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当功利性教育病入膏肓,坚守最初的梦想是否会成为笑话?!

从事基础教育二十多年,不知到底教会了学生什么?难道就仅仅是为了哪些所谓的“教学成绩”,所谓的“经验交流”,所谓的各级领导的“肯定”。我们教给学生的难道就只是为了考个高分吗?这些分数有多少实用价值吗?学生的人品、道德、价值观到底由谁来买单。或许经历的太多,看到身边的是是非非也已经让自己感悟颇深,且慢慢品味这其中的味道吧:

优秀教师的标准是什么? 自从进入师院的那天起,就始终牢记“身正学高,为人师表”的校训,立誓将来要当一名好老师,让我的学生能够德才兼备,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即使不能成为一位优秀教师,自己也不能“误人子弟”。可当自己真正踏入这片领域,逐渐发现一切是那么令人无法读懂。

为了评价教师的工作成效,学校就用所谓的“考核”、“师德考核”、各类优秀的评选来评价教师,这原本是无可厚非的,因为出发点就是给教师工作的肯定。可目前的现状却并非如此,且看所谓的“优秀教师”又有几人是奋斗在教学的一线,要想成为优秀,必须具备以下条件,首先是领导阶层(因为政策是领导制定的),其次是领导的家属或亲戚(近水楼台先得月),最后留给一线教师的就只有靠“付出代价”才换来的教学成绩。前两者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没有评论的兴趣,且看一线教师获取优秀的“代价”:必须要拿出过硬的教学成绩。这所谓的教学成绩就是学生要考出高分,为了优异的教学成绩,一线的教师就付出了近乎“生命全部”的代价,加班加点已是家常便饭,甚至节假日、双休也在忘我工作,辛勤耕耘,长此以往,且看一线教师的身体已是伤痕累累,身上的病痛只有自己知道。目前这种病态趋势不再是老教师的专利,年轻教师也已早早进入了“残疾”的行列。究其原因,就是为了让学生考个高分,拿着生命在做赌注,换来的“优异教学成绩”就要靠自己的身体健康做代价。

展开剩余87%

为了让学生考出高分,教师们可谓绞尽脑汁,甚至违背教学规律,将学生变成了考试的工具。有些教师不惜自己的身份,忘记了自己的师道尊严,不再站着教书,而是跪着甚至趴着教书。为了那所谓的“教学成绩”,教师们可谓“八仙过海各显其能”,有的是采用“攻心术”,忽悠学生为其所用(当然也会忽悠领导,被其利用);有的则采用“强攻战术”,即采用“高压政策”,让学生惧怕自己,就会乖乖听话,“好好学习,天天向上。”稍有不如意,就恶语相加,甚至动手动脚,那么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就在所难免了。这种现象从早到晚,从课内到课外,频频发生。学生出现抵触情绪,甚至反抗,也在情理之中。听过有些老师的课,和学生一样感到有些压抑,学习原本是件快乐的事情,可让有些老师演绎的无法接受,甚至上课变成了一种折磨和煎熬。学生不厌学才怪呢?

这些现状都应责怪一线的教师吗?如果不这样做,学生能考出高分吗?没有优异的教学成绩,领导哪会有“政绩”?这就可怜了一线的教师和学生,整天在“死亡线”上挣扎。当然了一部分教师还算幸运,毕竟自己的辛苦付出没有白费,换来了一张张所谓的“荣誉证书”(也或许是一堆废纸,真正有用的会给一线的教师吗?),更多教师的命运是一场辛苦白白忙活,一切付之东流水。“优秀教师”的荣耀永远是个诱饵而已。

正是由于早早看清了一线教师的“种种惨状”,所以有些很“精明”的人,纷纷离开了教学一线,走上了领导岗位,这样既可以“脱离苦海”,又可以“快速致富”,何其聪明也?!即使一线教师做出了成绩,最终也要成为这些人的“囊中之物”。这就很容易解释,为什么学校教师整体超编,可一线教师却严重不足的问题了。

我们的学生到底学会了什么? 再来看看我们教的学生到底学到了什么?自古以来,学校就是教书育人的地方。首先要让学生学会做人,其次才是那些科学文化知识。这浅显的道理谁人不懂。可如今的学校现状令人感到可怕,学生在学校学到的只是一些学科知识,即使学到了一些科学文化知识,也是为了考试,为了获取高分。在各种力量的共同努力下,学生已经演变成了考试的工具。

我们一直在困惑:为什么现在的学生越来越难教了?为何厌学的学生越来越多?为什么学生出现极端行为(例如自杀)已不是个例?等等诸多问题摆在面前,其实这些问题谁都可以解决,那就是学校目前只在抓学生的学习,只是让学生考个高分。学生的道德教育体系早已没有。虽然一直在强调学生要“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可现实是这样吗?开足开齐课程是最起码的要求,可目前哪个学校感说这句话,音乐、美术这些可以陶冶学生情操的精神食粮到哪里去了?体育课也想上,可学生的活动场地在哪里?即使给学生上体育课,也是由于学生要参加体育测试,归根结底还是为了考试。学校所购买的那些音体美器材(且不说器材配备是否足够,活动场地是否存在),是真正让学生使用的吗?说白了就是为了应付各种“检查”。这些名目繁多的检查,是真正督促学校共同搞好教育吗?有些或许是在帮助学校完成“瞒天过海”的任务的。

很怀念我们上学的那个时代,那是教师绝大多数是民办教师出身,就在那个年代,我们不仅学到了科学知识,更学会了做人的道理,学校的道德教育体系是健全的,那才是真正的“素质教育”。很庆幸我们成长在那个年代,使我们有了健全的人格。可如今的学生实在是太可怜了,在这种残缺的教育制度下,学校几乎没有值得留恋的东西。上学也只是为了考个高分,获取老师、学校和家长的赞誉。

有人曾说过:我们目前的教育就是一条废品流水线,从小学的虚假道德、中学的空洞理想到大学的无趣审美。这其中最大的受害者就是我们的学生,想到这些就彻夜难眠。我们的教育到底在干什么?教育的春天到底何时到来?

想到这些,就不难解释为何学生害怕学校生活。且看看我们身边的学生,尤其那些让我们“引以为豪”的优秀学生真的“优秀”吗?撇开他们的学习成绩不说,但看他们的日常表现就可以了。为了获取高分,优秀生之间互相封锁,互相猜忌,学习经验、学习方法那是自己的专利。为了获取一个好成绩,可谓是煞费苦心。我们有时常常抱怨,有些自己曾经当做“掌中宝”的好学生,为何一毕业就不再理会我们这些辛勤培育他们的老师了?寒心之至。这难道都是学生的错吗?我们的教育评价本身也只是学生的学习成绩,有时可以是“一俊遮百丑”。只要成绩好,一切都是那么优秀。教育的残缺造就了道德不健全的学生,有些优秀学生的成绩甚至是教师跪着教出来的。虽然学生当时没有感觉到,随着他们的年龄和见识的增长,或许会体会有些老师的“别有用心”了,对你没有一种“敬畏之心”,所以学生毕了业不记恨你就是烧高香了。鉴于此,还是要“用心育人”。记得自己常常给学生说的一句话是“学习的最高境界就是忘掉老师教给你的知识,学会的只有正确的做人原则,健全的人格,良好的学习态度、思维方法和学习习惯。”这句话我还会说下去,我不想让我的学生只会做几道题而已,让他们健康成长,只有靠自己的人格魅力感染和征服他们。

所谓的“优质课”还优质吗?教师的精彩课堂表现是吸引学生快乐学习的动力,自然“优质课”也是学生喜欢上的课。曾几何时,“优质课”也是自己为之奋斗的目标,当然自己也曾经辉煌灿烂过,各种成功的光环激励自己不断去奋斗。可随着所有的这一切都经历过,也亲身体会过身边人的成功与失败。逐渐发现,这炒的越来越热的“优质课”似乎有些扎眼了。正如有位教育部门的领导所说:现在的“优质课”有些“变味”了。究竟哪个地方“变味”了,可能大家都心知肚明。

且撇开那些所谓的“潜规则“(现在哪里没有潜规则),但就说这“优质课”的含金量,记得以前能够达到地区级的优质课,可谓难上加难,能够得到这一专业殊荣可谓能力加机遇。可如今的“优质课”有些泛滥成灾的感觉,名目繁多,百花齐放。老师们手里没有三两优质课的证书,还不好意思抬头了。正所谓:人人都优质,大家笑开颜。这或许就是和谐社会的表现吧。

另外,再说这“优质课“的效益。静下心来看看优质课老师们的精彩表现,有时感觉很心酸,一个个就像是“跳梁小丑”,被台下的评委玩的不亦乐乎。评上了还算有所收获,评不上就有种被人“涮”的感觉。与其说是在切磋教学的技艺,还不说看谁的“表演才能”更好。尤其是走进课堂这一环节,老师们更是煞费苦心,平日那些习以为常的“狰狞面孔”都得藏起来,和颜悦色地取悦学生,只有这样学生才会买你的帐,配合你的精彩表演。为了取悦学生,老师们可谓用尽浑身解数。有的甚至给学生买礼物,讨好学生;或者课前和学生进行有效沟通,只是为了课堂的顺利进行。所做这一切,难道没有想到产生的后遗症吗?学生没有真正学到知识,而是学会了表演、撒谎、奉承。难怪有人说:上一次优质课,就毁学生一次。表演结束了,自己的老师还得重新上一遍,毕竟学生没有学到真正的知识。另外,所谓的“观摩”课何尝不是如此,诸多表演的成分在里面,如果老师每天都这样上课,且不说会早早累死,学生估计也会乐死。(因为老师终于在课堂上笑了)。据说,有个学校为了迎接不同层次、不同类别的人员来学校学习听课,对于同一节课可以有三种不同的上课模式,至于平日怎么上课,或许只有他们自己知道。

这就是目前各类已经“变味”的“优质课”、“观摩课”的现状,可谓是“毁人不倦”。至于有人口中所说的“变味”,或许又是“潜规则”的效益吧。

“优质课”已不再“优质”,已经背离了教育的初衷,目前已演变为晋升职称的一个砝码而已。看看我们的教师已经被逼到丧失道德底线的地步了,可悲、可怜、可叹!

教师的“职称”还有含金量吗?与教师切身利益息息相关的就是“职称”问题.“职称”本身是教师工作能力和业绩的体现,相应的职称就应该有相应的表现,可目前“职称”已经和教师的饭碗挂钩,职称低就得收入少,职称高收入就相对客观。这原本是工作业绩体现的“荣誉”,只是因为和工资的结合,变得“铜臭味”十足了。就是为了比别人多吃一口蛋糕,各级部门就会出台一年一变的积分政策,就是为了让自己获取最大的利益。我们可怜的教师就得卯足了劲,盯住那些积分政策,把握住自己需要努力的方向。

看到这些,有些别有用心的人就会想出各种方法,忽悠我们的老师积极参与其中,诸如:考核、师德考核、优质课评选、各类优秀评选、论文评奖、课件评奖、课题申报等等,可谓名目繁多,而且这些项目的积分政策也是不断变化。之所以如此,只是因为为了某些人的利益而已。

正是由于看到了有利可图,各级主管部门想尽一切可以控制教师的机会,要想获得各种“荣誉”,拿钱来!否则一切免谈。可怜我们的教师本来就刚好维持温饱的一点点工资,被这些“白眼狼”折腾的更加“囊中羞涩”。即使拼尽全力,有幸晋升了职称,得到的和付出的又成正比吗?不弄得自己筋疲力尽、遍体鳞伤才怪呢?!于是乎,有些精明之人另辟蹊径,离开倒霉的教师群体,钻到制定政策的决策层,就可以少走弯路,快速达到成功的“顶峰”。

何去何从,只有自己的良心知道。且看现在学校的现状,职称高低似乎与工作表现成了反比,高级职称看报纸、喝茶水、安详度日,中级、初级职称就得累死累活为生存(只因心中还有许多梦想)。

不知这和“优质课”一样“变味”的“职称”还会折磨老师多久?!

所谓的“课改”到底谁受益? 从教二十多年,一直在经历“课改”的大潮,从人教版、北师大版到鲁科版,如今又要进行新教材的使用。记得上一次新教材的是在2005年,这才几年又要换了。其实上级之所以要进行“课改”,就是要让我们的学生接受更优质的教育,可到了各级地方就完全变了味。每次新课改都要教师改变理念,其实真正要改变的是教师吗?

且看每一次课改的程序吧:首先是教师的培训,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牺牲教师的休息时间来学习。如果是真正学到了有用的东西还可以说得过去,可是现实是那些老掉牙的培训内容不知听了多少遍。连负责给老师培训的人员也是怨声载道。终于结束了理论的培训,接下来就是新课改下“观摩课”的学习,学习别人的优秀课例。无非是农村的教师到城区的学校去学习,每一次的学习只会深深伤害农村教师的自尊心。同样是教师,同样是学生,城里的教师和学生就可以享受最好的教育资源。可农村的孩子连最起码的活动场地都没有。先进的教学设施对于农村教师来说,也只能看着别人使用而眼馋。“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再好的理念没有教育的硬件环境做保障,一切都是空谈!所以这样的“观摩课”还是少举行为妙。

每天都在空喊教育的公平,而地方却在人为制造教育的不公平性。以前城区和农村的教育环境差别并不大,如今有些别有用心的人纷纷把教育资源有所倾向。使得优秀的教师纷纷离开农村学校,优秀学生也纷纷进城求学,家长纷纷掏腰包,只为了给孩子一个美好的前程。

在经历了培训和学习观摩以后,真正的目的才显现出来,新教材的出台伴随着就是各种教辅材料的出版发行,虽然中央一再出台各种政策措施,严禁各级部门出版名目繁多的教辅材料,以切实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可到了地方,谁能拦得住他们“敛财”的欲望,更可怕的是各级教研部门也是想尽各种“发财”的机会,组织“名师”们编写指导材料,美其名曰为了孩子的学习。当上面来了检查,还把责任推的一干二净,出了问题就是教师的责任。为了推脱责任,教师就得违背良心教学生撒谎,如今我们的学生真的是训练有素,应付各种检查可谓轻车熟路。现在的学生早早就学会了撒谎,真是教育的悲哀!目前社会上的各类造假大军可能也是“得益”与学校的“良好教育”,而这一切是教师的责任吗?教师有这样大的力量早就可以开天辟地了。我们教育主管们部门,你们又做了什么?人在做,天在看!

再来看看新课改带来的“副产业”就是社会上流行的“学习培训班”,为了让孩子有个好前程,学生除了正常上学以外,在周末、节假日还要参加各种“培训班”。明眼人一看就明白,所谓的“培训班”就是为了捞家长手里的钱。社会上的人办也就是为了混口饭,可我们的有些教育部门,一方面明令禁止教师进行有偿家教,一方面自己“招兵买马”办着各类“培训班”。不允许老师进行有偿家教,只是不想让教师抢了他们的饭碗。“名不正言不顺”,自身不正,何谈要求别人。

说来说去,最终苦的还是我们一线的教师和这些无辜的学生,同样是受害者,却在互相折磨甚至残杀。教师可以去折磨学生,学生呢?只能选择逃避,于是厌学、逃课甚至出现自杀的极端行为就不足为奇了。

这就是目前的教育现状,在这个物欲横流的社会里,过分地追求经济利益带来的就是道德的缺失。学校教育已经到了非改不可的地步了,一味的追求学生分数,没有道德信仰的教育,教育培养出可就不是废品,而是危险品甚至是爆炸品了,发生在我们的现实还少吗?教育改革不像足坛反腐的力度那样,真的无救了!该是多么悲哀的啊!

但愿我们的孩子会有一个美好的明天,祝福他们!期待教育春天的到来。

我会在这片沃土上坚守,为了自己曾经的那份梦想和执着,更主要的是我爱我的学生,更何况目前我担任着教师和家长的双重身份,深深地在为孩子的明天祈祷祝福!

让我的学生感受到学习的快乐,体会到上课是一种享受,是我将为之不断奋斗的目标!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一线教师的心声:为了评职称,就要参加各种比赛!
席延飞:任教一二十年的教师,职称还未通过中高级,原因有4点
中学教师评职称工作总结(新教师)
绩效工资有望让优质教师"流动"起来
北京市中学教师“在线辅导”拓展至全市,覆盖33万余名学生!
教师绩效工资引发校园多重矛盾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