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寻访民间郎中 留住独门绝技

  传 搭脉问诊 代代相传

  “要不是走进那个村子,我以为这样的郎中已经不存在了。”这是寻访过程中王晓鸣常有的感触,她口中“这样的郎中”,是3年寻访途中最鲜活的记忆。

  “满屋子堆草,满鼻子药香”是陈基海童年最深的记忆。12岁起,他就跟着年逾八旬的奶奶上山采药。奶奶是当地有名的郎中,看了一辈子的病。

  春夏秋冬、寒来暑往,陈基海认遍了山里的所有草药,年事已高的奶奶也把看病疗伤的本领传到了父亲手里,后来,父亲又将这项本领传给了自幼便对中草药有着浓厚兴趣的陈基海。

  年复一年,陈基海已经是远近闻名的郎中了,在小小的松门村,他用奶奶祖传的油膏救助过因积压性损伤而大出血的木工,看好过从宁波远道而来饱受植皮痛苦的车祸病人。

  早在2014年就通过自学考取“传统医学医术确有专长证书”的陈基海,已是当地一所学校医务室的校医。医务室门口,慕名而来的求医者每天络绎不绝。除了大年初一,他全年无休。

  陈基海依然守护着奶奶和父亲行医的初衷,依然坚持上山采药、自制药膏,每贴草药只收很少的钱,每天熟读古书反复领悟药性药理。他从未想过离开松门村,“我想干一辈子的中医,帮助更多的人。”

  距离三门县近300公里的浙南小城松阳,草药同样让揭朝根守护了一辈子。

  在有着50年历史的“揭氏草药堂”内,随处可见装满药材的麻袋,70多岁的揭朝根依然保留着“一抓就知道几钱几两”的中医老底子功夫。

  上世纪80年代,揭朝根是远近闻名的赤脚医生。一方听诊桌、一把手电筒,再加上望闻问切、精通药理,他治好了村里不少人。现在草药堂修了又修,来买药的人换了又换。

  但从未改变的是揭朝根对中药材精益求精的固执:切药机切出的片剂厚度要精切到毫米;每包草药都要真材实料不能有细末;同种药材要细分阴山阳山,不同的病人对症下药;每天这里卖出上百包药材,每包定价接近成本价……

  “偏远山区需要这样的医生。”在寻访几位郎中后,调研组成员、省新华医院副主任中医师周旭文发现自己正在做着“一件十分有意义的事”。

  在王晓鸣看来,一代又一代的民间郎中,长年在医疗欠发达地区为十里八乡的求医者搭脉问诊,不仅在乡村卫生服务中尽一己之力,还填补了乡村卫生科普的空白,“这比行医更为重要。”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神农架民间草药的故事27——三七的故事/刘胜祥/奇闻异事求解202/20201214
中药采收,讲究几多?
岁月杂忆/“郎中”父亲
神农架中医药文化的特点和传承
每日学草药,药材海金沙,结石最怕它
民间草药红根草,因其地下根茎红色而得名,当地有人管它叫排湿草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