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惊天揭秘之三:8000年太极真相

惊天揭秘之三:8000年太极真相  

2013-07-19 12:40:16|  分类: 默认分类 |举报 |字号 订阅


                         

                                (配文水书易太极想象图)
       我国古代哲学家用太极来说明世界本原的范畴,虽“太极”一词仅见于《周易·系辞上》上的“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但其道早已有之。太,即大;极,指尽头,极点。物极则变,变则化,所以变化之源是太极。

   太极可用来阐述自然中的万物万象,神奇无比!故《朱子语类》称:“人人有一太极,物物有一太极。”然而,太极是怎么来的,其肇根在哪里呢?

    《易纬·乾凿度》认为:“(太极)有太易,有太初,有太始,有太素”四阶段。以未见气时为太易,气初为太初,形之始为太始,质之始为太素。太极之形为气形混然一体而未分离之状态,称曰浑沌。浑沌之物即是人们所说的元气。以元气未分状态为太极。刘歆:“太极中央元气”;王充曰:“元气未分,混沌为一”。无极始于零,太极始于一,分于二,通于三。天地人皆通也!

     数我国历代太极,或有十余种,但能代表主体文化者仅有三:

   一,伏羲先天易太极(当称无极),其年代约为8000-6500年前之间,是豨韦-共工-祝融时代的古易.所用的太极为虚圆式八山太极(即由四个古水字“山”排成八山相连之式)。虚为空白---白茫茫一片的水浪,空白为清白如水,为道家常说的“空”,此即人生悟道之最高境界也。圆为无极。约公元前327年春秋时期之易学名儒以相曰:“无极者,零也,圈也,太极者,一也,圈中正中一点也,此一点化为圈中之一谓之中,圈此分为两半,两仪生也。” 

     应当注意的是这里的“一”不是数,而是“无”, “无”为四十九之策数形成的根据。韩康伯注释“易有太极,是生两仪。”又曰:“夫有必始于无,故太极生两仪也。"
    无极化生太极!见下图周边上“一山(水书易的“山”即代表卦)生二山,二山生三山,三山生太极”之妙尽在其中。岀土于凌家滩的经碳-14鉴定为8000-7000年前的“双猪玉龙(其实是龙凤呈祥)版”上的神秘图纹正是其时之太极图!此时之易以坎为首卦,叫水书,是“渔”时期之易经。如加上先民们未刻上此版的时期和易经演进时期,则推知中华古易约诞生于9000年之前!

 

       

       8000-7000多年前双猪玉龙上的图为伏羲易太极

 

                      


水字"山"(相当于周易的"卦")如水书易就称离卦为离山,水语念"历散(华夏古音也)"

离为南方午方,见最顶上水书太极示意图.

 


  岀土于凌家滩的经碳-14鉴定为8000-7000年前的“双猪玉龙(其实是龙凤呈祥)版”上的神秘图纹  
   

  二,炎帝神农中天易太极,年代约为6500-3000年前之间,即夏初到商末。连山(也叫山书)和归藏所用的太极是岀土于凌家滩的含山玉版图,此时先民已深知“地”的重要性:地不仅种岀五谷,且有地气,滋养万物!故其时的太极一改伏羲易“虚圆”之状,而为方为圆之形,并兼有既象征日月星辰又寓意群山渲泄内气的“射线”形,天圆地方---天地定位,山泽通气也!说明这一时期的先民已把眼光放到天地和五星之上,岀土于安嶶省含山县凌家滩的经碳-14鉴定为6500年前的“含山玉版”上和夏代陶尊等上的神图正是这一时期的太极!

   玉版上有方有圆,寓意重天地.《翼玄》云:“易方圆二图,天地相为体用也。”又曰:“盖易者,方圆二图合于一者,以圆包方,地在内,浑天象也。”复云:“易图方圆合一者,地在天中,浑天象也。”观玉版神图,确有“内方外圆”的“浑天”之象!这说明含山玉版图纹定是一幅“浑天象”太极图。《皇极经世》引吴纳注:“《衍义》曰:‘先天八卦之图,圆者为天,方者为地。体分乎两,用合乎一。天地万物之理,尽在其中矣。’”结合其创制年代和“稻穗”等特征分析,可断定其为一幅含“天地万物之理”的中天八山太极图。

(详见本博“含山玉版图纹是连山太极”之揭示和本博文章《刍议水书.连山与含山玉版之谜》)

 

       

6500年前的含山玉版图纹为连山太极        4000年前夏代陶尊也为连山太极
       

 4000年前夏代陶尊上"八角星纹"也为连山太极

    三,周文王后天易太极,时期是周代至今.太极图的特征为象征友善和谐的互纠的阴阳鱼。其中黑白二色,表示阴阳两方,天地两部;白中黑点表示阳中有阴,黑方白点表示阴中有阳。

    自古以阴阳混合未分为太极。周敦颐《太极图说》载:“无极而太极,太极动而生阳,动极而静,静而生阴,静极复动,一动一静,互为其根,分阴分阳。两仪立焉。”邵雍亦曰:“太极一也,不动生二,神也。”在人“心为太极”,在天地则“道为太极。朱熹曰:“极是道理之极至,总天地万物之理便是太极。”

   所谓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就是无极生太极,太极生两仪,阴阳化合而生万物也。
   


 


上页水书易为贵州省独山县天星村韦光荣先生蓝本,证明此易称卦为山.也证

明水书易的"山"确为两岔山峰之形.四山相叠后即为神奇的流行于七八千年

前"八角星纹"---八山太极图.上句易经译文:酉山凶,酉为兑为西方.为安葬

凶方也.

 

 

    易为六经之首,其间含阴阳哲学天文地理等,故以上文物的吿破,将强力证明中华文明史足有8000年之遥的事实!!!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8000年太极真相
惊天揭秘:8000年太极真相
太极图
学习风水术应该掌握的知识
惊天揭秘:8000年太极真相
天地定位,雷风相博。水火不相射,山泽通气。道先生讲风水四象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