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艺苑卮言》中“复古求变”的“法度”

        他是明代“后七子”文学复古运动的实际领袖之一;钱谦益称其“操文章之炳,登坛设坛,近古未有”;李时珍在当时知名度还并不高时,他已经在文坛极负盛名,他就是明代大政治家、文学家、太仓弇山园的主人——王世贞

         《艺苑卮言》(以下称《卮言》)是王世贞一部重要的诗文理论专著,最能反映他的文学理论思想,曾被当时之人奉为金科玉律,而且影响着后来近百年的文坛,明人屠隆赞道:“读《卮言》辩博哉如涉太湖云梦焉”,此虽一家之言,但也可说明《卮言》在中国文学理论批评史上的地位。

          王世贞分析了《谈艺录》等三部前人文学理论著作各自的不足,并提出“补三氏之未备者”,目的在于全面评述古今作家以找到一种诗文的“法度”,作为师法的典范,这也是他创作《卮言》的意义所在。他主张既要严格遵守“法度”,又要“巧运规外”,如一味地复古,恪守古法,带来“剽窃模拟”之风。也就是说,在《卮言》中的“法度”并不是拘泥不化的,相反,它更强调“妙亦自然”、“一师心匠”,应该说这是一种相当完美的境界。

对于他的观点,有部分人并不赞同,认为:王世贞一面鼓吹“文必秦汉,诗必盛唐”,一面又提倡写真情;既主张古法,又反对模拟抄袭,虽然体现了“复古求变”的精神,但他不了解创新才是艺术发展的生命,因而又促成了另一种形式的凝固和僵化。

“复古”一词向来也有争议的,复古派代表着保守、传统、维持现状,与之相反的则是创新、现代、开拓进取。认为“创新才是艺术发展的生命”的观点笔者不敢苟同,只想说“创新是科学技术发展的生命”还可以理解,至于艺术、文化及中医,还是赞同王世贞——在复古中求变、在传承中求创新

作为一名中医临床工作者,治病救人是首要目的(古人称之为“立功”),就是要挽回造化立起沉疴。我们希望通过拜师学艺,有朝一日能够到此高度,可是我们慢慢地发现,师承不仅需要学习古代的传统文化,同时要主动学习大量的经典著作,只有在古典的医集与平时的跟师临证中去“复古求变”,如此方能完成有可能的“超越”,否则很难做到“长江后浪推前浪”、“一代更比一代强”,“立功”遇到困难,“立言”与“立德”更从何谈起。

卮言,即无心之言,书以“卮言”,既是作者自谦,又有“不刻意而为”之意。王世贞晚年自诉:“作《卮言》时,年未四十,与于鳞辈是古非今,此长彼短,未为定论。行世已久,不能复秘,惟有随事改正,勿误后人。”让我也不禁想起曾聆听上海中医药大学沈丕安教授的一次学术报告,在即将结束时说:“最后,向温病学派的古人学习,人已到了晚年,踏踏实实的治病做学问,留一点给社会给后人”,不同的年代,同样的气度,让人回味无穷!

                                 娄东小医写于2019年06月20日晚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许建平 | 《王世贞全集 · 前言》(一)
明·王世贞:《艺苑卮言》
艺苑卮言艺苑卮言(明)王世贞
听牛弹琴(诗0313):咏史(一一〇、王世贞)
书法若想进阶,必然绕不开的书帖
《艺苑卮言》[明] 王世贞 著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