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父母要学会“六不做九不说”,否则不经意的做法或话语会伤害宝宝|逆反心理|育儿

导语:俗话说“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我们在教育和陪伴宝宝的过程中不可能什么都做的很完美,有时候一些不经意的做法或者话语都会伤害到幼小的宝宝,小者会让宝宝不高兴、抑郁,大者会挫伤宝宝的积极性,打击宝宝的心灵,对宝宝今后的性格造成永久性的伤害。总的来说有“六不做九不说”,父母要牢牢记住。


六不做

1、在允许的情况下,当孩子专注的做某件事的时候,不要打扰孩子,让孩子按照自己的时间和愿望去完成一件事。


图片来源于网络

孩子小时候会对周围的一切都充满好奇,他们会经常全身心的投入到那些叫我们成人看来也许很无趣的事情上,但是,此时的孩子正是注意力高度集中的时候,也是专注力发展的黄金时机。每个孩子都具备专注的品质,专注力不是培养出来的,而是保护出来的。只要孩子不是做一些特别危险的事情,我们做父母的都要去学会保护孩子的专注力,这让孩子会更加享受专注的乐趣,会增加孩子探索的兴趣,也会提高孩子的独立性格。

2、当孩子在向你表达和叙述的时候,不要打断他,用心并且认真聆听。


图片来源于网络

有的家长,在家里带孩子的时候,看到孩子喋喋不休的诉说属于他的故事、趣事,会觉得乏味和厌烦而去打断孩子或者不用心的去聆听。这样会使孩子不再想要和你沟通和交流,会损害亲子交流,严重的甚至会危及孩子生命。

曾经有一个故事讲的是有一个小女孩,回来跟妈妈说放学路上看到鬼了,妈妈很不耐烦的打断她并且说这个世界上根本没有鬼,就自顾的忙去了,而小女孩的爸爸却是把小女孩抱起来坐在沙发上详细的询问是什么时候遇到的,那个鬼长什么样子。小女孩说是每天晚上放学后遇到的,并且遇到好几次了,不过由于天太黑,看不清样子,只看到一团黑影。心细的爸爸第二天下午早早的就请假下了班,去学校门口躲起来等着小女孩放学,结果在小女孩回家的路上看到一个黑衣服蒙着面戴着帽子的鬼祟男子在跟踪自己的女儿,冲上去制服了他,避免了一场悲剧的发生。

父母要用心和认真的去聆听孩子的表达,这对孩子的理性思维习惯有着良好的帮助,而且也会让孩子更喜欢表达更开朗。

3、尊重孩子的节奏,不要试图用你的催促、责备和抱怨去加快孩子自己的节奏。


图片来源于网络

我们成年人的世界,每天上班、带孩子等等,一天有很多事情需要忙,忙着赶公交,忙着起床刷牙、洗脸上班,忙着做家务等等。每日生活在催促之中,快速、高效、忙碌、省事,成为我们的生活常态。

父母为什么要不停的去催促孩子呢?这是因为大多数父母觉得孩子太磨蹭、太低效,打乱了自己的节奏,于是反过来用自己的方式去打乱孩子的节奏。其实,成人和孩子的生活节奏、生理节奏、生命节奏都是大相径庭的。孩子们都有他们自己的节奏,对孩子而言,感觉最舒服、最顺畅、最有利的其实就是在顺应他们自己的生理节奏,如果父母贸然去打乱了,会影响孩子身体的激素分泌,一般会造成孩子早熟、容易烦躁、耐性差等,对孩子身体和心理都会造成危害。

4、尊重孩子选择的权利,尊重孩子的喜好和偏爱,不要去试图强加你的个人主观想法和意志。


图片来源于网络

选择,其实就是最终挑选一个自己最想要或者最适合自己的一个事物,是一个只有动脑经才能完成的行为,而这个行为就必须要经过思考。把选择权交给孩子,才能激发孩子主动的去思考问题,有利于孩子更快的成长也会使孩子更善于思考,勇于担当。同时,如果他的选择是正确的,我们要给予他支持和鼓励,使孩子更有积极性去思考,如果孩子做出了错误的选择,我们也要表现出尊重,并且用简单易懂的道理引导他重新去思考。

5、尊重孩子对自己物品的所有权和支配权,不要试图以道德去劝说甚至要求孩子去分享属于他的物品。


图片来源于网络

现实社会中,很多家长都会有这种做法,比如别的小朋友过来玩,就会把自己孩子的玩具给别的小朋友玩,忽视甚至无视孩子的感受。其实,小孩子玩玩具玩不了几天就玩腻了,但是等到有人去触碰他的玩具时,又会开始对那个玩具感兴趣了,不愿意分享了。这是因为孩子对自己的物品所有权有特别强烈的控制欲。做父母的不要去忽视和无视孩子的感受,更不能剥夺孩子的支配权,这样其实很伤害孩子的心灵。孩子的分享应该是在心情愉悦下的自主行为和自我支配,强迫孩子分享会破坏孩子的安全感,甚至会导致孩子今后都不愿意主动去分享。

6、不要对孩子大声呵斥甚至于更为暴力的行为。


图片来源于网络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尤其是小孩子的三观还不是很完善,做错事是必不可少的,父母的呵斥或者更加暴力的行为除了让孩子感到更伤心、更沮丧外,对孩子认识并改正错误也没有帮助。

吃一堑长一智,孩子还小,我们最主要的是要孩子认识并且能改正错误,孩子犯了错误,我们要去耐心的指出,引导孩子去发现自己的错误并且改正。更有甚者的暴力行为更会使孩子变得叛逆。

九不说

1、你再这样爸爸(妈妈)就不要你了


其实,面对孩子跟你产生分歧的时候,威胁和专断的做法除了能显示家长的权威,不但起不到任何作用,还会增加孩子的逆反心理,或者会让孩子内心无助,没有安全感。父母可以和孩子一起商量,让孩子感受到你的尊重和被理解。

2、早说过这样不行


当孩子失败时,这类语言只会让孩子更加的气馁,也会更不愿意跟父母交流。父母的肯定是孩子前进的动力,孩子勇于去尝试是一件好事。

3、等你成绩好了再提要求


经常用这样的方式拒绝孩子的要求,会使孩子觉得成绩不好就没有资格去要求其他的东西,这种无资格感,会使孩子变得更加自卑,不利于孩子的成长发育。

4、你再不好好学习,以后捡破烂去


类似这样的假设,如果经常对孩子说,会使孩子对未来的认知不明确,会让孩子放在心上并产生压力,严重的会影响孩子的性格发育。以后学业繁重可能引发抑郁甚至造成生命危险。

5、爸爸(妈妈)这么累都是为了你


很多父母都会用这样的方式去劝孩子努力上进和要懂得感恩,其实,这样也会使孩子过早的承受不匹配的压力,会对以后的学习和生活造成严重影响。

6、你看看别的孩子


很多父母,都喜欢把自己家的孩子跟别人家的孩子相互比较和评价,有可能说这类话是父母的不经意,也有可能是父母想让孩子更有动力。但是这种方式是错误的,这样会让孩子觉得父母更喜欢别人而看不懂自己的优点,进而失去自信。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我们要学会欣赏孩子并去鼓励孩子,这样能使孩子变得更自信更优秀。

7、怎么这都干不了


现实社会中,很多父母认为理所应当或者认为对于自己来说非常简单的事情,对于孩子来说并非如此。当孩子没有做好某件事的事情,我们父母要多给孩子几次尝试的机会,并在孩子失败时鼓励并引导孩子去最终完成。

8、你还小,你不行


有可能,在我们父母眼中,这是对孩子的一种保护。但是,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不断的发现、探索并去尝试是孩子自主成长的过程。一旦父母挫伤了孩子挑战未知事物的积极性,就会使孩子觉得自己什么都做不好,就会丧失探索、尝试的热情,放弃自己的决定权。

9、哪儿有,我们孩子没那么优秀


图片来源于网络

这也是现实社会中家长们做的很多的做法,虽然说谦虚是传统美德,但是当孩子受到表扬时,父母的过度谦虚会让孩子感到沮丧,会让孩子觉得他做的好事不被大家认可,进而导致孩子失去做好事的欲望。

结语

孩子的教育重中之重,我们父母要因材施教,尤其要“六不做九不说”。

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侵删

欢迎大家关注我,专注宝宝护理和儿童教育,每天给大家分享现代化科学育儿知识和经验。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怎样才能够消除孩子逆反心理
【揭晓孩子逆反心理的诱因】
孩子整天玩手机,不学习也不出去玩怎么办,3步走让孩子放下手机
为什么孩子会有逆反心理
如何正确看待儿童逆反心理
心理健康|| 探究儿童逆反心理的形成原因及应对措施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