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真讽刺:面对宝宝哭闹,主张不作为的人,他的孩子现在却成了这样

今天翻看宝妈聊天群时注意到,一位年轻的宝妈说自己是一个职场大忙人,平时也不怎么有时间去管自己的宝宝,孩子也一直是交给保姆带的。可是最近休息在家发现他家孩子经常哭,保姆对于哭声却无动于衷,她觉得保姆年龄也大了,就没有计较什么,只是跟她聊了一下,让她下次注意点。但保姆不但没有主动认错,还告诉她,"不能这样惯着孩子,他要哭就让他哭,要让孩子学会独立,不然会一直牵绊着大人,啥都干不了,如果哭一会没有人管的话,他自己也就识趣的闭嘴了"。对于这一点她很是困惑,宝宝哭闹的时候真的要不作为吗?

一、"不哭再抱"到底是怎么回事儿?

这位宝妈提出这个问题之后,群里就纷纷有人议论,其答案也是层出不穷。于是,我就上网查了一下,这不查不知道,一查还吓一跳。我查到的标题竟然是"孩子哭了就不抱,不哭了再抱",这与我我刚开始的想法大相径庭,在好奇心的驱使下我随手点了进去,这一下可谓是收获许多。原来说不哭再抱的人还是个美国的心理学家,名叫约翰·华生,心理学家,看起来有那么回事儿。

慢慢翻看完他的理论后发现他就是用这个来实践自己的家庭,让自己的儿子和女儿从小养成不哭不闹的习惯,做到独立。看到这我越发觉得神奇,在孩子很小还不具备认知能力的时候,真的能"培养"出习惯吗?于是我又开始深究这个人,才发现原来他的两个孩子曾多次出现过类似自杀的行为,而背后的原因也莫名其妙,最多的说法说是孩子"缺爱"。

其实细细想来也是,因为从小就有人让他们独立,让他们知道没有人会管你是不是在哭,在他们心里可能会觉得,人们只喜欢看他们不哭的样子。于是,慢慢的他们就不哭了,压抑了所有的情绪,时间一长心理健康就出现状况了,有时甚至抑郁、自杀也是有可能的。

二、"不哭再抱"真的一点不可取吗

有人说,我可不想把孩子弄成"自闭"儿童,所以孩子一哭我就去抱抱哄哄吧。但其实这样的行为也是不对的,因为,"不哭再抱"并非没有一点儿可取之处。

·对于有自我认知能力的孩子来说,"不哭再抱"是一种正确的选择。有时候,家长会出于宠爱,对孩子百般迁就,生怕听到孩子哭。所以,对于有些上了年龄的孩子,他们有能力去约束自己的行为,对周围的事物和环境也有比较清晰的判断能力。对于这些年龄阶段的孩子,再不冷淡孩子的基础上也不能过分的溺爱,既要锻炼他们的独立能力,手段也不能太过强硬,要适度。

·对于无认知能力或认知能力不是很健全的孩子,则不能采用"不哭再抱"的方式。因为这个时期的孩子是没有清晰的认知的,他们还不会说话,没有办法清楚的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而哭是他们唯一的方式,所以,他们会选择用哭的方式来解决一切,比如想吃饭,想换尿不湿,或是受惊。这时的他们只有这一种方式来宣泄周围环境给他带来的所有不适应,如果这时家长再不予理睬,宝宝的宣泄无人理解,需求也得不到回应,他们也就不会经常哭了。也许在短期看来孩子不哭了是件好事,但长期观察后你就会发现,其实孩子极度缺乏安全感,有些孩子甚至会有心理疾病,像"自闭症"这样的例子也不是少见。

三、所以怎样正确的带孩子呢

1.常备玩具,适当的取悦孩子

平常在家带孩子的时候,可以备一些益智类的小玩具,让孩子边玩边学习,对世界充满好奇心和探索欲,还可以在孩子哭的时候很好的转移注意力。而且,一般不建议让孩子一个人玩,因为一个人玩游戏容易让孩子产生孤独感,孩子内心最需要的就是家长的陪同,如果家长不能陪同,有同龄人陪同也是比较有效的。其次,家长和孩子一起玩游戏的过程中要尽量"取悦"孩子,因为这样会让孩子有一种安全感和参与感,让他感受到自己的存在感和被需要感,这对于增强孩子的自信也有一定的帮助。

2.户外活动,适当的"溜溜"孩子

对于那些很少在家的职场父母来说,既然很少有时间陪着做游戏,这种方式就比较好了。所以,对于这些父母来说,就绝对不能再贡献周末去干别的事情了,要把周末花在真正需要的人身上。因此,在周末的时候,一家人可以选择去户外,譬如海边,在沙滩上,晒着太阳,溜着孩子,在繁忙的工作之后,不仅能放松身体,还能和孩子拉进距离,让孩子和自己没有生疏感,何乐而不为呢?当然,这不只限于小孩子,大孩子也是需要的,因为孩子对这个世界的认知永无止境。大孩子就可以去博物馆,天文馆之类的比较有教育意义的地方,不仅能扩宽孩子的视野,还能让孩子在学习之余收获快乐。

3.多带孩子去参加一些宝妈聚会

一个国家的发展对外开放离不开关系,其实放到孩子身上也是一样的,对于一个孩子来说,他们的对外开放就是"交朋友",也就是和同龄人的接触。在宝妈们的聚会中,各个孩子互相相处,有时候可能会有矛盾,但也要让孩子去接触,去学习,取长补短。当然这时的妈妈们自然也不能闲着,妈妈们要互相交流带娃经验,也许在交流之中像上文这样的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这样一来,不仅能提高孩子的交际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还能让自己收获不少经验,可谓"双赢"。

4.爱要适度,切忌过溺

对于宝宝的爱要恰到好处,不可过分溺爱,也不能过于冷淡。常常能听到类似"孩子还小,不要计较"这样的话,孩子小,家长不小吧?到底是孩子小呢?还是没有人去好好教呢?孩子的行为往往反射着一个家庭的形象,所以在中国这样一个文化大国,以"礼"为先,礼貌对每个家庭来说都是很重要的,这也充分说明,对孩子教育的重要性。孩子有了认知能力之后如果干了坏事,家长就应该承担起责任,对孩子进行教育,但这里的教育并非是硬式教育,而是以一种孩子能接受的方式。用最温婉的方式让孩子学会成长,慢慢的也会让孩子耳濡目染接触到的这些教育,举手投足之间也会更加有礼貌了。

照顾成人有时候都是一件比较麻烦的事情,更何况是照顾宝宝呢?而且有时候宝宝还会哭,任谁看都很恼人。但看到这里,我想你应该也明白了吧?宝宝哭的时候到底要不要抱呢?

答案是适情况而定,有的小宝宝哭就是要抱的,抱是为了让他们有安全感,这时不仅要抱,而且还要采取措施去安抚孩子的情绪。但如果是有认知能力的大孩子就要酌情了,很多情况下他们是不需要去抱的,这时不抱有可能是为了锻炼他们的独立能力。所以,到底要不要抱,你学会了吗?

免责声明:本文来自腾讯新闻客户端自媒体,不代表腾讯网的观点和立场。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孩子过分依赖,家长如何应对?
保姆多次吼孩子, 孩子却仍爬过去求抱抱, 背后的原因让人心酸
“分离焦虑期”如何帮助孩子建立“安全感”?(转载)
保姆偷娃27年后归还:谁是亲妈不重要,养在什么样的家庭才是关键
半岁是认知能力“爆发期”,家长多跟宝宝玩三个游戏,让娃更聪明
什么是麒麟臂?对宝妈来说,是一种褒奖吗?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