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做一名真正的“思考者”,你一定拥有无与伦比的人生!


1
关于思考?

思的上面是一块田,田者纵横交错,正如我们的思想,田又可看作口中有个十字架,下面是颗心;所以思的解释是,用心进行对问题的的拆解、分析和重新组合,然后为自己即将出口的话负责和祈祷。

考:可以象形为藏起尾巴的老字,说明尽管你资格很老,但你没有必要翘起尾巴,做人要谦慎。

所以思考:预测、祈祷、反思。
以上来自互联网搜索的答案。

在上篇公众文中提及到的内容(输入关键词:"开启心智",查询阅读【鲁迅说和月入100,000块yy文】):
在开始的三年内,就业选择的职业发展路径直接会影响到未来十年后的预期收益,这可是一个大学问。

首先,我们要学会思考,才能更有效的学习,遇到问题才能将有效知识转化为解决问题的能力。

而普通人与厉害的人,差在哪里?



持续不断的自我思考,自我学习,自我进步的人,是怎样的一个人呢?




2

而我们到底要学什么?我们要思考什么?

在(【520献给正在异乡辛苦打拼的“你”】公众文,输入关键词“520”查询阅读该文)文未中提及到关于获得足够多的知识稀缺性:25%的时间用来获取财富的功利性学习,50%的时间用来较低产出的长线知识学习,25%时间用来探求无物质产出的精神需求知识。

解释:我们工作生活是不断学习的一个过程,功利性学习无非是相关技能、工作经验、可以立即产生螺旋式经济回报对新生事物的业务学习;而较低产出的长线知识学习,主要是处理自己与不同社交圈层的关系,也可以说是情商为主要目的学习,也是对人脉资源的沉淀积累;无物质产出的精神需求知识的学习主要是对自我的认知定位以及自我对世界的认知能力,可以说是三观塑造的过程。

而在以上的学习原则中,对各种有效知识的辨知力(辩伪存真)学习就必须开启心智进行思考,促成心流的融汇贯通,不断验证这些知识,并指导实践中的自我试错迭代,心智成长成熟的过程。

思考便是对问题的见识、关系的梳理、解决办法的实施不断作为对目标反馈、参考、执行的复杂认知选择路径与心智成长成熟起到至关重要的判断、决策过程。

所以,具备“有效思考能力”是一个人获得真正成功的可靠保障。


3

那怎么样才能具备有效的思考能力?

首先,一切轻松愉悦的工作学习过程都是无效的思考,轻松愉悦只能带来肤浅的感官享受和思维懒惰的习得。

在日常工作学习生活中,看似我们学习了很多技能知识,与人交谈学习他人经验。如果这些学习的过程都是不需要花费太大思考压力进行,基本上都是假的知识学习。你的真实景像确是一针针打着肾上腺激素的成功学模拟自我成就虚幻的影子。

循环往复的伪学习过程就像“我们真得懂了很多道理,但依然过不好此生”的习得性无助的知识焦虑感。

大多数人失败的根源就在此了,但自己永远都不得而知,这才是最让人悲哀的事情。

所以,有效思考第一必须要废脑。废脑的目的不是像伟大的哲学家们自我虚无的精神折磨,而应该是务实的可以解决实际问题的思维逻辑分析、演算推理过程。

其次,正常人的智力都是差不多的。一个优秀的人,他的基因链中那部分可能是隐性天份(左脑理性)中在他拥有的天赋结构中只占很小的比例,或许不到1%。后天的环境熏陶和团体影响对他隐性天份(左脑理性)潜能激发和自我塑造才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全球最大的社交网站facebook的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马克·扎克伯格



他在高中时期就创作了名为Synapse Media Player的音乐程序,并且借由人工智能来学习用户听音乐的习惯,并且被贴到Slashdot上,被PC Magazine的五星评价为3颗星。微软与美国在线当时就想要招揽并训练扎克伯格,不过扎克伯格仍选择于2002年9月进入哈佛大学。

在哈佛时代,Vargas表示,扎克伯格被称誉为是“程序神人”(a programming prodigy)。他跟着犹太人Alpha Epsilon Pi学习心理学与运算科学。

怎样的家庭教育,造就了扎克伯格?
http://www.sohu.com/a/51935962_117669(复制链接在浏览器中打开查看)

所以,理论上讲,我们每一个普通人只要在童年期激发了自己隐性天份(左脑理性)因子,都可以天赋异禀,也足够能成就伟大的事业。





但,事实并非如此,世上大多数人仍然碌碌无为终生。

这又是为什么呢?

4

量变引起质变的思考能力

前提条件必须是大量的绝对有效思考行动,由量变引起质变。
而由量变引起质变,是必须要经历一万小时定律的不断脱离舒适区练习才能达到。这个过程也许是枯燥、乏味、难受的,但最后一定是有成果的。

所以,这般的难受,反人类天性的不断练习,不是大多数人所能做到的,只有具备了足够强大的自律精神才能获得如此般的天赋与习惯。


5

而自制自控力又是因人因事而异,怎么理解呢?

从1到100,比从0到1要难得多。每个人都可以定一个目标,迈出第一步,但能迈出第二步、第三步的人会越来越少。

比如一个爱健身的人,长期的自律健身让他收获了足够好的形体展示,那又是什么原因促使他可以在最初的那段最难熬的时间里一直坚持下来呢?

在心理学上有一个术语叫:延迟性满足。就是现实的状况不是那么好,但仍然坚持当下的努力,心理和身体上可以承担得起从现在到未来某一段连续性时间上的收获胜微或远远小于付出成本的行动过程,坚信更长远的未来一定会收获更多回报。

还有比如,一个科学家可以废寝忘食的进行科学研究,真正推动他连续性工作的动机则是来源于心流的专注度集中产生的乐趣。

一万小时定律中的每一个心流专注度集中时刻,必须要无数次调整身心到俱佳的状态才能有效完成工作学习。无论场景如何切换和备受影响,都能够以最快的时间用较佳的精神状态进行完成,这也是“思考者”对某一事物足够专注的兴趣点,并已经具备强大的心智能量来完成。




所以,每一个普通人成为“思考者”,也都可以在某一件感兴趣的事物上专注并自律,乐于长时间的压力练习,并延迟性满足。

获得乐趣并不是轻松、快乐与舒适的享乐过程,而他一定是枯燥、乏味、难受的痛苦过程,最后也一定是有成果的。

“思考者”的正向思维终能引领习惯的力量走向人生饱满。

我们真知灼见的思考,记忆犹新的痛苦思考过程,这也许才是人生存的本质意义吧。



感谢您阅读!

我知道我说的全是废话

图片来源:作者原创及互联网免费资源

联系我哟:
丘丘号:553369137
新浪微博:TonyUnlce老任
微信公众号:9981工作室

换个姿势:转载请麻烦注明,公众号【9981工作室】
原创者:TonyUnlce老任 微博:TonyUnlce老任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如何成为一个更好的思考者?一定要谨记这5个原则这段时间,搜集了很
心智模型:如何训练你的大脑以新的方式思考
思考:什么是建立在信息上的思维?
战略思维的五个要素,你都具备了吗?
如何将知识转变成资本?
为什么有些人特别喜欢在晚上思考?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