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整整三年,走访百余人,这部景德镇大型纪录片《手造中国》,有穿越千年的震撼!

来源:最陶瓷   ID:zuitaoci


在高速发展的现代社会,变化成为一种常态,时代变,风气变,景物变,观念变,甚至人心也跟着变。但总有人坚守初心,始终如一。因为在匠人的精神世界里,坚守,不仅是技艺,还是德行。

—— 壬宁


在我们的想象中,

拉胚总是一件、

浪漫而优雅的事。

温柔的双手,

轻触温润滑腻的泥土,

在一次次水乳交融的轻抚中,

旋转飞舞。



可是你知道,

一个大件瓷器的拉胚,

需要几个人才能完成吗?

答案是5个




胎轮之上,

泥胚重达上百斤

这对拉胚者产生的阻力,

是一个人的力量,

完全无法掌控的。

只有五个壮汉合力,

才能拉出大件瓷器的好胚。



然而并不是所有人都可以幸运地,

将自己双手的纹路,

永久地保留在瓷器上。

只有一个人可以接触瓷胚,

剩下那四个人,

只是把手放在主控的手上,

传递力量。



就像武侠里运送真气一样,

所有希望,

都寄托在主控的这双手上,

这双手,

来自小冯。




泥胚的形状、薄厚,

器形口径大小,

以及瓷泥内部密度是否均匀,

全靠小冯的一双手来把握。

为了保持手感的细腻,

小冯从来不参加汉子们最爱的

掰手腕游戏。



搭建拉胚,

不仅需要力气,

更需要匠人的一双手

对瓷泥细腻的感知。

每双手都有意义,

只有五个人一起,

才能完成最完美的塑造。




景德镇,

我们无数次在历史书上接触的名字,

仿佛永远奕奕闪耀,

在每个人心里把语言压缩归纳,

慢慢的,

这个地方,

变成了心里的一张卡片,

繁华,普通,固化。



可我们从未真正探究,

在这张巨大的城市名片背后,

在一个个大师光环笼罩之下,

那些生活在这座城市底层、

一个个最普通的手艺人,

每天都怎样面临生活,

又做出怎样的坚持和选择。



这部《手造中国》纪录片,

让景德镇不再是今天的景德镇。

拂去满街瓷器,

它给你带来穿越千年的震撼,

让我们第一次近距离看到,

皮肤与自然造化摩擦的力量。

他们用时整整三年,

走访了景德镇近百余手工瓷器匠人

见了几百件瓷器,

也听了几百个故事,

最终凝结成这部呕心之作。



“没放油的。”

一颗青菜,一碗白面条,

这是小黄所有午饭。

面对镜头捕捉,

他有些不好意思地解释说,

“那个油比较贵。”



作为一个普普通通的手艺人,

他的生活因为自己的坚持,

变得并不容易。



立体浮雕这门手艺,学徒时间长,雕刻成本高,赚钱也就会慢。


村里有很多人,都放下了手中的刻刀,去做别的营生了,这其中,甚至包括小黄的师傅。



与贫穷抗争,

似乎是他对手工瓷器的执着,

对自己技艺数十年如一日打磨,

最无声的战场。



可对做瓷原料,

他从来只用最好的,

一小袋瓷泥就要四百多块,

小黄说,

就算1000块钱一袋,

他也要买。



“是因为爱好才做的,

越做越喜欢,

有时候晚上做,

不想睡觉,

停不下来,

越做越有劲。”



看着身边的朋友们都盖房买车,

小黄心里也有过波动,

但他最终还是选择,

坚持雕刻这门手艺。



在似乎有些过分简陋的家里,

他坚持着,

与生活死磕,与自己死磕,

他始终相信在雕刻的道路上,

终究会有自己的一席之地。



“现在日子苦一点没关系,

五年之后,

十年之后,

慢慢的一直一直会很好。”



方丽是家里的幺女,

也是年迈老母亲的心头肉。

每次来母亲家里,

都会受到像小时候一样的各种优待。

一件代表心意的粉彩瓷器,

是她想送给母亲即将到来的

77岁生日礼物。



如同养育一个孩子,

粉彩瓷器的诞生,

背后所付出的努力,

并非一个人能够丈量。



方丽自己的青花瓷作坊,

并不能完成一件粉彩瓷器,

为此,她打了很多电话,

拜托当地所有粉彩瓷器匠人,

共同完成了这件《百鹿尊》。



一件精品手工瓷器的制作,

工,不所不用其极,

技,无所不用其绝,

料,无所不用其稀。

就一件粉彩瓷器的绘画而言,

瓷胎之上,

山石峰峦峻拔。



树木鹤骨松姿,



动物千姿百态,



不同的画面内容,

都需要各自不同的材料与画法。

不同的步骤、不同的图案,

也都需要不同工匠来完成。



粉彩瓷器的一大特点,

是烧制后,

瓷胎上色彩画面,

能够呈现出立体层次感,

而这,

得益于填彩这道工序。



无论是成瓷材料,

还是装饰手法,

每个时期,都在前人基础上,

不断地进行着继承与发展。


但无论如何发展,

在每一尊精美瓷器画面之中,

蕴藏的不仅是工匠们多年练就的手艺,

更多的是他们安静画笔之下,

细腻的情感。



对自然的热爱,

对往昔的怀念,

对未来的向往。



砸瓷,

是七百多年前,

古代御窑厂留下来的规矩。



合格的瓷器,

必须是百里挑一,

若是没有被选中,

都要被砸碎深埋,

不能被流出。



如今,

古时的御窑厂已经不复存在,

但百里挑一的御窑规矩,

还是在追求完美的传统中,

被保留了下来。


这些在常人眼中,

还算精美的瓷器,

却因为匠人们精益求精、

追求完美的态度

而被淘汰。



古往今来,

中国手工瓷匠人们,

执着地追求着心中完美的天工之作。



历经无数匠人们

智慧与汗水的蒸腾,

瓷器,

也终于成为了中国人、

精神世界的具象符号。



通过这些留存于世的瓷器,

人们可以感知,

这个民族延续至今的独特气质。



瓷器是有温度的,

它蕴藏着人心与技艺积淀的温度,

藏于瓷器内涵与懂瓷人心中。

 而我们可见的温度,

便是最后

那一堂炉火的淬炼。



要想穷,烧郎红。

郎红,

明如镜,温如玉,赤如血

釉色浓重艳丽,

对温度和烧造气氛要求苛刻,

成品率极低。



如今,要想烧出一窑

上口沿脱釉,

露出白色胎骨,

下沿积釉却流不过足,

表面开片,

又暗藏牛毛纹的

血红色郎窑瓷器,



吕师傅祖上,

不知付出了多少代价。

独自守夜,

开窑门借风,

是郎窑世家绝不外传的秘密。



今天,

吕师傅却留下了

新来厂里的大学生一起学习。



“女儿也不学了,

家里想学的人可能性也小了,

我不希望把这些东西失传掉。”

只要你们有这个缘分,

缘分就是你做梦都想,

把这个东西做到最好最好最好。

就这么简单。”



祖上多年积累的经验,

慷慨传授给了外人,

在吕师傅看来,

无论传内传外,

经验与技艺都必将流传下去。



手艺人之间最是知道,

彼此最珍贵的东西是什么,

坚守,

不仅是技艺,还有德行。



这部纪录片,

总片长125分钟,

以成瓷工序为主线,

探寻匠人精神之源,

向工匠精神致敬。



一生只做一件事,

快的是生活,

慢的是人心。

在《手造中国》导演的镜头下,

在景德镇匠人磨出茧的双手中,

才是属于我们中国人,

真正的中国创造。



关 于


这是一部制作人员十分年轻化的优秀纪录片,导演从中国传媒大学毕业不过十载,也因此给本片注入了蓬勃的活力。《手造中国》摄制团队走访了景德镇手工瓷器各工序工匠近百余人,最终确定记录拍摄人物故事20余个。本片以成瓷工序为主线,制瓷匠人的故事为分枝。从原料开采到烧制成瓷,深入浅出的让观众对工匠们如何制作手工瓷器得到了解。在科普的同时,向还在执着专研,坚持于手工精品瓷器制作的匠人们的匠人精神致敬。

这是一部通过手造瓷器去展现中国人精神世界的纪录片。根据成瓷的每一道工序的特性,从每一个手工瓷匠人身上,提炼出了中国人身上流淌着的文化基因,它们是对自然的敬畏,是对手艺的专注、执着和热爱,是对成败得失的淡然,是对薪火相传的笃定,这是几千年来在农业文明的怀抱里所产生的属于中国人特有的精神情怀。


剧集简介


水土


手工瓷器成为千百年来中国的名片,得益于中国“水土宜陶”的先天条件。水土是一切的起点,她最寻常,又最难测。中国制瓷匠人自古对自然赋予的水土有着难以割舍的依恋,怀着对原材料的敬畏之心,制瓷匠人将水土幻化成精美雅致的杯杯盏盏。让一切回到原点,探寻高贵瓷器的朴素基因。




为着纯手工瓷器而继续坚守的采矿师傅采出矿石,守碓师傅利用水力将瓷石打成粉末一个月之后才能成为制瓷原料。这是只有手工瓷器才能享受到的匠人们最后的温情。



器度



小到把杯,大到龙缸,精细如薄胎,各种器型都在瓷土的可塑性下变成了现实,这些造型各异的器物蕴含着中国人的文化内涵,传递着匠人们的体温。这些朴素的手艺人,在你周围或许数不甚数,亦或你未曾走进过他们的生活。《器度》一集,聚焦于制瓷工艺,主要介绍了瓷器的经典器型,拉胚利胚的工序和薄胎瓷雕等技法。




采矿师傅、守碓师傅、拉坯师傅、利坯师傅、釉上彩师傅、釉下彩师傅......一件瓷器的惊艳浸润了多少匠人的岁月。




画心




瓷器仿佛天生就是画作的载体,但在瓷器上的画作又和纸上作画截然不同。瓷器的色彩如何体现出来,怎么去配制?经过多少次的配方?在制瓷72道工序中,画师是最具有创作性和艺术性的行业之一,本集围绕画师们的情感世界展开讲述,一笔一画之下是他们对人生的理解,笔触触动的是人的情感。




那些生活中的平凡人,一旦捧起了瓷器,便立马涨了七分气势,那是瓷器的信任给予他们的自信。



守艺



守艺,守的是什么?几代人,心无旁骛的守着一种技艺,重复而枯燥,所谓何求?在那些现代人难以忍受的乏味中,我们体味到了什么?我们在这些匠人身上,感受到了不求于外,以勤为本,和合相通的处事哲学。这份坚韧的持守,让中国瓷道在离乱的历史中绵延不绝。




可能繁华堂皇于我只是一个盼头,但我心中有我所爱。



薪火



技艺在革新,时代在变迁,但是瓷器在经历烈火淬炼之后,带给人们惊心动魄的激越却从来没有改变。火是最后的升华,是匠人的心血与上苍的最后一道赌注。《薪火》讲述不同窑形的变化历程、烧窑的讲究,全方位介绍制瓷的最后一道工序。


“这个时代太快了啊,我们倾尽所有心血,也只是想证明这个世上还是存在着有生命的艺术品。”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三年走访百余人,这部景德镇纪录片《手造中国》,带你探寻中国的工匠精神!
三年走访百余人,《手造中国》带你探寻景德镇制瓷的匠心精神,精妙绝伦的传统手工艺要止步于此?
三年走访百余人,这部豆瓣高评8.7“三无”国产纪录片《手造中国》,穿越千年的震撼!
景德镇精妙.绝伦.神奇制瓷的秘密,你知道吗!
5分钟让你了解瓷器界的精灵——中国景德镇的大粉彩
制瓷工艺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