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免疫荧光经验分享~

(1)直接法双重免疫荧光标记:

将标记有两种不同荧光素的抗体(如抗A和抗B)以适当比例混合,滴加在标本上孵育,然后洗去未结合的荧光抗体,在荧光显微镜下分别选择两种相应的激发滤片观察,即可对两种抗原进行定位和定量。直接法简便可靠,但灵敏度较低。

(2)间接法双重免疫荧光标记:

用未标记的两种特异性第一抗体孵育组织或细胞,洗去多余的第一抗体后,再用两种不同的荧光素分别标记的第二抗体孵育组织或细胞,洗去多余的第二抗体,后在荧光显微镜下分别选择两种相应的激发滤片观察,从而对两种抗原进行定位和定量。使用此法应注意两种特异性第一抗体必须来源于不同种属,且荧光标记第二抗体的种属必须与第一抗体的种属相匹配。


实验注意事项: 

1、荧光染色后一般在1h内完成观察,或于4℃保存4h,时间过长,可能会使荧光提前衰退。

2、每次试验均需设置以下三种对照:

(1) 阳性对照:阳性血清+荧光标记物;

(2) 阴性对照:阴性血清+荧光标记物;

(3) 荧光标记物对照:PBS+荧光标记物。


最后来说一说免疫荧光的经验之谈

1、合适的细胞密度

细胞密度是试验成功的第一步,细胞密度太大,会造成细胞过于拥挤而边界不清晰,不仅细胞形态不佳且易导致染色背景深。同理细胞过少时不仅容易贴壁不好观察时不好找细胞,而且由于细胞过少可能活性不佳从而易发生非特异性荧光染色。不管是用六孔板还是共聚焦皿细胞密度以达到75%-85%最佳。

2、细胞固定和通透

固定剂的选择依赖于抗原的亚细胞定位(膜蛋白,可溶,细胞骨架相关蛋白等)。3.7%-4%的甲醛或多聚甲醛是最常用的固定剂,适用于绝大多数蛋白。如果是研究膜蛋白的话,最好用3.7%-4%的甲醛。而研究细胞骨架成分可用甲醇固定法。固定后一般需要通透步骤,通透即是在膜上打孔,让抗体更易进入细胞与抗原结合。选择通透剂应充分考虑抗原蛋白的性质。通透一般可以用0.1%-0.2%的Triton-X 100,而选择甲醇固定一般无需再通透,甲醇本身就有通透的作用。

3、封闭条件的优化选择

为了防止内源性非特异性蛋白抗原的结合,需要在一抗孵育前用封闭液封闭,这样可以减少非特异性的背景着色。封闭液可以选择二抗来源一致的血清,一般来说,血清价格比较昂贵,可以用1%-5%BSA替代,BSA可以说是万能的封闭血清。另外封闭时间不易过长,30-60min即可,且封闭后不用洗涤,直接加一抗孵育即可。

4、一抗二抗的选择

封闭过后需要一抗孵育,可以选择4度过夜孵育或者室温3h,以笔者的经验是一抗孵育4度过夜比较好,抗原抗体结合会比较充分。一抗二抗的稀释比例可以根据抗体说明书来,再根据自己具体的实验要求进行优化。如果抗体浓度过低,会造成信号太弱,如果抗体浓度过高可能会造成背景染色太强。荧光二抗个人感觉Alex flour荧光基团信号强于Dylight强于FITC。如果做免疫双标,一抗要来自不同种属,荧光二抗的光谱也要分开。

5、洗涤步骤

免疫荧光过程中,有很多洗涤步骤,用PBS即可。在洗涤过程中,一要注意动作轻柔,固定后的细胞比较脆弱,如果太过大力,很容易把细胞吹洗掉,二是洗涤时间要把握好,每次洗涤5min左右,三是切忌不要干片,即吸掉溶液后不要把细胞干着,不然容易造成背景着色。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免疫荧光(Immunofluorescence, IF)实验方法(1)
推文组织形态学免疫组化免疫荧光四部曲之--免疫荧光
免疫荧光最全攻略:从protocol到问题解决
【IF分享】再也不用羡慕别人的图片好看
干货 | 如何避免免疫荧光实验的坑
神经形态学研究方法——李云庆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