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嫁妆的前世今生:古代妇女的保障,现代社会的“封建残余”

嫁妆这玩意和古代的宗族观念直接绑定,用途是彰显女方家庭的财力。

嫁妆并非中国独有

【架子床是中国的传统嫁妆】

嫁妆并非中国独有的概念,最早可考的记录,比如《汉谟拉比法典》中,嫁妆已经被描述为早已存在的习俗。这个习俗的规则包括:妻子在其丈夫死后可以获得其原嫁妆的一部分做为其遗产,这笔遗产只能够被她自己所出的后代继承,而其夫和其它女性所生的孩子则无权继承;如果其娘家在女子出嫁时提供了嫁妆,则该女子在之后无权要求父母的遗产。如果妻子去世时膝下无子,则其夫必须归还嫁妆,同时也可以收回部分聘礼;嫁妆的数量一般都很惊人。

【明朝架子床】

和世界多数其他地区一样,在古代中国嫁妆除作为妻子自用和守寡后的生活费,其他主要用途是如果夫家衰败了,没钱为孩子们出教育费用和女儿的嫁妆,这时妻子须用部分嫁妆承担这些费用。此外,在夫家有经济能力出嫁妆时,为了提高女儿在婆家的地位,妻子也可用其本人的部分嫁妆再进一步为女儿的嫁妆增资。

嫁妆是已婚妇女的私人财产,自宋以降受到历代法律的保障:夫家人无权染指妻子的嫁妆。通常情况下,如未经妻子的同意,夫家任何人都不能动用嫁妆,而且夫家人所有人不得以任何理由霸占嫁妆。

【反嫁妆的海报】

简而言之,嫁妆在那个年代,非常重要,因为它有一个很重要的前提——女性没有属于自己的财产权。嫁妆对她们来说,是唯一可自由支配的财产。

高生育率让妇女没有财产权

在大众概念里,古老的原始氏族是个标准的母系社会。这个社会人人平等,女性地位甚至高于男性,享受绝对的统治权。这套理论的根基是原始部落中,女人负责采集,男人负责狩猎,而采集的收入比狩猎的收入更为稳定。

【狩猎真的不如采集吗?恐怕事实并非如此】

可惜,这套理论过于简单粗疏,而且极度不符合蛮荒时期的生存法则。哪怕是现代,一个女孩结婚成为人妻后,都会因备孕、怀孕、生产导致收入锐减。在那个婴孩夭折率居高不下的时代,想要保证人口的增长,一对夫妻至少需要生育6-7个后代。与此同时,当时的人寿命却十分短暂,能活过40便算高寿。假设一个女孩在14岁初次例假,那么等到她寿终正寝,只有26年。最少4年生育一个孩子,其频率之高,现代人根本无法想象。而且,这还只是最低最低的频率,实际上,一直到我们祖父辈,一户人家有十几个小孩都不罕见。对原始氏族而言,一个妇女只生育6-7个绝对算少。

高生育率让妇女不可能有那么多工作的时间,她们需要大量时间去陪伴孩子们。其工作效率不可能有男人那么高,除非她的丈夫已经懒到一点不工作,天天睡大觉。而这种人在冰河时期,根本无法生存下来。

和平权意识逐渐崛起的近现代不同,古人并不将生育视为付出,恰恰相反,他们觉得这是女人天生的义务。所以,古代妇女很难从生育中获取什么利益,通常是给一壶酒或者一只狗打发了。其生存状况完全看丈夫的阶级而定。在这种环境下,妇女很难拥有男人一样的财产权,嫁妆是她们唯一的依靠,也是她们从娘家获得的唯一支持。

【明朝漆盒是嫁妆中的小件】

嫁妆的多少也能显示娘家的财力,给嫁妆够厚的家族,一般都是望族,女儿嫁人后也会有一定地位,至少丈夫不敢随意打骂。比如宋朝就以嫁妆风气浓厚闻名,司马光说:“今世俗之贪卑者,将娶妇先问资装之厚薄,将嫁女先问聘财之多少。”蔡襄任福建福州之官时,曾表示“娶妇何,谓欲以传嗣,岂为财也。”嫁妆送到新郎家时,“己而校奁橐,朝索其一,暮索其二。夫虐其妻,求之不已。若不满意,至有割男女之爱,辄相弃背。习俗日久,不以为怖。” 宋代文学家苏东坡,在嫁外甥女时,便借了二百贯“以为遣嫁之资”。在当时就连宋神宗的弟弟扬王赵颢,都因私产有限,但多个女儿几乎同时到了婚嫁年龄,不得不向宋神宗伸手,提前预支一些俸禄。

【清式的骨木镶嵌椅】

清朝的嫁妆风气不减,据道光《安平县志》称:“贫者减他物,而床帐必具”同治《洪洞县志》的记载:“近俗竟有假妆奁为饵,以争财礼者。既有用铜锡充数,以骗亲者;更有以好看为名,令男家借取首饰、币帛,及赚物到手,或尽裁减,或竟当(卖)者,致使日后残恨其妇,诟詈其婿,究以两姓之好,遂成仇雠。”曾国藩的曾孙女曾宝荪回忆其母以“平妻”身份嫁曾广钧,曾宝荪祖母郭太夫人要新娘“交出所有聘礼” 。

嫁妆的淡化

当然对妇女而言,这噩梦一般的日子,在最近一百年逐渐远去。除了老生常谈的“妇女能顶半边天”外,更重要的原因是随着医学的进步,新生儿的夭折率逐渐递减,而人均寿命却在逐渐递增。工业革命后,男女体力的差异也被降低,妇女越来越能在家中直起腰杆。嫁妆作为一种“资产”作用越来越小,甚至成为完全礼仪上的物品。

【近代的德国的嫁妆柜,里面没有金银珠宝,只有家庭用品】

随着城市化的进行,“宗族”这一古老的社会组织越来越少见于主流的社会。中国人已经慢慢地适应了原子化的生活。原本用于体现娘家财力的“嫁妆”也变得可有可无。毕竟父母一辈普遍比较穷苦,除了不动产外,他们的积蓄在通胀的今天完全不值一提。扣除比较富裕“有传家宝”的家庭外,大部分中国家长都无法提供给子女适应当今时代的嫁妆。这也导致嫁妆逐渐退出历史舞台。

结语

嫁妆的诞生,本质上是古代男尊女卑的一种体现,社会必须诞生一种机制适当地保护已婚妇女的权益。作为旧时代的产物,它注定随着现代化的脚步而消失,或者成为纯粹的文化象征。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内闱—宋代的婚姻与妇女生活  之五 嫁妆
宋代女性嫁妆,比现代人的彩礼重多了
宋朝传统女性继承制度研究绪论,法制史论文
“无私货”与“蓄私财”:漫谈古代女性的嫁妆所有权,以宋朝为例
嫁妆:古代妇女的保障
女人没有家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