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咏鸡诗话
缪士毅
“五更引吭震户牖,横挺无复须元戎。明星已高啼未已,云际腾上朝阳红。”(宋·陆游)鸡年即将到来之际,高哦低吟几首如此美妙的咏鸡诗,别有一番情趣。
我国是诗的国度,也是鸡的故乡。古往今来,不少文人墨客以鸡为吟咏的题材,留下了大量咏鸡诗句。《诗经》中就有“鸡鸣喈喈”、“鸡栖于树”之吟唱。唐寅的咏鸡诗:“头上红冠不用裁,满身雪白走将来。平生不敢轻言语,一叫千门万户开。”清新明快,生气勃勃。南宋陆游的《新买啼鸡》诗:“峨峨赤帻声甚雄,意气不与其曹同。我求长鸣久未获,一见便觉千群空。”将鸡写得意气昂扬。李白的“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道出了诗仙非凡的想像力。王安石《送项判官》诗:“握手祝君能强饭,华簪常得从鸡翘。”诗人以“鸡翘”形容服饰的华丽。温庭筠的《商山早行》诗:“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诗人笔下分明是一幅惟妙惟肖的深秋山村早行图:一只大雄鸡正引颈高啼,天边挂着一轮明月,可是住在茅店里的旅客,却早已上路了,在布满浓霜的板桥上,留下了早行人的足迹。朱元璋的《金鸡报晓》诗:“鸡叫一声撅一撅,鸡叫两声撅两撅。三声唤出扶桑日,扫败残星与晓月。”前两句朴实无华,后两句使全诗升华,读来平中出奇,跌宕起伏,意境恢宏。
在咏鸡诗中,鸡画上所题的鸡诗,使诗意增添画意,画意映衬诗意,起着画龙点睛的作用。如明代画家徐渭,在鸡画上题有《鸡声》一首:“云中彤灶伴神仙,亦有栖迟高树巅,向夕既来回客梦,凌晨特去霜天。韵飘篱外雏俱集,颈涨花前绣愈园,不似吴门塘上鸭,只将名姓向人宣。”题画诗丰富了画面的意境,增强了情景相辉的艺术效果;扬州八怪之一的李鲜,不仅能吟咏鸡上诗,且将笔下的鸡画得活灵活现。他曾画过一幅《秋柳雄鸡图》,并在画上题诗云:“凉叶飘萧处士林,霜华不畏早寒侵。画鸡欲画鸡儿叫,唤起人间为善心。” 画家借助题画诗,给画面注入了活力,收到了诗画辉映的效果。相传,清乾隆皇帝于一个“鸡”年的正月初一,聚文武群臣于文昌殿庆贺新春。其间,乾隆令画工画《百鸡图》壁画。画好后,乾隆要诸臣在《百鸡图》上撰题画诗,但无人敢题。乾隆笑而题道:“飞来一只又一只,三四五六七八只。”写到此,众臣不解其意。乾隆稍定一下,又挥笔写了下两句:“凤凰何少尔何多?啄尽人间千万石”。此时,才学不凡的大学士纪晓岚说道:“这首《百鸡图》题画诗,还是一首绝妙的数字谜语呢!请看:一只又一只,是2只鸡;三四五六七八只应是:三乘四等于12;五乘六等于30;七乘八等于56;前后相加,恰是100,正合《百鸡图》也!”
诗人们所处的境遇各异,咏鸡抒发的情感往往也不同。如唐代刘禹锡的《秋江早发》诗: “因思市朝人,方听晨鸡鸣。昏昏恋枕衾,安见天地英。”流露了诗人因闻鸡鸣而想到朝市之人,从而警示自己不可恋枕贪睡的心情。宋代文天祥的《闻鸡》诗:“军中二十日,此夕始闻鸡。”诗里句间流露了作者对鸡鸣的亲切感。台湾爱国诗人丘逢甲有一首《天上》律诗,唱道: “荒鸡风雨无人语”,“天上何曾可寄愁。”借此抒发忧国忧民的情思,可谓情真意切。毛泽东的“一唱雄鸡天下白”,表达了一个革命者朝气蓬勃的博大胸怀,让人读后精神为之一振。
“鸡”谐音“吉”,鸡年吟鸡诗,带来的将是晨光般的希望。口亮
话说咏鸡诗
2005年2月11日 13:9
诗歌最早写到鸡的见于《诗经》,如《鸡鸣》:“鸡既鸣矣,朝既盈矣。匪鸡则鸣,苍蝇之声”;《女曰鸡鸣》:“女曰鸡鸣,士曰昧旦。子兴视夜,明星有烂”;《风雨》:“风雨凄凄,鸡鸣喈喈。既见君子,云胡不夷?风雨潇潇,鸡鸣胶胶。既见君子,云胡不瘳?”《诗经》写鸡,都是只写其声,未见其形,所谓“鸡鸣”,或表示天明,或渲染气氛,只是一种陪衬,但开了以诗写鸡之先声。
古代盛行斗鸡,魏曹植、南北朝梁刘孝威写鸡都有《斗鸡》诗,是真正的咏鸡之作。刘诗描摹斗鸡的雄姿与“武装”云:“丹鸡翠羽张,妒敌复专场。翅中含芥粉,距外耀金芒。气逾上党烈,名贵下鞲良……”色彩斑斓,意气昂扬,既写出斗鸡之形,也勾画了鸡之神。曹诗则刻画斗鸡战斗时的情态,充满动感,更加生动:“群雄正翕赫,双翅自飞扬。挥羽邀清风,悍目发朱光。嘴落轻云散,严距往往伤。长鸣入青云,扇羽独翱翔……”
唐代诗圣杜甫也有题为《斗鸡》之作,但意旨并非咏鸡本身,开篇“斗鸡初赐锦,舞马既登床”,引出唐玄宗舞马斗鸡之事,结尾以“寂寞骊山道,清秋草木黄”收束,使人不能不把唐玄宗之荒宴与安史之乱相联系,诗圣毕竟是大手笔。另有《缚鸡行》,却是直接写鸡:“小奴缚鸡向市卖,鸡被缚急相喧争。家中厌鸡食虫蚁,不知鸡卖还遭烹。虫鸡于人何厚薄,吾叱奴人解其缚。鸡虫得失无了时,注目寒江倚山阁。”但寓意颇深,人评云:“天下利害,当权轻重”,“与其惜虫,孰若存鸡?”诗中鸡与虫皆有其象征意义。
明代唐伯虎诗画兼工,颇多题画诗,其中不乏题画鸡之作,如:“血染冠头锦作翎,昂昂气象羽毛新。大明门外朝天客,立马先听第一声。”又《咏鸡声》:“武距文冠五色翎,一声啼散满天星。铜漏玉壶金门下,多少王侯勒马听。”二诗意境相似,气势恢弘,而将鸡鸣与王侯上朝相连,不无小觑王侯的意味,甚是大胆。
古代咏鸡诗之佳作,业师钱仲联老先生最为推重清代袁枚的小诗《鸡》,认为此诗“短小精悍,以养鸡为喻,暗讥剥削者以小恩小惠谋求大利的丑恶行径”。诗云:“养鸡纵鸡食,鸡肥乃烹之。主人计自佳,不可使鸡知。”此诗其实可算咏物诗。袁枚于咏物诗主张:“其妙处总在旁见侧出,吸取题神,不是此诗,恰是此诗。”“咏物诗无寄托,便是儿童猜谜。”(《随园诗话》)此诗着眼于“鸡”
与“主人”的关系构思立意。其表层意思很浅显,主人慷慨喂鸡,目的只是催肥而食之而已。但其所寄托的深层含义却十分耐人寻味,表现了作者对封建社会人际关系的一种深刻的认识,使人体悟到一种人生哲理,从中可以看到或想到君与臣、主与奴,乃至人与人之欺骗与被欺骗、利用与被利用等等的可憎的关系。此诗写于作者60余岁,积淀着长期的人生经验与教训,诗中充满了万千感慨。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王充闾:诗话四则
春节特辑:鸡年读鸡诗,亦庄亦谐庆新春
目不识丁的朱元璋,竟然能写出这样一首哲理诗
荡空惊鸣,不容错过的斗鸡场面
【每日黄诗】这场比赛,看起来真的扫兴吗?(2022年6月15日《观斗鸡》)
中国文化中的“鸡”真是太多了 你了解吗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