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长沙子弹库楚帛书

长沙子弹库楚帛书

2011-08-25 11:10 阅读(547)评论(5)

    长沙子弹库楚帛书

  楚帛书,通常也叫楚缯书或楚绢书,是解放前在湖南长沙东南郊子弹库战国楚墓盗掘出土。出土不太久即落入一度在长沙雅礼中学任教的美国人考克斯(John Hadley Cox即柯强)之手,被他带到美国后又几度易手,现存放于纽约大都会博物馆(The MetroPolitan Museum of Art),物主是亚瑟·M·萨克勒(Arenur M Sackler)。由于是盗掘,流传国外亦十分秘密,出土和流出国外时间众说纷纭。据商承祚先生说,盗掘时间为1942年9月,1946年被考克斯从上海带到美国。   楚帛书上下高38.5厘米,左右宽46.2厘米,中心是书写方向互相颠倒的两段文字,一段13行,一段8行,可分为甲、乙编。四周是作旋转状排列的12段边文,其中每三段居于一方,四方交角用青、赤、白、黑四木相隔,每段各附有一种神怪图形。另外帛书抄写者还用一种朱色填实的方框作为划分章次的标记。全篇共有900多字,考释论著甚多,但各家注释则有差异。甲篇文字最多,作者特别强调“敬天顺时”,上天的神帝被描绘成具有施德降罚本领的命运主宰。所谓“惟天作福,神则格之;惟天作妖,神则惠之。”这种思想显然是战国以来的“五行刑德”思想之所本。乙篇主要是讲神话,但并不是孤立地讲神话,而是与甲篇互为表里,作为甲篇所述神秘思想的背景来讲的。丙编是边文12章,每章代表一个月份,略述该月宜忌,如某月可不可以嫁娶,某月可不可以行师用兵,某月可不可以营筑屋宅等等。各月都附有一种神怪图形。丙篇所反映的基本思想是阴阳家的“术数”之学,专讲占星、堪舆、卜筮等迷信活动。   楚帛书是目前出土最早的古代帛书,虽只有900多字,而内容丰富,对研究战国楚文字以及当时的思想文化有重要参考价值。楚帛书也是珍贵的先秦时代湖南地方文献,它反映了北方思想文化在湖南的流行和传播。楚人入湘前,湖南为越人和“蛮”、“濮”等民族栖息繁衍之地。到了春秋战国时期,楚人南下征服了湖南,逐步成为湖南的主体民族。楚人入湘后,不仅给湖南带来了先进的生产经验和技术,也传播了北方的思想文化。北方思想文化最突出地表现在中原五行思想和阴阳术数思想方面。春秋战国前,湖湘地区的土著蛮越民族,大都信奉原始宗教,崇拜各种祖先之神和自然之神。楚人南下后,带来了楚人的宗教信仰、神话传说。这两种原始宗教、神话互相影响,融合在一起,构成了春秋战国时期湖南具有特色的宗教和神话,在长沙子弹库出土的楚帛书中得到了充分印证。   (参考引用文献:李零著《长沙子弹库战国楚帛书研究》 中华书局出版 ,1985年7月;伍新福主编《湖南通史》〈古代卷〉 湖南出版社出版 1994年12月;高至喜《湖南出土楚文物研究综述》载《湖南省博物馆开馆三十周年暨马王堆汉墓发掘十五周年纪念文集》 1986年10月)
 

《长沙子弹库帛书》

  《长沙子弹库帛书》.楚帛书

  《创世篇》

  曰故(古)□熊雹?,出自□,凥(处)于脽寽□,氒(厥)□亻鱼亻鱼,□□□女,梦梦墨(黑)墨(黑),亡(无)章弼弼,□□水□,风雨是於。乃取□子之子曰女填,是生子四。□□是襄,而〈天〉土戋是各(格),参化唬(号)逃(咷),为禹为萬(禼),以司堵襄(壤)。咎(晷)而〈天〉(止)达,乃上下朕(腾)(传)。山陵不(卫),乃命山川四晦(海)。□□(热)(气)仓(沧)(气),以为亓(其)(卫),以涉山陵,泷汩凼澫(濑)。未又(有)日月,四神相弋(代),乃(止)以为岁,是隹(惟)四寺(时)。

  伥曰青□檊,二曰未〈朱〉四单(檀),三曰□黄难(橪),四曰□墨(黑)檊。千又百岁,日月夋(允)生。九州不坪(平),山陵备血夫(逼),四神乃乍(作),至于复天旁(动),攼(捍)畀攵(蔽)之青木、赤木、黄木、白木、墨(黑)木之木青(精)。炎帝乃命祝融以四神降,奠三天维(?),思(使)孚攵(敷)奠四亟(极),曰:“非九天则大血夫(逼),则母(毋)敢睿攵天霝(灵)。”帝夋(俊)乃为日月之行。

  共攻(工)夸步十日,四寺(时)□□神则闰四□,母(毋)思(使)百神风雨、晨(辰)祎乱乍(作)。乃逆日月,以(传)相土,思(使)又(有)宵又(有)朝,又(有)昼又(有)夕。

  長沙子彈庫戰國楚帛書

  甲篇

  一

  惟十又□,月則贏絀,不得其當,春夏秋冬,□有□常,日月星辰,亂逆其行。贏絀逆亂,卉木亡常,是謂妖。天地作殃,天棓將作傷,降于其〔四〕方,山陵其丧,有渊其潰,是謂悖。悖歲□月,內(入)月七日八日,有電、芒、雨土,不得其參職。天雨□吝是逆月,閏之勿行。一月、二月、三月,是謂逆終亡,奉□□其邦;四月、五月,是謂亂紀亡,□朢。亓(其)歲:西國有吝,如日月既亂,乃有爽惪;東國有吝,天下乃兵,□于其王。

  二

  凡歲惪慝,如□□□,惟邦所□妖之行,卉木民人,以□四踐之常,□□上妖,三時是行。惟惪慝之歲,三時□□,繼之霈降。是月以數,擬為之正。唯十有二月,惟悖惪慝,出自黃淵,土父亡□;出內(入)〔空〕同,作其下兇。日月皆亂,星辰不炯。日月既亂,歲季乃□,時雨進退,亡有常恒。恐民未知,擬為則。毋動群民以□,三恒丧,四興爽,以亂天常。群神、五正、四興失祥。建恆怿民,五正乃明,百神是昌,是謂惪慝,群神乃惪。帝曰:繇,敬之哉?毋弗或敬。惟天作福,神則格之;惟天作妖,神則惠之。欽敬惟備,天像是則,咸惟天□,下民之戒,敬之毋忒!

  三

  民勿用□□百神,山川澫谷,不欽敬行。民祀不歆,帝將繇以亂逆之行。民則有嗀,亡有相擾,不見陵□。是則爽至,民人弗知,歲則無攸,祭□則□,民少有□,土事勿從,凶。

  乙篇

  一

  粵古嬴顓頊,出自□雬,居于颻□。[氏十]田漁漁,□□□女,夢夢墨墨,亡章弻弻,□□水□,風雨是於(遏)。乃娶虔□□子之子,曰女墳。是生子四,□□是襄,天踐是格,參化廢逃,為禹為萬,以司堵襄。晷天步途,乃上下朕斷,山陵不疏。乃命山川四海,□寮氣豁氣,以為其疏,以涉山陵,瀧汩淵澫。未有日月,四神相弋(代),乃步以為歲。是惟四時。

  二

  長曰青□榦,二曰朱□單,三曰□黃難,四曰□墨榦。千有百歲,日月允生,九州不平。山陵備泆,四神乃乍(作),至于覆。天方動扞,畀之青木、黃木、白木、墨木之精。炎帝乃命祝融以四神降,奠三天;□思郛,奠四亟(極)。曰:非九天則大泆,則毋敢斁天靈。帝俊乃為日月之行。

  三

  共攻(工)夸步,十日四時,□□神則閏,四時毋息。百神風雨,震禕亂作。乃□日月,以轉相□息,有宵有朝,有晝有夕。

  丙篇

  取于下

  曰:取,氾則至,不可以□殺。壬子、丙子凶,作□北征,帥有咎,武□其敮。

  女此武

  曰:女,可以出師、築邑,不可以嫁女、取妾,不兼得,不憾。

  秉司春

  〔曰:秉〕□□……□畜生分□□。

  余娶女

  曰:余,不可以作大事。少杲其□,□龍其□,娶女,為邦笑。

  [叴欠]出陼

  曰:[叴欠],賊帥□得,以匿不見,月在□□,不可以祖祀,凶。取女□為臣妾。

  虘司夏

  曰:虘,不可出師。水師不复,其敗其复,至于其□□,不可以祖。

  倉莫得

  曰:倉,不可以川□,大不順,于邦有盜,入于上下。

  臧圶□

  曰:〔臧〕,不可以築室,不可以□,□腖不復,其邦有大亂。娶女,凶。

  玄司秋

  曰:玄,可以築室,□□□司,□□□乃□,□□□

  昜□羕

  曰:昜,不毀事,可以□□折,除去不義,于四□……

  姑分長

  曰:姑,利侵伐,可以攻城,可以聚眾,會諸侯,刑首事,戮不義。

  塗司冬

  曰:塗,不可以攻……除□□□□□□……

  長沙子彈庫戰國楚帛書·殘帛

  (釋文按號碼排列。「朱欄」、「墨欄」注明欄目書寫用色,非係殘帛原文。)

  東伐是

  □

  文得

  文得居文得居

  雨生□葬

  □

  文得居

  □己出

  同吉□

  伐后□

  步□

  兵□

  戈自□

  □□

  □左□相星光

  □□丁不雨二□

  □□

  长沙子弹库楚帛书

作者 :黄惇
 《长沙子弹库楚帛书》又名《楚缯书》,简称《楚帛书》。30年代,在湖南长沙子弹库一座楚墓中被盗掘出土。出土后不久,便落入在长沙任教的美国人考克斯之手,并流至美国。几度易主后,现藏纽约大都会博物馆。由于它是目前我国最早的古代帛书,全篇又有900多字,因此它不仅是罕见的珍贵文物,也是研究战国楚文字及当时思想文化的重要实物史料,许多年来,一直为中外学者所热衷研究和关注。

    《楚帛书》是写在一幅近似于方形的丝织物上,整个幅面由三部分文字组成,当中是书写方向互相颠倒的两大段文字,四周是作旋转状排列的十二段边文,其中每三段占居一方,四方交角用青、赤、白、黑不同颜色的四木相隔,而每段又各附一个神怪图形。文字和图为什么要这样排列和书写?怎样正确释读?都使《楚帛书》蒙上了一层神秘的色彩。我国学者商承祚、饶宗颐、李学勤和李零等都对《楚帛书》作过深入的研究。

    从书法的角度观察,《楚帛书》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战国手书墨迹。《楚帛书》的单字造型呈横势状,与同期楚简用笔特征一致,已能明显地看出利用毛笔的弹性所表现的轻重变化。较之楚简,《楚帛书》隶变现象是较为明显的,因书写动作的加快而出现的圆弧拱形笔势,连笔、映带,构成了它鲜明的草篆风格。郭沫若曾认为:“抄录和作画的人,无疑是当时民间的巫。字体虽是篆书,但和青铜器上的铭文字体有别。体式简略,形态扁平,接近于后代的隶书。它们和简书、陶文等比较接近,是所谓民间的‘俗书’。”

    其实“俗书”也罢,“正体”也罢,重要的不在它是否是“俗体”,而是通过《楚帛书》我们可以了解到,早在战国初期,已经有了发生隶变的文字。如果我们把《楚帛书》与后世的《云梦秦简》、《马王堆帛书》等联系起来看,就会感受到一条不曾被人们注意过的发展线索,这条线索的根子即在楚文化。也就是说,南方文字的隶化也许要早于北方中原。《楚帛书》隶化的特征证明,战国初期,楚国已经露出了隶书时代的曙光。

    因为《楚帛书》是墨写手迹,所以,今人已有借鉴它来进行书法创作的了。楚文字大多难识,今天的创作者只是吸收其中锋圆笔的线条、横向运动的动势和弧形带有映带弯钩的用笔特征,并以金文结构为本,而进行重新组合。显然这种创作方法,已抓住了《楚帛书》用笔的基本特征。

    

转载:试论长沙子弹库楚帛书之水化宇宙神话思维

试论长沙子弹库楚帛书之水化宇宙神话思维
――混沌创世神话视野之分析
陈 忠 信
国立彰化师范大学国文研究所博士班
摘要
就比较宗教学与神话学而言,生命之水仅是世界的肇始,水更象徵所有形式的原始物质,为所有宇宙实质的总结.所谓「水化宇宙」是以水作为生化天地万有的宇宙生成思维.除了哲学思想的论述外,神话思维亦是另一重要的探究视野.原始混沌大水为混沌创世神话的重要特徵之一.笔者拟从混沌神话之混沌大水及神秘数字等视野,重新检视长沙子弹库楚帛〈创世篇〉之水化宇神话思维模式及其在古代宇宙论上的意义.全文凡三章:首章为本文问题之产生及前人对於楚帛书创世神话相关研究之评述.次章为长沙子弹库楚帛书之水化宇宙神话思维分析,主要从混沌创世神话之混沌大水及神秘数字″四″等角度来剖析其水化宇宙的神话思维.此外,并探讨其於古代宇宙论发展上的意义.第三章为结语.
关键词:水化宇宙,神话,混沌神话,楚帛书,创世神话
一,前言
(一)问题的产生
楚帛书又名楚缯书,为一九四二年出土於湖南省长沙东郊之战国时代楚国重要文献.楚帛在「偶然」出土之后,曾因战乱而流落国外.在诸多学者的整理与研究下,原本几经波折与流转的楚帛得以重现.随著楚帛书文本的现世,相关的研究亦如同雨后春笋般涌现.楚帛书虽仅载九百余字战国文字和部分彩绘图像,但涉及历史,地理,考古,民俗,宗教,神话,天文,历法,美术,方言,文字,书法艺术,文学风格,语法词汇,丧葬礼俗及绘画技巧等丰富的领域,对古代楚地古史传说和文化艺术的研究具有重要的价值.
楚帛书全文凡三篇:帛书四匝之篇共分为十二小段,分别记录每个月的名称与禁忌;帛书中间则分为十三行与八行两段文字.(参见附图一)李学勤认为楚帛书蕴含著楚国流行的古史传说和宇宙论.该书不仅具有神话的色彩,同时又有著有价值的科学内核.笔者於《先秦两汉混沌神话研究》的研究过程中,发现在先秦两汉典籍里存著创世神话中的混沌大水创世神话的原始思维.具有生化万有的原始混沌大水不但是天地肇始之前宇宙状态,亦是水化宇宙万物的关键意象.关於宇宙生成的论述为哲学思想论述的重要课题之一.相较於希腊哲学家泰勒斯对於水在宇宙生成的关注,中国古代哲人似乎较钟情於气化宇宙生成论.然而随著郭店楚墓〈太一生水〉出土文献的现世,先秦宇宙论与尚水之说逐渐受到学界的关注.然而无论是郭店楚墓之《老子》,〈太一生水〉,抑或是《庄子》,《淮南子》等典籍之原始混沌大水,大抵为哲学性质较为浓厚的文本,其神话的发展已受某种程度哲学化的影响.何新认为图文并存的楚帛书不仅记录了宇宙起源的神话及楚国的月令民俗,亦可为曾被某些疑古论者怀疑的中国上古神话与历史的真实性提供了实物证据.从神话的文本性质角度来说,楚帛书在创世神话的性质比上述先秦哲学性典籍更为明显.在楚帛书中间八行的创世神话文本中,似乎存在著比上述先秦哲学生典籍更为原始的混沌大水创世神话思维.此外,″四″出现在楚帛书八行创世神话文本中的频繁颇高.从原始思维之神秘数字视野而论,″四″代表著宇宙在肇创的过程中空间秩序的确立.由无序的原始混沌大水至相对空间秩序的确立亦正是混沌创世神话的重要特徵之一.因此,笔者拟从原始思维之混沌大水创世神话及神秘数字的角度切入,重新管窥楚帛书之创世神话.
「图」「文」并茂的楚帛书是一部先秦时期最为完备的中国体系创世神话文献.楚帛书於一九四二年出土之后,在诸位学者的释文考订版本中,李零认为在楚帛书的诸多摹写版本中以饶宗颐一九六八年发表之摹写本为佳,考释则首推严一萍《楚缯书新考》及饶宗颐《楚缯书疏证》.曾宪通亦认为饶宗颐之《楚帛书新证》为作者三十年来在《楚缯书疏证》基础上删除繁芜,益以新知的总结性著作.在训释与疑难问题的探讨上,八行一篇所获新证最多.至於楚帛书三篇文本的先后次序,根据饶宗颐有关帛书文本之序列,将「曰故……」八行文本置於甲篇.此外,学界对於楚帛书八行文本的篇名亦有诸多的释名(参见附表一).本文盱衡楚帛书在宇宙创世上的重要特质,以董楚平〈楚帛书″创世篇″释文释义〉及院文清〈楚帛书与中国创世纪神话〉之「创世篇」为楚帛书中间八行文本的篇名.职是之故,本文即以饶宗颐之《楚帛书新证》为主要文本依据,并以其他学者的训释与考订为辅.
附表一:楚帛书八行之名称一览表
名 称
出 处
甲篇
一,饶宗颐,曾宪通:《楚帛书》(香港:中华书局香港分局,1985年09月)
二,饶宗颐,曾宪通:《楚地出土文献三种研究》(北京:中华书局,1993年08月)
三,刘信芳:〈楚帛书解诂〉,《中国文字》,新21期(台北:艺文印书馆,1997年12月)
乙篇
一,严一萍:〈楚缯书新考(中)〉,《中国文字》,第26册,1967年12月
二,唐健垣:〈楚缯书文字拾遗〉,《中国文字》,第30册,1968年12月
三,李零:《长沙子弹库战国楚帛书研究》(北京:中华书局,1985年07月)
四,何琳仪:〈长沙帛书通释〉,《江汉考古》,第1期,1986年.
A段
林巳奈夫:〈长沙出土战国帛书考〉,京都大学《东方学报》,第36册第1分,昭和三十九年十月,1964年.
饶宗颐:〈楚缯书疏证〉,《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集刊》,第40本(上),1968年10月.
B段
一,商承祚:〈战国楚帛书述略〉,《文物》,第9期,1964年.
上篇
一,高明:〈楚缯书研究〉,《古文字研究》,第12辑(北京:中华书局,1985年10月)
创世篇
一,董楚平:〈楚帛书″创世篇″释文释义〉,纪念商承祚先生百年诞辰暨中国古文字学国际研讨会,广州中山大学,2001年09月.
二,院文清:〈楚帛书与中国创世纪神话〉,收录於《楚文化研究论集》第四集(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1994年06月)
神话篇
一,连邵名:〈长沙楚帛书与中国古代的宇宙论〉,《文物》,第417期,1991年
二,
四时篇
一,李学勤:《简帛佚籍与学术史》(南昌:江西教育出版社,2004年05月)
(二)前人有关楚帛书之创世神话研究
自从蔡季襄《晚周缯书考证》问世之后,有关长沙楚帛书的研究成为出土简牍学的重要议题.除了曾宪通〈楚帛书研究四十年〉,李零《长沙子弹库战国楚帛书研究》及许学仁辑录〈长沙子弹库战国楚帛书研究文献要目〉等收录的研究成果之外,亦有许多相关的研究成果陆续发表.随著研究视野的不断开拓,神话学亦成为探究楚帛书的另一思考线索.关於楚帛书之创世神话研究,大抵以连邵名之〈长沙楚帛书与中国古代的宇宙论〉,院文清之〈楚帛书与中国创世纪神话〉,杨宽之〈楚帛书的四季神像及其创世神话〉,何新之《宇宙的起源》及董楚平之〈中国上古创世神话钩沉—楚帛书甲篇解读兼谈中国神话的若干问题〉为主.
连绍名从哲学思想的角度切入,认为楚帛〈创世篇〉之天地四方起源神话与《周易.系辞》之宇宙生成关系密切.作者以《周易.系辞》「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生凶,吉凶生大业.」比附伏羲,女娲为两仪,四子为四象,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宇宙生成论等同於楚帛书之创世神话.然而从楚帛书〈创世篇〉的文本叙述,作者之「伏羲女娲/两仪,四子/四象」并未未能解释天地阴阳肇端之前宇宙「太极」状态.
院文清为首位纯粹从神话学角度来研究楚帛书〈创世篇〉的学者.作者认为伏羲诞生为楚帛书所叙述最精彩的神话.楚帛书对於宇宙开辟的整个过程有详尽的叙述.其中的″是生子四″更可视为中国最为原始的「生殖神话」.此外,作者亦关注到楚帛书对於天地肇始之前宇宙为一片混沌和充满著水的状态.此种混沌的状态不仅与世界许多国家的创世神话相似,亦见诸於〈天问〉及《淮南子.精神训》等典籍之中.院文清虽然点出楚帛书〈创世篇〉在天地形成之前的混沌与水的特徵,但并未深入论述此一原始之水在整个创世神话中的重要性及混沌创世神话的模式.至於在中国古代典籍与混沌,水的关系上,作者所援引的〈天问〉「遂古之初,谁传道之 上未未形,何由考之 冥冥瞢暗,谁能极之 冯翼惟像,何以识之 明明暗暗,惟时何为 阴阳三合,何本何化 」不仅文字上有所疏误,且只有天地形成之前的混沌无形特徵,与水并无关联.
杨宽以为伏羲是楚神话中的创世者和造物者.作者认为楚帛书八行文本的创世神话包括伏羲与祝融创世神话.前者谓伏羲生四神而使四神从一团混沌中开天辟地;后者则视原为火神的祝融所完成的创世神话实即「太阳神的创世神话」.就楚帛书〈创世篇〉之文本叙述先后而言,伏羲一系的创世神话应较祝融之太阳神的创世神话更为关键.何新於《宇宙的起源.长沙楚帛书新考》中指陈天地形成之前宇宙为「黑暗混沌」与「海水乱流」的状态.虽两位学者业已关注到天地形成之前的「混沌/黑暗/海水」状态,但未深入剖析其混沌创世神话的模式.
董楚平则根据世界许多民族以混沌及水为世界形成之前的最初状态的创世神话及神话产生的客观外在环境等因素,推想楚帛书甲篇开头描写太初混沌状态的「晦水」即濔漫於世界本原之湿瞢雾水.尽管作者已经指出天地形成之前的太初为一雾水的状态,却又以此原始太初之水来形容混沌之气.根据楚帛书〈创世篇〉有关天地肇始之前宇宙状态叙述,并未言及无混沌之气或气化宇宙.此外,作者亦将楚帛书〈创世篇〉伏羲娶女娲以创神世之神话视作「生殖型」创世神话.至於天地形成之前的原始水大状态则未深入论述.
综观上述连邵名,院文清,杨宽,何新及董楚平等学者有关楚帛创世篇的神话研究,大抵可以归结出下列特点:天地生成之前为混沌与水的状态,楚帛书〈创世篇〉为生殖型或太阳创世神话.虽然连邵名等人提出天地肇生之前为混沌与水的状态,但没有深入论述其混沌创世神话的生成模式.就楚帛书〈创世篇〉创世神话的探究面向而言,由於学者过於关注伏羲与女娲生殖神话的发展,使得原始混沌大水反而著墨不多.
职是之故,笔者拟从原始思维之混沌大水创世神话与神秘数字等视野切入,重新检视楚帛书〈创世篇〉中的原始水化宇宙思维,并探究楚帛书〈创世篇〉之水化宇宙神话思维在先秦宇宙论中的意义与重要性.
二,长沙子弹库帛书之水化宇宙神话思维分析
楚帛书〈创世篇〉全文如下:
曰故(天)(大)(熊) (雹戏).止(出)自,凥于,(厥) □□,女(如).梦(梦)墨(墨),亡章().(每=晦)(水),风雨是(於).乃取(娶)(且)子之子曰女(皇),是生子四.(是)(壤),天(践)是各().(化)(法)逃(兆),为禹为万,司(堵) (壤),咎(晷)而步.乃(上下)(朕)(转),山陵不(肴).乃命(名)山川四(海).()(气)(百) ,为元(其),涉山陵.泷(淊)澫(漫).未又(有)日月.四神相戈(代),乃步以为岁,是隹四寺(时).伥(长)曰青 (),二曰朱四(单),三曰黄(皇),四曰墨().千百又岁,日月夋(允)生.九州不(),山陵欰.四神,至于()天旁(动),之.青木,赤木,黄木,白木,墨木之精(精).炎帝乃命祝(融),四神(降)奠,三天思,(敷)奠四亟(极).曰非(棐)九天则大欰,则毋(敢)()天霝(灵).帝夋乃为日月之行□.共攻(工)(夸)步,十日四寺(时).神则闰,四毋(思).百神风雨,禕乱作.乃日月,相思.又宵又朝,又昼又夕.
(一)原始混沌大水――长沙子弹库帛书之水化宇宙神话思维
混沌创世的雏型与特质大抵为:以混沌大水,浑圆,混沌大气,混沌神兽,混沌海怪及黑暗深渊等意象表现出宇宙生成之前的状态.混沌以人格化,或非人格化的方式表现.宇宙的生成乃是由混沌无秩序下开天地万物,文明秩序的演变过程,最后并返复原始混沌之神圣初端.兹从混沌之无形无象,混沌大水及由混沌无秩序下开天地万物,文明秩序的演变过程等特质来探析楚帛书〈创世篇〉之混沌大水创世神话.
1.混沌无形无象
无形无象为混沌创世神话之前宇宙状态的重要意象之一.楚帛书以「亡章()」形容天地形成之前之混沌无形无象.《吕览.古乐》云:「阴阳变化,一上一下,合而成章,浑浑沌沌.」高诱注:「章犹形也.」所谓的「亡章」盖指天地前成之前的混沌无形状态.至於「()」,刘信芳以为「弼弼」同「冯冯」,皆为描绘天地混沌之状的连绵词.高明谓宇宙未分,世界昏暗无光,静寂肃然;而何仪琳则以为洪荒飘渺之时″万物无别,不可测量.″一片混沌而已.
2.原始混沌大水
西方比较宗教学神话学大师耶律亚德(Mircea Eliade)认为水乃象徵所有形式的原始物质(primal substance).在每一个存在的水平上,水是生命与成长的来源.水不仅优先存在於每一个宇宙的现象或所有形式之前,并且支撑维持著一切的创造.在许多不同视野的古代及原始创作信仰中,可以发现所有的世界乃根源於原始之水的传统.此外,水亦象徵著所有宇宙实质的总结.它是泉源(spring and origin)及始源(fons et origo),为一切可能存在之物的蕴藏之处(reservoir).美索不达米亚的《巴比伦史诗》及埃及的创世神话即云:
太初是还没有开天辟地的水世界,其中最初的始祖是阿卜苏(Apsu)和提阿玛特(Tiamat)(其他文献指出,提阿玛特代表原始大海,而阿卜苏则是原甜水,水中央浮著一块土地),如同许多其他原始诸神,提阿玛特被认为既是女人也是雌雄同体.淡水和咸水的混合孕育出对偶的诸神.…和其他宗教类似,埃及的宇宙也起源於「太初之水」里浮现的土丘.这个「初始之地」从浩瀚的水世界里出现,表示土地,光线,生命,意识的出现.
原始混沌大水为混沌创世神话的重要特徵之一.以具有生化宇宙万有的原始混沌大水作为天地形成之前宇宙状态为世界上许多民族创世神话的重要主题.楚帛书〈创世篇〉除了具有混沌神话之无形,黑暗等特质之外,原始混沌大水亦为其关键的意象.在伏羲与女娲生化天地万物之前,楚帛书〈创世篇〉以「(每=晦)(水)」作为创世之前宇宙状态.《释名.释水》:「海,晦也.主承秽浊,其色黑如晦也.」《广雅.释水》:「海,晦也.」饶宗颐於〈楚缯书新证.认为此句四句意指草昧时代蓁苤之状.严一萍认为缯书借晦为海.唐健垣据楚帛书照片,以为此分明独立为字,右旁无残文,当读作水.缯书乙篇此处言及初有天地时之天文天气,故释晦释水及风雨是作.何仪琳认为字应释为「啚」,为后世观念的追述之辞.字为每(晦).第四字虽然不清,但作者参考饶宗颐《楚帛书》,曾宪通《文字编》之摹作及石鼓文,应释为「沔」.此四句释为「啚(鄙)每(晦)水(沔)」,意谓「四方阴晦,大水横溢」.此外,作者更援引英国人类学者弗雷泽《旧约圣经中的传说》有关遍及世界各民族的洪水传说,认为帛书之「水沔」乃伏羲,女娲时代的洪水.然而关於洪水传说的记载,帛书已有叙述.楚帛书〈创世篇〉曰:「泷(淊)澫(漫)」饶宗颐认为此乃「未有日月以前,雨水泛滥漫没之象.」〈创世篇〉又曰:「千百又岁,日月夋(允)生.九州不(),山陵欰.」此谓漫没九州的洪水已平,大地再无横流之患,陵谷永远安谧.此处应指天地肇始之前宙原始大水状态,而非世界性的洪水.刘信芳根据包山简一00「泽」认为「(每=晦)(水)」之首字应为「弥」;第二字上部似从艸,字应从「女」声,读如「洳」.从作者所援引《诗经》「河水弥弥.」(〈邶风.新台〉)及「彼汾沮洳.」(〈魏风.汾沮洳〉)之论述,可以发现「弥洳」两字与水意象有密切的关系.根据上述对於「(每=晦)(水)」的论述与对照其原文图版放大图(参见附图一),可以发现楚帛书〈创世篇〉在伏羲创造天地万物之前宇宙状态与水具有密切的关连.
「(每=晦)(水)」之原文图版放大三.三图

附图一
其次,就学者援引其他典籍来论证楚帛书甲篇「梦(梦)墨(墨)」而言,亦与原始混沌大水有密切的关系.高明与饶宗颐分别云:
如第八行的第一节,主要讲太古时代天地未分,宇宙间瞢瞢冥冥,亡章弗弗.义若《淮南子.天文篇》所云:「天坠未形,冯冯翼翼,洞洞灟灟.」《精神篇》:「古未有天地之时,惟象无形,窈窈冥冥,芒芠漠闵,澒蒙鸿洞,莫知其门.」
马王堆本《道原》:「恒无之初,迵(洞)同大虚,虚同为一,恒一而止.湿湿梦梦,未有明晦.」梦梦,墨墨,指天地混沌之时.《淮南子.天文训》:「未有天地,窈窈冥冥.」语意略同.
从上述高明与饶宗颐等学者的叙述中,可以归结出马王堆《道原》与《淮南子》二书为作者论述楚帛书〈创世篇〉「梦(梦)墨(墨)」主要的文本.然而从中国文字的具象性特徵而言,马王堆本《道原》之「恒无之初,迵(洞)同大虚,虚同为一,恒一而止.湿湿梦梦,未有明晦.」与《淮南子.精神训》之「古未有天地之时,惟象无形,窈窈冥冥,芒芠漠闵,澒蒙鸿洞,莫知其门.」皆与前宇宙之原始混沌大水状态有关.
综合上述,从天地形成之前的「梦(梦)墨(墨)」与「(每=晦)(水)」的论述中,可以发现在伏羲与女娲生化天地之前的太初时期为一原始混沌大水的状态.
3.秩序的开展
由原始的混沌无序状态生化相对的天地万物为混沌创世神话的另一项重要特徵.楚帛书〈创世篇〉在「梦(梦)墨(墨),亡章().(每=晦)(水),风雨是(於).」的混沌无序状态之后,即由造物主与女娲生殖相对世界的四神,进而开展天,地,四时等相对的文明世界.董楚平以为帛书〈创世篇〉首段是写「地」;第二段主要是写「天」;第三段主要写共工氏制定历法.就〈创世篇〉之相对世界的创造而言,大抵可分为四神,空间之相对秩序(天地)及时间之相对秩序(四时及一天之四时).兹将其由无序肇化有秩序的生成模式制表胪列於下:
混沌创世阶段
楚帛书〈创世篇〉主要内容
备注
造物主
伏羲
混沌无序状态
无形无象:梦(梦)墨(墨),亡章()
原始混沌大水:(每=晦)(水)
相对秩序文明
四神
乃取(娶)(且)子之子曰女(皇),是生子四.(是)(壤),天(践)是各().
空间之相对秩序(天地)
乃(上下)(朕)(转),山陵不(肴).乃命(名)山川四(海).
「上下」指天地而言.
时间之相对秩序(四时及一天之四时)
未又(有)日月.四神相戈(代),乃步以为岁,是隹四寺(时).伥(长)曰青 (),二曰朱四(单),三曰黄(皇),四曰墨().九州不(),山陵欰.四神,至于()天旁(动),之.青木,赤木,黄木,白木,墨木之精(精).炎帝乃命祝(融),四神(降)奠,三天思,(敷)奠四亟(极).曰非(棐)九天则大欰,则毋(敢)()天霝(灵).帝夋乃为日月之行□.共攻(工)(夸)步,十日四寺(时).神则闰,四毋(思).百神风雨,禕乱作.乃日月,相思.又宵又朝,又昼又夕.
「又宵又朝,又昼又夕.」指一天早晚之四时.
神秘数字不仅是根源於前理性的原始的数的观念,亦是一种世界性的文化现象,反覆出现於哲学,宗教,神话,巫术,诗歌及习俗等方面.从″四″的神圣意义而言,神秘数字″四″为具体的空间方位定向及人类对於空间秩序的确立.列维布留尔及卡西勒亦云:
大多数北美印地安人部族给4这个数赋予的神秘意义又超过了只他一切数.″几乎在一切红种人印地安人族那里,4及其倍数都具有神圣的意义,因为它们专门涉及东南西北四方和从这四方吹来的风.″
凡是把北,南,东,西合作世界基本方位的地区,这种特定的划分通常也充当世界及世界过程全部构造的模式和原型.於是,四成了无与伦比的圣数.…如同四崇拜一样,对於五和七的崇拜也可能由方位崇拜发展起来.
在楚帛书〈创世篇〉文本中,″四″为所有数字中出现最为频繁者(参见附表二).在十一次出现的内容中,大致可以归出下列主题:一为四神之″四″,例如:「乃取(娶)(且)子之子曰女(皇),是生子四.」,「四神相戈(代)」,「四神」及「四神(降)奠」等;二为空间之″四″,例如:「乃命(名)山川四(海)」及「(敷)奠四亟(极)」等;三为时间之″四″,例如:「是隹四寺(时)」及「十日四寺(时)」等;四为四木顺序之″四″,例如:「伥(长)曰青 (),二曰朱四(单),三曰黄(皇),四曰墨().」.
李零认为「四神」就是伏羲与女娲所生之四子,且帛书边文所附图形中之四木亦即四神所立四方四时的标志,为四神所立的四根擎天柱.安志敏,陈公柔亦认为缯书四角画著十二个诡怪的图像象徵四方,四时.就四之神秘思维而言,四神与四木两者之间具有相对世界空间确立的意义.其次,楚帛书之四亦与空间有密切的关系.《周礼.夏官.校人》曰:「凡将事于四海山川.」注云:「四海犹四方也.」严一萍引李棪斋先生之说,认为楚帛书之「亟」字应作「极」.杨宽以为帛书所说祝融使四神″奠四极″,″奠四极″是指的东南西北的尽极之处.刘信芳以认为帛书「四极」既是方位概念,又是季节概念.四在楚帛书创世神话具有相对世界空间定位的原始思维象徵.除此之外,楚帛书之四时亦为时间之相对秩序形成的重要象徵,代表天地由混沌无形与水大的状态进入可以被认识的相对秩序世界.刘信芳即云:
按帛书「四子」,「四神」,「四时」三位一体,「四时」是时间概念,即春,夏,秋,冬四季,是客观存在;而「四子」,「四神」则是「四时」的人格化和神化,是「四时」在初民思维中的产物.帛书的作者认为:四时的产生,是先祖(神)推步的结果,也就是认识的结果.
附表二:楚帛书〈创世篇〉数字一览表
数字
出现次数

1

2

11

2

1

3

1
高明认为楚帛书的内容俨然是一篇有关宇宙形成的传说史.李零亦以为帛书此篇是讲日月四时形成的神话.综合上述楚帛书〈创世篇〉与混沌创世神话之无形无象,混沌大水及由无序至相对秩序的造世发展等特徵,可以发现楚帛书〈创世篇〉具有「造物主—原始混沌大水与无形—相对天地万物世界.」的混沌大水创世模式.造物主伏羲在藉由女娲的生殖思话之外,另存在一种以原始混沌大水肇端天地万物的水化宇宙神话思维.
(二)水化宇宙与气化宇宙
气化宇宙为中国古代宇宙论的重要范畴之一.楚帛书〈创世篇〉在创世的过程中,亦出现以气作为生化的叙述.其与气化宇宙的关系主要见於「()(气)(百) ,为元(其),涉山陵.」之中,饶宗颐即云:
帛书指阳,百(洦) 指阴,二气为万物之始.《西南彝志》宇宙论中之哎与哺正代表阴阳二气(即影与形,清与浊二气.)为万物本.见《西南彝志选》.以帛书证之,西南彝此说有其远流,可追溯至战国楚人之学.
李零认为「()(气)(百) ,为元(其),涉山陵.」之气者实为「地之气脉」,也就是「水」.从上述楚帛书〈创世篇〉之混沌大水创世神话的造世过程中,可以发现及百(洦) 二气形成於相对天地世界阶段,而原始太初之水则为「梦(梦)墨(墨),亡章().(每=晦)(水),风雨是(於).」之前宇宙重要特徵.除了「」「百(洦) 」阴阳二气生化万物之外,楚帛书〈创世篇〉另具有以原始混沌大水为生化天地万物的宇宙生成思维.就其宇宙生化的过程而言,原始太初之水应早於「」「百(洦) 」阴阳二气.
综合上述有关楚帛书〈创世篇〉之混沌大水创世神话的论述,可以发现在楚帛书〈创世篇〉存有「造物主—原始混沌大水与无形—相对天地万物世界.」的混沌大水创世模式.具有生化天地万有的原始太初之水不仅是天地形成之前宇宙状态,亦是造物主伏羲与女娲由混沌无序下转相对天地秩序的重要关键阶段.至於混沌大气并未成为天地形成之前宇宙无序状态意象,而是以「」「百(洦) 」阴阳二气出现在天地相对秩序的阶段.
(三)长沙子弹库帛书之水化宇宙神话思维的意义
饶宗颐认为帛书除述楚祖先与洪水开辟神话之外,对于日月星辰运行之变动及神民关系问题及古代宗教哲学思想极为重要.李学勤以为楚帛书的《四时》篇文字比《天象》篇短,内容则涉及古史传说,对於研究当时的宇宙论尤有重要的价值.笔者於《先秦两汉混沌神话研究》中尝以现代混沌神话的特徵来剖析《老子》,《庄子》,郭店楚墓竹简之〈太一生水〉,《管子》,《淮南子》,《黄帝四经》,《老子河上公章句》,《老子指归》,汉代纬书,《周易参同契》及《老子想尔注》等典籍,提出先秦两汉存在著混沌大水的混沌创世神话.就上述混沌神话的诠释文本内容而言,大抵其哲学性质较高.然而从上述神话性质浓厚的楚帛书〈创世篇〉混沌大水创世神话的论述中,可以证明中国古代在哲学文本之外,确实存有较为原始的混沌创世神话.在中国古代创世神话发展史上,楚帛书〈创世篇〉混沌大水创世神话实具有重要的意义与价值.
就神话与哲学思想的关系而言,前者常为后者之前哲学重要来源.西方神话学大师耶律亚德(Mircea Eliade)认为讲述宇宙创生的神话必然成为一切神话的基础和范本.因为它为所有的创造提供了″原型模式″(archetypal model),也为所有重要的仪式和人类活动确定了效法的范例(exemplar models).西方神话学大师坎伯(Joseph Cambell)及大陆学者叶舒宪分别云:
创世者作为创造行为之源和宇宙万物的总监理者在自发的原始思维中本来就具有至高无上的地位.以世界的创造为主题的创世神实际上所要解答的问题正相当於后世哲学中的宇宙本体论课题.正像创世神话为整个神话世界的时空展开奠定基础,本体论问题的解答也为一切其他哲学问题的提出和解答奠定基础.
哲学不是凭空产生的,形而上的哲学概念″道″,当有其形而下的神话原
型.″道″作为宇宙万物的″总原理″,其实是从某一两种事物的运动的
个别原理推衍开来的结果.这种推衍或演绎早在神话思维时代便已发端.
到了哲学思维时代乃宣告完成.花果一旦结成,其原初的种子形态也就人
遗忘了.
大陆学者夏志峰认为楚人宇宙之初的混沌神话影响了道家哲学的宇宙本体论.就神话与哲学思想关系而论,楚帛书〈创世篇〉之混沌创世神话应为先秦道家的混沌哲学的重要来源.综合上述,无论是哲学性的文本,抑或神话性质浓厚的楚帛书,皆可以印证中国古代确实存在混沌大水的创世神话.原始混沌大水的水化宇宙神话思维更为先秦《老子》,《庄子》,〈太一生水〉,《荀子》及《周易》之水化宇宙论提供了重要的原型模式.楚帛书〈创世篇〉之混沌创世神话在中国古代创世神话的发展史上实具有重要的意义与地位.连邵名即云:
右边一段共八行,称为″神话篇″,叙述宇宙的起源与形成,提到了大量的神话人物,是研究上古神话的重要资料.…长沙楚帛书研究上古神话与古代文化的宝贵资料…帛书是楚人直接书写的一篇古代文献,与传世古籍中的记载多有不同,为我们研究传统中国文化提供了新的线索.
三,结语
何琳仪认为楚帛书展现出一幅光怪陆离,栩栩如生的古代神话图卷,为探索楚国的古史传说和文化艺术提供了新颖的文字资料.安志敏与陈公柔亦认楚缯书所记古史传说及对天神的崇拜不但部份地反映出当时的思想信仰,并可补充文献的不足.为楚帛书的出土不但打破了对中国古代没有创世神话的观念,更可把创世神话产生的时间往前回溯至先秦.从上述楚帛书〈创世篇〉之混沌大水创世神话的分析,可以印证中国古代业已存在以原始混沌大水为主要意象的创世神话,形成「造物主—原始混沌大水与无形—相对天地万物世界.」的水化宇宙模式.
至於在楚帛书〈创世篇〉之水化宇宙与气化宇宙的关系上,以原始太初之水为主要意象的水化宇宙及以「」「百(洦) 」阴阳二气生成万物的气化宇宙两者具存於其中.就其宇宙生成的过程而言,原始混沌无序状态的水化宇宙观应先於天地相对秩序下的气化宇宙观.
中国古代神话因为受到神话哲学化的影响,使得许多原始神话思维潜蛰於哲学性文本之下.然而从上述楚帛书〈创世篇〉之混沌大水创世神话的论述中,不仅证明先秦确有以原始混沌大水主要意的水化宇宙神话思维,且亦成为先秦水化宇宙论重要的前哲学来源.
相较於西方哲人泰勒斯对於水为万物本源的片语只字叙述,楚帛书〈创世篇〉之混沌大水创世神话则提出完整而有系统性的水化宇宙生成模式.就中国古代创世神话发展史而言,楚帛书〈创世篇〉实具有重要的意义.院文清即云:
帛书所述神话可以说是中国最为古老的创世神话版本,这无疑对於中国神话学的研有著很重要的意义和价值.…我们完全可以将楚帛书″创世篇″中的神话体系,称之为″中国的前奥林匹斯神话″,″创世篇″的学术价值也绝不亚於巴比伦的《埃努玛.埃立什》泥版,也可以与印度的创世神话相媲美.
附图一:楚帛书全图
「缯书」之名见於蔡季襄之《晚周缯书考证》.作者认为楚帛书似为古代祠神之文告,其性质与《说文》段注「为祠宗庙丹书,告神之帛」及扬雄之「汉律祠宗庙丹书告也」等义相似,故命之缯书.参见蔡季襄:《晚周缯书考证》(台北:艺文印书馆,1972年06月),页2.
陈梦家:〈战国楚帛书考〉,《考古学报》,第2期,1984年,页132.
关於楚帛书的出土与流传,参见:安志敏,陈公柔〈长沙战国缯书及其有关问题〉〈附摹本〉,《文物》,第9期,1963年,页48-50.商承祚:〈战国楚帛书述略〉,《文物》,第9期,1964年,页8-10.严一萍:〈楚缯书新考(上)〉,《中国文字》,第26册,1967年12月,页1-5.李零:《长沙子弹库战国楚帛书研究》(北京:中华书局,1985年07月),页1-10.
关於楚帛书的研究概况,参见曾宪通:〈楚帛书研究四十年〉,页152-220;李零:《长沙子弹库战国楚帛书研究》,页12-28;许学仁辑录:〈长沙子弹库战国楚帛书研究文献要目〉,收录於「简帛研究」网站:http://www.jianbo.org/Mlhc/2003/xuxueren03.htm,(2003/06/31上传),2004/11/28.
商承祚:〈战国楚帛书述略〉,《文物》,第9期,1964年,页20及蔡季襄:《晚周缯书考证》(台北:艺文印书馆,1972年06月),页1.
李学勤:《简帛佚籍与学术史》(南昌:江西教育出版社,2004年05月),页55.
参见拙著:《先秦两汉混沌神话研》(国立彰化师范大学国文研究所硕士论文,2002年01月),页74-85;拙文并获得国科会九十一学年度硕士论文奖.
笔者於第四届两岸青年易学学术研讨会中提出「水化宇宙论」一词.所谓「水化宇宙论」有别於传统「气化宇宙论」,而是以水作为生化天地万有的宇宙生成思维.相关论述有:〈君子见大水必观焉—试论荀子之水思维〉,《国文学报》(高雄师大国文系),第1期,2004年12月,页115-137;〈宙的生成与世界纷乱的消解—试论《老子》之尚水思维〉,《人文与社会学科教学通讯双月刊》,已通过审查,待刊中;〈试论周易之水思维〉,《第四届海峡两岸青年易学会议论文集》,2003年11月06-12日,页128-143;〈试论《庄子》之水思维—神话与思想两种视野之综合分析〉,第三届青年学者道家道教学术论文博士班组论文奖,三清道家道教文化基金会,论文集刊印中;〈太一生水浑沌创世初探〉,《鹅湖月刊》,第310期,2001年04月,页47-50;〈试论太一生水之混沌神话〉,高雄师大:《第四届先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001年07月15-16日.〈宇宙生成与社会衰亡之神话思维—《淮南子》之混沌神话初探〉,《文明探索丛刊》,第27卷,2001年10月,页81-93;〈试论《庄子》之混沌神话〉,《中国文化月刊》,第267期,2002年06月,页63-86;〈试论《老子》之混沌神话—《老子》与水的神话思维〉,《中国文化月刊》,第269期,2002年08月,页11-37;〈试论《黄帝四经》之混沌神话思维—兼论对陈鼓应先生「先天一气」及金春峰先生「混沌之气」的商榷〉,《鹅湖月刊》,第329期,2002年11月,页50-58等论文.大抵从神话与思想两种视野来管窥先秦的水化宇宙论.
陈鼓应云:「〈太一生水〉古佚书的问世,使学界关注到古代道家的宇宙生成论及本原说,除了尚气这一系统外,还有尚水说这一系向来被忽视.」参见陈鼓应:《管子四篇诠释—稷下道家代表作》(台北:三民,2003年02月),页71.
何新:《宇宙的起源》(北京:时事出版社,2002年01月),页220.
院文清:〈楚帛书与中国创世纪神话〉,收录於《楚文化研究论集》第四集(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1994年06月),页597;杨宽:〈楚帛书的四季神像及其创世神话〉,《文学遗产》,第4期,1997年,页4及页8.
李零:《长沙子弹库战国楚帛书研究》,页27.
曾宪通:〈楚帛书研究四十年〉,收录於饶宗颐,曾宪通:《楚帛书》,页192.
饶宗颐曰:「一,甲篇起句以『曰故』二字发端,有书《尚书.尧典.皋陶谟》言『曰若稽古』,自当列首.二,乙篇倒写,由於所论为王者失德,则月有赢绌,故作倒书,表示失正,无理由列於首位.三,帛书代表夏正五月之神像为三首神祝融,应当正南之位,是为楚先祖,故必以南方居上.」参见饶宗颐,曾宪通:《楚帛书》(香港:中华书局香港分局,1985年09月),页132.
本文以饶宗颐之〈楚帛书新证〉为主要文本依据.参见饶宗颐,曾宪通:《楚帛书》(香港:中华书局香港分局,1985年09月),页4-34.饶宗颐之〈楚帛书新证〉亦收录於饶宗颐之〈楚帛书文字新临写本附释文〉收录於饶宗颐,曾宪通:《楚地出土文献三种研究》(北京:中华书局,1993年08月)之中.
连邵名:〈长沙楚帛书与中国古代的宇宙论〉,页42-43.
院文清:〈楚帛书与中国创世纪神话〉,页598-601.
院文清援引〈天问〉之文本有部分疏误,今参照洪兴祖:《楚辞补注》(台北:艺文印书馆,1999年)加以修订.至於〈天问〉与混沌神话的关系,参见拙著:《先秦两汉混沌神话研究》,页100-101.
杨宽:〈楚帛书的四季神像及其创世神话〉,页9-11.
何新:《宇宙的起源》(北京:时事出版社,2002年01月),页222及页226.
董楚平:〈中国上古创世神话钩沉—楚帛书甲篇解读兼谈中国神话的若干问题〉,《中国社会科学》,第5期,2002年,页153及页161.
参见拙著:《先秦两汉混沌神话研究》,页50.
刘信芳:〈楚帛书解诂〉,《中国文字》,新21期(台北:艺文印书馆,1997年12月),页70.
高明:〈楚缯书研究〉,《古文字研究》,第12辑(北京:中华书局,1985年10月),页376.
何琳仪〈长沙帛书通释〉,《江汉考古》,第2期,1986年,页78.
Mircea Eliade,Patterns in Comparative Religion,New Work,sheed and ward inc,1958,p188,p190,p191.耶律亚德著,〔日〕久米博译:《丰饶と再生》,收录於《エリアーデ著作集》第二卷(东京都:せりか书房,1985年10月),页59.
Mircea Eliade,The Sacred and the Profane:The Nature of Religion,New York : Harcourt, Brace &World,Inc, 1959,p130.
默西亚.埃里亚德(Mircea Eliade)著,吴静宜,陈锦书译:《世界宗教理念史卷一:从石器时代到埃勒乌西斯神秘宗教》 (台北:商周,2001年11月),页98及页114.
参见拙著:《先秦两汉混沌神话研究》,页21-26.
饶宗颐:〈楚缯书疏证〉,《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集刊》,第40本(上),1968年10月,页3.
严一萍:〈楚缯书新考(中)〉,《中国文字》,第26册,1967年12月,页6.
唐健垣:〈楚缯书文字拾遗〉,《中国文字》,第30册,1968年12月,页14.
何琳仪:〈长沙帛书通释校补〉,《江汉考古》,第4期,1989年,页50-51.
饶宗颐:〈楚帛书新证〉,页19-20.
饶宗颐:〈楚帛书新证〉,页25-26.
刘信芳:〈楚帛书解诂〉,《中国文字》,新21期(台北:艺文印书馆,1997年12月),页70.
饶宗颐,曾宪通:《楚地出土文献三种研究》,页70.
高明:〈楚缯书研究〉,《古文字研究》,第12辑(北京:中华书局,1985年10月),页369.
饶宗颐:〈楚帛书新证〉,页11.
参见拙著:〈试论《黄帝四经》之混沌神话思维—兼论对陈鼓应先生「先天一气」及金春峰先生「混沌之气」的商榷〉,《鹅湖月刊》,第329期,2002年11月,页52-53及〈宇宙生成与社会衰亡之神话思维—《淮南子》之混沌神话初探〉,《文明探索丛刊》,第27卷,2001年10月,页88-89.
董楚平:〈中国上古创世神话钩沉—楚帛书甲篇解读兼谈中国神话的若干问题〉,页156.
金祥恒谓「即说文雹之古文省.…… 即易经系辞传之包牺.」参见金祥恒:〈楚缯书「 」解〉,《中国文字》,第28期,1968年06月,页1及《金祥恒先生全集(二)》(台北:艺文印书馆,1990年12月),页643.严一萍亦谓「 」为伏羲.参见严一萍:〈楚缯书新考(中)〉,页2.
饶宗颐:〈楚帛书新证〉,页17及李零:《长沙子弹库战国楚帛书研究》,页68.
李零:《长沙子弹库战国楚帛书研究》,页73及饶宗颐,曾宪通:《楚帛书》,页34.
叶舒宪,田大宪:《中国古代神秘数字》(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8年03月),页1及页58;邱宜文:〈时空之钥—《山海经》的神秘数字探析〉,《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1月,第6卷第1期,页59.
〔法〕列维布留尔著,丁由译:《原始思维》(北京:商务印书馆,1997年05月),页205.
〔德〕恩斯特.卡西勒著,黄龙保,周振选译:《神话思维》(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2年03月),页165-166.
李零:《长沙子弹库战国楚帛书研究》(北京:中华书局,1985年07月),页70及页60-70.
安志敏,陈公柔〈长沙战国缯书及其有关问题〉〈附摹本〉,《文物》,第9期,1963年,页56.
严一萍:〈楚缯书新考(中)〉,《中国文字》,第26册,1967年12月,页13.何仪琳亦赞成严一萍之说,参见何琳仪:〈长沙帛书通释〉,《江汉考古》,第2期,1986年,页82.
杨宽:〈楚帛书的四季神像及其创世神话〉,页10.
刘信芳:〈楚帛书解诂〉,《中国文字》,新21期(台北:艺文印书馆,1997年12月),页82.
刘信芳:〈楚帛书解诂〉,《中国文字》,新21期(台北:艺文印书馆,1997年12月),页77-78.
高明:〈楚缯书研究〉,《古文字研究》,第12辑(北京:中华书局,1985年10月),页369.
李零:《长沙子弹库战国楚帛书研究》(北京:中华书局,1985年07月),页32及页66.
饶宗颐:〈楚帛书新证〉,页18.
李零:《长沙子弹库战国楚帛书研究》,页68.
饶宗颐:〈长沙子弹库楚帛书研究〉,收录於饶宗颐,曾宪通:《楚地出土文献三种研究》(北京:中华书局,1993年08月),页277;饶宗颐,曾宪通:《楚帛书》(香港:中华书局香港分局,1985年09月),页86及〈楚缯书疏证〉,《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集刊》,第40本(上),1968年10月,页28.
李学勤:《简帛佚籍与学术史》(南昌:江西教育出版社,2004年05月),页47.
Mircea Eliade:Paterns in Comparative Religion,New Work,sheed and ward inc,1958,p410.
叶舒宪,萧兵合著《老子的文化解读—性与神话之研究》,(湖北人民出版社,1997年),页29.转引自〔美〕坎伯(Joseph Cambell):《神之面具:原始神话学》(海盗出版社,1959年),页84.
叶舒宪,萧兵合著《老子的文化解读—性与神话之研究》,页61.
夏志峰:〈楚国神话初论〉,收录於《楚文化研究论集》第四集(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1994年06月),586.
连邵名:〈长沙楚帛书与中国古代的宇宙论〉,《文物》,第417期,1991年,页40及页46.
何琳仪〈长沙帛书通释〉,《江汉考古》,第1期,1986年,页51.
安志敏,陈公柔〈长沙战国缯书及其有关问题〉〈附摹本〉,《文物》,第9期,1963年,页57及页60.
院文清:〈楚帛书与中国创世纪神话〉,收录於《楚文化研究论集》第四集(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1994年06月),页605-606.
李零:《长沙子弹库战国楚帛书研究》,页146-147.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楚帛书传奇(下):真正属于我们民族的创世神话
《楚帛书》
楚帛书近十五年研究简述
中国上古创世神话钩沉
创世神话的完整文本终于被发现(组图)
精美绝伦的楚帛书,记载了最早的神话传说,呈现了楚篆的书法面貌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