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胃痛、胃胀、腹泻——就两味药的神方

3、赵守真;吐血

王某,素有吐血痼疾,服清凉止涩药辄愈,今夏复发,进前药不应,后杂进温补及消瘀药也不应。诊时血尚零星未止,色黯而稀,又不时微咳,频吐清涎,口淡,舌润滑无苔,脉濡缓,小便黄,精神好,食纳不佳然即非热证,栀子等不可用,又非元阳虚损,卫气不全,桂附也属不宜。其脉濡缓,便溏,脾虚未甚,咳频吐涎,肺寒未虚,初拟六君加炒侧柏叶,焦荆芥之,五付而血仍吐,久思不得其解。旋忆陈修园三字经吐血章温摄法,草姜调”之言,乃恍悟六君参术之过补,又不如甘草干姜汤温肺补脾之适应,所谓补而不滞,温而不燥也。予炙甘草18克,干姜9克,水煎温服。4剂吐血少间,再3剂血全止,后用饮食调养,未另服药。(广东中医,1962,9,13)

论;失血者,还真是肺失敛降,肺气上逆而失敛,则血离经外溢,所以见鼻衄吐血等症。而肺气失敛上逆之根源,是胃气不降,而胃气之根源,是脾胃虚寒,失其升降之本职。甘草干姜汤,之所以能止吐血者,是温脾胃之虚寒,以复其升降之本职,胃气下降,则肺气收敛,血不离经,自不外亡。案一,鼻出血者,用这个医理,可以解释。当时不明,参考本解。

脉濡缓者,此为肝脾之虚,也是脾胃虚寒。脾胃虚寒,气逆不降,则血离经外吐。甘草干姜汤,温中而散寒,以回脾胃之阳。我对虚寒温摄法有点半懂,但用参术补,为什么不愈,还不明白。下条医案,第三条腹泻肠鸣案,也是用理中汤,减掉了参术,病就治愈了。此就是脾胃虚寒,升降失职,导致的气行逆乱,而血离经外溢,不用补气之药,也不用止血之药温脾胃以升降,复其本职,则气自顺降之理。气降则血不离经,而吐衄自止。

甘草干姜汤(4)《伤寒论方医案选编》

一,胃脘痛

1   金某,男,34岁,1965年3月25日诊。患者胃脘痛,已有五六日,每日发作5至6次,噫气,舌淡苔白,脉迟略弦,诊为寒证。治以温散,投予甘草干姜各10克,加白芍10克,煎汤2剂。复诊,脘痛次数大减,每日仅痛1至2 次,脉62次每分,前方再服3剂。三诊;痛定,脉70次每分,再服3剂,后未痛复。

论;这个胃脘痛,和上条芍药甘草汤的痉挛痛,该怎么区别,也就是二者辨证依据。346页脉法三;迟为在脏。脉迟者,此是虚寒之痛,脉略弦者,脾胃虚寒,则木气贼克,所以胃痛。此从生理论,还是痉挛痛,此从脉论,就是脾寒而木贼,当以脉迟脏寒为主。加了一味芍药,挺历害的,行血疏木以止痛。

2   程某,男,34岁,1965年4月29日初诊。患者胃脘痛已有五六日,曾略吐过二次,脘痛时向下腹部坠胀,口不渴,舌淡,脉迟。断为寒证,治以温散,投以甘草、干姜各15克,煎汤温服2剂即愈。

二,脘腹作胀

1  某男,39岁,脘部作胀多年,时泛酸水,脉迟,58次每分。服甘草干姜汤5剂,胀消,脉平而愈。

2  某女,42岁,腹胀多年,服宽中下气药无效,改服甘草干姜汤4剂,腹胀大减,仍嘱常服此汤。

三,肠鸣腹泻(赵守真医案)

1  戴某,端午节伤于饮食,晚间又受风寒,次日发热恶寒,腹痛泄泻,服发表消导药,表解而泻未止,以为虚也,复进温补药,泻得止,而腹胀且痛,又服泻药,遂泻不止,今来就诊。腹鸣,日泻五六次,不胀不痛,口淡乏味,舌苔薄白,不干,脉弱无力。归纳分析病情,乃胃寒而脾未大虚,不宜参术之补,也非肠热胃寒,不合三泻心汤寒热杂进之药。然对此胃寒脾弱之证,在理中汤的原则下舍参术而用姜甘,则成甘草干姜汤,且有温胃阳补脾虚之效。药用炙草24克,干姜9克(不炮),温煎频服,一日二大剂,泻减效著,连服2日,泻全止,用异功散调理而安。

论;这个医案太精了,他的思维不是用病去套方,而是用理中汤的逻辑来减方,这是一种古中医的思维体现,非常开窍醒脑,值得学习。

   本案是先伤于食,后伤风寒,就是霍乱证,表里俱伤,气行而乱。霍乱专用方,理中丸和五苓散。此表有寒热,内有腹痛泄泻,我个人可能会选用五苓散。表解而泻未止者,我也会认为是脾胃虚寒证。但此病本是霍乱,气行而乱,病在脾胃,湿则是利(五苓),寒则是温(干姜附子),理中丸者,就是一个湿寒的综合方。为何进湿补药,泻止而腹胀痛,仍是脾胃升降不利,气行而乱,气壅而胀痛之义。腹胀痛又服泻药,此是虚其虚,所以腹鸣泄泻五六次。此腹鸣,日泻五六次,也像五苓散证,最后用甘草干姜汤治愈了,此二方该怎么区别?从大小便来辨别。引两条提纲,阳明五十六,视其前后,知何部不利,利之则愈。太阳七十一,小便不利者,五苓散主之。本条假如小便通利,而腹鸣泻泄者,就是脾胃虚寒甘姜证,所以不是五苓散证。且前有温补气胀,作为参照,又有小便通利,作为对比。所以此案很精彩,能学到东西。

2 某男,70岁,因食菠菜冷滑之品而起。腹泻如水,脉迟,55次每分,舌润,无苔,服甘草、干姜各9克,一剂泻止,脉平而愈。

论;迟为阴盛而脏寒,无苔即为火逆不降。此舌无苔,中寒而上热。我个人一见脉迟,就想用四逆汤,附子汤,真武汤,看来要纠正。虽然此病有四逆汤也能治愈,但想学的更精细,还是要认真研究仲圣每一方。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甘草干姜汤医案——衄血、咽痛、救急,尿频
肺痿 (甘草干姜汤,麦门冬汤,炙甘草汤 ,甘草汤,生姜甘草汤 ,桂枝去芍药加皂荚汤 ,)
医案|理中丸治疗流涎案
甘草干姜汤■季节性哮喘、过敏性鼻炎、过敏性气管支气管炎(蔡长福)炙甘草大补肺气,炮姜温肺/ 老年人流清涕
两味中药,创造一个奇迹
喝姜汤对脾胃虚寒的人有用吗?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