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太极与健身医疗

太极拳自庭生之日起发展至今,普及到世界各个角落,成为人们喜爱的体育活动。历代拳家皆以太极拳为养生手段,练功习拳,修身养性,陶冶情操,促进健康,防治疾病,益寿延年。太极拳的特点是:轻松柔和、平稳舒展、先后贯穿、密切衔接、连贯均匀、绵绵不断、以腰为轴、圆活自然、上下相连、协调完整。因此,练后自觉全身轻松,精神愉快。下面从解剖生理、心理等方面分析太极拳的健身医疗作用与原理。

一、生理调节功能

1、提高运动系统的活动能力

人体的一切活动都以骨骼为杠杆,关节为支点,依靠肌肉收缩为动力,在神经系统的支配下完成各种活动。中老年人随着年龄增大活动减少,肌肉力量减弱,骨中有机成分也减少,骨线织中的骨细胞生长缓慢,骨蛋白基质减少,因此容易骨质疏松,易造成骨折、骨裂、关节软骨多发生纤维样变或钙化,关节凝结不活,从而易发生各种骨关节病变,尤其是知识分子、学生、长年伏案人员,颈项韧带及周围软组织长期处于紧张状态,造成慢性劳损,颈椎病发病率很高。习太极拳对骨骼肌肉的作用,就在于太极拳是一种内外结合,一动无有不动的运动,要求动作连贯圆滑协调。因此,对全身各部肌肉、关节都能得到锻炼。太极拳属于有氧代谢运动,它的运动量通过架势的高底可以调整,属中运动量,至于对人体造成损伤,不至于造成缺氧,却又能达到人体所需要的运动量。俗话说:人老先从腿上老。中国道家的养生观,特别强调练下丹田,就是腰及小腹部位。我国有些专家提出,现代人运动量降低,远远不能满足关节的要求。我国有些专家提出,现代人运动量降低,远远不能满足关节的要求,尤其中医强调膝关节,把它称作“筋之府”,大脑称“神之府”,下丹田称“精之府”。所以下肢出问题,肯定是一种衰老现象。如果发现腿没劲了,说明其生命力衰退,练低架太极拳能够使腿部肌肉发达,腿部的肌肉和血管丰满,就增强了血液输送与回流的泵力。通过练拳大腿肌肉增厚,肌肉群的伸展收缩本身起了一种对心脏血液收放泵力作用的辅助功能,就像在下肢增加好多个小泵。这是从运动系统来讲,就是重视走低架对身体的优势。因此这套拳对运动系统有较大的促进作用。上身中正,强调脊骨对拉拔长的作用,脊柱是人体整个驱体的支柱,是人的中枢所在。打太极拳要求身法中正,从会阴穴到百会穴,整个脊柱要尽理正、直,并强调用意,使他对拉拔长。脊柱以及它的两侧,按中医讲的督脉、阳经,以及西医讲的中枢神经系统,都通过脊柱的两侧伸展到全身的各个部位,现在很多人患腰椎间盘脱出、劲椎、腰椎骨质增生,都是平时立不正、坐不正,弯腰弓背造成的,而经常练太极拳的人,一般腰椎都很有力量,脊柱一般不出问题。因为经常虚领顶劲、档部下沉,要求命门往下撑,脊椎也不会有问题,虚领顶功、气沉丹田,会阴穴到百会穴,整个脊柱对拉拔长,对整个运动系统就会有良好的调节作用。

二、对循环系统的调节

太极拳注重顺逆缠丝这个缠劲,四肢顺缠逆缠,腰左右旋转,若发力往左发,则先往右转,往右发,则先往左转,胸腰的开合、旋转,手脚的顺逆缠丝,加上运动中的松活弹性都充分体现。另外太极拳是将锻炼意识放在首位,整个套路没有特别发劲和过猛、过急的动作。因此能松驰紧张的神经,提高中枢神经系统的调节以功能,使内分泌推敲与植物神经功能的失衡得到调整,降低交感神经张力,并使痉挛的小血管得以松驰,从而使血压自然下降,而且在运动中微动脉、毛细血管前括约肌、微静肪都舒张开放和毛细血管数目成倍增中,即加强了血液循环,又降低了外周围的血管阻力,故有利于血压下降。太极拳运动量不大,所需的能量可由有氧代谢提供,不存在氧债问题,也就不会加重心肌缺氧。久练太极拳,可以锻炼心血管系统,营养使心肌纤维强壮、有力,心跳次数减少,增大了心脏每博输出量,增加了心肌储备力。一个人全身的毛细血管平时只有20%左右开放,而久练太极拳,能促使毛细血管开放,并反射性地引起冠状动脉的血流量增加。练太极拳还能通过骨骼肌的收缩、舒张使静肪血流加速,并通过隔肌的活动对腹压的改变,使血液尽快经下腔流进心脏,同时可以减速少肝、胃、肠的淤血水肿。

三、对呼吸系统的调节

经常练太极拳可以增加体质,防治感冒、气管炎、肺结核及肺气肿等呼吸道疾病。这是因为练太极拳时,经过户外冷空气和日光的照射及严寒的磨练,身体的免疫机能增强,对外界环境的改变有了较强的适应力,在受严寒的威胁时,机体毛孔和表层血管迅速收缩,增强了新陈代谢等防御反射的能力,体温调节功能随之增强,因此感冒的发病率明显降低。人到中年后,肋软骨钙化,使胸廓的活动受限,肺气肿导致肺动脉高压、肺源性心脏病。常练太极拳可以改善肺呼吸机能,使肋间肌等呼吸肌纤维变粗,肌肉强壮有力,肺廓活动度好,肋软骨骨化率低,肺活量变大,从而使肺更好地进行气体交换。太极拳强调丹田内转,其实丹田内转从某种意义上讲,实质是锻转运用腹式呼吸与肺呼吸相结合。医学研究表明,胸式肺呼吸时肺活量小,使部分肺组织利用率低,即肺叶有中下部分的肺泡组织活动度小,还使部分肺组织因长期少用而易退化、纤维化,以及为细菌生长创造条件。太极拳运动可以逐步改变人的呼吸方式由胸式肺呼吸转变为腹式呼吸。腹式呼吸的生理意义是:横膈肌较大幅度的升降运动,对于胸腹腔的脏器,如肺、心、脾、肝、肾以及胃、小肠、大肠等,都可起到良好的按摩作用,使这些脏腑循环旺盛,生机活跃。另外,腹式呼吸,随横膈肌的一升一降,也使胸腹腔的压力一张一弛,腹部压力随之有规律地升降,这种运动极有利于推动胸腹腔内的动脉和静脉的血液输送和回流,尤其是下腔的静脉回流。因为静脉压比动脉压要低得多,腰以下的静脉血回流又受着地心引力的影响,所以静脉血回流不仅要靠血管内压力的推动,静脉瓣的调节,而且也依靠血管外的肌肉一张一弛和腹部压力的一升一降来促进其回流。腹式呼吸所形成的腹压升降,大大有利于血液的循环,这样就就躯体和内脏获得更充足的血液营养。

四、对消化系统的调节

由于习拳强调丹田内转,胸腰折叠,就有以下几个好处:

1、加强输入。打太极拳后,胃口好、吃得多。

2、加强了吸收功能。我们吃下去的东西,经过胃部粉碎,要真正吸收,变成热能,还得靠小肠壁亿万个毛细血管的吸收。通过打拳,丹田内转运动,自我按摩,吸收功能就加大,增强了排泄功能,因此坚持练习太极拳法很少有便秘现象。

3、促使消化性溃疡愈合。消化性溃疡为消化系统的常见疾病,至今消化性溃疡的病因尚未全明,但与情绪激动、精神紧张有很大关系。精神因素通过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使肾上腺皮质激素分泌增加,从而促进胃酸、胃蛋白酶、胃泌素分泌增加,胃肠活动及血循环失调,最终使胃粘膜被酸性胃液自我消化而形成溃疡。太极拳对消化系统的防治作用就在于在习拳中,人的精神、情感、五官、手、足、身、全身与运动及大自然和谐一致,故能有效提高中枢神经的兴奋与抑制的调节作用,使大脑各部分功能协调,各种内分泌适当,不良的病灶自然受到抑制。这样就消除了精神因素引起的胃酸增多,而病人精神愉快也会促使患者消化性溃疡愈合。

(五)对内分泌、泌尿、和生殖系统的调节

这三大系统基本都在丹田区域,也就是骨盆之内这一区域。太极拳强调这一部分运动,特别是对耻骨尾肌的锻炼,该肌可以支撑骨盆内的全部器官,是一条比较宽的韧带。这部分是怎样运动的呢?一是收缩,二是放松,再收缩,再放松,快收缩,快放松,慢收缩,慢放松,这样反复运动,锻炼这一块也即中医讲的肾脏系统的内肾,外肾,对人的内分泌,特别是对性腺的内分泌大有好处。人体正常功能的发挥,其内环境有三种调节方式:1、神经调节。2、体液调节。3、自身各种脏器组织的自我调节。当遇到一些外环境影响,自身调节不了,人们就选择一些外部调节方法,太极拳运动可以增加人体的调节机能。

总的来说,太极拳对人体的作用很大。练拳时,以腰为轴,全身上下、肌肉关节、四肢百骸,都可得到活动,这促进了肌肉紧实,关节灵活,防止骨质疏松及变形。老年人常易发生脊柱畸形、驼背、变腰及骨质疏松等现象,我们曾在同龄老年人中作过对比,这种现象经常打太极拳的比不打太极拳的要少得多。年逾古稀的老太极拳者,步履敏捷,动作灵活,有的尚能作些高难的姿势和动作。

练拳时要求精神集中,意念专一。因而加强了对神经系统的训练,可以提高它的主导作用和调节功能。又由于它动作轻捷圆活,刚柔相济,练后轻松愉快,消除焦虑,可以促进对事物的兴味,提高人们的工作和生活情绪。这对中老年人,尤其对神经系统不稳定者更为适宜,能提高睡眠质量。

由于练太极拳要求气丹田,这就必然导致呼吸匀细深长,从而能保证气体充分交换,肺脏功能加强,因呼吸深长,胸腔负压就加大,回心脏血流增加,加上全身活动又促进了血液循环,故练拳者虽在冬季,四肢未梢也常能保持温热,增强了抗寒能力。通过心脏功能测试发现:经常打太极拳的老年人绝大部分很难完成定量负荷,测试心电力产异常的比练拳老人约高一倍;血压的平均值也有明显升高。通过观察,打完一套太极拳后,血压正常者收缩压可稍有提高,舒张压无变化,对高血压患者有一定的降压作用。

练拳对消化道的功能改善也有明显作用。横膈的上下活动幅度加大,对消化器官司起了按摩作用,致使心肺功能加强消除内脏瘀血。加之全身运动又都成为改善消化功能的基础,因而经常打太极拳的人大多食欲正常,消化吸收功能良好,据观察,练拳达到一定时间之后,动脉硬化的症状也明显改善,对治疗老年人便秘有特效。

不论练习哪套拳术,都应道德学好简化太极拳和太极运动基本功,在此基础上再学练其他套路。简化太极拳虽然节数不多,但它包括了多家拳术的基本姿势,以此为基础,定能学得顺利扎实。

二、促进心理健康

健康不仅要有健壮的体魄,而且要有良好的适应性及完善的心理状态。太极拳既可以促进身体健康,又能促进心理健康。练拳可使人具有积极健康的情绪。太极拳强调松静自然,以意识指导动作,要求“意到身随”,“内外相合”,“身心皆修”,使人进入无忧无虑、无我无他的怡闲境地,使人消除心理疲劳,情绪开朗,乐观向上。配上典雅优美的音乐,舒掌展臂,整个身心得到极大的享受。人们会感到精神振作,心情舒畅,精力充沛,青春焕发,对生活充满希望。

太极拳可以养生修性,改变人的消极个性。练太极拳要立身中正,形神一致,动作匀速缓慢,似行去流水,连绵不断,动中求静,静中有动。虚实结合,刚柔相济,处处充满哲理。故长练之可使急躁、易怒、焦虑、多疑小气的人改变成稳健、豁达、沉静、随和、乐观的人。且因长年不懈的晨起晚归,风雨无阻的锻炼,故能培养其坚忍不拔的毅力和冷静、沉着的精神,有助于克服懒惰、散漫、注意力不集中、意志薄弱、消极的个性和行为习惯。加上清晨的宁静,空气的清新,柔和的拳术,让人心旷神怡。因而太极拳不仅仅是一种健康强身的拳术,而且还具有一种内涵丰富、博大精深的太极精神,它既能工巧匠提高人的修养,又能健全人格,陶冶情操。

太极拳可以提高人的社会适应性和人的社会行为水平。 练太极拳者,常是集体习拳,虽是群体活动,但大家都是为健身而来,彼此猜测、无隔阂,无利益冲突、容易亲近,并常相互切磋技艺。在交流拳艺过程中,亦交流了情感受,彼此感到温暖,增进了相互间的理解和信任,改善了人际关系,从而疏导了工作中造成的心里压抑和感情危机,使人与人的关系更加和谐、融洽,达到心理相容、心理沟通。在发问人际关系的同时,也提高了自身修养,学会了关心他人,学会了奉献,提高了人的社会适应性和行为水平。

集哲学、道学、医学、养生学于一体的太极拳,包含着大自然的阴阳、虚实、刚柔、动静之无穷变化,且又强调整观念,要求身心合一落千丈,构紧无为、内外上下完整一气,以意领气,气随意行,意到气到。因此久练太极拳能达到高速阴阳、疏通经络、强体健身、益寿延年的目的,并且有助于智力开发,使记忆力、反应力、判断力均能得到提高。

因此有人用四言八句总结练习太极拳的益处为:“练拳益寿、良师益友。循环旺盛,通筋活络。体质增强,病魔尽除。日月坚持,青春长驻。”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太极拳的保健作用
太极拳的健身价值
[转载] 益寿延年的保障—太极拳
打太极拳的好处 打太极能防治慢性疾病
惊呆了 做这小运动竟相当于大补丸
打太极拳时收腹好吗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