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面试造火箭,进来拧螺丝:BAT们是职业天堂吗?

万科挂起了“活下去”

那身在BAT,也活不下去了吗

近日,关于一名入职阿里的新员工的一句吐槽引发了网友的热议:来阿里两个月了,非常想离职了,如果现在离职会被拉黑吗用什么样的理由离职能降低拉黑率呢?

十年前,通常毕业后除了体制外,最优的选择就是500强的外资企业和金融机构了。如今最优秀的体制外人才,多了一个选择,就是中国的互联网科技企业,也就是我们俗称的BAT们——百度、阿里、腾讯等互联网科技企业。

特别是近年来,BAT们大放异彩,据媒体报道,不仅在国内招揽了一大批的优秀人才,并且也开始在美国掠夺人才了,而且其薪资待遇也是一直为业内所眼红的好,平台优势也是一大亮点,求职者通常都为自己能进入到这些巨头企业感到十分的自豪与光彩。

可现如今,为何会有新入职的员工发出“江湖再见”的慨叹呢?

面试造火箭,进来拧螺丝

既然BAT们是众所周知的福利待遇发展好,那自然其进入门槛也水涨船高,曾有媒体戏称进入BAT的难度不比考公务员低多少。

虽说如今招聘更偏重能力,但当出现僧多粥少的情况时,也必然需要进行硬性条件上的筛选。其实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不存在完全学历歧视的问题。你想,招聘一个人,大概要看100份简历,面试10个人,最后才能选中一个。但从工作量上来说就是一个很大的事情,只能硬性条件卡严格一点。

筛选过后,还要进行几轮的面试才能最终确定下来,岗位竞争非常激烈。但在经历了激烈的面试,开始入职后,却不乏有人发现岗位所需技能与面试所说差距过大,有网友称:面试造火箭,进来拧螺丝。个人成就感难以满足,就萌生退意,递交辞呈了。

 从下看上,遥遥无期

据有关数据,阿里、腾讯的员工人数为30000以上,百度的员工人数为50000以上,人员数量的众多自然需要管理层级的匹配,可不论采取怎样的架构,但就人数而言,肯定摆脱不了金字塔结构的模型的,即高层级的人员数量要远远少于中低层的人员数量,因此,晋升的难度也就相应有所增加。

先来看下阿里的层级划分:

阿里的非管理岗分为10级

P序列=技术岗,M序列=管理岗

其对应薪资如下:

阿里薪资结构:一般是12+1+3=16薪,年底的奖金为0-6个月薪资,90%人可拿到3个月。股票是工作满2年才能拿,第一次拿50%,4年能全部拿完。

接下来是层级分类类似的百度:

百度的技术岗位级别和阿里类似,分为T序列12级,大概阿里的级别减1或2,就是百度的级别。主要集中在T5/T6,升T7很困难,T7升T8更困难;社招过来的,一般是外面公司的技术骨干了。T10是技术总监,十个左右;T11是首席科学家;T12基本没见过。

薪资与层级的关系:

百度薪资结构:月薪*14.6(12+0.6+2),其他岗位月薪*14。T5以上为关键岗位,另外有股票、期权。级别越高,每档之间的宽幅越大。

百度是一家业务定性,内部稳定,金字塔形的成熟公司。也就是说,大部分事情都是按部就班、驾轻就熟,所有人都比较轻松、稳定、舒服,尤其是对老员工而言。但是对于新员工来说,这意味着成长空间的极度压缩,机会少,上升慢。问题就来了,百度新老员工的期权数量太悬殊,据说到百度楼下停车场一看,开卡宴的都是老员工,开捷达的都是新员工,其实很多新员工的贡献比老员工大得多,但是收入反而倒挂,于是很多新人等不到3年就跳了。

最后是雄踞深圳的腾讯:

腾讯的分级和阿里/百度都不一样,分为T1/T2/T3/T4共4级,每级又细分为3小级。

员工仍然集中在中段,尤其是T2.3和T3.1;

想从T2跨到T3,即从2.3升3.1是非常困难的。

腾讯的岗位是从1级到5级,每一级分为基础,普通,专业三等;比如PM,最低等为P1-1,一般是实习生,正式一般从P1-2或P1-3开始;P1叫做助理产品经理,P2是产品经理,P3是高级产品经理,P4是专家级产品经理。

薪资与层级的关系:

腾讯标准薪资是14薪,但是通常能拿到16-20薪。值得一提的是,腾讯是有淘汰制考核的。一般一年两次考核(6月、12月),实行末尾淘汰制,0-10%优秀,必须有5%的人转组(转组也可能出现没人接收的情况)或者被开除。

升级也和考核结果很有关系,要升一个小等级,必须最近两次考核得过一次A类考核结果。升T3.1是内部晋升的第一道槛,要求架构在领域内优秀,被追问攻击时能无漏洞应答出来——据说只有30%的通过率。

BAT已经不是创业公司了,俨然已是中国乃至世界市场中的巨头企业,无论其组织架构和晋升渠道多么完善,终究无法摆脱资历在其中日益增加的影响力,能力固然很重要,但能力之外的东西,在晋升时所占权重或许会越来越多。

据相关人员表示,在BAT中做基础岗位,比如P1,T1岗位,话语权极弱,对新入职者很不友好,因而也难怪有刚拿到“金饭碗”的求职者难以接受,另谋出路了。俗话说:宁为鸡头,不为凤尾。也有不少人表示及时止损离开了BAT后,在一些初创小公司负责项目,得到了更好的锻炼,实现了人生的价值。当然,加班脱发的事情,是各个行业普遍存在的o_O

其实在职场中,或多或少都会遇到这样的问题,BAT们不适合每个人,有的人喜欢这样的工作氛围,有的人不喜欢。不过,午茶君想说的是,离职一定要想清楚,切不可草率,三思而后行,毕竟忠诚度也是在求职时会被极大考量的方面。

文章来源:中金在线、百度、虎嗅

版权说明:如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发送消息至公众号后台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网络 | 图片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深挖百度、阿里、腾讯的内部级别和薪资待遇
一篇文章详解BAT薪资构成、晋升体系、绩效考核
BAT升职加薪路: 阿里、百度、腾讯哪家强?
一文揭秘阿里、腾讯、百度的薪资职级
百度、阿里、腾讯,三张图告诉你BAT的生态布局
图解:2016年的BAT成了TAB 腾讯领先百度垫底|百度|阿里|腾讯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