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四)乌梅丸——哮喘,呕吐,厥逆,吐酸
userphoto

2022.06.04 四川

关注

19哮喘——杨家茂医案。

    杨家茂老师受柯韵伯先生所说的“乌梅丸为质(或治)阴主方,非只为蛔厥之剂”的启发,在临床上用于多种疾病,收到一定效果。危某,男,57岁,哮喘10年,近1个月来反复发作,症状加剧。曾用过抗生素、海珠喘息定、进口哮喘丸等不能缓解。喉间痰鸣,动则喘促。胸透提示: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改变。听诊双肺满布哮鸣音。先用宣肺平喘之射干麻黄汤、小青龙汤等治疗7日,效果不明显,夜间端坐呼吸,每需氨茶碱静脉推注才能暂定一时。自诉口苦口干,咯浓黄色痰,心烦眠差,形寒肢冷,腰酸肢软,夜尿清长,舌红苦黄,脉沉细尺弱。改用乌梅丸清上温下。

   乌梅、川椒、黄连、黄柏、当归各10克,制附子、炮干姜各6克,细辛、炙甘草各3克,党参15克。水煎温服。

    3剂后咳喘已少,夜间不需要使用氨茶碱,继续用上方加健脾益肾之品调治,哮喘不再发作。

  本方里最著乌梅一味,酸敛定喘,杨家茂老师用于久喘不止,每每得心应手,收效颇著。《经方讲习录》《名医经方验案》

论:本条用乌梅丸之喘,应就是阴厥之喘,阳厥不降,肺气上逆,所以发喘。小青龙汤,用细辛干姜五味子,降逆而止喘,乌梅丸,是用细辛干姜乌梅,降逆而止喘。区别在五味子酸敛入肺,助肺收敛。乌梅酸敛入肝,降其木冲,大体是这么回事。另有附子蜀椒,温下寒。病为下寒逆冲,与阴盛发厥之别。

心烦失眠,形寒肢冷,舌红苦黄,脉沉细弱,是乌梅丸辨证依据。小青龙,为咳逆倚息,痰饮涎多。

20哮喘——武维屏医案

王某,女,36岁。于19981210日就诊。患者既往有支气管哮喘病史8年,每逢气候变化或情绪波动诱发,皮肤过敏原试验阴性。现每日口服泼尼松20mg已半年,减量即复发。其间曾间断吸入沙丁胺醇气雾剂。此次因受凉感冒后哮喘加剧。症见喘憋,不能平卧,咳痰黄白相兼,气短,动则汗出,心烦口苦,口唇发绀,腰膝酸软,四肢厥冷,大便干结,2日未行,舌质暗红,苔薄黄,脉弦细略数。武氏认为,此病为本虚标实(以本虚为主),虚实错杂,寒热互结。辨证属于虚哮(激素依赖型哮喘),肝肾阴虚,肺卫不固,外风引动内邪,内外相合,风痰上扰,痰瘀互阻。治疗予以乌梅丸加减调补阴阳气血,祛风活血化痰。方药如下:乌梅、太子参各15g,当归、赤芍、白芍、椒目、黄芩、枳实各10g,细辛3g,桂枝、黄柏、炙麻黄、制附片各6g。服药6剂后,喘憋减轻,痰色变白易咳出,大便已通畅,守上方减去黄芩、枳实,加用黄芪15克,苏子、苏梗各10g,同时减泼尼松5mg7剂后,诸症均明显减轻,继以上方进退约3个月后,泼尼松全部撤掉,病情稳定,随访半年,未再复发。《当代名医经方应用赏析》

论:此为厥证,阳厥不降,则肺逆为喘。乌梅丸治阴寒厥逆,阳气下降,则肺喘自止。肺气不降,则津液不化,不能下润大肠,所以便结。

21久吐——赵清理医案

黄某,男,47岁。间断性呕吐七个月之久。西医检查无明显病变,给予胃复安等治疗无效,中医以温胃散寒、舒肝解郁、活血化瘀、滋阴益胃等多法治之而乏效,遂求治于余。刻诊:呕吐时作,胃脘嘈杂,胸中烦热,手足厥冷,少腹不温,气短乏力,舌红苔中剥,脉弦。细审之,为阴阳之气不相顺接,各随其势,独居一端,因而出现寒热错杂之症。胃居中以和降为顺,若阴阳之气乱于中焦,其和降之职不行,不行即逆,故久呕不愈。治以清温并用,交通阴阳,宜乌梅丸加减调治:乌梅9克,细辛3克,干姜9克,当归9克,附片9克,川椒6克,党参9克,旋覆花9克(布包),桂枝6克,黄柏6克,黄连6克。服1剂后,呕吐大减;2剂后,喜告病愈。随访1年未复发。

按:本方历来被奉为治蛔祖方,然仅将其视为治蛔专方和治疗久利的专方,未免失之偏颇。笔者在原方的基础上,加减化裁。广泛用于内科杂病,效果满意。如对慢性结肠炎,癫痫、癔病、各种胃炎、各种头痛等,只要辨证得当,均可获取良效,本方收寒热异之药并蓄,酸苦辛甘之味俱备,上能清泄胃腑之热,下可温散肝脏之寒,祛邪扶正,寒热并用,调畅气机,交通阴阳,故用之多随手取效。《当代医家论经方》

论:呕吐,足阳明之病。《金匮》呕吐下利篇,胃寒之呕,痰饮之呕,各种呕。本案为阴厥之呕,木气之上冲也。呕吐者,阳厥不降之象也。

22呕吐——李月医案

  尤某,女,42岁,农民。196338日来诊。:患者原有蛔虫病史,曾服山道年驱虫。最近月余,每日早餐后即呕吐饮食、涎沫,其味酸苦,嘈杂心烦,一直延至下午一、二时方止,致每日不能早餐,曾服止呕药无效。现症并见手足发厥,上热下寒,口渴不欲饮,食少肌瘦,大便稀溏,午后身热面赤,舌苔薄白,脉象弦细。此厥阴肝风内扰,于胃土所致。用乌梅丸枢转厥阴,其呕当自

  处方;乌梅12克党参12克北细辛4.5克桂枝6克附片9克干姜4.5克黄连3克炒黄柏6克当归6克川椒20粒法夏9克川楝6枚南藿香9克,水煎服。

  服一剂后,改为丸剂服10天;呕吐已平,手足温和,饮食渐增,年余未见复发…。李月:乌梅丸临床应用经验点滴,中医杂志8291964

论:曾有蛔虫史,此就能确诊为寒热错杂证。呕吐、涎沫、心烦、口渴,皆是阳厥之证。手足厥冷,大便溏稀,下寒中虚之证。下寒则必浊阴逆冲,所以阳厥不降,

张锡纯言,木必先腐,而后生虫。也就是先有寒热,而后生虫,西药能驱虫,但不能调其寒热,所以虫虽去而寒热不调,所以仍会有证,此证不解,那蛔虫复生。所以寒热者,是孕育生虫之温床也。乌梅丸,有虫泻虫,无虫调其寒热,则虫不复生。

23术后呕吐——岳关中医案

孙某,女,52岁。因子宫颈癌,手术后发生呕吐不能食已5天,医院诊断为不全性肠梗阻,曾服中药微予通利,虽便泻数次,但呕吐仍不止,病情严重,西医施行输液及胃肠减压,未见好转。诊时患者头痛目眩,耳鸣口苦,心中疼热,呕吐涎沫,食不得入,渴不欲饮,大便先泻而后闭,肠鸣、不矢气,小便短黄,唇暗红,舌苔薄黄,脉弦。辨证:厥阴寒热夹杂,肝风扰胃,肝胃不和。治法:酸苦辛甘合剂,从乌梅丸化裁。方药:乌梅9克,川连6克,花椒3克,西党参9克,当归6克,黄柏9克,干姜3克,代赭石15克,橘皮4.5克,竹茹4.5克,水煎服。

一剂呕吐即止,涎沫减少,能进饮食,心中疼热亦减,腑气得行,并下蛔虫一条。但仍口苦溺黄,脉细弦,苔黄舌质红,知其胃气渐降,而肝胃阴伤,余邪未清,再以原方去花椒、代赭石,加玉竹9克、丹参6克。4剂后,精神食欲好转,头晕耳鸣减轻,口苦除,但觉晚间腹部灼热,出汗后则渐舒,大便结,小便仍黄,脉细弦,舌苔根部薄黄,此乃肝胃渐和而气阴未复,最后仿炙甘草汤意调治:党参9克,白芍9克,丹参6克,玉竹9克,麦冬9克,火麻仁9克,炙甘草4.5克,生姜6克,4剂后,诸症大减,精神食欲均大有好转,呕吐从不再作。(杨志一.医案札记.江西医药,1963929[江西医药,19639):29]《仲景病案学》《经方临证集要》《名医经方验案》《伤寒论方医案选编》

论:西药治肠梗阻时,都有给胃肠减压。饥而不欲食,食则吐蛔”,就是胃逆呕吐。食不得入,就是乌梅证的食则呕吐。还有就是饥不欲食,食不得入,食即呕吐,都是一个意思。

24水入即吐——刘渡舟医案

张某,女,51岁。口渴多饮,水入即吐三个月,确诊为神经性呕吐,经用和胃,取降逆之剂均无效。体质消瘦,自觉有气从少腹上冲胸胸部灼热,遂之即呕吐,长期不进饮食,所吐出皆痰涎黏液,伴有恶寒,手足厥冷等症,脉象沉弱,舌苔白腻。血红蛋白8克。

综合脉证分析,当属足厥阴肝经证,《伤寒论》原文厥阴之为病,消渴,气上冲心,心中疼热,饥而不欲食。食则吐蛔。下之利不止。《内经》谓厥阴之上,风气主之,中见少阳。”少阳者肝中所寄相火也,肝中寄有相火,相火亢奋挟肝气上冲,可见消渴,气上撞胸,胸中疼而且热。肝经疏泄失常,气上冲逆足以呕吐不止。肝与肾脂膜相连,肾阳衰微则厥逆恶寒。综合本案为肝热肾寒、脾胃升降失常.寒热错杂之证。宜乌梅丸原方变汤剂,加半夏以降逆止呕。药用:乌梅20克,细辛5克,桂枝15克,人参15克。附子片10克,川椒10克,干姜10克,川连10克,黄柏10克,当归15克,半夏15克。

初服1剂,头次药皆吐出,二次药后未吐,仍自觉气上冲但力已弱,连续服药5剂,气不冲亦未出现呕吐,能进少量饮食,精神略振,手足转温,仍小有恶寒,唯痰多即恶心、头痛、胃脘不适,脉沉弱,舌苔白尖赤。此相火见敛,肝气平,肾阳渐复、脾胃得和,已见效,继以上方加瓜蒌仁15克、茯苓15克、麦冬15克。连进上方4剂,呕吐消失,手足已温,能进适量饮食,痰减少、胃脘舒。精神转佳,脉象沉中带有缓象,舌苔薄白,继续调治而愈。(刘渡舟.当代医家论经方.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199274)《名医经方验案》

论:口渴多饮,水入即吐,此是水逆证,五苓散的提纲证。从消渴,口渴多饮,气从少腹上冲胸,胸部灼热,手足逆冷,脉象沉弱者,此属厥阴病,阴盛下寒,中虚阳厥。

25饭后呕吐——黄胜光医案

  江某某,女,22岁。1984228日初诊。饭后呕吐已一年余。自云患病以来,常喜稀食,然食已即吐,若进硬食,则口渴思水,水饮罢与食物一同吐出,吐后又嘈杂饥渴。时作肠鸣,大便稀溏日一二行。经用西药及化痰降逆中药等治疗,偶尔减轻,旋又如故。舌质偏红苔少,脉细。证候颇为复杂,然食已即吐,嘈杂饥渴,属胃热无疑;嘈杂饥渴,乃中虚之象;舌红苔少,为吐后阴伤。此非厥阴病提纲证乎?当与乌梅丸化裁:

  乌梅肉10克,白芍10克,黄连3克,生石膏15克,炒川椒3克,干姜3克,潞党参10克,炙甘草3克,制半夏10克。药进5剂,嘈杂、口渴明显好转,少食已不作吐。原方去石膏,加麦冬12克。续服十余剂,病遂告愈。(黄胜光。陈亦人老师运用经方治验三则.辽宁中医杂志,1985.123

  医案解要:《伤寒论》326条:“厥阴之为病,消渴,气上撞心,心中疼热,饥而不欲食,食则吐蛔,下之利不止。”此提纲证仲景虽未出治法,然寒温并用的乌梅丸可以治之。《名医经方验案》

论:呕为胃逆,渴为肺燥,因于下寒,而发厥逆也。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十二)乌梅丸——腹痛,胁痛,胃脘痛
乌梅丸治疗月经过少的临床医案
乌梅丸
新冠导致的后期困乏、心悸、肢冷、头痛……可试试这个“经方”!
以案说医:万字长文解析乌梅丸临床应用
乌梅丸 - 李建初的日志 - 华夏中医论坛 - Powered by Discuz!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