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二里头遗址再现青铜器铭文,带你重返梦幻般的夏朝

#二里头遗址##二里头遗址的文字#

原创不易,支持请按“关注”,和我一起发掘古文字的秘密吧!

简单,粗暴,直接,不思考。

然后,某些人就简单的做出结论,二里头遗址出土的青铜器上没有文字。

识读中国新石器时代的文字,研究者必须具有古文字训诂学和古文字音韵学的基本功。

夏」岁.日乙225

以上这个笔画繁多,结构复杂的“夏”字,是秦朝时期出现的文字。夏,从页,从臼,从攵。页( xié),人头。臼( jù),两手,攵( suī),两足。合起来像人形。

于距今4000年前后的二里头文化时期,“夏”字的写法和“夏”字的表现方式,是极为简单的。

{1987年二里头遗址ⅤM1出土,高26.8、口径14.5-14.8厘米,藏二里头遗址博物馆}

{上图为甲骨文“贾”字}

二里头遗址出土的青铜“斝”,学名是指“青铜贾”和“青铜夏”。

【唐韻】古雅切【集韻】【韻會】【正韻】{jiǎ}:舉下切,音{jiǎ}。

【集韻】夏{jiǎ}:舉下切,音賈。

新石器时代的中国人,有用同音字,替代书写异体字的习俗。一个文字,有多个发音,是指“一字多音”。

“夏”字,从音“斝”字,从音“贾”字。

青铜斝,是二里头遗址“夏人”族群的族器。

【說文】賈,市也。一曰坐賣售也。

【周礼·天官·大宰】贾:商賈阜通貨賄。

中国新石器时代的“夏人族群”,是指“商贾”人群体,现代汉语是指“做生意的人”。文雅的讲,是指“夏人是从事国际贸易的商贾人群体”。

现代考古学家,历史学家们一再争论“二里头遗址,到底是商文化,还是夏文化?”

“商贾{音“夏”}”,不是指朝代,而是指距今1万年新石器时代至于距今3040年前后中国人群体的主要职业。

“商贾”,是指新石器时代中国人的产业结构,中国人对不赚钱的农业文明没有兴趣。新石器时代的中国人,在印度河流域,在中亚土耳其,在阿拉伯半岛,在西亚两河流域,在希腊地中海沿岸,在非洲的埃及等多个地区兴建起了商业城市,贩卖产自中国的丝绸,麻布,葛布,麻绳,渔网等轻纺商品,是指“商贾{夏}”文明。

《康熙字典》夏:胡可切,音荷。

新石器时代的“夏人{贾人}”族群挑着货郎担子,在全球地区贩卖轻纺商品,是指负荷的“荷”字。

{上图1为二里头遗址出土的货币。图2为「賈」貯爵,商代晚期集成7650}

货币(Currency,CCY)是度量价格的工具、购买货物的媒介、保存财富的手段,是财产的所有者与市场关于交换权的契约,本质上是所有者之间的约定。

“贾”字,上从“西”字,下从“贝”字,是指“西,贝”。

二里头遗址出土的贝币,学名是“贾贝”和“夏贝”,是指中国“商贾{夏}人”族群在西方市场发行流通的“百合型”货币“西,贝”。

二里头遗址出土的货币,在中国境内还不能流通,属于废币。

以上二里头遗址出土的陶文,字体外部从“囗”,内部从“夕”字,是指“西土”。

夕阳,是指日落的方位。“夕”字,是指夕阳的方向是西方。

夏人族群,是母系氏族,于距今7000年前的故乡在浙江省绍兴“山阴”周边地区。

女人,是指姑娘的“姑”,音“皋”字。

{上图1为二里头遗址出土的青铜鬲。图2为二里头遗址出土的陶文}

二里头遗址出土的青铜鬲,铸刻着一圈“㐅”字。二里头遗址陶文,也有一个“㐅”字。

新石器时代的中文字“㐅”字,在西方字母文字{英文字母}里是指“X”。

由新石器时代母系氏族的中国“夏人”族群发明并全球通用的文字,叫做“字母”。英文,希腊字母等皆叫做字母,不能叫字公,源于文字创造者中国夏人族群的世袭首领是女性{母}。

{引用X:英语字母排列中第24个字母。读音 /eks/,是英语字母中开头单词最少的字母。X 表示未知、无限,X 还有“目标”和“希望” ,还有一些文字意义隐晦,不易直译而用“XXX”表达,等等意思。X 在社会学界表示“完美”,千言万语都可以用 X 来传递,数学中 X 在方程中通常表示未知数的值。在罗马数字中,X 表示十。}

“一字多义,一字多音”,是指同一个中文字,有多个字义,也有多个发音。

二里头遗址青铜鬲的“㐅”字,可以读作“乂yì”字。

有能俾乂。——《书·尧典》

乂,芟草也。——《说文》

夏人族群,在中国地位低下,是身份卑贱的草民。

西周早期青铜器“何尊{夏尊}”铭文:宅兹中国,自兹乂民。

{說文】㐅:古文五字。

【爾雅·釋天】㐅{五}:五月爲皋。

二里头遗址青铜鬲上的“㐅wǔ”字,读作“五”字。5是,是10的中位数,是指夏人族群的氏族称谓是“中氏{仲氏}”。后期“中氏”族群的世袭首领“大壬{任}”,是周玟王的母亲。

{上图为甲骨文“薛”字}

【說文】薛:辠也。

【集韻】皋:攻乎切,音姑。

“㐅”字,读作“薛”字,是指母系氏族夏人族群的别称“皋陶”和“姑陶”。

{上图为二里头遗址出土的癞蛤蟆}

《虞书·皋陶谟》记载的“皋陶{姑陶}”,并不是一个人的名字,而是对母系氏族夏人族群的别称。

甲骨文“莫”字,字义衍生为癞蛤蟆的“蟆{虫,莫}”。

皋陶“谟”字,是西汉时期经学家们篡改过的文字,孔子墙壁出土的原始《尚书》版本,记载的是《皋陶莫》。

癞蛤蟆,是夏人族群的文化标志之一。

《丄{尚}书,皋陶莫》:

曰若稽古。皋陶曰:“允迪厥德,谟明弼谐。”

禹曰:“俞!如何?”

皋陶曰:“都!慎厥身,修思永。惇叙九族,庶明励翼,迩可远,在兹。”

禹拜昌言曰:“俞。”

皋陶曰:“都,在知人,在安民。”

西汉时期的经学家们,将孔子墙壁出土的原始版本《丄书》记事体文本,修改篡改成为了《尚书》“对话体”版本。

{二里头文化 龙纹陶范 制铜工具 1983年二里头遗址Ⅳ出土 二里头夏都遗址博物馆藏}

这件铸造青铜器的器物,叫做“模子”,简称“莫”字,不能错误叫做“范”。弄错了一个字,就埋没了二里头青铜器铸造者的族称。{要复原二里头遗址的历史,就必须使用上古中文字}

二里头遗址铸铜的模子上有文字,青铜器上就一定会出现文字。

二里头铸造水平最高,质量最好的青铜器,皆被中国人王者部族拿走了。

这件模子上遗留的文字,是中国人王者部族的专用文字。

这件模子铸造的青铜器,迟早会在甘肃省河西走廊地区出土的。

因为,同时期的商王城,在甘肃省。

{上图为二里头遗址青铜器“戉”}

这件二里头遗址青铜器“戉”,铸刻着10个“㐅”字。

【說文】十,數之具也。一爲東西,丨爲南北,則四方中央具矣。

“十”字,字义为地理位置上的中央,是“中”的简体字,再次表明,夏人族群,氏族称谓是“中氏”。

“中氏”,是中国文明的源头。

{上图为二里头遗址的青铜器}

墓门有棘,斧以斯之。——《诗·陈风·墓门》

这件二里头青铜器,学名叫做“斯”,字义是指“其,斤”,是指斧头。

这件青铜器,是四川省广汉三星堆人族群所拥有的器物。

这是两个文字,是三星堆同族人的文化标记。

这个标记,于今年考古出土于“广汉市南丰镇联合遗址”。

二里头遗址的文字,太多了,今天说累了,改天再说。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二里头遗址惊现青铜器铭文,带你重返神秘的夏朝
甲骨文新释读14——夏字研究(二)
吴王夫差矛铭文,讲述自己和三星堆祖先们的历史继承
北京琉璃河遗址青铜器铭文,讲述5000年前浙江良渚古城的前世今生
商王武丁有60多个老婆,源于家族世代经营公猪种猪配种业务的历史
7500年前罗马利亚印章上的“戉”字,再现浙江万年上山人的迁徙史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