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不打孩子,我抽自己还不行吗?


什么叫内疚式教育,顾名思义就是用让孩子感到内疚的方式教育孩子,来达到使孩子“听话”的目的。一般父母会用自虐的方式让孩子感到内疚,所以有人也称之为自虐式教育。

通过这个综艺,我们来看一下这种教育方式有没有问题……

你能想象自己的妈妈用这种方式来教育你吗?

这位妈妈做到了,能对自己下手扇自己耳光的人是个“狠人”。

可以看到,黄小桃的妈妈用“惊恐”这个词来形容自己孩子当时的表情,孩子已经受到了惊吓。

这位母亲行为超出界线,让孩子意识到自己是因为不听话才使妈妈“惩罚自己”。在孩子面前做这些偏激的暴力的行为,会让孩子效仿学习,埋下心灵创伤。

诚然,让孩子体会父母的辛苦并没有错,但是过分言说会让孩子感到内疚。

孩子在内疚式的教育模式中长大,会给孩子“负罪感”,经常否定自己,变得小心翼翼

而父母使用内疚式教育方式的原因:一是树立威严,让孩子在打压下听话;二是代入自己的成长时代,让孩子体会自己受到过的“惨”的家庭教育方式。

小编相信用这种教育方式的父母也是爱自己孩子的,只是没有找到好的教育方式。但是现在年代已然不同,过度贬低孩子的价值,给孩子传递一种被养育让父母很辛苦的观念,会让孩子心灵受到创伤,感觉随时都会被抛弃。这无疑是情感绑架

自虐教育者,更是情感勒索者

心理学家苏珊.富沃德将这一类以爱为名的控制行为定义为情感勒索。情感勒索通常都发生在亲密关系之中,也正因为双方都珍惜彼此的关系,才使得勒索得以生效。

而自虐教育者是典型的情感勒索者,他们看似伤害的是自己,却是在用自己的行为换取控制。对孩子来说,父母是成长过程中的权威,自虐的行为只会让孩子心生恐惧。而一旦父母利用自己的牺牲和付出,来要求孩子,孩子也只会因罪恶感而顺从。

也正如苏珊.富沃德所说,恐惧感,责任感和罪恶感,是被操纵者心中最常见的感受,而自虐者也常是通过传递这三种感受,来控制对方的情绪和行为。

①恐惧感:

2017年SOHU上有一段视频,和我上面讲的故事很类似,引发了网友热议。视频中儿子犯了错,爸爸却说“子不教父之过”,还拿着棍子逼着儿子打他。

视频中爸爸先对儿子说: “这一次你的责任是爸爸的错,爸爸没教好你,爸爸替你受这一次罪。”

爸爸拿起棍子让儿子打他,儿子没有动。

爸爸又大声吼: “叫你打你就打,这是我的错!爸爸的话不听了是不是?”

儿子被吓哭了。

爸爸却还是不停止,继续说,是爸爸的错,爸爸要接受惩罚。随即拿着棍子开始打自己,边打边说,没教好儿子,是自己的错。

整个过程中,儿子都在一旁大哭,不知所措。

孩子犯了错,父母有责任教育他们,但是通过自虐的方式警示孩子,孩子只会充满自责,他们深信父母的伤害是自己引起的。当类似的事情一再发生后,他们就会有恐惧感,生怕自己的一个小错误会再次带来对父母的伤害。

他们恐惧父母会再次通过自虐的行为,让他们一次次体会不知所措的感觉,和无法面对的内疚感。

②责任感:

热播综艺《我家那小子》中朱雨辰的妈妈是另一种类型的“自虐教育者”。她付出了百分之百的爱,也将百分之百的控制延伸到了儿子生活的方方面面。

她跟剧组,帮儿子打扫卫生,每天四点钟就起床帮儿子熬梨汁,坚持了十多年。她说自己的宗旨就是,不管儿子走到哪里,他都会给儿子一个温暖的厨房。

妈妈看似无微不至的爱,却在潜意识中给了孩子无形的压力。这会让孩子觉得,如果不听妈妈的话,或者做出妈妈不喜欢的事,就对不起她如此的付出。

朱雨辰在其他的访谈节目中也透露过,母亲的爱给了他太大的压力。他对爱有过质疑,可是这份沉重的爱是来自于自己最亲密的人,他出于道德责任无法反抗,于是只能心理暗示自己,让自己接受这都是因为爱。

武志红老师曾经说过,父母的爱是唯一一种指向分离的爱。当孩子成长到一定年龄,父母要学会放手,让孩子学会独立。

③罪恶感:

日剧《风平浪静的闲暇》刻画了一个总是取悦别人的女主角凪,而她的性格正是因为她有一个总是在情感上勒索她的妈妈。

有一次台风过后,凪的妈妈告诉她房子遭到损坏让她回家看自己。凪回家后把房子前后都检查了一遍,发现并没有妈妈描述的那么恐怖。不过妈妈还是试探性地说,自己想要把房子翻新一下,希望在东京工作的女儿可以尽下孝心。

但是这时候凪正好在为自己开一家洗衣店攒钱,她当下的钱只够交押金。她希望妈妈能够再等等,等她再多攒一些钱,再帮她翻新房子。

她鼓起勇气问了妈妈,却没想到,妈妈回答说:“没关系,我会试着低头到处借钱,搭上我这条老命一点点还钱的。去追求你的幸福吧。毕竟,你的幸福,就是我的幸福。”

当凪离开家,觉得满怀歉疚,于是将自己攒了很久准备付洗衣店押金的钱全部转给了母亲。

在整个过程中,母亲的威胁和道德绑架是无声的,甚至被关心和爱包裹着,但是对女儿的影响却是巨大的。母亲让女儿产生了罪恶感,以此来控制她的行为,达到自己的目的。

当父母用自己的付出或者牺牲作为筹码,来换取孩子的关注或者顺从时,她们就已然在扮演着操纵者的角色。

于是,爱变成了控制,变成了威胁,甚至最终演化出了罪恶和恐惧。

想让孩子听话,试试这样说

想让孩子“听话”,配合我们往积极的方向发展,作为父母我们不妨用点儿“小套路”。

比如,你想让孩子努力学习,不要发脾气逼他学,也不用讲道理教他学。

这个时候,你可以用网上流行的“FFC模型”夸奖他,鼓励和认可会让他鼓足干劲儿。

你可以这样说:

“宝贝,我今天很高兴,(F feeling,描述感觉)

你用了半个小时就背会了课文(F fact,用事实说话)

妈妈到现在都没背会”(c compare,跟什么比较一下)

除此之外,如何让孩子听,你还可以试试这样说:

🔵用“我知道”代替“别闹了”

在《不可思议的妈妈》中,演员胡可对儿子的教育方式圈粉无数。

每次小鱼儿哭闹,她都能立刻安抚孩子的情绪。

小鱼儿在水堡因害怕而哭泣,胡可说:

“我知道你有点害怕,但是你表现很好、很勇敢,你坚持下来了对不对。”

小鱼儿因无法带走心爱的玩具发脾气,胡可说:

“我知道你很想要这个玩具,现在拿不回家你心里有点难过,但是这是规则……”

简简单单的“我知道”三个字,意味着接纳和共情,让孩子感受到了理解和爱。

这样的方法,远比一句粗暴的“别闹了”要管用。

 🔵用具体感知代替空洞说教

孩子不喜欢刷牙,可以说是让很多父母头疼的问题。

讲道理、威吓、恐惧都收效甚微。

而孙俪是这样做的。

她给孩子看了一个名叫《高糖陷阱》的纪录片。

一个个真实的案例和血淋淋的图片,让孩子直接感受到不好好刷牙的严重后果。

不用家长多说,孩子就自觉刷牙去了。

很多时候,用事实说话,让孩子亲身感受,比一万句苦口婆心的道理都管用。

🔵用轻松幽默代替严肃枯燥

在微博上看到一则国外搞笑视频。

为阻止14岁的女儿穿超短裤上学,爱女心切的老爸是这样做的。

他没有严厉地制止女儿,也没有试图对青春期的女儿讲道理。

而是灵机一动,穿上同款超短裤,对女儿说:

“你要敢穿这个去上学,我就敢穿这裤衩每天去校门口接你放学。”

于是,在全家人的大笑中,一次沟通危机解决了。

如何说服孩子,不妨学学这位外国老爸,用轻松幽默的方式代替严肃枯燥的说教。

有人说,在亲子沟通中,你有多对,就有多错。

因为孩子需要的不是空洞的道理,而是发自内心的理解和交流。

愿所有父母都能用智慧和爱,实现跟孩子的亲密沟通。

责任编辑 | 刘龙、林美妮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已长大的儿子和正在学着长大的妈妈
不要让你的口头禅成为孩子的心理枷锁 | 第 25 期公开课·精华
惩罚带来的只有恨,没有爱
健康的亲子关系,从不说这五句话开始,孩子会感谢你
装可怜的父母 是一剂摧毁孩子心灵的毒药
爸爸妈妈,我不要这样的爱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