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褚遂良《大字阴符经》学习笔记

“五体”进入到楷书学习,“芝麻开门”,毕老师为我们打开了新的书法宝藏的大门。褚遂良书《大字阴符经》被称为“楷中兰亭”,它的书法成就和书法地位都不容轻视,而且它是通往“二王”系的敲门砖,好奇、兴奋、跃跃欲试、还有忐忑,各种心情混合在一起,总的来说,又要开始新的学习,很开心。

1、笔法。毕老师从笔法入手,归纳出多种起收笔的形态,并在帖中选出相应带典型特征的例字作讲解和示范。其实,老师从第一课开始就为我们学习到课程最后,完成通临小结作业,以致深入临帖作了铺垫,例字分布全帖;

2、字法。把各种笔法如何具体运用在字里面,再把字的个体矛盾统一地表现出来。字法中涉及到更多细节;

3、章法。连贯行文中各字以何种姿态出现,粗细轻重,快慢急涩,正斜曲直,笔调和节奏等等,老师在这个环节边演示边作了分析。

4、拓展,临创转换。每一种帖的学习,都面临着两个问题:技法问题和审美问题,这两方面既相对独立又相互影响。不能欣赏就难以体会它的妙处,不多练习也难以提高书写水平。“主要解决的问题:训练对毛笔的掌控能力,对笔尖的敏感,对笔画的塑造能力加强。用笔动作会越来越复杂,表现笔画的形态越来越丰富,该提的时候提,该按的时候按,该收的时候收。其中的映带关系、呼应关系对于写行草书非常有帮助。”“不能盲目通临: 分类临习是深入临帖的重要方法,其作用在于“同中求异,逐点强化”,目的是集中优势兵力,各个击破”。以及对临帖“象”与“不象”的分析探讨,这些理念和方法不仅仅对学这本帖有效,也一定是学习书法的通用的正确的方法!

如何快速贴近一本帖,迅速消化老师传授的技法,我的办法依然是看视频做笔记,在反复中增强记忆。老师说到的一句话提醒到我,把相同的元素放在一起练习!

《大字阴符经》通篇461个字,我把它的字全部拆散后重新组合,发现它其实只有194个字,一大部分是重复出现的字,虽然相同的字可能用了不同的笔法来表现,但是把相同的字以及相同偏旁的字归类到一起,大大缩减了分类,更容易理出头绪,再把老师所教授的笔法揉和进去,由点及面就可以开始编织成网了。

(象这样的归类整理出10张)

☆”在、心、施、行、於”。一定要敏感轻重对比关系!“在”,横,找准发力点后快速行笔,前三笔比较轻,后三笔比较重。“心”,起笔点是半月牙,压下来,收笔时往前顶一下,发现笔画左边是直线右边是弧线;斜钩起笔的地方轻轻点一下,1234,抬起来,回锋停一下,发力(钩出),压下去(点),再提起来,再压(点)再弹,整个动作是非常轻巧的。

☆“施”,这个字硬笔的写法都是左小右大,这里给人的感觉恰恰是左大右小。“方”旁最后一笔撇,收笔处慢撇出去,甩出去是不对的!右边起笔,注意交接的地方,起转注意,推过来收,“也”非常靠下,竖弯钩末处:弹起来压笔找到发力点,向外钩出,有向外的势,不是简单的向上钩。

☆“行”,撇画特别重,起笔切,(出锋后)在空中继续这个动作(画圈);再落笔写第二撇,继续这个动作;(顺势落笔)写竖,收笔上顶;右边横,尖起,注意靠在什么地方,(收笔)顿挫;竖钩,竖有内弧,(末端)提笔,翻面,出钩。

☆“於”,第1笔横很短很粗,起笔是切笔,把笔画打开,(收笔)上去;(竖)弧线,回锋(钩)上去;撇由轻到重;右边撇、横断开;两点是连续用笔,(上点)S形,S形用笔,(下点)垂点。字左低右高。

☆“天”,运笔的节奏,这个横不是爽利的。什么是爽利的运笔呢?下笔之后迅速地出去,而它的用笔象老者的步行,不会把脚步抬得很高,是拖着走的,写出的线里面有一种(波动的)韵律,这是两种线质。两种都要会,既会爽利的又会这种老辣的!“天”的撇是“轻—重—轻”。

☆“宇”,点的写法,竖一下转弯横一下再竖一下,这个用笔方式是来自于《兰亭序》,说明褚遂良当时学“二王”的东西。短撇;跳起(断开写横),中间写粗再变细;压弹,钩;(横)(横)(竖)回锋钩,它多是这种回锋的用笔,把笔锋绞起来。“宀”的写法,注意横画跳起来的地方和轻重变化,(出钩时的)压顶,非常重要!

☆“宙”,点,落笔后要驻一下笔,要有股力量,前面柔后面方;…,“由”笔顺,竖横折竖,切笔起横,横。这个字要关注几个横,上面是弧形的,中间两横往上,下横是平的,这个字属于“上放下收”,上面特别大,空间特别多。

☆“在”,就属于爽利用笔,找到发力点以后(行笔)很快,撇出很轻松,重笔画和轻笔画的节奏应该不一样,有快有慢,写成方形的。“乎”,就写成扁扁的感觉,起笔切顶撇出,…竖钩内弧,特别短,换面翻笔,钩上去。结体上,上面很紧,(横向)笔画挨得更近。

☆“手”,前3笔都写得比较直挺,动作非常简单,按我们掌握的“矛盾关系”,3笔直画后就会是个曲的,竖钩就是曲的,而且钩不是往上,而是平推出去,即运笔到下端,先抬起来,再压下,推出。

☆“萬”,如果把“手”的用笔定义成5分笔,那么“萬”就是用的2分笔,写出的线条时凝练的,铁蚀一样的,折的时候可以轻轻顿一下,不能用这个方法去写魏晋的东西。(下一个横折钩,折处)顿一下,抬起来再写,换面再钩;竖钩,起笔打点横一下,竖下来,(钩)换面压推。转弯的时候,一定要笔先抬起来,再钩,直接钩是不对的,不能直接钩!基本上,“二王”行书“艹”头笔顺都是这样的。“手”重“萬”轻。

☆“生”字写得很粗的,所在行排列是“重-轻-轻-重-轻”,下一行出现“轻-重-轻-重-轻”,出现粗细变化,我们学它的目的是:第一,楷书学活;第二,它的细线特别有意思;第三就是要学它的对比关系。“乎”,要注意观察每个细笔画,所有的笔画都(有呼应)用圈串起来了。“身”,顿-挫锋再起来,撇,不是简单的切-撇;很多人把褚遂良写简单了,其实他有很多“招”,被视而不见!横-折,是两笔写成,有接笔,竖很粗壮;两横是虚的,很轻,左右笔画都不靠;最后一撇特别有意思,起笔方式是(先右再左绕笔)画圈写出来的,撇由轻到重。

☆“天”,横,入纸不要太尖,先是慢慢悠悠的、颤颤巍巍的用笔;再突然来一个爽利的用笔(横),再来一个爽利的用笔(撇),再来一个颤颤巍巍的(捺),这个字的书写节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这样出来的(两种)线质是不一样的,一种是爽利的线质,(颤颤巍巍写出的是)一种是松动的线质,线条的外边缘不一样。

“性”,写字是有快有慢,不是一味都快,(竖)起收笔可以慢一点,横--横--横,收笔有顿挫,竖的起笔有动作。“人”,撇轻,捺比撇重5倍,这两笔就是爽利的用笔。

☆“也”,1) 写的过程中要多用这种内掖笔法,这是它的特征,写“横竖钩”时也是往里面弧;折处翻笔要做出来,上顶翻笔用另一个面写,有时候翻的动作大时会有一个波峰,翻笔多练习!;2)写“竖弯钩”一定要过关!“粗—细—粗”,转弯的时候要提着笔,钩前横末调锋,找准发力点,钩有向外的势,钩外侧有个小缺缺,后来颜体字里就做得更明显了。

☆“人”,切笔-顶-撇,切笔是整齐的,顶笔后在切笔的整理面上会鼓出个包来,撇是直势,捺就会是曲的,矛盾关系做得特别好!曲—直,收—放。“心”,下面对齐,上面高很多。

☆“机”,用很凝练的细线,起笔都是点一下再行笔,斜钩是一波三折,S形的,怎么写呢?一是要有速度,二是要找到发力点。(书写快慢相间,节奏感很强)

☆“也”,和上一个写法不一样,横往上顶,是弧线的,横折两笔写成,也是内掖,中间部分收,钩出部分放。竖弯钩中段有微小的弹跳,这样写是高级的,初学者可以先写出爽利的感觉,再加弹跳。“立”,很饱满,写得非常厚重。“天”;“之”,两个转折的地方特别快,捺是S形,捺刀上的缺有就有,没有就没有,捺写到尾部,驻笔,出锋。

☆“道”,前面两点写的节奏很快,两点与横之间离得很开,上松下紧;左边也写得很松,非常活,(捺刀)短促的出锋。“辶”走之底,上面长下面短。“以”,弹跳起来写第二笔,有牵丝的连笔。“定”,捺很厚重,下面的“之”特别不好写,横起笔是从下面藏锋,从下往上写,翻笔写撇,很凝练,另起笔写捺。

《大字阴符经》的学习要暂时告一段落了,但是自己知道还有很多功课没做,比如说毕老师建议用大于15厘米的大字来临帖的,还有临创转换的拓展练习,还不能做到“背临”,等等等等。

非常幸运的是老师已经教授和示范了正确有效的方法。感恩毕老师、助理陶老师、助教张老师!感谢“五体班”学友们!“不忘初心”,继续前行!

(作者为毕云扬老师五体网络班学员)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名家给你讲褚遂良《大字阴符经》的临习,学褚必备良药!
大字《陰符經》
褚遂良“大字阴符经”高清彩版 值得收藏临习
褚遂良大字《阴符经》
从笔画跳跃,窥探褚遂良的书写笔势
【逸信】董水荣:关于《大字阴符经》的起笔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