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关于祖母之二

   关干祖母之二

  

     我们每个人都有祖母,或是现在,或已成过去,而所有的祖母,都要为家庭承载一段历史的重担,我们周家因三代单传,祖母和曾袓母又都是二十八岁丧夫,还要带大一个只六岁的孤儿,在那妇女无权的时代,难度是极大的,若是现在,把自己再嫁一次也不难,可是那是在一个多世纪以前,在封建礼教支配下,连这么想都是犯罪的。她们都必需为儿子,守住自己一生名节,儿子不止是周家的香火所系,也是自己一生的希望所托。但是由于没有找到文字记录,我们至今甚至连曾祖母姓名也不知道。她和祖母的命运惊人的相似,都是封建礼教下的牺牲者,一生恪守三从四德,为了儿子顺利成长,别的都不计较,可谓忍辱负重,因儿子前途也是自己的前途。曾祖父同僚赠金,其实也是支持曾祖母,守住门户带好儿子,这笔钱有多少,竟未见提过,据说开始曾托龙家代管,见伯曾祖会照顾遗属,便交曾祖母了。若如此则这笔钱不会很多,也就是母子廿年的生活费,和孩子读书科考的费用罢。

     伯曾祖去京接我曾祖灵柩。及处置家产是当时形势必然。因他是长房老大,有此责任,孤儿寡母也都是周家血脉,经济上除那份赠金,其实曾祖父应还有份变卖家产的钱在,除了回乡安葬,是会有余的。那时家庭一切对外,都只能由男人主持,所以曾祖母只知现银,别的无从理论,伯曾祖贪利,实不敢公然不容弟妇母子,因是他责任,后来祖父出来谋生,曾祖母一直还是留在这大伯家,直到因癌症去世。至于二十二年之后,我祖父也英年早逝,他怕祖母母子也要依赖他,而再次强调出继,则恐和他自己二个儿子已在挥霍他家产有关,这是另外的话。

      祖父能自立后,没多久就咯血死了,除留学日本,也许还做过两淮盐大使,此外时日似乎都和祖母住龙家,也还是寄人篱下。只不过那时龙家环境比周家好,曾外祖对祖母也很好。在五姐妹中,祖母排行笫二,其余远嫁,只祖母在长,曾外祖同情祖母早年守寡,又和伯曾祖关系不好,便召回娘家居住,也要她帮着管些文书手稿,直到1917年曾外祖病逝。父亲也已成年,祖母便自付房租,分开伙食独立生活,父亲做小职员工资也足以养母。而这时父亲也于1918年结婚,可自立门户了。

     其实在此之前,严守礼节又很自尊的祖母,是知不能完全寄人篱下的,所以自己也一直找些针线手工在家做,以补家用不足。下图大约即这个时期的照片,上期的照片是现存最年轻的照片,应是已婚后的。

      

          

 

     祖母生于一八七七年六月廿五日(清光绪三年)。虽是出身于殷实家庭,由于青年丧偶,只能守着孤儿度日,生活的困难可想而知,当时的大环境是清王朝已风雨飘摇,而康有为辈,想以变法维新,来延缓已彻底腐朽的满清政权的衰亡,而孙中山等在海外组织同盟会,从事光复中华民族的民主革命活动。祖父去日本的具体时间,及参加同盟会的活动都已难查考,去世的时间可能在一九零五年左右,除了一枚印章和父亲的回忆,什么也没有留下。曾祖父大致生于一八五七年(清咸丰七年),倒有一些手泽留存,如所集共墨斋印谱,殿试卷,诗稿等虽毁干文化革命,我小时都见过。现还存的有笛楼村人写诗册页(书法),及出自内务府的御用笺纸,印章等,都是日寇进攻长沙时,仓促带出又在文革之乱中幸存的,虽只是一些小东西,可为一个时代的佐证。

     祖母个性坚强,虽历尽艰辛,终不屈于环境的压力,而对人谦和有礼,平日不论平辈晚辈登门,都要以礼迎送。在我接触的近30年中,没有见过她伤感落泪,而着急叹气则常有。三代单传中,有二代都是寡妇孤儿相依为命的单亲家庭,祖母一生都几乎生活在动荡中,直到1960年九月二十七去世,终年八十四岁。一生仅在七十岁时,亲友说她‘一生苦节’,硬是在家办了两桌庆祝古稀的家宴,除此从未做过寿,而这年他最疼爱的长孙也结婚成家了。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20190409何谓祖宗十八代
王斌:书写祖先历史 继承善良家风
一表在手,称呼泉涌,再也不怕走亲戚啦!
林海音:舊時三女子
我的曾祖父
【佛心书法】《三字经》择句:高曾祖 父而身 身而子 子而孙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