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金匮悬解》火逆上气——麦门冬汤,皂荚丸
userphoto

2024.05.08 四川

关注

咳嗽上气十二:火逆上气,咽喉不利,止逆下气者,麦门冬汤主之。

麦门冬七升 半夏一升 人参二两 甘草二两 粳米三合 大枣十二枚

上六味,以水一斗二升,煮取六升,温服一升,日三夜一服。

土虚胃逆,相火莫降,刑克辛金,肺气逆冲,上窍壅塞,故火逆上气,咽喉不利。麦门冬汤,甘、枣、参、粳,补中而化气,麦冬、半夏,清金而降逆也。

1  火逆上气者,此是肺胀汗后,肺燥失敛,也是汗后,土虚胃逆也。肺燥不敛,土虚不降,故火逆上气也。

   本条火逆上气之证,是肺胀肺痈之病,用越婢汤等,发汗泄肺也。若汗出亡津,故土虚胃逆,汗后肺燥,肺失敛降,则相火上逆,刑克肺金,肺气逆冲也。止逆下气者,麦门冬汤主之。麦冬,滋肺润燥,补汗后亡津之肺燥,相火逆升刑金之肺燥,以收敛降逆也。人参,补汗后亡津之泄其中气,所以土虚胃逆,又加半夏降胃,则肺敛相火,而有降路也。

2   肺为娇脏,性喜濡润,而主敛降,燥则不敛,收令失政。胃主下降,而汗出亡津,也泄中气,所以土虚胃逆。胃逆不降,则肺本枯燥,又伤火刑。(夏天出汗太多,而致人虚弱者,所开的方药,必加人参一味。人参补汗泄中气也。比如常用的生脉饮,里面就有党参。)

3 本方麦冬剂量极大,粘滑而伤湿滞,若是内伤脾胃虚弱用之,则会出现大便滑泄,也就是现代拉稀,拉稀多会脱水,也是亡津伤阳。麦冬配半夏,要伍人参,加减学经方。

论;半夏,现代最具争议的一味药,到底有毒无毒,余总结一下自已的经验。

  生半夏,咬碎即吐出,随即觉口中麻痹刺喉,甚是不爽,其刺激之力甚大。曾一小孩在地里玩,发现半夏,好奇就放嘴里吃了,觉味道不对即吐出,使劲吐净,随后竟难受的说不出话,嗷嗷直叫,大人随即喂水漱水,好久才缓过来,知是误食半夏。其刺激之力甚大,故前医家,皆言其有毒,毒性甚烈,后学医者,入口验之,喉舌痹痛,遂信毒说,皆重重炮之,炮制太过,矾味甚重,更失沉降辟秽之性。李可老中医,书中有言,半夏炮制,黑豆甘草加矾水,长时久泡,炮制后的半夏,纯是药渣子,不堪大用。张锡纯言,半夏全是矾味,毫无辛辣,每当半夏新产时,烧开水淘洗自制。《伤寒金匮》也未标炮用,只言半夏汤洗。《外台》古方用半夏,标注打碎汤洗,用生姜伍之,皆未言炮制。李可老中医,皆是生用,就连治妇人孕吐,都照样用生半夏。余学李老,生用半夏,打碎用开水淘洗,加等量生姜伍之,用之未见不适,也未见中毒之说,李老三十克以下,淘都不淘,余也信之,未见其毒,言半夏有毒者,皆是附和前医错论,从口痹刺喉而来,药论若错,则成遗毒。细辛也受此毒害,细辛不过钱,药店的售货员都知道,现实某些医院也规定,细辛不过钱,过钱必盖章。

  西医化验,言其有毒,余也不知,何毒之有,余也亲口服之,未见其毒。《伤寒金匮》所载的中药,若以西医毒论与化验药理的概念牵着鼻子走,那就是祸害中医,以西医的化验结论,那中药都有毒,都不能用,中医干脆关门倒闭。附子,杏仁,半夏,乌头,大黄,芒硝,甘遂,吴茱萸,俱是有毒,无一能用。中医岂不亡于实验室,俱亡于毒论。仲景遣方选药,最为精确,《伤寒金匮》用之千年而不亡,且有神效,若是有毒,岂能不知,岂能传承千年。若要发展中医,就必须积极面对中药“有毒论”,不能逃避,不能潜规则似的治不死人就没事。

看了之前的半夏中毒案,法院的判决结果,让所有的中医师更加谨慎,这就是中医师所处的现实环境,有证也如同无证。

  今天部分中医,都是在用本草中药治病,用草药的功效来治病,而不是中医治病,用本草中药治病,是与西医的看化验单开处方药是一个道理,患者说有什么症状,中医就开什么功效草药,见一证就加一药,他们懂中药的本草功能与化验药理,用起来更安心,只能这样。《伤寒金匮》的理法方药多不会用,又言有毒,只能畏而不用,中医何谈能治病。中医是一个体系,张仲景以《伤寒》六经系统论,《金匮》杂病论,打造出来一个完整属于中医自已的医疗体系,真正能治病,治好病,惠及万世的医疗体系。中医不是靠什么祖传秘方活到今天的,不深研仲景,中医永远不能真正的大发展。先师就是用这些毒药治病的,无用的岂能称为药,称药的又言其有毒,一定要区别对待仲景方药。

仲景医学体系,唯黄元御一家,注释最为正确,后世学者,学了太多的错误偏颇理论,以致于今天黄元御正确的理论,出现在大家面前,竟然没有多少人能认识此乃医中宝典,拯救中医的传世之作。当今医界,已经远离医道,中医之悲哀。学完黄元御,就会发现各种医书,错误百出,学习黄元御,人人可以入仲景医门,人人懂医懂药,中医不需要作特色式的宣传推广,有疗效口碑自会占据治病救人的主战场,获得所有人的关注和认可。学习黄元御,研究仲景,继承圣人绝学,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才能做真正的中医。理论正确了,路就知道怎么走了,一切的问题都可以找到解决的方法。每一个中国人,都能成为最好的医生。

咳嗽上气十三:咳逆上气,时时唾浊,但坐不得眠,皂荚丸主之。

皂荚八两,刮去皮,用酥炙

上一味,末之,蜜丸,梧子大,以枣膏和药,服三丸,日三夜一服。

咳逆上气,时时唾浊,但能坐而不得眠,此肺气之壅闭也。皂荚丸,利气而破壅,故能主之。

1 此肺气壅闭,胶痰难去,痰气交阻,则肺气不得布息也。皂荚丸,涤痰祛垢,行痰破气,以泄壅闭。

2 皂荚,决壅开闭,涤痰祛垢。勿惧后人燥烈猛剂之说,黄油酥制作丸,枣膏和服,安全有效,以法服之,无毒无害。

附方 卷十五·内伤杂病

《千金》生姜甘草汤、八: 治肺痿咳唾涎沫不止,咽燥而渴。

生姜五两 甘草四两 人参三两 大枣十五枚

上四味,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分温三服。

《千金》炙甘草汤、九:方见《伤寒·少阳》 治肺痿涎唾多,心中温温液液者。方在“虚劳”。

《外台》桔梗白散、十:(方见《伤寒·太阳)治咳而胸满,振寒脉数,咽干不渴,时出浊唾腥臭,久久吐脓如米粥者,为肺痈。

桔梗三分 贝母三分 巴豆一分、去皮,熬,研如脂。

上三味,为散,强人饮服半钱匕,羸者减之。病在膈上者,吐脓,在膈下者,泻出。若下多不止,饮冷水一杯即定。 

肺痈,胸胀满,一身面目浮肿,鼻塞清涕出,不闻香臭酸辛,咳逆上气,喘鸣迫塞,葶苈大枣泻肺汤主之。(此条系黄氏所缺,依《要略》本补之。)

1 肺痈从表闭之来,必先解表泻热,而后泻肺窍壅塞之脓血。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听张庆军讲病脉证治之咳嗽上气病
谷松教授:《金匮要略》咳喘证治辨析
四圣医学解奥集·《金匮悬解》注·卷十五 【内伤杂病】 肺痿肺痈咳嗽上气 十三章
《金匮》一个小小篇章,竟埋藏了8张治疗肺癌的经方
肺痿 (甘草干姜汤,麦门冬汤,炙甘草汤 ,甘草汤,生姜甘草汤 ,桂枝去芍药加皂荚汤 ,)
倪海厦博士讲金匮 肺痿肺痈咳嗽上气病脉证治第七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