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金匮要略》附方——风引汤(三)
userphoto

2023.04.18 四川

关注

附方三:风引汤

========================================================================

风引汤除热瘫

大黄 干姜 龙骨各四两 桂枝三两 甘草 牡蛎各二两 寒水石 滑石 赤石脂 白石脂 紫石英 石膏各六两

上十二味,杵,粗筛,以韦囊盛之。取三指撮,井花水二升,煮三沸,温服一升。治大人风引,少小惊瘛疭,日数十发,医所不疗除热方。《巢氏》云:脚气宜风引汤

1   倪海厦——引《黄帝内经》里面说:寒则缩,热则纵。(瘛疭)《金匮实录》

刘献林——方名风引,是取中风牵引(就是瘛疭)的意思

在众多注解中,这两条注解最好,先参考理解。下面的我的注解,也只是参考。

1  风引者,外感伤寒,营郁内热而生风,风引而病热瘫痫也。血热生风,所以抽搐瘛疭。里阴伤热,所以热瘫。阴伤阳亢,阴阳不交,而发厥逆,所以惊痫。

内热者:要么是外寒卫闭而内热,内热伤阴,要么是外感不解而成温病,温病伤阴。是热极生风,阴伤内热而生风。

营热与卫热,还有胃热。卫热肺焦,而营热生风。胃热阳亢,则热伤里阴,则五脏六腑,俱伤枯燥也。所以热瘫惊痫与瘛疭也。

温病者,伤于冬时外感之中风,发于春时之风令。此是温病,内热伤阴。

2  癫痫:细分则为阴癫与阳痫。阳痫,则用黄连阿胶,白虎承气,风引汤等(阳痫接近痉病)。阴癫,则用附子四逆,续命汤等。痫病,应是一种阳亢阴伤,五脏六腑,阴伤枯燥的病。对比内虚的阴癫。

   热瘫者,对比阴寒偏枯。热瘫者,外感伤寒,阳热伤阴也。阴寒偏枯者,水寒土湿而木陷也。热瘫,应是一种痿病,是阴伤而枯痿的病。对比中风的半身不遂,偏枯瘫痪。

综述:热瘫,肺热叶焦,而病痿证。阳痫,胃腑热盛,阳亢伤阴的病。瘛疭:血热生风而抽搐的病。

3   风引汤——内热伤阴,阴病枯痿之热瘫,热痫(肺叶热焦,胃热阳亢伤阴)。

续命汤——内寒阳虚,阴寒湿盛之虚瘫,阴癫。

4   附药解,作参考理解

寒水石:《本经》:主身热,腹中积聚邪气,皮中如火烧,烦满,水饮之。

滑石:《本经》:味甘,寒。主治身热,泄澼、女子乳难、癃闭。利小便,荡胃中积聚寒热,益精气。久服轻身、耐饥、长年。生赭阳山谷。

赤石脂

白石脂:《本经》五色石脂:味甘,平。主治黄疸、泄利、肠澼脓血、阴蚀、下血赤白、邪气痈肿、疽痔、恶疮、头疡、疥疮。久服补髓,益气,肥健不饥,轻身延年。五石脂各随五色补五脏。生南山之阳山谷中。

(阴伤而累及阳也,阴伤而阳虚)。所以阴伤脏而温之。

紫石英:《本经》:味甘,温。主治心腹咳逆邪气,补不足,女子风寒在子宫,绝孕十年无子。久服温中,轻身延年。生太山山谷。

石膏:《本经》:味辛,微寒。主治中风寒热、心下逆气、惊喘、口干舌焦、不能息、腹中坚痛,除邪鬼、产乳、金创。生齐山山谷。

大黄、石膏,泄五脏六腑之郁热,龙骨牡蛎,是治厥逆。

因于外感内热,而阳亢伤阴的病。大黄泻阳明之阳亢。甘草干姜汤,温汗出之阳泄,龙骨牡蛎,收摄浮越之神魂。甘草桂枝汤,升清阳之脱陷。

滑石、寒水石,赤石脂,白石脂,石膏,清五脏六腑之燥热。紫石英,温少阴而益水也。

为什么用干姜,紫石英之温药?所以保留意见,以后再修。

(保留注解:风引之名,太阳中风,风引诸病。血热生风,里阴伤热,正邪相引,所以名风引汤。另一解风引者,外寒引动内风也。风引者,“风”为外寒,引动内“风”。)

附,诸家注解:

1   刘献林——方名风引,是取中风牵引(就是瘛疭)的意思,风邪入内,归并于心,则风热内生,五脏亢极、故用桂、甘、龙、牡通阳气安心肾为君。肝胆同居,火发必挟木势以克土,因之脾气不行,则聚液而成痰。痰涎流于四末,则成瘫痪,故又用大黄以荡涤风火湿热之邪为臣;并用干姜温阳燥湿以为反佐。又用滑石、石膏以清热平肝;赤、白石脂健脾平肝;寒水石助肾阴;紫石英补心神为使。此方寒温,降散、泻涩并用,使寒而不凝,降泻不过,正气不伤。且六石药与龙牡并用,有清热、重镇、收敛浮阳的功效。专治内热生风,风火上升之病,所以大人风引,小儿惊痫都能主治。近用此方治癫痫,有一定疗效。《金匮要略语释》

2  陈明——风引,乃风痫掣引之义。汤名风引,可知本方重在熄风止痉,所治之证,即为中风、惊痫、抽搐之类,良由心肝热盛,化火生风所致。故治疗重点当以清心肝之火热,熄心肝之风气,镇心肝之神魂为法。风引汤用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汇加六种石药(寒水石、滑石、赤石脂、白石脂、紫石英、石膏)即在于清肝以熄风,镇心以安神;又妙用大黄之苦寒泻下,则使热泄而风熄;恐方中寒药过多伤胃,故佐以性温守中之干姜,可克寒凉之弊。本方为治疗热极生风或阳亢化风之中风病的常用方剂。《金匮名医验案精选》

3刘渡舟——本方是论述风邪内进,火热内生,五脏阳亢病风的辨证论治。由于风热内侵,或盛怒不止,脏气亢甚,血热进心,上逆于头,故面红、目赤、神志昏迷。气血不行于四肢,故瘫痪不能运动。热伤阴血,不能滋养筋脉,故抽搐。热盛则炼液成痰,故见惊风癫

凡是五脏火热炽盛,血热上升,引起中风瘫痪、癫、小儿惊风等病。皆可用风引汤,清热降火,镇惊息风。方中大黄、桂枝泻血分实热,引血下行,通行血脉,为除热瘫的主药滑石、石膏、寒水石、紫石英、赤石脂、白石脂潜阳下行,清金伐木,利湿解热,龙骨、牡蛎镇惊安神,固敛肝肾干姜、甘草温暖脾胃,和中益气,且佐诸石之寒。

痫:瘫是指半身不遂,是指癫病。

韦囊古代用皮革制成的药袋。

《金匮要略论注》:“风邪内并则火热内生,五脏亢甚迸归入心,故以桂甘龙牡通阳气安心肾以为君,然厥阴风木与少阳相火同居,火发必风生,风生必挟木势侮其脾土,故脾气不行聚液成痰,流注四末,因成瘫痪,故用大黄以荡涤风火湿热之邪为臣,随用干姜之止而不行者,以补之为反佐,又取滑石、石金以伐其要白石脂厚土以除其湿,寒水石以助肾水之阴,紫石英以补心神之虚为使,故大人、小儿风引惊病皆主之。《金匮诠释》

4 冯世纶——方解:本方为桂枝甘草龙骨牡蛎变方,加入寒水石、滑石、石膏、大黄清里热,又加赤白石脂、紫石英干姜温下固涩,因治津液更虚呈太阳阳明合病的惊痫瘛疭。

《金匮要略·中风历节病》附方:风引汤,除热瘫痫。]参见《中国汤液经方》第8页:此亦林亿等所附。本方非常类似长沙汉基出土的《五十二病方》的第一方(见《中国汤液经方》第8)用于破伤风引惊痫瘛疭可能有效。因此名为风引汤《解读张仲景病案学》

5 锡纯——《金匮》有风引汤除热瘫痫。夫瘫既以热名,明其病因热而得也。其证原似脑充血也。方用石药六味,多系寒凉之品,虽有干姜、桂枝之辛热,而与大黄、石膏、寒水石、滑石并用,药性混合,仍以凉论(细按之桂枝干姜究不宜用)。且诸石性皆下沉,大黄性尤下降,原能引逆上之血使之下行。又有龙骨、牡蛎与紫石英同用,善敛冲气,与桂枝同用,善平肝气。肝冲之气不上干,则血之上充者自能徐徐下降也。且其方虽名风引,而未尝用祛风之药,其不以热瘫痫为中风明矣。……拙拟之建瓴汤,重用赭石、龙骨、牡蛎,且有加石膏之时,实窃师风引汤之义也。(《医学衷中参西录》》《实用经方集成》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解读​风引汤及临床运用
名方名解之风引汤
夜读金匮
风引汤(方剂心得十讲)焦树德
经方:风引汤(中风小便失禁)
风引汤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