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静宁苹果产业将何去何从?听该文为您慢慢分析!



【导读】:以红富士为主的苹果产业是甘肃省静宁县的四大支柱产业之一,目前全县果园面积达百万亩以上,户均10.6亩,人均2.34亩,占全县耕地面积的64%,建成了10个果园化乡镇,70个果品专业村,业已成为全国苹果规模栽培第一县。年产果60万吨以上,产值已逾24亿元,商品率保持在95%,优果率提高到70%以上,最高亩产4万元,果品收入最高的农户达到30万元,农民人均果品收入3790元,占人均收入的80%以上。

随着栽种面积的进一步扩大,苹果产业发展迅速,基地建设初具规模,生产管理日趋规范、品牌效益凸显、富农强县的同时也存在着诸多问题,如:品种结构单一、自然灾害频发、技术力量薄弱、防病意识淡薄、劳动力匮乏、产业附加值低,假冒产品盛行等问题。本文笔者就静宁苹果产业发展现状、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注:取得的成绩就不说了,直接谈问题。因为我们热爱静宁苹果,希望它发展的更好!



1、苹果品种结构单一,授粉品种缺少

广大果农考虑到红富士的产值优势,大量单一栽种红富士,导致全县大部分果园为红富士纯品果园,没有配置授粉树,导致授粉效果不良、坐果率低,品质差。

 

2、自然灾害频发,预测防控体系建设滞后

静宁县地处黄土高原腹地,具有典型的季风气候特点,干旱、霜冻、冰雹、沙尘等气候灾害频发,但气象预测能力不足,无法及时准确预测灾害天气,即使预测到准确的信息,也因防控设施缺失或陈旧老化而无法应对,由此造成的损害每年都有发生,甚至有时造成树体严重受害,致使部分果农连续几年无收成。

如2015年5月30日下午4时许新店、治平等13乡镇遭大面积冰雹、暴雨灾害,直接造成全县13乡镇104村24247户,107302人受灾,农作物受灾面积13379公顷,成灾6710公顷,绝收1052公顷,其中苹果受灾面积7355公顷,成灾3939公顷,绝收1052公顷,预计共直接造成经济损失21725万元。

 

3、技术力量薄弱,高新技术普及率低

县里虽然积极成立了相应的组织机构,组建了一定的技术队伍,但仍然不能满足日益增长的需求。加之部分农民果农观念陈旧,文化素质低,接受能力差,使果园高新管理技术难以迅速推广,规范、科学的生产管理方法难以大面积实施,严重阻碍了生产管理环节的标准化、规范化进程,从而影响了苹果的产量、品质和市场竞争力,使静宁苹果的品牌优势潜力得不到充分发挥。

 

4、防病意识淡薄,综合防御病虫害能力差

静宁县气候干旱,降水量少,危害苹果的病虫种类相对较少;再加上全县苹果规模栽培起步较晚,除了蚜虫和红蜘蛛外,其他各种病虫害发生程度较低,危害较轻。

广大果农从未遭遇过严重的果树病虫害,因此对果树病虫害的危害认识不足,防控能力较差。但随着树龄增长和树势转弱,如遭遇冰雹、冻害等自然灾害,诸如腐烂病一类的毁灭性病害必会大规模发生。

 

5、劳动力匮乏,果农年龄断代

苹果的一季成熟需要四季的精心劳动,冬季施肥、灌溉和修剪树枝,春季疏花和套袋,夏季拉枝和施肥,秋季脱袋和采摘销售,另外四季均需要定时定量喷洒农药预防各类果树疾病和病虫害,完全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近几年,随着全县果园面积的迅速扩张和挂果果园面积的与日俱增,劳动力缺乏的现象越来越明显。

以静宁县优质山地苹果主产区新店乡小湾村陈咀组为例,全组36户,家家有果园,约有25户拥有果园果园面积超过10亩,挂果果园面积超过6亩,然而主要务果农民均由40—65岁之间的中年劳动力为主,存在严重的劳动力不足和果农年龄断代问题,村民A家有果园面积12亩,挂果面积6亩,两个孩子在外地上大学,所有果园均由40夫妇二人经营,2014年恰逢苹果丰收年,因自家无法完成所有作业,雇佣劳动力人数3人工作不到1月,花费7000多元。

论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1、苹果产业属于劳动力密集型产业,现代年轻人吃不了苦;

2、随着教育环境的改善和教育观念的提高越来越多的年轻人进入了大学校园,随后离开了土生土长的家乡去了外地工作;

3、果农自身认识不足,不愿子承父业,继续务农务果。

 

6、后续开发不够,产业附加值低

全县果品加工量约占总产量的8%,92%以上的果品以鲜果为主,与世界上果品鲜食与加工7:3的比例相差甚远,。今年来,尽管引进了果酒、果汁等加工生产线,但由于生产规模小,加上技术和管理的落后,成本高,竞争力不强,市场占有率低。

果品产业收益仅限于出售原始鲜果产品这一阶层,严重影响里产业效益的提升。加大后续开发,延长产业链,增加果品附加值迫在眉睫。

 

7、假冒产品盛行,品牌面临危机

静宁苹果已荣获中国驰名商标称号,品牌价值2013年为34.58亿元,在421个中国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价值排行榜中位居32名,在全省老百姓最爱的消费品中排名第三,成为2008年北京奥运会特供产品。

另外,静宁苹果入选2015中国品牌价值榜,甘肃省地理标志产品静宁苹果位列农产品类地理标志产品第16位,区域品牌价值为115.35亿元。在2015年第七届甘肃民营经济发展高峰论坛上,静宁籍著名经济学家、中央电视台财经频道评论员马光远曾风趣地说:“世界上有四颗苹果,一颗是亚当和夏娃的苹果,一颗是牛顿的苹果,一颗是乔布斯的苹果,还有一颗是甘肃静宁的苹果。静宁苹果是中国最好的,我没敢说是全球最好的,我怕太骄傲!”

尽管静宁苹果已在区域内享有盛誉,但仍存在“挂羊头卖狗肉”,“换瓶不换药”冒充静宁苹果,以博取更高的利润,影响了静宁苹果在广大消费者心目中的良好形象,给静宁苹果的品牌带来冲击。


(二)对策分析

1、多措并举,保护花蕾

(1)授粉

在自然授粉效果不佳的情况下,应积极组织从陕西、山东等产果大省购进大量优质花粉,充分引导果农广泛实施人工授粉,确保授粉质量良好,提高坐果率和坐果质量。

 

(2)套种或嫁接

人工授粉既增加开支,有费工费力有时还达不到预期效果。

针对此类情况应采取高接换枝,配置授粉树的方法。授粉品种可选择秦观、黄香蕉等与红富士花期相遇且花粉量大的品种。新建果园提倡按照1:8的比列均匀配置授粉树;对挂果果园提高接换头或换枝,尽可能将授粉品种的枝条嫁接于树体高位,嫁接比例为果园总枝量的10%左右。

 

2、建立健全灾害预测防控体系

(1)加强气象监测与预测管理

静宁县地处黄土高原腹地,具有典型的季风气候特点,存在着诸如干旱、霜冻、冰雹、沙尘等自然致灾因子,但气象预测能力不足,无法及时准确预测灾害天气。

气象等部门及时其尽量准确的预测区域内天气状况,并做到及时无误的将相关信息告知广大果农,以便在灾害天气来临之前做好防范工作,可以在果园内架设防暴网或利用高射炮打散局部云彩阻止降雨等措施避免不必要的损失,将自然致灾损失降到最低。

 

(2)深入宣传,将果品生产纳入农业保险

静宁的果业生产属于林木保险,且属于经济林、园林苗圃保险。按危险性质静宁的果业生产又属于自然灾害损失保险。

尽管已有农业保险为果农的生产作业保驾护航,但广大果农对参加农业保险的必要性和重要性认识依然有限,约95%以上的果农家庭并没有将自家的果业生产纳入到农业保险或简简单单的参保。

这就需要县乡(镇)两级工作人员会同农业、林业和保险有关人员进村入户深入宣传农业保险的好处,给果农举例子,论得失,积极鼓励广大果业生产者将自家的果业生产纳入农业保险范围。避免如2015年530特大冰雹事故发生之后所带来的巨大经济损失,让广大果农可以放心的从事果业生产。

 

(3)做好灾害自救工作

要汲取受灾教训,切实增强风险防范意识,把推广农业保险提到重要议事日程上,鼓励引导农民积极参与农业保险,同时大力推广安装果园防雹网等防护措施,切实增强防御自然灾害的能力。


(此处略去部分内容)

 

6、打响品牌保卫战

(1)坚持大品牌发展战略,聚焦市场注意力

2006年静宁县所在的平凉市对果品统一注册了“平凉金果”商标,并统一了相关规范。静宁县应在“平凉金果”品牌创建活动中,充分凭借静宁规模栽培技术和经济效益优势,积极开拓国际国内两个市场,办好一年一度的“平凉金果博览会暨静宁苹果节”,将“平凉金果”打造成独具特色的地方著名果品品牌。

 

(2)强化基地建设,为品牌建设奠定基础

发展规模是品牌建设的基础,静宁县在苹果发展中需要按照适宜区全覆盖的发展目标,实施正流域开发,积极推进果园乡镇和专业村建设,加快发展步伐,以强化基地建设保障大品牌发展。

 

(3)提质增效,增强品牌竞争力

质量是品牌建设的生命力。在“平凉金果”品牌创建中,静宁要始终坚持一手抓基地建设,一手抓质量提高。主要措施有:优化品种结构;推行标准化生产,促进苹果整体质量提高;突出地方特色,增强品牌的市场竞争力;推广高新技术,促使产业高水平发展。

 

(4)推行质量安全标准,确保苹果质量安全

随着消费者对食品安全的重视,苹果食品安全已成为产业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为此。静宁成立了绿色果品生产协会,建立了绿色水果生产检验检测中心,建立食品安全可追溯制度,引导农民进行无公害绿色生产。同时,定期由工商、安检、质检、农业、林业等部门组成执法大队,对农资市场进行抽查,杜绝高毒、高残留农药和禁用农资的应用,确保静宁苹果产品由田间地头到餐桌的安全。

 

(5)做好定位,积极推介,扩大品牌影响力

根据市场定位,静宁加大宣传推介力度,积极参加各种类型的果品展览会、交易会、洽谈会,为静宁“平凉金果”品牌造势,扩大品牌影响力。在静宁苹果销售中更加注重创新机制,实是产销联合,吸引更多的区域大公司、大商户到静宁采购苹果。同时,采取走出的销售战略,发挥“平凉金果”的品牌效应,扩大销售范围,保障苹果出口的畅通。

 

(6)创牌与保牌相结合,保证品牌的持续生命力

由于静宁“平凉金果”市场销售价高,销得快,经营“平凉金果”的客商获利较好,近年来也出现了不少有损“平凉金果”品牌的营销行为,为了强化品牌保护,静宁多措并举,首先,从2006年开始,每年进行一次市场整治活动,严厉打击外地苹果利用“平凉金果”品牌促销的行为。其次,加强对果农和果品经纪人的品牌教育,使大家树立长远发展理念,克服短期行为,自觉维护“平凉金果”品牌的声誉。再次,规范果品包装,规定静宁苹果在销售中统一使用“平凉金果”品牌,同时加贴“静宁苹果”专用标志。最后,成立静宁县果品市场管理小组,充分发挥政府监管功能,营造良好的苹果销售氛围。



静宁苹果产业已逐渐成为静宁县域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而且也是我国县域经济发展中较为成功的典例。不言而喻,静宁苹果产业对静宁县的精准扶贫工作和广大静宁人民脱贫致富发挥着举足轻重作用。然而,静宁苹果发展并不是一帆风顺,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着很多直接影响产业持续发展的问题,急需解决。

本文作者从自身实践,经历和专业角度,就静宁苹果发展现状结合近年来的案列做了一个简单的分析,并提出相应的见解和解决措施,以供广大果农和有关林业、农业等部门参考。

由于本文作者水平有限,本文研究可能还存在不同程度的问题,下一步,我将紧密结合实际,按照“认识—实践—再认识—再实践”的过程,进一步修订完善,提高本论文的实践性,同时在实施相应建议措施时,还需要关注广大果品生产者的需求,以取得论文更大的实践成效。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甘肃平凉特产--静宁苹果
这是一篇有颜值、有内涵的推送 读者原创版
平凉市第七批科技功臣奖获得者李建明事迹简介
【静宁苹果那些事】静宁苹果生产栽培技术发展更新沿革之路
甘肃苹果产业现状与发展对策
各种果树开花时,授粉工作很累人,有了壁蜂不再愁!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