言笑话】

有势利者,每出逢冠盖,必引避。同行者问其故,答曰:“舍亲。”如此屡屡,同行者厌之。偶逢一乞丐,亦效其引避,曰:“舍亲。”问:“为何有此令亲?”曰:“但是好的,都被尔认去了。”

选自【清】游戏主人《笑林广记》

 

2 尽善尽美

【成语导引】

小强的参赛作文已经修改了无数遍了。改了先自己读,读了不满意的地方再改;改了再让同学小明帮着提建议,然后再改。这不,小明不乐意了:“大哥啊,我都读了三遍了,你都改写了四遍了。你改不烦,我都读烦了!”小强不好意思地说:“参加比赛,不但文字美,更要意境深,就像孔子毕生的追求——尽善尽美吗!”“哈哈!改作文就改作文呗,这怎么又和孔子他老人家扯上了呢?”小明撇着嘴嘟噜着,满心的不解。小强放下作文,给小明讲起了孔子的故事。

【成语来历】

春秋时期,孔子广收门徒传授礼仪,宣扬仁政思想。在研究的过程中,他遇到了许多难题。为了使自己的知识更加完善,便和南宫敬叔一起前往周都,向老子学礼。

有一天,孔子与敬叔被老子的童子告知老子在太庙等他们。在太庙接待他们的是乐师苌弘(chánghóng)。苌弘告诉他们今天乐工演习《大武》。《大武》是一曲反映周武王率诸侯倾覆殷纣王朝的大型乐舞——《大武》乐舞几乎失传,只有周朝乐师苌弘可以通演。当孔子仔细辨认感叹那些数不清的精美乐器时,雄壮威武的鼓声打断了他的思绪。演奏开始了:时而有如万马奔腾,宛若地裂山崩;时而又似幽谷清叩,即合即离……乐师还在关键之处给孔子讲解、点拨。

不久,孔子又到了齐国。一天,高昭子陪孔子闲游,忽然被齐国太师美丽悠扬的乐曲所吸引。孔子听得入迷,连连赞叹道:“没想到世上竟有如此美好的音乐!”孔子请高昭子引荐,拜师学琴。

孔子说:“《韶》乐尽善尽美,请太师教我《韶》乐吧!”

自此以后,孔子专心习《韶》,不分昼夜。直到三个多月后,孔子似乎忘记了周围存在的一切。他感到了自己已经飘向了理想中的世界。那里没有战争与创伤,没有饥饿与呻吟,天下盛行仁德之风……突然,他的琴声戛然止住,兴奋地高喊:“成功了!成功了,这是世上最好的音乐,尽善尽美,尽善而又尽美矣……

【成语卡片】

  语:尽善尽美  jìn shàn jìn měi

  义:尽:达到极限。极其完善,极其美好。形容事物完美无缺。

【成语出处】

原文:

子谓《韶》:“尽美矣,又尽善也。”谓《武》:“尽美矣,未尽善也。”(出自《论语·八佾》)

译文:

孔子谈到《韶》乐时说:“美到极点了,好到极点了。”谈到《武》乐时说:“美到极点了,但还不够好。”

3 箪食瓢饮

【成语导引】

暑期夏令营集合了,同学们都带着自己的行李准备上车。队伍的最后,小明提着一个几乎与自己的身体同样大小的包,在人群中挤来挤去,一边挤一边说:你们看我妈给我准备了好多好吃的。确实,小明的包里装着各种零食。他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把包拖上了车,好几个同学一起帮他把包塞进行李架里。

气喘吁吁的小明一屁股坐在小明的旁边,瞪着俩大眼珠子,看着小强,高声叫道:“哟,小强,你就带这么个小包倒是轻快。我看你到时候是不是得喝西北风!看我多么幸福,有这么多的好吃的。”小强不慌不忙地说:“你可能觉得参加夏令营大吃大喝是幸福的事。我觉得‘箪食瓢饮’的夏令营更值得纪念。”听完这话,小明一脸疑惑,那这个“箪食瓢饮”到底是什么意思呢?

【成语故事】   

孔子一生共收了三千名学生,其中得意门生有七十二个。而在这七十二人中,他最喜爱和器重的是颜回。颜回身材不高,性格内向,沉静寡言。

颜回对孔子十分尊敬。他十分听从孔子的教诲,有了错误就努力改正,从不再犯第二次。孔子曾经说过:“自从我收了颜回这个学生,其他的学生对我更亲了。”而颜回也是孔子认为自己的学生中德行最高的人,他把颜回当做自己最得意的学生。

有一次,孔子问颜回:“颜回,你家里穷,房子也小,为什么不去求个官职也好改善生活?”颜回说:“学生有一些薄田,虽然收入不多,但吃穿已经够用了,而且还可以弹琴自娱自乐。我只想像老师这样有学问,我为什么要去做官呢?”听了颜回的话,孔子感叹地对学生们说:“颜回吃的是一竹筐饭,喝的是一瓢水,住在那么简陋的小巷子里。别人忍受不了,他却十分乐观。他真是一个贤德的人呀!”

遗憾的是,颜回二十九岁时,头发全白,四十岁时就去世了。后来,人们把颜回居住的街称为“陋巷街”,把颜回当年吃水的井叫做“陋巷井”,还在井上修建了“颜乐”亭,以追念颜回这种贫贱不改志向的德行。

【成语卡片】

  语:箪食瓢饮 dān sì piáo yǐn

  义:箪:古代盛饭的圆形竹器。一箪食物;一瓢汤水。多用于形容读书人安于贫穷的清高生活。

【成语出处】

原文: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在回也!(《论语·雍也》)

【译文】

孔子说:“贤德啊,颜回吃的是一小筐饭, 喝的是一瓢水,住在穷陋的小房中,别人都受不了这种贫苦,颜回却仍然不改变向道的乐趣。贤德啊,颜回!   

              

4 登堂入室

【成语导引】

小明参加了钢琴兴趣班,经过老师指导和自己的不懈努力,进步神速,在一次钢琴比赛中获得了第一名。老师对小明说:“你弹得很不错,钢琴水平已经能够‘登堂入室’了。”小明挠挠脑袋,问:“老师,什么是‘登堂入室’啊?”

【成语故事】

春秋时期,孔子的弟子子路为人直率,喜欢弹瑟,不爱读书,他弹瑟的声音充满杀气。而且子路总是在孔子的门前弹瑟,孔子的弟子们认为子路是在卖弄弹瑟的能耐,是在制造噪音,就不大尊敬子路。孔子对子路说:“仲由啊,你弹瑟已经上路了,摸到了门道,但还没有达到一个很高的水平。”

原来的子路可以说是个大老粗,喜欢舞枪弄棒,不喜欢读书,“冠雄鸡,佩暇豚。”就是戴着用雄鸡的样子装饰的帽子,佩戴着用野猪皮装饰的剑。子路第一次见到孔子,孔子问他:“你有什么喜好吗?”子路回答说:“我喜欢长剑。”孔子说:“我不是问这方面。以你的天赋,再加上学习,怎么会有人赶上呢?”子路说:“南山有一种竹子,不用加工就很笔直,削尖后射出去,能穿透犀牛的厚皮,天生聪明又为什么经过学习的过程呢?”孔子说:“如果在箭尾安上羽毛,箭头磨得锋利,箭不是能射得更深远吗?”子路听后拜谢说:“真是受益良多。”之后,子路才开始读书学习,并且进步很快。

【成语卡片】

  语:登堂入室  dēng táng rù shì

  义:堂、室:古代宫室,前面是堂,后面是室。登上厅堂,进入内室。比喻学问或技能从浅到深,达到很高的水平。

【成语出处】

原文:

子曰:“由之瑟奚为于丘之门?”门人不敬子路。子曰:“由也升堂矣,未入于室也。”(出自《论语·先进》)

译文:

孔子说:“仲由弹瑟怎么配在我的门下呢?”孔子的学生们因此瞧不起子路。孔子于是说:“仲由嘛,也可以说是升堂了,只是尚未入室罢了。”

  附件:

李鹤,现为学校语文教研组长,学校“山核桃”文学社和《山核桃》校刊主编,1+1教育博客《旅途周刊》编辑,主编《文言文精析趣读80篇》一书。多篇文章在《山东教育》《中国西部》《江西教育》《中华校园》《教师博览》《中国教师报》等报刊上发表。近几年来,以“读书、行走、践行”作为自己的教育目标和方向。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廖彬宇先生诗说中国之安贫乐道
成语“箪食瓢饮”的由来
述而篇
成语“三月不知肉味”的故事
《论语讲义》——为政第二(5)
《论语·公冶长篇第五》5.7:由也好勇过我,无所取材。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