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古人那些神奇的前生今世,带着前世记忆,做事聪明绝伦
userphoto

2023.06.15 广东

关注

苏辙在一则笔记中说苏东坡前生是五戒和尚,而苏东坡也这么认为。他还写过一首诗,说他的前生曾在杭州生活过,这就是《和张子野见寄三绝句》之一:

前生我已到杭州,到处长如到旧游。

更欲洞霄为隐吏,一庵闲地且相留。

历史上有这类前生记忆的故事很多,很神奇也很有趣,今天专门写再来人的事。

一、金芗圃求子

江苏吴县金芗圃,年老而无子嗣,一次偶然到杭州灵隐寺游玩,就在佛前默默祝愿,希望生一个儿子。

他和寺里长老在廊庑间散步,走过寺僧厨房时,突然一个跛足的僧人拿着根烧火棒走了出来,看到金芗圃就对他一笑。长老在一旁也微微点头,而金芗圃莫名其妙,不知道他们这一笑一点头有何寓意。

十个月以后,金芗圃的小妾梦到一个僧人走进房来,惊醒之后就生了一个儿子,大家就戏称这孩子为小和尚。

后来金芗圃又来到灵隐寺,长老问他:“你家公子还好吗?”

金芗圃大感意外,吴县离灵隐寺那么远,长老怎么会知道自己生了个儿子?

他询问长老才得知缘故,原来就是那个跛足僧人投胎到他家了。

长老又带他到僧厨,里面有一个灵龛,长老说:“这个就是你家公子的前生,从前遇到你微笑的那个跛足僧。他在圆寂时自己写了一副对联:此去有缘凭夙慧,归来好认旧菩提。他还交代他的身体不要火化,留着等你这次来见。”

金芗圃很是感慨,就出资为跛足僧建塔安葬。

他回家后,就把儿子命名为金葆。金葆一生从不吃肉喝酒,家里强迫他吃,他就会呕吐。

但是他读书特别聪慧,博闻强记,精通佛经。金芗圃死后,他侍奉母亲极其孝顺。十五岁进入学堂读书,后来考中举人,最后又考中进士。

金葆在京城期间,听说慈仁寺有一个高僧非常有名,能说无上妙法,他就去寺里拜访。

结果这个高僧非常傲慢无礼,金葆就竖起一根手指喝斥道:“天地间亦知有我否?”

这句话可以有多种解释,但这里应该是在斥责高僧贡高我慢,犯了比丘戒律。

这个高僧一听顿时脸色大变,急忙把他请入僧房,两人一同讨论佛法,说起一真、二谛、三摩、四大、五蕴、六欲、七心、八垢、九根、十行这些知见,金葆无一不知,让高僧大为叹服,才知道眼前的读书人可不是什么凡夫俗子。

后来金葆出任荆州知府,他奉行的是清静无为的政策,让人民休养生息,深爱本州人民的爱戴。

他曾说:《大学》里的功夫是要求从静、定做起,其效果最后达到天下太平。佛、道两家也说静、定,但用他们的方法个人修养足够了,但要规范世俗却不行。

因为静和定是高度清虚,万缘放下,但你要知道世人的利益欲望可以放空,但人伦骨肉却空不了。所以精通儒术的人可以包涵释道两家,但释道应当体会儒家治世的深刻道理。

他的见识和行为可谓学于佛法,而又不故步自封于佛法。

三年后,他的母亲去世,他回乡安葬好母亲,不再出仕为官。

一天来了一个僧人,守门人不让他进来,僧人就留了一把扇子而去。金葆知道后就说:“这是长老叫我回去了。”他就想到杭州出家为僧。

他的夫人李氏,是官宦人家的女子,深明大义,就对他说:“我听说通达的人闻理就通变,愚笨的人守暗而抱拙,现在你准备扔下父母的庐墓不管,却要削发为僧,我私下认为这不是正确的事。我深深希望你像《大学》里说的一样,君子不出家而成教于国(不外出就能学到治理国家的本领,这里意指不要出家为僧而应当为国效力)。”

他很难过地说:“我知道这个道理已经很久了,但是今天确实蒙蔽了。即便如此,我也不能不去走一趟,以了结前世因果。”

他来到灵隐寺,询问寺僧长老在哪里,僧人回答:“三月前他就圆寂了。”

金葆打开长老灵龛,见其面目如同生前,于是召集众僧将长老火化。封塔后,金葆在塔上写道:“再来人建。”于是回家。

他在家里学习更加勤奋,于八十二岁时无疾而终。

二、钱芳标留偈

清朝,江南华亭人钱芳标,原名鼎瑞,字宝汾,一字葆馚。康熙丙午举人,官至内阁中书,诗词写得很好,是云间词派后期的代表人物,著有《湘瑟词》。

他的出身很有些奇特。他的父亲钱世贵,在明朝时任知县,明亡后不仕,因为一直没有子嗣,就与夫人到宁波天童寺求子。

寺里的住持召集众僧,问哪个愿意跟随钱居士去?
大家知道这是啥意思,都不答应。只有一个煮饭的老头陀,站出来说自己愿意。

回来后钱世贵就生了儿子钱芳标。他作的词华美明丽,名动江南。在康熙丙午年顺天乡试中考中举人,后来任内阁中书。在康熙戊午年,以博学宏词科举荐,但因为母亲去世,就没有赴任。

有一天,他和客人正坐在书斋里,有一个僧人来到他家,递给他一封信,说是天童寺寄来的。

他打开信一看,也不感到惊讶,只是说:“怎么这样仓促?”

第二天一大早,他就叫来亲朋好友与他们一一作别,写了一偈:

来从白云来,去从白云去。

笑至天童山,是我旧游处。

当即坐下微笑而逝。

三、周于漆验诗

扬州汪浦这地方,有个兵部侍郎周西水,名于漆,他也是个很奇特的人。生下来好久不会说话,却能记得前生的事。

他说自己前世是某县的人,所住之处有一个庭院,院中有一丛红蔷薇,梦中经常来到院内蔷薇前。

他七岁的时候在门前游戏,有一个和尚从门前过,对他说:“这个孩子有前世的因缘。”他马上回答,从此才开始会说话,把全家人都惊呆了。

家里人就叫他读书,他展书一读,就像以前曾念过一样熟悉。没过几月,他能完整背诵《左传》《国语》《史记》和《汉书》,全家人为之又惊又喜。

十四岁那年,他在山中学社里读书。有一天傍晚,他在溪边石头上休息,那个七年前的老僧又出现了,对他说:“你还记得七年前我们曾见过面吗?”

周西水说记得,还问老僧叫什么名字。老僧说:“我是宝蕊,福建人。”

他就把老僧留下来在山中住,僧人日夜向他传授天文历法、六壬丁甲、勾股算术等知识。没到半年时间,他全部掌握了老僧传授的东西。

老僧向他告别前,又把黄河海道九边的知识传授给他,还说:“我的数学从来没有传授给任何人,我就要去四方云游,寻找可以传授的人了。”

他还悄悄告诉周西水,说十年之内天下一定会大乱,人们好像进入另一个截然不同的朝代一样。

结果从明朝崇祯丙子年到甲申年,九年之内明朝就灭亡了,所说的话真的应验。

明清换代后,周西水以明经被推荐入仕。他经常想起宝蕊和尚临别时赠给他的诗,里面有一句:“元夕灯前寻贾子,秋风台下拜邹生”这一句,不知道是什么意思。

到了任命的时候,他被清廷任命为房山县令。元宵节那天,他在房山和下属来到贾公祠游玩,他才知道这贾公祠原来就是祭祀唐朝诗人贾岛的庙。

他就问身边的人,贾岛的后人现在还在吗?

有个吏员说,这里有一个姓贾的人就是贾岛的后裔,只是他家穷得不行,现在因为欠了租税交不上,已经被逮捕下狱了。

他非常感慨,就命令把他放了出来,自己代他缴纳税粮。

这年秋天,他又调任平谷县令。到达平谷那天,就出来丈量田地,夜晚住在山村一座古庙里。第二天早晨起来,看到古庙门上写的字,才知道是邹衍的庙,这是战国时期齐国人,阴阳学派代表人物。

他于是悟到宝蕊和尚那句诗,竟然和自己的经历完全一致。

四、王士祯出生

清朝初年的大诗人王士祯,据说他的前生为高丽国王。他在诞生前夕,有人住在村中庙里,看到村外来了大队人马,全是依仗乐队、宫廷侍卫,场面非常壮观,把这个人吓了一跳。

他就问这些人是什么的。回答是高丽国王降生在新城王家。

这个人素来和王士祯的父亲交好,急忙跑去他家报信,一进屋王士祯刚好已经出生了。

后来王士祯在扬州做官的时候,地方事务繁多,天天宾朋满从。每天早上他起来坐在堂中,眼睛看着递上的各种文书,口中说出判决的话,旁边是客人们沸腾的声音,而他手中不停地写着字,半点也不耽误。

到了晚上,他又召集宾客们烛下赋诗,谈天说地,一直到半夜也不疲倦。这种旺盛的精力让人们非常惊讶,他们纷纷惊叹:“王公你真是个天才啊!”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禅诗三百首(辽金元明清及近代)
高僧行迹|济癫僧传(6)
天龙时代少林派很强,双雕中为何衰败?你看扫地僧退隐前做了什么
高僧智真如何驾驭鲁智深
对联故事(三)
《红楼梦》开头写的智通寺那个又聋又老的僧人是贾宝玉吗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