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葡萄常用杀菌剂解析(二)

今天我们继续来讲葡萄常用杀菌剂的第二部分,上一个课时,我们重点分析了葡萄上的常见病害分类,常见病害分类,同时也基本贯穿了葡萄的常用保护性杀菌剂,这个课时我们来重点谈一下治疗性杀菌剂,治疗性杀菌剂和保护性杀菌剂的最大区别是保护性杀菌剂个别能内吸,但大部分不具有内吸的效果,治疗性杀菌剂基本上都具有内吸效果。而保护性杀菌剂呢,一般强调在病菌侵染前使用,它主要是通过阻止病菌侵染,达到防范效果,治疗性杀菌剂呢,它能通过内吸作用进入植物组织内部,在植物组织内部形成一个有效浓度,在这个有效浓度范围内,病菌就算正常侵染了,也不能正常生长,病情也不会发展,阻止症状发生,所以说保护性杀菌剂只能在病菌侵染前使用,而这个治疗性杀菌剂相对来说,使用时间范畴,时间要求不是那么严格,在病菌侵染以后也可以,但是我们还是强调病虫害,一旦造成损失,就是你就算把植物泡在药里面,这个损失你也是难以挽回的。

我们强调防病不见病,治疗性杀菌剂时效期普遍较长,不同的是,一些治疗性成分,它的时效期是比较短暂的。比方说我们霜霉病上比较常用的一个治疗剂叫做霜脲氰,它的持效期非常短,一般也只有几天时间,三四天的时间所以都是和一些持效期较长成分复配。比方说在我们杀菌剂上有一个速效性,有一个非常强大的,成分叫噁唑菌酮,就是杜邦的抑快净,噁唑菌酮的见效快,但是他的持效期也是非常短暂的,因此一般情况下都是和持效期比较长的成分复配的。比方说,抑快净又是和保护性杀菌剂,霜霉威复配的,你比方抑快净也曾经和持效期比较长的氟硅唑复配过。说到这儿,还是强调治疗性成分你只要注意两点,第一点相当多的治疗性成分的,持效期并不长,因此,为了达到降低使用次数的目的,最好把治疗性成分和保护性成分混用一是持效期得到了加强用药次数得到了减少,第二个保护和治疗双重作用,效果呢也更好一些,第二个也就是治疗性成分,一内吸后必须得植物体内营造一个有效浓度,才能达到一个杀菌作用,这个有效浓度就治疗性杀菌,能够见效的基本前提。因此如果植物的生长缓慢的话,在这个时期,我们使用了那些成分,因为植物体生长缓慢,植物体积,短期内不会有太大的增长,这个浓度一般是比较稳定的,但是如果是在植物的快速生长期,比方说新梢生长期,基本上是三天一片叶子往上窜,比方说葡萄我们做了保果处理以后,可以说果面果粒一天一天都不一样,肉眼都能看得出来极快的速度在增大,在这种情况下,短期内大量形成很多新生组织,也就意味着让他有效浓度在植物体内被逐渐的稀释掉了,一旦浓度降到一定程度,失去对病菌的抑制效果,那么防病效果就并不乐观,所以说,很多成分理论上讲,时效期半个多月,20来天还要厂家宣讲20来天的,但是在田间使用过程中,我们还是要根据植物的生长速度,根据具体天气情况,来决定用药频率。

高等真菌的防治药剂,我们在第一个课时已经分了,现在重温一下,常见的主要就是穗轴褐枯病,灰霉病,白腐病,炭疽病,房枯病,一些地方有白粉病,由高等真菌引起的广义叶斑病,溃疡病。我上一个课时也提过了溃疡病,是一个弱性寄生菌,原本在果园里面都有,在果园里面哪哪都是,你想通过用药把溃疡病的病原全部杀灭,那是不现实的,但是呢,他是个弱性寄生菌,侵染能力弱,一般情况下很难实现侵染,树势弱时容易侵染,只有在我们高浓度进行药剂处理的时候,短期内会在果皮和果表面形成一些裂纹,这种情况会加大皮孔,这种情况下的病菌才趁机实现侵染。溃疡病我们基本上不把它作为一个有效的病态防控来介绍,因为什么呢?因为根据研究,是个杀菌剂对溃疡病都效果较好,问题是葡萄套袋以后,对于中晚熟品种果实,要在果袋里面发育很长时间,你任何一个药剂也不敢说你的持效期能有一两个月,西昌中晚熟葡萄会议上,葡萄技术体系成都实验站的刘站长,给大家出了一个防治溃疡病的好方法,溃疡病不就是一个弱型寄生菌吗?弱寄生菌,就意味着在自然里面生存能力弱,那么我们在套袋前,要先用一次防御其他真菌性病害的药剂,然后在套袋的时候,再针对果穗喷一遍生物菌剂,具有治病防病效果的微生物菌剂,它里面就是有活体微生物为主,刘站长起个名字叫占位菌,什么意思呢?把这些存活能力比较强的对葡萄没有危害的真菌,先喷洒在果实上,先把位置占住,占住了以后那么溃疡病这种弱性生菌,就很难在上面发展起来,那肯定不会发病的。刘站长提出来之后也给我们一个启发,我们直接在一线二次果,在云南的二次果生产上做了实验,发现效果还确实挺好,虽说目前看来溃疡病,是个药都具有药效,但是,没有一个药,能够在果袋里面持续那么长的有效期,因此,防治溃疡病最好我们用以菌治菌的效果,套袋前,最临近套袋的时候,用一次好的微生物制剂,先用些对葡萄生长无害甚至有益的微生物,先把位置占上,避免溃疡病菌起来兴风作浪,所以说,今天杀菌剂里面溃疡基本就没有提及,我们还是建议试用刘站长提出来的以菌治菌的理念。

白腐病和我们的架型和我们的田间施肥和套袋与否有很大的关系。炭疽病和房枯病都是临近上色,果实含糖量高了以后才开始发病,并且防治药剂也一致。而广义叶斑病一般情况下,我们防治以上病害的药剂基本上都能把广叶斑病给防住。看着病好多,但是呢,这么多病态啊,至今为止,我们仍然是以,三唑类防治为主,你像,苯醚甲环唑、腈苯唑、腈菌唑、丙环唑、氟环唑、己唑醇、戊唑醇、三唑醇等等等等,总之带个唑字的除了多效唑,基本上都是三唑类杀菌剂。灰霉病呢?不是每个园区都有,一般情况像搞设施,栽培搞促早栽培的园区,因为萌芽的时候,设施湿度大,光照差,这种情况下灰霉病容易发生。因为抗性发展的问题,刚才说的三唑类,从70年代用到现在,但是也没看见,不知道哪个病态与三唑类真正产生了严重抗性,当然得了白粉病,目前对三唑类,抗性稍微高一些,不过好一点的三唑类也能摁得住,不存在防治失败的问题。和灰霉病不一样,灰霉病因为抗性发展的问题,药剂的更新更换的速度非常快,你想最早的一些灰霉病药剂,我们现在呢?基本就看不到了,目前常用的还在使用的也就是异菌脲,……等等等等这些,实际上,这些成分里面真正在用的异菌脲也很少,因为毕竟,异菌脲也偏向于保护,50%的异菌脲,600到800倍喷雾成本也不低,并且还是一个保护剂,因此异菌脲的实际使用中远远不多。而咯菌腈最有名的就是卉友了,先正达的50%,很明显这个么看着贵,实际上用起来是非常难的,因为咯菌腈一般情况下我们都是在4000倍到5000倍以下,50%的卉友,搭配拉保膨的药一块蘸,看着贵,实际上一亩地用不了多少克,因此用真实使用成本出来,反而非常低的。嘧霉胺可以说是我们目前喷雾的一个主流任务,你像一些进口的施加乐,现在来看,防效还是能保证的。

氟唑菌酰胺就是健达……在们葡萄上用的最多的就是健攻,健达,也罢,听单价能把人吓一跳,成本比较高,但是能真正用起来一亩地用药量,极其节省的,特别是建达,非常适合作为一个和膨大的时候伴随着赤霉酸氯吡脲一块使用,杀虫谱也广,效果也好,并且安全性很高。

白粉病发展就更快了,葡萄白粉病,现在一直是我们的老大难问题,因为它危害大,发展速度快,并且白粉病的病菌抗药性速度更快,你像醚菌酯当年的翠贝,翠贝可以说2006年前后的时候是我们防治白粉病的王牌,但是醚菌酯的方向已经非常糟糕了,醚菌酯之后呢?我们国内有一个半原创的成分,叫乙嘧酚磺酸酯,一度也成为我们防治白粉病的主流药剂,但是目前因为抗性问题,效果也不是那么乐观,但好歹乙嘧酚磺酸酯,还能防得住。很多三唑类成分防效是不错,氟环唑、氟硅唑浓度高一点,但是偏偏高浓度对植物生长存在药害风险。目前最常见的拜耳的露娜森、露娜润,因为呢露那润是氟吡菌酰胺和戊唑醇复配的 ,戊唑醇是有生长抑制作用的,我们前期用的不多。

非敏感时期也有使用硫磺制剂防治的,但是这个属于我们西昌创造。这些地方白粉病比较严重。但是也就克瑞森上安全,但是蓝宝石不敢用,很快叶片发红,下个环节我会仔细给大家提一下硫磺制剂的应用。

从上世纪70年代到最近,三唑类杀菌剂在用药次数和种量上在葡萄上是仅次于防治霜霉病的药剂,也是目前为止成分数量最多的药,也就给了厂家炒作的空间,成分一多宣传一多,很多朋友就不知道选哪一个。

苯醚甲环唑、己唑醇、戊唑醇、氟硅唑、丙环唑等等,这些是葡萄上相对常见的,三唑类杀菌剂共同特点,内吸性好,吸收比较快,特别是丙环唑、氟硅唑,根据研究他们喷施2小时内,叶片的吸收量就能保证抑制效果。我们大学的时候老师提了一句三唑类杀菌剂,除了霜霉、晚疫不治,其他都能治,有人说三唑类防治灰霉病不行,己唑醇就是防治灰霉病的。

但是至于选哪一个,不同成分对同一个病害的活性有区别。比方说,防治果实类的黑星病,当时有一个活性测定,苯醚甲环唑的效果占优势,针对白粉病氟硅唑的效果占优势,针对锈病丙环唑占优势,但是这个数据是在一个性价比程度下测定的,目前大家都是在高浓度下使用的,在超量用下来效果没有大区别,效果基本差不多。所以大家也不要纠结这么多究竟选哪一个,按照大家的习惯,不同成分效果都差不多。

三唑类杀菌剂对植物生长有一个调节能力,并且这个调节呢还是双向的。

第一降低赤霉酸的浓度。

第二能提高树体脱落酸的浓度,所以三唑类大量使用也能抑制新梢生长。果实膨大期,为了果实膨大质量,赤霉酸和氯吡脲好不容易把赤霉酸提起来,但是你又用高浓度的三唑类把赤霉酸降下去,肯定不利于果实膨大的。

三唑类成分降低赤霉酸是个双刃剑,看你怎么用。

至于提高树体脱落酸浓度,一方面气孔会闭合,蒸腾能力就下降了,那么树体水分流失就减少了。这就能提高抗干旱、抗气灼的能力。特殊生理时期遭遇特殊天气,总之就是根系吸水能力差,叶片蒸腾的多,树体为了自保,只能把水从果粒倒出来,所以果实就会造成气灼,第一把多余的叶梢去掉,萌芽初期用一下硅肥,都能提高减少叶片水分的流失。第二临近硬核期,强化磷钾肥的应用,让叶片尽快成熟,都能提升叶片的气孔闭合,都能减少水分流失,根系注意维护好。

如果遭遇了特殊天气,提前2天赶紧喷s-诱抗素5%的15000倍,就是紧急提高脱落酸浓度。

第二个方面,脱落酸浓度和乙烯浓度正相关,树体脱落酸浓度高,乙烯含量也提升,有利于上色。

氟硅唑、丙环唑抑制能力比较强,看你怎么用了。硬核前用苯醚甲环唑为主,相对安全不具有生长抑制能力,硬核以后我们以戊唑醇为主,还能促进上色促进成熟。三唑类药剂使用关键期,预防前期病害我们就是以三叶一心期见到花序以后。

黑痘病典型欺软怕硬的,防治黑痘病就是三叶一心期开始,关键的就是开花前,开花后和果实黄豆大小。

预防中期病害,白腐病我们跟进实际发病情况安排,如果避雨、棚架 挂果位置高,你用套袋白腐病非常低,但是你露天还有用篱笆架 ,挂果位置低靠近地面,这要你见到果粒发软以后,每逢下雨只要你见到穗底部有水,就很容易发生,白腐病是土传病害。

防治炭疽病我们要抓住中晚熟品种上色以后用三唑类药剂防治。灰霉病的防治分地域分设施,典型的高湿、寡光照的病害。

白粉病对树势也比较敏感,树势强健对白粉病具有很好的抑制,因此,白粉病的发生,我们基本上能够判断为树势和叶片质量的一个依据,为什么这么说呢?大家回忆一下,按道理枝条刚萌发叶片最幼嫩,新梢生长期,瓜蔓生长期,叶片刚刚萌发出来,按理说抗病能力最差,但这个时候白粉病并不重,但是白粉病一般是临近花期开始坐果的时候,白粉病才开始大规模流行危害,为什么呢?因为花期它是葡萄养分需求的一个平衡点,从萌芽到临近花期这时靠储备养分的。临近花期的时候,储备养分基本耗尽了储备养分,耗尽了以后,就需要这些已经长成的叶片它们来干活,他们进行光合作用,把养分给续上,如果说这个时候你储备养分少养分提前耗尽,但是你的叶功能还没有顺利达到高峰,我们这种情况在你养分整体供不上,白粉病发生肯定就重了。白粉病的发生门可以做一个检讨,这个检讨就是养分不足,叶片没有有效的快速养成。白粉病流行的地区,这个醚菌酯白粉病基本是没有效果的,乙嘧酚磺酸酯,效果也不理想,好歹还能用,如果你非要用的话,那么你就要搭配一个高浓度的苯醚甲环唑,三唑类发生白粉病会稍微低一点,苯醚甲环唑浓度高一点,也不会出事,什么叫做高浓度呢?别人打2000,你打个1000倍。硫制剂可以用于白粉病,比方说西昌就用29%石硫合剂500克的液体溶液,500克一瓶装的兑水两喷雾器,或者说能用80%的硫磺干悬浮剂500倍,那么喷防白粉效果也是不错的,但是一定要分品种,蓝宝石叶片太嫩,抗造能力差,我喷了石硫合剂之后,蓝宝石叶面叶片很容易就出现发红的问题,第二要分时期,一般情况下,虽说,石硫合剂在西昌用了那么久,比较成熟,但是也有在临近开花的时候,用石硫合剂出事了。

同时呢,要注意温度。你清园的时候打石硫合剂杀菌是没有什么意义的,2006年我核算一下,在2008至2009年之间北方果树论坛,在这个论坛会议上,我们当时国内有名的苹果腐烂病专家,河北大学的侯宝林教授当时就联合山西的蛮郑教授在会上抛出了一个观点,那就是石硫合剂清园可以停下来,为什么呢?因为石硫合剂最早进入果园时,是作为杀螨剂存在的,石硫合剂虽说也能杀菌,但是石硫合剂杀菌有一个基本前提,平均气温与湿度高于18度的时候,硫才会干预病菌的生命活动,进而才对病菌产生杀灭效果,换句话说,18度以下硫合剂是没有什么杀灭病菌效果的。另外,葡萄很多的真正能够造成大损失的一些病害,他都是在鳞片组织里面潜伏越冬,硫合剂不能内吸,你喷一喷,清园效果并不会好,所以这里强调一下石硫合剂。石硫合剂要注意好温度,低温的时候是没有效果的,温度高的时候温度明显接近25度,这个时候浓度你要注意,两喷雾器就不行了,就要用两喷雾器半。对于硫磺干悬浮剂来说,要安全一些。

氟吡菌酰胺目前基本能见到的就是拜耳的露娜森和露娜润,露娜润适配戊唑醇的,前期使用也受限制也就露娜森了,尽管抗病能力抗性有所发展,露娜森在西昌表现效果也一般,虽说一般吧,但好歹也能控制得住,但是确实是至今为止对白粉病效果最好的药剂之一,但是这个药剂除了打白粉以外,这是我们这几年用出来的对我们果实套袋表现最好的一个,我是邻进套袋的时候不是套袋前,如果你用露娜森洗果,它的效果真的比其他所有选择的要好很多,一开始我们提过了。现在我们强调的是两次套袋了,先用露娜森喷一遍,然后,套袋前一周左右先用露娜森喷一遍,喷完之后,就按照我们刘站长的建议,溃疡病特别重的地区两遍套袋,先喷一遍常规杀菌剂,再用一遍好的微生物菌剂作为占位菌,让他给占位了让溃疡病这些病菌起不来。

霜霉病目前可以说是冰火两重天,就是避雨栽培的,霜霉病基本不用管,但是如果是露天栽培的霜霉病永远是一个老大难的问题,幸好阳光玫瑰这些品种,相对来说,抗霜霉病的能力会强一些,但是我们不能因为用的是设施栽培,所以对霜霉病就是放任不管,你来看北方设施栽培里面,如果说春季晨间滴水严重,农膜滴水严重,霜霉病有可能提前发生的,为什么呢?霜霉病病菌的侵染必须要有水的存在,露水滴下来那么久,叶片表面就有水了,再加上设施里面的温度又比较高,整体都有利于病菌的侵染,这一条可以说是近几年来我们北方霜霉病发生的一个新形式,有一年我们万云忠老师提到葡萄病虫防害的时候,专门提到了这么一条,所以说我们北方搞促早的,你不能因为你有设施,你有避雨,你就可以对霜霉病放任不管,目前霜霉病侵染花序,侵染幼果的现象日益增多,其实我个人在工作上接触霜霉病侵染果穗,最早我还是在2006年到2007年之间发现河北巨峰上发现的,就是霜霉病侵染果穗,那是当时我第一次感叹霜霉病还能在果上发现,但是目前来看,霜霉病侵染花序又可以说侵染幼果也是越来越多了,常态了,所以说我们偏施氮肥,枝条生长偏旺有直接关系,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霜霉病发生有一个先决条件,霜霉病的发生和叶片碳氮比是直接相关的,叶片碳氮比低,是发生霜霉病的一个先决条件,出现这种情况,一般都和你偏施氮肥和枝条徒长叶片过于稚嫩有直接关系。

霜霉病上花序上幼果也罢,原本花絮抗物种能力是比较强的,对于任何植物来说,最抗病的部位都是花种子果实这些生殖器管,如果你说连花絮都能发病,一般情况下,这和你下面避雨有直接关系,你的叶片留多了,枝间距留的太密了,整个架面通风透光性差,尤其是花絮受光性差,这个不仅导致你发病重,还会导致你花期不整齐,边上有朋友说我萌芽时期一致啊,为什么花期弄不整齐了?这几年我总结原因,最常见的就是,下面避雨花絮受光不均匀,有的花絮接收到光照发育快,有些花絮没光照发育慢,到最后就是不仅不是花期不整齐,并且那些开花晚的坐果都不行。因此,为了预防花期坐果,预防霜霉病,一方面我们要尽快促进花序分离,第二个我们要根据叶片大小来调节枝间距,过去我们说欧亚种之间距是10到15公分,不到20公分,目前看来,这个距离太小了,那个标准针对的是正常的,兼具现在大家是海藻,又滴又灌又喷的共同特点就是树体细胞分裂浓度高,总能把叶片拉得很大,现在可以说把阳光玫瑰叶片养的有夏黑那么大的园子比比皆是,你那么大的叶片,枝间距只留15留20公分,那肯定是不够的,别说要根据叶片大小把枝间距拉大,要尽快促进花序分离,然后,花絮拉开,保证花絮受光质量,保证花絮通风,透光性,花絮拉开,透风透光性好了,这么一来就能极大地降低花絮和幼果的染病风险。

还有一个是什么呢?还有一个就是你的设施栽培里面,一般光照比较弱,这种环境下叶片成熟的慢,确实病害侵染风险也高一些,这种情况下你可以把调环酸钙这类药剂多用一下,因为调环酸钙它是能够快速促进叶片成熟大幅度提高。

霜霉病的防治最好的就是波尔多液,铜制剂很多,噻菌铜、喹啉铜、松脂酸铜,但是目前用出来效果最好的是波尔多液。我们用波尔多液倍量式,但是现在用波尔多液都有等量式,我们要把石灰的用量提高,波尔多液就是碱式硫酸铜,石灰和硫酸铜反应形成,碱式硫酸铜还是硫酸铜,它是不溶于水的铜离子,但是喷到植物体表面以后,叶片表面会分泌叶酸叶片表面形成酸性环境,酸性环境里面叶片分解的叶酸逐渐和波尔多液产生酸碱中和反应,把里面的铜离子一点一点的释放出来,铜离子的释放速度慢,一个是时效期长了,第二个他也安全,所以说我们加石灰的目的放慢铜的释放速度。现在呢,因为工业污染的问题,再加上大家用的比较多的问题,酸雨,再加上其他因素,叶片表面还行,酸性环境要严重的多,这种情况下铜离子速度释放会加快,持效期保证不了,所以说目前还是你自己配波尔多液的话,你最好加大石灰的用量。

配置波尔多液也有个技术要求,不是你先倒这个,再倒那个,标准的波尔多液的做法是你拿两个盆,一个盆里面,你把硫酸铜溶了,第二个盆里把石灰给溶好,然后两个盆都端起来,一块往大桶里倒,倒的时候两股药液在空中汇成一股流下来,然后下面留个人,使劲拿着棍子搅,这个波尔多液配出来是最漂亮的。如果你嫌这个麻烦的话,你就用必备,安全性也有保证,并且用起来你没有那么麻烦,也就是多花点钱而已。

目前对霜霉病预防活性最高的保护性杀菌剂是嘧菌酯,其次才是吡唑醚菌酯,霜霉威这个药剂我是一向不怎么主张,第一个霜霉威722克/升霜霉威有效稀释倍数也就是400到600倍,成本是很高的,第二个呢,霜霉威是个水剂,一般情况下都是,霜霉威盐酸盐,霜霉威盐酸盐很多地方是不具备检测能力的,是不具备治疗型,因此,一些厂家呢,可以光明正大的造假,效果根本保证不了。因此霜霉威因为性价比和有效性的问题,不建议使用,针对霜霉病的治疗性杀菌剂仍然以烯酰吗啉和霜脲氰为主,我们都用了这么多年了,仍然能防得住。

烯酰吗啉目前确实有抗性,但是我们强调复配用药,而霜脲氰的速效性很好,但是一定要记住,一定要和保护性成分互用。

甲霜灵现在仍然可以用,有人说用了这么多年抗性不是很高吗?那是因为对甲霜灵产生抗性的病菌,在自然界中,活动能力并不强,很容易被其他病菌淘汰掉,所以说用了甲霜灵之后有抗性了,过上一冬,因为生活能力不强,要被淘汰掉了,因此,甲霜灵用上一年,偶尔用上一次两次,还是能够看到效果。

好的,朋友们,通过两个课时,两个小时的分析,我们围绕着病虫害防治,我们把常见药剂的使用和预防基本上给大家介绍完毕了,望大家多提宝贵意见,同时呢,也希望于大家生产经营有所帮助,那么好的,谢谢各位,祝大家即将开始的生产及全年工作顺利,谢谢各位。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设施葡萄病虫害防治要点(附常用药剂解析)
葡萄白粉病、霜霉病、灰霉病区别在哪里?如何防治?这里讲得清楚
1无公害葡萄病虫害防治技术
常见杀菌剂类别及其特点
葡萄病害那些事儿!葡萄病害发生轻重与品种有关
葡萄主要病害的发生与防治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