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落日楼台一笛风

唐诗学习之九十七

落日楼台一笛风

杜牧于公元838年入宣徽观察使崔郸的幕下,被召为宣州团练判官。宣城有座开元寺,当时颇有名气,不少文人墨客来此游玩雅聚,吟诗唱和,陆龟蒙、陈陶、赵嘏等都留有诗作。杜牧在此从政,自然少不了来开元寺散心,他写了好几首开元寺的诗,其中就有《题宣州开元寺水阁》。

杜牧站在开元寺水阁,俯瞰城东流过的宛溪,远眺城北秀丽的敬亭山,陶醉于宣城山水的同时,感慨六朝繁华已去,想到他自己及第十年,辗转几地,始终没有实现他自己的理想,怎能不惆怅满腹。于是,他写下了那首感人的诗:

题宣州开元寺水阁

唐 · 杜牧

六朝文物草连空,天淡云闲今古同。

鸟去鸟来山色里,人歌人哭水声中。

深秋帘幕千家雨,落日楼台一笛风。

惆怅无因见范蠡,参差烟树五湖东。

首句不写眼前天淡云闲的景物,而先写六朝风物散去,只留下草色连空,一副惆怅寂寞的感觉。登楼怀古固然是诗人们的通病,但这与他自己的经历也有关。八年前他就来过宣城,当时是在宣歙观察使沈传师幕下供职。山不转水转,但八年后转回来,他自己并没有多大的起色。正像他在另一首诗里感叹的,“我初到此未三十,头脑钐利筋骨轻”、“重游鬓白事皆改,唯见东流春水平”。

颔联写景,侧重于动景。城北的敬亭山就像一座屹立的翠屏,映衬着飞来飞去的山鸟,而那城东宛溪不倦的水声就像溪边人家祖祖辈辈送走一代代人的歌哭之声。这里的“歌哭”源于《礼记·檀弓》:“晋献文子成室,张老曰:'美哉轮焉!美哉奂焉!歌于斯,哭于斯,聚国族于斯’”。因此,这里的“歌哭”言喜庆丧吊,代表了人由生到死的过程。

颈联是被人们不断传颂的佳句。帘幕外千家万户一代代承受着连绵秋雨,日落西山映衬的楼台回荡着悠悠的笛声。这种句式在唐诗中是比较普遍的,类似的还有李廓《忆钱塘》的“一千里色中秋月,十万军声半夜潮”、崔涂《春夕》的“胡蝶梦中家万里,杜鹃枝上月三更”。后人评曰,“最爱其全无衬字,而其中自具神通”。

惆怅的心情与美丽的景色交织在一起,本来美丽的景色能够带起愉悦的感觉,但现实的不满足又使他感觉郁闷,这时候他自然想起了功成名退泛舟五湖的范蠡,这不过是一种意图逃避现实消极的设想而已。

这首诗的特色在于能以惆怅郁闷的心情写出明丽秀美的景色,这正是杜牧诗中的拗峭特色。

读杜牧《题宣州开元寺水阁》

张项学

十年及第梦犹空,两度宣州山水同。

霁色几时来雨后,清光今夜落楼中。

已怜豆蔻秦淮月,怎料芙蓉夏日风。

玉笛一声留阁影,宛溪依旧泛城东。

悠雲作于拾叶斋

2023/03/28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刘永翔︱“帘幕”与“五湖”:读杜牧《题宣州开元寺水阁》诗
唐诗赏析 题宣州开元寺水阁
杜牧《题宣州开元寺水阁,阁下宛溪,夹溪居人》赏析
背诗|深秋帘幕千家雨,落日楼台一笛风。 「背诗计划」第四十三期
[转载]杜牧《题宣州开元寺水阁》赏析
《唐诗鉴赏辞典》第七百九十三首《题宣州开元寺水阁阁下宛溪夹溪居人》(杜牧)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