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王鉴是清初正统派的领袖之一,与王时敏、王翚、王原祁并称“清初四王”;增添吴历、恽寿平两人,又统称“四王吴恽”,
简介一
2简介二
3绘画集
1简介一编辑
王鉴(1598年—1677年),字玄照,后改字园照,元照,号湘碧,又号香庵主。明末清初著名画家。江苏太仓人,出生于以衣冠诗书著称的太仓王氏家族。崇祯六年(公元1633年)举人,后仕
王鉴像
至廉州太守,故称“王廉州”。王鉴出生于书香门第,为明代著名文人王世贞曾孙,家藏古今名迹甚富,丰富的家藏,为王鉴学习临摹历代名画真迹提供了良好的条件。摹古工力很深,笔法非凡,擅长山水。与王时敏王翚王原祁恽寿平吴历齐名,并称四王吴恽或清初六家,成为画坛正宗。为“清初六家”之一。代表作有《长松仙馆图》、《仿巨然山水》、《仿王蒙秋山图》等。著有《染香庵集》、《染香庵画跋》等。传世画迹有《虞山十景图》、《梦境图》等。与明末北方著名书画收藏家睢阳袁枢(袁可立子)交从甚密,袁以收藏董源、巨然作品为最,王鉴从中受益者颇多,书画往来相互题赠。王鉴《仿巨然真迹图》:“董宗伯所藏巨然真迹,今归袁环中(袁枢)使君,昨在其署中出此相示。”
王鉴出生于书香门第,丰富的家藏,为王鉴学习临摹历代名画真迹提供了良好的条件。王鉴和王时敏、袁枢一样,早年曾经得到过董其昌的亲自传授,他一生的画业就是沿着董其昌注重摹古的方向发展,继续揣摩董源巨然吴镇黄公望等诸多前辈大家的笔意,仿古吸收并转化古人的笔墨结构,形成了自己丰富的山水画语言。王鉴画的坡石取法黄公望,点苔学吴镇,用墨学倪瓒。尤其是他的青绿设色山水画,缜密秀润,妩媚明朗,综合了沈周文征明清润明洁的画风,清雅的书卷气跃然纸上,历来为后人所称道。
擅长山水,远法董(源)、巨(然),近宗王蒙、黄公望。运笔出锋,用墨浓润,树木丛郁,后壑深邃,皴法爽朗空灵,匠心渲染,有沉雄古逸之长。间作青绿重色,亦能妍丽融洽。信云林山水意极绵密。仿山樵山水,仿赵大年《春景》没骨山水、仿洪谷子设色山水,疏密奇正,纯以篆法写轮廓。仿子久《秋木山色图》、《仿黄公望烟浮远岫图》、摹沈石田山水、仿董源《秋山图》仿范华设色山水、仿巨然山水,骨重气轻。其作品大多摹古,信效名家,缺乏独创,并具有浓厚的复古思想和形式主义画风。
2简介二编辑
王鉴是清初正统派的领袖之一,与王时敏、王翚、王原祁并称“清初四王”;增添吴历、恽寿平两人,又统称“四王吴恽”,亦与王时敏、王原祁同归“娄东派”。他在当时声名煌赫,影响颇
王鉴作品
大,但由于其生平事迹记载多有缺略,艺术上又与并称“前二王”的王时敏渊源相近,风格亦颇多共同点。因此,对王鉴的个案研究殊为缺乏,往往是在论述王时敏时顺便谈及,视“二王”为一体,乃至有学者认为:“和王时敏同时代的王鉴,作品之间经常类似到如果不具有一对利眼,就无法区分它们的地步。”其实,王鉴与王时敏虽处于同一历史时期,但生活经历并不相同,画学道路也有所区别;虽同受董其昌绘画思想影响,崇尚以“南宗”为主的传统,但范围和重点有所不同,所形成的笔墨风格亦相迥异;虽同属“娄东派”,但王鉴对“虞山派”的王荤更有直接影响,吴历也受过其指授,故一日史有“后学津梁”之誉,其影响与作用自与王时敏有别。因此,具体而微地梳理王鉴的生活经历和画学道路,师承范围和笔墨风格,以及在画坛的影响和地位,并将“二王”联系起来对照剖析,当能揭示出王鉴艺术自具的特色和独特的贡献, 给予其独立的准确的历史定位。王鉴(1598年—1677年),字玄照,后避清圣祖康熙玄烨的名讳,改字元照,圆照,号湘碧,染香庵主,江苏太仓人。祖父王世贞(1526年— 1590年)是晚明著名文人、鉴藏家和显宦,官至南京刑部尚书,精古诗文,与李攀龙等并称“后七子”,为文坛盟主;富收藏,尔雅楼中藏书万卷,书画文物无数;著有《弇州山人四部稿》、《艺苑后言》等。父王士骥,万历十七年(1589年)进士,官吏部员外郎。王鉴出身于这样一个文学世家和官宦门第,自幼即受到良好的文化教养和艺术熏陶,“缔岁即好点染”,他亦自述:“自幼习董熟耳。”表明他最早学画是从董源入手的。以后又追踪巨然和元四家,二十岁(1617年)时的《仿云林山水轴》和二十四岁(1621年)拟巨然的《山水图》,可证其最早的画学渊薮。
王鉴于崇祯六年(1633年)三十六岁时中举人,三十八岁以祖荫任左府都事,进而出仕广东廉州太守,“时粤中开一米,鉴力请上台得罢。”他以刚正态度力罢开矿恶政,
王鉴作品
却险遭牢狱杀身之祸,二年后即罢归。至四十岁,他的仕宦生活即告终止,与王时敏相仿,在明亡以前即由“兼济天下”的官员变为“独善其身”的文人。其间,他亦倾心于绘画,如自述所言:“余生平无所嗜好,惟于丹青不能忘情。”他以子侄辈与年长六岁的王时敏相交,故早年画法甚受时敏影响。三十九岁(1636年) 结识董其昌,得以见到元赵孟烦《鹊华秋色图卷》、吴镇《关山秋霁图轴》等名迹,虽然董其昌不久即去世,但其绘画理论和创作实践对王鉴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其时,王鉴还与杨文驰、程嘉燧、张学曾、卞文瑜、邵弥、李流芳等文人画家来往,吴伟业曾作“画中九友歌”以赞诸人之交谊和画艺。
四十岁以后,王鉴即专心于绘事,“尽力画苑”,成为专业的文人画家。罢官归里不久,画名已远布四方,如四十岁(1637年)夏所作《秋山图轴》(上海博物馆藏),王时敏题跋即云:“玄照画道独步海内,展作纷纷,不无鱼目混珠之叹。”四十一岁(1638年)所作《仿黄公望山水轴》(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藏),王时敏又题曰:“玄照此图,丘壑位置深得梅道人三昧,而级法出入董、巨。……当今画家不得不推为第一。展现不觉下拜,遂欲焚砚矣。”王时敏在董公谢世后已成为画坛领袖,他却对王鉴赞赏有加,誉为“独步海内”、“当今画家不得不推为第一”,并有“遂欲焚砚矣”之叹,可想见王鉴当时的盛誉。事实上,王鉴归里后四十年内,由于主客观条件的不同,确实较之王时敏在画艺上更加专志潜心和勤奋刻苦,在艺术功力上亦更胜一筹。王时敏之子王撰在比较其父与王鉴的生活景况时就说:“先世以世务牵制,晚年愁冗纷集,兼多向平之累,兴会所至,时一渲染,未逞朝夕从事于斯。而湘翁则萧然一身,屏去崖事,得以余力专意盘稽。”指出王时敏因家务繁冗,生有八子数女,婚嫁负担沉重,故无暇朝夕作一间,而王鉴妻子早逝,也未续娶,可能亦无儿女,虽晚景孤寂,却能全身心投入艺事,这无疑是很不相同的两种客观环境和条件。其次,两人的思想状态似乎也有所区别,明亡后二王都选择了明哲保身、退隐林下的道路, 既不当抗清复明的志士,也不属入仕新朝的武臣,而成为以画自遣的遗民画家。但是,王时敏入清有“出城迎降”之举,内心常自嘲自责:“偷生称隐逸,惭愧北山灵。”王鉴则无此明显失节行为,呈正常的遗民心态,如吴伟业赠诗所曰:“布衣懒自入侯门,手迹流传姓氏存。闻道相公谈翰墨,向人欲仿赵王孙。”实际上在明亡之前,睢阳袁枢的名气更大一些,其画业最受董其昌、王铎的推重。满清定鼎,曾经备兵睢阳道的袁枢秉承父志,忧郁绝食数日而死,与其父亲袁可立一样,作品遭到满清“文字狱”禁毁,传世者无多,现藏于广东省博物馆的有其《平泉十石图》。《松溪泛舟图》于2013年9月17日现身于北京嘉德拍卖场。而迄今存世于海内外博物馆和藏家手中的袁枢藏品则多见其手泽递藏印迹,足可见其在明亡之前藏品之重。
简介三
王鉴是明末清初时人,出身在一个背景令人羡慕的家庭里,祖父是明嘉靖二十六年进士、官至南京刑部尚书、大名鼎鼎的晚明文坛盟主王世贞;父亲王士骐是明万历十七年进士,官至吏部员外郎。大约出身在官宦世家,对仕途便有些无所谓,王鉴本人功名平平,崇祯六年,他36岁才在乡试中考取举人,之后受祖荫任左府都事,继而出任广东廉州太守。然而天生一副文人性格的王鉴其实也不擅仕途,上任不久即遭遇“粤中开采”之事,他挺身而出,以太守之力“力请上台得罢”,企图阻止开矿恶政,却险些引来牢狱之灾,两年后王鉴退隐原借,再不出仕。这一年正好是他的不惑之年。
从此他潜心绘事,归位于文人了。在晚明的乱世中,既不能“兼济天下”,就只好“独善其身”。即使在数年后多铎率清军攻破常州、无锡、苏州等城之后,他也没有迎降清军,出仕新朝,而是守住清白,继续绘事。他的绘画却因此受益,身为明朝遗老,无处宣泄的亡国之恨令他在故纸堆里寻找寄托,而大量临摹古画,不仅夯实了他的传统功夫,也暗合了明朝遗老的民族情结。所以,他“从董巨入手广泛吸收北宋范宽、江贯道以至五代荆浩、关同等,南宗北宗,无所不学,打下深厚的基础,进而优游于元四家倪云林、黄子久、王叔明、吴仲圭之间?”(蔡星仪《王鉴艺术论》),他的多数“仿”、“摹”、“橅”、“拟”作品就是这一时期留下的,他也因此与王时敏一起并列清“四王吴恽”之首,在美术史上是一位不可忽略的人物。
此册10开《仿古山水册》作于1656年,王鉴59岁时。水墨纸本,纵25厘米,横18厘米。十开山水,从董巨开笔,溯源南宗北宗,兼及元四大家。这与王时敏不同,尽管他们画学同宗,但是王时敏由董巨入手,晚年却是独钟黄公望,先博后专;王鉴则以董巨为根底,广涉诸家,借此磨练自己的艺术功底,并竭力营造融合的笔墨风格,从而形成多样面貌。叔侄二人同源异脉、共树分条,艺术历程不一样,以致晚年在画学主张上分道扬镳。这本《仿古山水册》展示的正是王鉴的多样画学面貌。其实王鉴所谓仿各家山水,吃百家饭是实,丘壑与笔墨传达的还是自家胸境。
王鉴艺术天赋极高,又是性情中文人,且看是什么原因驱使他画下这本册页的:丹青一派,自吴中文沈、华亭董宗伯后,几作广陵散矣。近时惟吾娄太原乔梓、延陵伯仲得传正脉,予每见其所作,即欲焚弃笔砚。但习气未除,见案头笺素便涂抹满纸,知不免为法眼捧腹,右古十帧,不敢求形似也。丙申冬十二月王鉴识。 这是册页最后王鉴自题的跋识。
59岁时的王鉴,早已画名远播,坐在了高高的清初画坛领袖位置上,他是传统派画家,对传统山水自文征明、沈周、董其昌之后几成绝响而存忧心,故在见到太原父子、延陵兄弟(不能确指,应该是董其昌裔孙)所作山水后,欣喜得让他自惭,恨不得“焚弃笔砚”,但终因“习气未除”,取出案头笺素涂抹成册。寥寥数语,一个视己若无、见贤思齐的王鉴跃然纸上,谦谦一大家也!
此册传承有序,350年来先后至少被三位大家收藏鉴赏。清道光年间归藏江苏金山(亦署柘湖)金望乔之观澜阁,金望乔乃工诗擅书的著名鉴赏家,字黼廷,号瘦仙,他得藏此册,小心翼翼地在每一页上钤“瘦仙审定真迹”印,并在末页钤“金瘦仙青箱长物”、“柘湖金氏观澜阁秘笈图书”、“金望乔瘦仙父收藏金石书画钤记”印。后传归咸丰二年进士,历官编修、内阁学士的贵州信义人景其浚收藏,景与潘祖荫同朝为官,与潘祖荫一样,也好收藏、精鉴赏,曾以收藏《元人行书卷》、《祝允明、文征明、王宠行书诗合卷》、《恽寿平临张中桃花山鸟图》、《石涛芝松图卷》等而著名,他在册页上钤“黔南景剑泉收藏书画私印”。徐邦达先生更是擅山水、精鉴赏,他是继吴湖帆之后的鉴定大家,对“四王”山水研究颇深,经他鉴别的王鉴真迹不在少数,当年他见到此册时法眼生喜,前后三次钤下“邦达审定”、“徐邦达九十后审定印”,此册难能可贵,由此可知。
3绘画集编辑
清代--王鉴山水立轴画(20张)
清代--王鉴的扇面、横轴、画册等(20张)
清代--王鉴山水立轴画*(20张)
词条图册更多图册◆
清代--王鉴山水...(20张)
清代--王鉴的扇...(20张)
清代--王鉴山...(20张)
词条图片(6张)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吴历山水:空旷而清远!
与王时敏一起并列清“四王吴恽”之首
​清初六家
每天古书画:清 吴历 绘画选
清 吴历《横山睛霭图》卷
人一生要知道的中国艺术(七十) 明末清初“四王”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