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一)抽风——防风散,阳和汤,龙胆汤,柴胡散,
userphoto

2023.05.22 四川

关注

10面部抽动//防风散——赵艳医案

邵某,女,36岁。1990年4月11日诊。患者右眼胞睑频频跳动一年余,近3个月来日趋严重,已发展至右面颊及口角抽动。其跳(抽)动10~30次/日,5~20分钟/次。凡遇风或精神紧张、情绪激动时,发作次数猝增。曾在数家医院就诊,用维生素B1,维生素B12、卡马西平、针灸、穴位封闭、中药等治疗,均无好转。患者苦恼至极,不想见人,不愿工作。询问病史:素常口干,伴头晕、乏力、多梦等症。检查:无口眼歪斜,舌淡红,苔薄白,脉弦细。证属:肝血不足,营阴亏虚,筋脉失养,虚风内动,或复受风邪,外风引动内风而致病。患者不愿再服汤药。遂给防风通圣丸合舒筋活血片口服。每日两次,常规量。服药10天后,右眼胞睑跳动及面颊、口角抽动开始减少。坚持服药两月余,诸症悉除。随访观察至今,未复发。

按:中医认为,面肌痉挛系阴血亏损,筋脉失养,虚风内动或腠理不固,风邪扰动所致。故本病伴有头晕、乏力、多梦、遇风加重等症。治疗当以疏风活血通络为主。投以防风通圣丸合舒筋活血片,方证吻合。血脉和,筋脉荣,风自停,疾乃愈。(赵艳.防风通圣丸合舒筋活血片治疗面肌痉挛。四川中医,1992,(1):39)

方名释义:防风通圣散出之《宣明方论》,由防风、荆芥、连翘、麻黄、薄荷、川芎、当归、白芍、白术、栀子、大黄(酒蒸)、芒硝、石膏、黄芩、桔梗、甘草、滑石组成。方中诸药升降出入开合共求平衡,使汗不伤表,下不伤里,调节气机升降出入,司人体之开合,以应天地之气,内能激发人体生命功能,外可祛入侵之邪,达到扶正祛邪的目的。系表里、气血、三焦通治之剂,故名曰通圣。

立法依据:防风通圣散是一首具有表里双解(核心)作用的名方,为金代名医刘河间(完素)所创制,刘河间擅长治疗火热病,善用寒凉药物,后世称其为主火派或寒凉派的代表人物。防风通圣散疏风清热、解表泻里,充分体现了他的用药特色,是其代表方之一。

组成与方解“:由防风、荆芥、连翘、麻黄、薄荷、川芎、当归、白芍、白术、栀子、大黄(酒蒸)、芒硝(后下)各15g,石膏、黄芩、桔梗各30g,甘草60g,滑石90g。组成原方为煮散剂,近代多按原方比例斟酌用量,作为汤剂服用。市售的防风通圣丸为水丸剂,每付6g,服用时可早晚各1付。本方为解表、清热、攻下三者并用之剂,主治外感风邪,内有蕴热,表里皆实之证。由于外感风邪,邪在于表以致憎寒壮热;风热上攻,故头目昏眩,目赤睛痛、耳鸣鼻塞;内有蕴热,则口苦口干,便秘瘦赤;风热上淫,以致咽喉不利、胸膈痞闷、咳呕喘满、涕唾稠黏。至于疮疡肿毒、肠风痔漏、丹斑瘾疹等,则由于风热壅盛,侵及血分所致。方中防风、麻黄、荆芥、薄荷、生姜疏风、解表,使风邪从汗而解;大黄、芒硝泄热通便配石膏、黄芩、连翘、桔梗清解肺胃之热;栀子、滑石清热利湿,使里热从二便而解;更以当归、川芎白芍养血活血,白术健脾燥湿,甘草和中调药。该方汗不伤表,下不伤里,从而达到疏风解表,泻热通便之效。雷丰《时病论》谓其:“主治甚多,不能尽此,其药味表里气血皆备。”王泰林曾谓;“此为表里,气血,三焦通治之剂。”;“汗不伤表,下不伤里,名曰通圣,极言其用之效耳”。《难病奇方系列丛书--防风通圣散》

论:防风通圣丸,就是治外感三阳病的一个大杂汇。正是能解表寒,能泄里热,能补血还能行瘀,方大药多,所以主治也多。

防风通圣散这个方名,先不论“通圣”,只论防风,这个风,是指外寒的意思,防风,就是防寒的意思,我不认为,是防风这个药名,来命名方名的。所谓的防风通圣散,就是只要防寒,不生疾病,就是通圣,无病痛疾,活的如神仙一样。此方名防风通圣散,是刘河涧所起,我能不能给改成防“寒”通圣散。

防风丸,有麻黄、石膏,发太阳之表寒,泄卫闭之内热,还有大黄、芒硝,攻下阳明之腑实,黄芩泄少阳相火内热,栀子泻阳火之上热。防风,泻经络之湿,有麻黄开窍,湿有泻路。正是麻黄、荆芥、解表的药,所以也能治疹病,连翘、薄荷、大黄、石膏都是表寒内热的药。加当归、滑石、桔梗,还有白术,这不整个就是一个大杂汇。此方总体来说,最主治的病,就是以外感伤寒,三阳合病,三阳经的解表、清热、攻下,给来了个大杂汇、大合方。这也就是为什么命中率那么高的原因,是比较出名的时方。所谓的治外感风邪者,此风就是外感寒之义,总体来说,还是属外感病之方。所谓的疏风解表,都是营卫之病,所以能治很多皮肤疹病。用防风通圣散,或用其解表,或用其泄里,都能治愈。但此方滑石、白术,也让人看懂,是缺点,还是另有高明之处。

防风通圣散,从外感三阳合病的组方思路,治病率高。正如太阳与阳明合病的二阳合病,比如麻黄加了葛根,就是二阳合病的葛根汤。柴胡桂枝汤,再加石膏,就是三阳合病,或加大黄芒硝,又是大柴胡汤,经腑合病。 防风通圣散的三阳合病组方的思路,与补阳还五汤(玉屏风散)的主药黄芪思路大体相近。黄芪,也是外伤与内伤俱治。能补能行,表里俱用。能行营卫,能补肝脾之虚,也能升陷,补阳还五汤,玉屏风散,升陷汤等,皆以黄芪为主的方子,也都是名方与常用方。

本案抽动,脉弦细者,弦为肝郁(瘀)不升,细为营血虚少,故为肝血不足之病,症为肝郁生风之病。治岀补其肝血,润其木燥即可,是当归、白芍、地黄之症,四物汤也能治愈。不用解表,就是治风先治血的病理,血行肝疏,其风自止。

11四肢颤证/阳和汤——卓家和医案

邹某,男,69岁,退休工人,1985年1月13日收治。主诉四肢震颤阵发性发作4年,加剧4周。症见:四肢不自主抖动不已,面色无华,形寒肢冷,咳嗽痰多,小便夜多,大便溏,舌淡、齿印斑斑、苔白厚,脉沉弦缓、重按无力。此为肾阳虚惫,阴寒之邪侵袭,着于筋骨所致,治宜温阳和络,散寒通滞。方用阳和汤化裁:熟地30g,鹿角胶(烊化)18g,细辛6g,炙麻黄3g,炒白芥子6g,炮姜9g,巴戟天15g,附子9g,当归9g,桂枝9g,龟板20g,白芍15g,通草6g,炙甘草5g。5剂后下肢震颤已减,形寒肢冷也轻,大便实,苔渐化,舌淡,脉沉弦缓。阳光普照,阴寒渐释,仍继上方再服35剂,症状大有改观,下肢震颤已除,上肢震颤亦减大半,苔已退净,纳食大增。继续守方服药月余,诸症均基本控制,后以丸剂调制半年而愈。(卓家和.阳和汤治验举隅.福建中医药,1986,(2):)《难病奇方系列丛书--阳和汤》

论:脉沉弦缓,重按无力,此是阴盛之脉,阳衰土湿,而木陷风动。病是内寒,而非外寒,麻黄,可以不用。

12小儿抽动/龙胆汤——邢向晖医案

患儿李某,男,9岁。近1年来因考试成绩不理想经常受父母责骂,性情郁怒不舒,半年前出现不自主眨眼、摇头、耸肩,近1月来发作频繁,且又见皱眉、歪嘴,伴面红目赤,烦躁易怒,纳呆,睡眠不安,大便秘结,小便短赤,舌红苔黄厚,脉弦数。西医诊断:多发性抽动症。中医诊断:震颤。辨证属肝胆火旺,肝风内动。治以清肝泻火、熄风止痉。龙胆泻肝汤加减:龙胆草6g,黄芩9g,栀子9g,泽泻12g,车前子(包煎)9g,当归12g,生地黄12g,柴胡6g,钩藤9g,僵蚕9g,石决明18g,珍珠母18g,生甘草6g。水煎服,日1剂。服药6剂,抽动症状明显减轻,仍时有眨眼,睡眠改善,大便正常,面红目赤、烦躁易怒、纳呆等症均减轻,舌红苔薄黄,继以上方加白蒺藜12g,再服6剂,患儿眨眼次数明显减少,平均每日2~3次,面红目赤、烦躁易怒、纳呆均消失。以上方去车前子,泽泻改为6g,加白芍12g,服用6剂,余症均除,遂以一贯煎加减善后,至今未复发。(邢向晖,闫雁.龙胆泻肝汤儿科治验四则.山东中医杂志,2005244):250

论:一看龙胆汤,就猜到脉是弦数。此是胃气不降,胆火上逆也。胆木不降,则肝木不升,所以生风抽动。龙胆汤,泻相火之上逆,调和胆胃也。

13癔病抽搐/柴胡散——李改琴医案

1、 肝气郁结,风痰上升

李某,女,32岁。198310月就诊。1周前和他人发生争吵后于当晚出现呼吸急促,胸闷气短,大声痛哭,继而四肢抽搐,抽搐动作不规则,每分钟5~10次,口中语无伦次呼喊,无恶心呕吐,无口吐白沫及咬舌,亦无二便失禁。在我院内科住院1周,经检查心电图、电解质、头颅CT均无异常。诊断

癔病,给以镇静,静推葡萄糖酸钙及暗示治疗,效果不佳,发作次数仍频繁。家属要求服中药治疗,故邀余诊治。自诉胸闷气短,睡眠差,咽部不适,头痛、精神不振,苔薄黄、脉弦滑。证属风痰,应用柴胡疏肝散加减,柴胡、枳实、香附、天麻、茯苓、合欢皮、僵蚕、全蝎、栀子各9g,蝉衣10g,白芍20g,生牡蛎30g,胆南星3g11剂,水煎服,服药前发作2次,服药3剂后无发作,但食纳差,精神不振,失眠,上方加麦芽15g,炒枣仁20g,共服用10剂,病愈出院,随诊1年未复发。

论:脉弦滑者,也是相火上逆之病。弦为木病,滑为阳盛不降也。此是木病克土,木克胃也。胆胃郁格,而上焦不通。所以弦滑也。柴胡疏肝散,为何没有泻火降逆药,栀子?胸闷气短,咽部不适,头痛,睡眠差,皆是脉滑导致。滑者,阳气上盛而不降,因于胆胃郁格也。(虽治愈了,升肝不如泻胆)

如果是脉弦数——用龙胆泻肝汤,胆胃郁格,相火上逆,浊阴不降也。

如果是脉沉细——用柴胡疏肝散,就是四逆散,阴阳不相顺交也。(如下条)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泻青丸。龙胆 50g 大黄(酒炒) 50g 防风 50g 羌活 50g 栀子 50g 川芎 75g 当归 50g 青黛 25g。主治 清肝泻火。用于耳鸣耳聋,口苦头晕,两胁疼痛,小便赤涩。
原机启微
《医案摘奇》中医案的个人感悟!
马新童:防风通圣散临证运用举隅
经方案例集锦(一)
近现代名中医未刊著作精品集《张岫云医案百例》连载(一)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