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心理学:想养育出一个心理不健康的孩子,让他听话、懂事就好了

曾几何时,著名相声演员郭德纲说,患抑郁症的都是好人,坏人是不可能患抑郁症的,郭德纲老师没有从事心理学工作,但在这一点上可谓同样能洞悉人性。

精神分析心理学认为抑郁症,包括容易有抑郁情绪的人,都是因为经常压抑,特别是压抑自己的负面情绪,压抑自己的愤怒,于是这些负面情绪开始转向“攻击”自己。

而“攻击”的方式就是懊悔、自责、自我反思,而这些恰是一个听话、懂事的孩子的标配。

关于听话、懂事,网上有很多深入人心的“鸡汤段子”,比如,听话就会很多人的话,懂事就会懂不该懂的事;

再比如,人啊!越懂事,越没有人疼,因为他们知道即使忽视了你,你也不会生气,更不会无理取闹。

听话、懂事的养育本身就有问题

与听话、懂事相对应的养育是爱与自由,给予孩子爱与自由,在该满足的时候,给他满足,不留下匮乏,因为匮乏往往就是心理问题的根源。

在生活中,为什么有一些人,别人对她稍微好一点,她就感觉这个人是全世界最好的,自己就需要“以身相许”,这种感觉和背后的心理反应逻辑,无论是男性还是女性都有。

因为他(她)太懂事了,别人的滴水之恩,他(她)都想涌泉相报,可经常是别人并没有认为那是恩情,那只不过是一个正常的人际互动罢了,可是他(她)不这样认为。

我曾经有一个来访者,是一位年轻、漂亮的女性,可她总是遇人不淑,而梳理她的成长经历就可以发现,她小时候她缺爱了。

爸爸妈妈重男轻女,于是她要做一个乖乖女,在家里要贤良淑德,帮助妈妈做饭,给弟弟洗衣服,整理书包……,而自己一直在压抑自己真实的想法和需求,因为在爸爸妈妈看来,那些想法和需求是不听话,不懂事的的存在。

最重要的是爸爸妈妈给予她的爱,是需要她用听话、懂事来换取的,听话、懂事是她用来获得爸爸妈妈爱与关注的一种方式,并非是她真正理解了一些道理,发自内心的想那样做。

于是她一直处在缺爱的状态里,于是在成长的过程中,当有一个人因为她的相貌,或者其他特征给予她一点爱的时候,她那个熟悉的心理反应又会被触发。

“她对我好,我应该报答”,我应该听他的。可是没有过多久,她就发现了,对方不是真正的爱她。但是当下一次有其他男性给予她一点点爱时,她又会同样的反应。

于是她总处于一个遇人不淑的恶性循环中,除非她跳出来看见自己的人生真相,改变才有可能。

听话、懂事,使得一个人发展出了虚假自我

听话、懂事往往是站在父母等孩子心中的权威人物的角度,简单、粗暴地让孩子服从,而这样的行为往往会压抑孩子的真实需求,使得他们发展出虚假自我。

精神分析取向的心理学家认为,一个人之所以出现心理问题,往往源于他扭曲真相,以至于活得不真实,即他活在虚假中,有一个虚假自我。

虚假自我最大的特征就是压抑自己的真实需求,去迎合外在的权威人物,比如父母、老师一味的要求孩子听话、懂事。

从小在父母、老师跟前听话、懂事,长大后在同事、老板、朋友跟前亦是同样的反应,同样的互动方式,于是一直在压抑自己,甚至压抑的都麻木了。

父母、老师等作为孩子心中的权威人物,孩子会认为父母、老师说什么都是对的,既然父母、老师说的都是对的,那不符合他们期待的,孩子就会认为不应该有,有就不是一个好孩子。

比如,父母总是会评判孩子的各种需求和想法,“你这么想,你有这样的需求,你怎么这么不听话,你怎么这么不懂事,你这样就不是一个好孩子”。

但是孩子的想法和需求不会凭空消失,既然不能表达,不能满足,那就只能压抑,但凡是压抑的都会以更加“丑陋”的形式表现出来,抑郁就最常见的一种方式。

而抑郁不就是一种最常见的心理问题吗?一个成年人之所以这样,不就是一个心理反应习惯一直在延续吗?

处在真实自体中的人,可以为自己,也有能力为别人,因为他们内心是饱满的,可是一个处于虚假自体中的人,他们内心是匮乏的,既然内心是匮乏的,那么他们爱人的能力就很弱,这也就是为什么有的人看起来听话、懂事,很有礼貌,但是你感觉他们不真实,不真诚的原因。

最重要的是他们自己过得不快乐,不高兴,他们压抑。所以为人父母,不要简单粗暴的让你的孩子听话、懂事。

一个真实又有活力的孩子一定不会是安安静静,总听一些人要求的,一个富有激情,幸福、快乐的成年人更不会是经常压抑自己,敏锐地觉察他人情绪的懂事之人!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这四种家庭更容易养出有抑郁倾向的孩子
从沉迷于网瘾到高考学子,短短几个月她到底经历了什么
孩子仇视父母,不上学,是抑郁症吗?这叫因病获益,一个案例分享
一位抑郁症少年的自救:我可以为自己而活
每天学点心理学1760:孩子不适应城里上学要回家案例解析
家长要注意!警惕青春期孩子出现心理抑郁!学会这几招给抑郁症打好防疫针!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