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七政 (一)
(一)七政的含义
古人把日、月及金、木、水、火、土这五颗星合起来称之为“七政”,又叫“七曜”(曜,照耀,《释名》:“光明照耀也。”,七曜中的金、木、水、火、土又合称五纬)。七政中的“政”即“正”的意思。《说文》“政,正也。”;《释名》“政,正也,下所取政也。”
七政在古代人们生活中是十分重要的,我们可举《尚书》中有关内容为例以说明之:
《尚书·尧典》:“正月上日,受终于文祖。在璇玑玉衡,以齐七政。肆类于上帝;禋(yīn)于六宗;望于山川;遍于群神。辑五瑞;既月乃日觐四岳群牧;班瑞于群后。”
举以上这段文字可以说明:
1.舜在正月上日,在文祖庙祭祀毕,接受了天子权位后的第一件事就是“在璇玑玉衡,以齐七政”。之后才祭上帝、六宗(马融释:“天地四时也”),祀山川、群神;择月、日以觐四岳群牧,分圭璧予诸下属以为瑞信。此足以说明“七政”在当时之被重视。
2.从古代训诂家对“在璇玑玉衡,以齐七政”的解释,更进一步说明了“七政”之重要性。现将各训诂家对该句解释综合如下:
在,察也。杨肇芳解释说:“察,心目在是也。”即说明这种观察是眼睛钉在一点上聚精会神地观察。
璇:美珠谓之璇。玑,机也。衡,横也。孔颖达说:“玑为转运,衡为横箫。运机使动于下。”马融说:“以璇为玑,以玉为衡,盖贵天象也。”
综上所释,“在璇玑玉衡”即以珠玉所饰的浑天仪观察七政之运行。
齐,辨也(如《易·系辞》“齐大小者存乎卦”;《注》“齐,犹言辨也。”)。以齐七政,即以浑天仪辨认日、月、五星之运动的意思。
马融说:“日、月、星皆经璇玑玉衡度,知其盈缩进退。”
又,清·雍正《钦定书经传说汇纂·集传》说:“七政,日、月、五星也,七者运行于天,有迟有速,有顺有逆,犹人君之有政事也。”
吴澄说:“日、月、五星各有限节度数,如国家之政然。”
马融说:“七政者,北斗七星,各有所主,第一曰正日;第二曰主月法;第三曰命火,谓荧惑也;第四曰煞土,谓填星也;第五曰伐水,谓辰星也;第六曰危木,谓岁星也;第七曰剽金,谓太白也。日、月、五星各异,故曰七政也。”
雍正《钦定书经传说汇纂·集传》释“在璇玑玉衡,以齐七政”说:“此言舜初摄位,整理庶务,首察玑衡以齐七政,盖历象授时,所当先也。”
综上所释,可知舜初摄政,首先观察辨认七政之运动,以正历法而授民以时,使农牧业兴旺,从而使人民丰衣足食。其它政事则继此依次安排。足见“七政”于古人之重要也。
古人之所以将金(太白)、木(岁星)、水(辰星)、火(荧惑)、土(镇星)五颗星与日、月并称七政,可能因为这五颗星是太阳系九大行星中除地球之外,距离太阳最近的星。其它天王星、海王星、冥王星则较远。而五星之中实际距离太阳的远近次序应是辰星最近,其次金星太白、火星荧惑、木星岁星、土星镇星如(图3)。但古代限于观测的技术水平却以金、木、水、火、土的次序称之。
(二)五星中的太白和岁星
1.太白
古代又叫太白金星或明星。由于它是近日第二星,轨道在地球与辰星之间,故自地球上观之,太白金星亮度特强,且光色银白,故名太白金星或明星。又因太白金星在黎明前见于东方,故又名启明;黄昏见于西方,又名长庚。《史记·天官书》:“太白者,西方之精,白帝之子,上公大将军之象也。”
金星离地球不过几千万公里,现在人类已探测了它的大气层的状态。
上古时代,金星无疑起过时钟的作用。直至《诗经》也有过启晨的记载。如《国风·郑·鸡鸣》:
女曰:“鸡鸣!”
士曰:“昧旦。”
“子兴视夜。”
“明星有烂!”
“将翱将翔,弋凫与雁!”
按鸡鸣、昧旦,均是古代记时的名称。陈奂《诗毛氏传疏》:“旦,明也;昧明,未全明也;昧旦后于鸡鸣时。”
兴,兴起,起床。
视夜,看看夜的天空。
明星,金星,启明星。
烂,灿烂。
翱翔:展开翅膀回旋地飞。这儿比喻猎禽时的迅跑。
今译则为:
妻子说:“鸡鸣时刻了!”
丈夫说:“岂止鸡鸣?已是昧旦。”
“那么,你起床看看天空。”
“呀!启明星已经灿烂了!”
“快翱翔而往,猎取凫与雁吧!”
又如《国风·陈·东门之杨》:
东门之杨,
其叶牂牂(zāng)。
昏以为期。
明星煌煌。
东门之杨,
其叶肺肺。
昏以为期。
明星晢晢(zhì)。
牂牂(zāng臧),茂盛貌。
煌煌,明亮貌。
肺肺,茂貌。
晢晢(zhì制)犹煌煌也。
《毛诗正义》及郑玄的解释,均认为该诗描述男女婚嫁,在约定的迎亲之日,女方不守婚约,逾时未至。“牂牂““肺肺”皆形容杨树枝叶已繁茂,不是刚抽芽的时节,以比喻结婚时期业已过去。昏时,古代计时名称,相当于黄昏时候。
《周礼》“以昏时为期”,即以“昏时”为迎接新娘的时间。而男方等待至明星(金星)已经“煌煌”或“晢晢”,即已十分明亮,已逾昏时,夜已深,而女方不守婚约未至。
朱熹《诗集传》则认为该诗是叙述男女的一般约会,而并非迎亲之约,如此较之《毛诗正义》及郑玄等解释则简单多了。诗中如“昏时”“明星煌煌”“明星晢晢“等寓意了时间概念的词句,均可作一般的解释,无须理解为含有时间意义。
依据以上各种解释,诗中的“明星”均可今译为“长庚”而不应是“启明”。
2.岁星
古代一般称之为岁星,又名摄提、重华、应星、纪星、经星等。
岁星是太阳系中九大行星之最大者,是距离太阳最近的第五星,色甚明。古人以岁星纪年,故称岁星。《物理论》云:“岁行一次谓之岁,则十二岁而星一周天也。”(按:在二十八宿中的亢宿中有星座也名摄提,左右各三星,称左摄提、右摄提,不可相混。)
岁星在古代天文学上,是颗极为重要的星,不仅用它来纪年,而且认为岁星是颗吉祥的星。岁星所在,国泰民安,五谷丰登,否则反之。据《史记·天官书》说:“察日、月之行以揆岁星顺逆。曰东方木,主春,日甲乙。义失者,罚出岁星。岁星赢缩,以其舍命国。所在国不可伐,可以罚人。其趋舍而前曰赢,退舍曰缩。赢,其国有兵不复;缩,其国有忧,将亡,国倾败。其所在,五星皆从而聚于一舍,其下之国可以义致天下。”
(注:揆,度也,测也。   赢缩:《史记·索隐》案:“《天文志》案:‘凡五星早出为赢,赢为客;晚出为缩,缩为主人。五星赢缩,必有天应见杓也’。”趋(jù音聚)促也,急促向前之意。)
又《史记·天官书·正义》:“《天官占》云:‘岁星者,东方木之精,苍帝之象也。其色明而内黄,天下安宁。夫岁星欲春不动,动则农废。岁星盈缩,所在之国不可伐,可以罚人;失次,则民多病;见,则喜。其所居国,人主有福,不可以摇动。人主怒,无光,仁道失。岁星顺行,仁德加也。岁星农官,主五谷。’
《天文志》云:‘春日,甲乙;四时,春也。五常,仁;五事,貌也。人主仁亏,貌失,逆时令,伤木气,则罚见岁星。’”
从上所录,可以理解岁星之所以被古代天文学家重视,是因为古人认为岁星的一切迹象,均密切关系着“天下”的政治。古代文史书籍中常反映之。
例如《左传》记晋史墨的话:“越得岁而吴伐之,必受其凶。”意思说,越国上空岁星在天,吴国去攻伐它,必然会遭凶。当时也有君王不受古天文迷信的束缚,如周武王似伐纣,岁星正在殷人上空,按《史记·天官书》所记:“其所居国,人主有福”,那么纣王当时就该是有福的,武王不可去攻伐他。传说当时有些大臣谏周武王不要伐纣,但是武王却坚决进军,而且抱必胜的信心,并未迷信占星术。结果灭纣而归。此所谓人定胜天。
古天文学既认为岁星所在有福,故人多称岁星为福星,如李商隐《北齐歌》:
东有青龙西白虎
中含福星包世度。
(注:青龙、白虎指四象中的东方苍龙,西方白虎。福星,指岁星。)
岁星纪年,在古代是十分重要的事。它不仅计算“年”的数字,还认为年成好坏与岁星运行的规律有关。
如《史记·货殖列传》记战国时代周人白圭以贸易致富而闻名于世,故“天下言治生者祖白圭”。而白圭之所以贸易致富,《史记》中评论他是因为善于观察岁星的运动规律而后斟酌行事的。白圭认为:“太阴(太岁)在卯,穰;明岁衰恶。至午,旱;明岁美。至酉,穰;明岁衰恶。至子,大旱;明岁美,有水;至卯,积著率岁倍。”
(按:此处说的太岁的运行,是以岁星运行的反而为记的,以下将在《历法篇》详说。)
白圭认为年成好坏的循环规律是:在每十二年中,有“穰”年(大丰年)两年,美年(丰年)四年,衰恶年(饥年)四年,旱年一年,大旱年一年。认为十二年中,六年是丰年,六年是荒年(其中一年是大荒年)。
白圭所谓“积著率岁倍”,就是说:“掌握好岁星运动的这个规律来进行贸易,就可得到加倍的利润。”他在丰年时,把某种货源充足的货物收进来囤积;荒年时,把某种市上匮乏的物资卖出去。“人弃我取,人取我与”以致富。白圭所谓岁星之运行与年成的好坏的规律,可列表以示之:
年次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岁星纪年
单于
执徐
大荒落
敦牂
协洽
涒滩
作鄂
阉茂
大渊献
困敦
赤奋若
摄提
地支
年成
大旱
有水
(单于、大荒落等十二个太岁纪年的名称,在以下历法篇中有解释,此处不详述。)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 史记·卷二十七
璇玑玉衡[转]
司马迁《史记·天官书》——仰望星空,古人到底看到了什么?
中国古代天文知识:七政
《天官書》五(下)
28.精诚是什么?就是内心坚强而外表光明磊落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