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半夏白术天麻汤方释,临床运用及名家经验
userphoto

2023.02.22 四川

关注

半夏白术天麻汤

半夏一钱五分(9g)天麻 茯苓 橘红各一钱(各6g 白术三钱(18g)甘草五分(3g

生姜一片,大枣二枚,水煎服(现代用法:加生姜3片,加大枣2枚,水煎服)。

【原方证治】

《医学心悟》卷三:“痰厥头痛者,胸膈多痰,动则眩晕,半夏白术天麻汤主之。”

【配伍特点】

风痰并治;标本兼顾,化痰息风以治标为主,健脾祛湿以治本为辅。

【制方背景】

1.承丹溪“无痰不作眩”之论

眩晕之为病,《金匮要略·痰饮咳嗽病脉证并治》曰:“心下有痰饮,胸胁支满,目眩,苓桂术甘汤主之”,“心下有支饮,其人苦冒眩,泽泻汤主之”。提出从痰、饮辨治眩晕,为后世“无痰不作眩”的治疗方法提供了理论依据,开辟了“因痰致眩”的先河。元代医家朱丹溪论治眩晕的病因,十分重视“痰”,在《丹溪心法·头眩》提出了“无痰不作眩”的观点,对其治疗便主张:“湿痰者,多宜二陈汤··..··挟气虚者,相火也。治痰为先,气药降火,如东垣半夏白术天麻汤之类。”

2.化裁《脾胃论》半夏白术天麻汤

东垣《脾胃论·调理脾胃治验篇》载有半夏白术天麻汤,原方为:黄柏二分,干姜二分,天麻、苍术、白茯苓、黄芪、泽泻、人参以上各五分,白术、炒曲(神曲)以上各一钱,半夏、大麦芽面、橘皮以上各一钱五分,为粗末,每服半两,水二盏煎至一盏,去渣食前热服,主治“痰厥头痛”之证,证见:“素有脾胃之证······复添吐逆,食不能停,痰唾稠粘,涌出不止,眼黑头眩,恶心烦闷,气短促上喘·...··目不敢开,如在风云中,头苦痛如裂,身重如山,四肢厥冷,不得安卧。”程氏制方,简练功专,化裁东垣之半夏白术天麻汤(保留原方中茯苓、半夏、橘皮、白术、天麻,增入甘草、生姜、大枣),而成《医学心悟》之半夏白术天麻汤。

综上所述,正如《医学心悟·序》所言,程钟龄治学:“于张(仲景)、刘(河间)、李(东垣)、朱(丹溪)四大家,贯穿融会,一编入手,必有所折中。”所谓折中者,是指既能继承前人之说,又能有所发挥。程氏所制半夏白术天麻汤,乃受丹溪学说启发,化裁东垣之同名方而成,是一个继承、发扬的过程

【制方要旨】

程钟龄认为,眩晕病因有五:肝火内功,湿痰壅遏、气虚夹痰、肾水不足、命门火衰,所创半夏白术天麻汤是针对湿痰壅遏而设,《医学心悟》卷四:“有湿痰壅遏者,书云:头旋眼花。非天麻、半夏不能除是也,半夏白术天麻汤主之。”半夏燥湿化痰,降逆止呕之力较强,长于治痰,如《本草纲目·草部》卷十七曰:“半夏能主痰饮······为其体滑而味辛性温也。”天麻为定风草,乃风痰眩晕的要药,《本草纲目·草部》卷十二曰:“天麻乃肝经气分之药,入厥阴之经而治诸病,按罗天益云:眼黑头旋,风虚内动,非天麻不能治。”天麻与半夏相配,为治风痰眩晕头痛之常用组合,共为君药。白术健脾燥湿,绝生痰之源,《本经疏证》卷二曰:“白术治眩,非治眩也,治痰饮与水耳。”茯苓健脾渗湿,与白术共治生痰之本,均为臣药。橘红为佐,理气化痰,使气顺则痰消;半夏、茯苓、橘红相伍,乃二陈汤燥湿化痰的重要结构,具有健脾、行气、化痰之功;甘草为使药,调和诸药,煎加生姜、大枣调和脾胃。诸药相伍,标本兼顾,风痰并治,化痰息风为主,健脾祛湿为辅。

半夏白术天麻汤的组成,即二陈汤加白术、天麻。二陈汤善治头眩心悸,白术运脾化湿,天麻平息肝风,故本方适用于风痰眩晕,以眩晕、头晕、舌苔白腻为使用要点。气血亏虚和肝肾阴虚型眩晕,勿用本方。

【类方提要】

本方及《卫生宝鉴》天麻散均由健脾化痰之品配伍而成,均可治疗风痰眩晕,但两方的剂量不同:后者的剂量大于前者,故祛痰息风之功优于前者,常用于治疗小儿急慢惊风,及大人中风涎盛,半身不遂,言语困难,不省人事。而半夏白术天麻汤多用于风痰上扰引起的眩晕头痛诸症。

本方与《医学正传》茯苓半夏汤均由健脾祛痰之品配伍而成,均可用治脾虚有痰,后者在前者基础上,加神曲、麦芽,减甘草;且半夏量减至一钱与茯苓等量,故其健脾胃饮之功优于半夏白术天麻汤,多用于脾胃虚弱,身重有痰,恶心呕吐。而半夏白术天麻汤的息风之力较茯苓半夏汤强。

《脾胃论》卷下和《医学心悟》卷三均记载了半夏白术天麻汤,两者名同实异,程钟龄保留了东垣半夏白术天麻汤中的半夏、白术、天麻、茯苓、陈皮,去掉黄柏、干姜、苍术、黄芪、人参、泽泻、神曲、麦芽,加生姜、大枣、甘草,专于化痰息风,健脾祛湿,但益气健脾,化湿消积之力不及《脾胃论》卷下所载的半夏白术天麻汤。

《医学心悟》卷三另有一半夏白术天麻汤,即在本方的基础上,加蔓荆子一钱,减白术为一钱,生姜二片,大枣三枚,主治“痰厥头痛,胸膈多痰,动则眩晕”,兼有清利头目之功,但健脾之力稍弱。

【名家发挥】

风痰眩晕以头晕头重,恶心呕吐,舌苔白腻为主证,具有两大特点:一是风邪致病特点,发病急,头晕剧烈,一旦病情控制,则一如常人;二是肝胃气逆,冲气上逆,痰随气逆,表现为恶心呕吐。风痰眩晕属于中医急证之一,单用半夏白术天麻汤燥湿化痰、平肝息风治疗,起效较慢,降逆力度不够,达不到“急则治标”的效果。

中西医汇通派张锡纯对中医基础理论有很多创新性观点,对眩晕也有深刻的认识,其降胃镇冲理论是最为精彩的部分:“阳明胃气以息息下行为顺······有时胃气不下行而转上逆,推其致病之由,或因性急多怒,肝胆气逆上干;或因肾虚不摄,冲中气逆上冲·····久之兼证歧出,或头目眩晕,或痰涎壅滞······欲治此证非重用赭石不能奏效。”从张氏的学术思想中,可提炼“无逆不作眩”论,无疑是对“无痰则不作眩”论的发展。

【临床荟萃】

半夏白术天麻汤常用于治疗风痰眩晕,但临床运用中,只要紧扣“风”、“痰”两要素,可扩大其治疗范围。

1.内科

1)慢惊风:慢惊风多由风痰作祟,阻遏筋脉,横窜经髓,阴阳动静失衡所致。张旭德以半夏白术天麻汤加钩藤、僵蚕息风止痉,平抑肝阳,祛风化痰,加石菖蒲豁痰化湿,木瓜柔肝缓急,诸药合用,化痰息风,健脾祛湿,止痉开窍。

2)虚劳(血虚):血虚的治疗,临床多宗“肾主骨生髓”之说,常侧重补肾,但赵学东认为补肾无效或病程冗长的病例采用健脾燥湿,醒脾开胃之法,每每奏效,正如《董德懋医疗经验琐谈》所言:“中土复健,胃纳日增,谷气得充,五脏得养,贫血随之而减,不治血而血自安,重点不在治血,而在开气血之化源”以半夏白术天麻汤为基础方,加苍术增强健脾燥湿之功,加鸡内金、砂仁、焦三仙醒脾开胃。诸药配合,使“后天之本”强健,气血化源充足而收良效。

3)郁冒:平素过食肥甘厚味,多湿多痰之体,加之肝气郁结,痰湿与肝风相搏,阻滞气机升降,出现头晕而沉,甚则全身僵直,失语等症。曹学乾遵丹溪“善治痰者,不治痰而治气,气顺则一身之津液亦随气而顺矣”之论,选用半夏白术天麻汤化痰息风,加僵蚕息风止痉,枳实、厚朴行气燥湿,共奏顺气化痰,开窍醒神之功,顽疾怪病随手而愈。

2.耳鼻喉科

1)耳鸣:耳鸣一症,属肝胆火热或风火上壅者居多,但脾气亏虚,风痰上扰者也不少见:脾失健运,水湿不运,停而为痰;清阳不升,风痰上扰清窍,故见耳鸣,双耳如物蒙堵,头昏头重。孙捷以半夏白术天麻汤健脾,化痰,息风,加石菖蒲,远志以宣窍通络,耳鸣则愈。

(2)鼻渊:素体脾虚,湿聚成痰,郁久化热,感受风邪,则湿热上扰鼻窍,出现鼻塞流涕或脓性分泌物,头部闷重疼痛头痰多,遇风加重,四肢沉重等症,武政文等以半夏白术天麻汤加黄芪补气健脾;加细辛、苍耳子、辛夷疏通鼻窍;鱼腥草、黄芩、连翘清热解毒排脓;藿香芳香化浊;牛膝、丹参、川芎活血化瘀排脓等,治愈率高,复发率低,实属治疗鼻窦炎的良方。

3.眼科

视瞻有色:脾虚湿停,日久化热,湿热内蕴,浊气上蒸清窍,引起眼底水肿渗出、出血。樊幼林以半夏白术天麻汤化痰息风为基础方,加蔓荆子、野菊花疏散风热,清利头目等,具有疗效高、视力恢复显著的特点。

4.妇科

闭经:痰湿内盛,阻滞中焦,则脾气不升,胃气不降,清阳不升,浊阴不降,冲任二脉被痰湿所阻,血海被寒湿凝滞,血寒气滞,冲任损伤,胞脉失养而致月经不行。治法宜从燥湿化痰。故霍翠兰以半夏白术天麻汤燥湿化痰为主,结合温补脾肾,活血调经,使月经正常来潮。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半夏白术天麻汤:半夏9g 天麻 茯苓 橘红各6g 白术15g 甘草3g
高血压导致眩晕,常用半夏白术天麻汤治疗。
奇方妙剂丨半夏白术天麻汤
什么是半夏白术天麻汤
半夏白术天麻汤
痰湿头晕怎么办?试试半夏白术天麻汤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