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郭文斌:深切悼念张贤亮主席
2014-09-28

蓝色↑的字,轻松关注!

2014 年9月27日,这是一个无比痛疼日子:张贤亮主席谢世了。

妻子听了消息,双泪长流。她说,应该去陪着冯剑华老师。她让我赶快给冯老师打个电话,我几次拿起电话,却不知道说什么,最终只能发短信表示安慰。

然后呆呆地坐在书桌前,心想,今晚,应该陪着主席度过才是。

就打开电脑,用怀念为先生守灵。

第一次见到贤亮主席,是1990年,那时我在宁夏教育学院进修,他来给我们讲课,倍感幸运的是,稍后,在校园的马路上单独碰到主席,鼓足勇气请主席签名,不想主席十分和蔼地接过笔记本,写下他的大名,之后在我的肩膀上拍了一下,说,好好学习。对于一位文学青年来讲,当时的激动可想而知。之后,再读主席的作品,就多了一份亲切和温度。

真是要感谢命运,2001年,我同时拿到了宁夏、银川两级组织人事部门开出的调令,出乎十分现实的生活考虑,我最后选择到银川市文联《黄河文学》编辑部工作。此后的日子里,总觉得亏欠着一位老师的情意,她就是考察推荐我的时任《朔方》常务副主编的冯剑华老师,此后的日子里,每次见到张贤亮主席,我都会说起这份欠意,他总是安慰我说,都是一家人,你在银川市做出成绩,同样是宁夏文联的光荣。

2007年,我的短篇《吉祥如意》忝列第四届“鲁迅文学奖”,出版社要出我的小说集单行本,我和哈若蕙老师商量,还是出一套我和贤亮主席、石舒清三人的丛书更好,就相约去征求贤亮主席的意见,不想他欣然同意。而且还让我给他写序。起初我以为他只是半开玩笑地说说而已,不想进入实质性操作阶段,才知他是认真的。让一位晚辈给蜚声世界的文坛大家写序,当然不敢从命,但再三婉谢,他还是坚持让我写,再谢,就是傲慢了。就十分惶恐的从命,写下了《再造之德》一文。发过去让主席审阅,不想他未改一字,说很满意。我知道,这是一位文学前辈对晚学的鞭策和鼓励。

2006年,我强烈地感受到,世道人心滑坡,社会极需传统文化,就自不量力地开始学讲孔子,推广传统文化。之后又提出安详生活的理念,首先在全国高校宣讲,受到欢迎。出乎我意外的是,随着影响的扩大,支持和反对的声音同时到来。有那么一段时间,反对的声音更加强烈,我感觉压力很大,如果不是市上主要领导的鼓励支持,我都有些打退堂鼓了。

就在这时,我接到了贤亮主席的邀请,让我到影视城给全体员工讲一堂。那是一个让人难忘的下午,主席在百花堂等着我,同样鼓励我一番之后,居然让马红英老师给他点了崭新的二千元钱,亲手给我,说这不是讲课费,是他对我弘扬传统文化的奖励,我说我怎么能拿主席的钱呢。他说,如果你不拿,就是生分了,再说,你不能拒绝我对你的奖励啊。我就只好接受。他说,本来他也要听课的,但是怕他坐在台下,我放不开讲,他就等着看光盘吧。不久,我果然收到印有影城漂亮封面的光盘。我的心里有种说不出的感动。我非常清楚,他一定知道了我当时面对的压力,就用这种方式表示对一位弘扬传统的晚辈的支持和呵护。我也确实从中得到了很大的心理支持,更加坚定了推动传统文化的信念。

2008年6月29日,我有幸被选为奥运火炬手,跑宁夏第八棒,贤亮主席跑完第一棒,协助“央视奥运”解说火炬传递,这当然是宁夏的骄傲。回到家,还沉浸在一种节日的兴奋之中,手机响了,一看,是贤亮主席的来信,出乎我意外的是,祝贺之后是道歉,说他漏掉了一个我的重要荣誉。同样让我感动。从中可以看到他的严谨,看到他省怕伤害一位文学后生的热肠,看到他对一位文学新人的负责之心。

2010年,我安排副主编郭红通读了贤亮主席的全部作品,给《黄河文学》采写一篇有关主席的深度访谈,采访中,当话题进入到传统文化,郭红顺便讲到我近年推广的安详生活理念,不想贤亮主席说:

“我跟他一起去大学讲课,他讲得很好,能契合大学生的需要,他有这种状态,把它发挥出来,感染别人,很好。他活得很快乐,能把快乐给别人,我们社会恰恰缺少这样的人。”

当我从郭红的整理稿中看到这段文字,真是无比感动。

2011的8月,我的长篇《农历》进入“茅盾文学奖”提名,贤亮主席也发来短信表示由衷的祝贺。

此后的日子里,我无数次地想到,在这个充满着偶然性的世界里,有多少生命的幼苗,有力量的人扶一把,他就会长成参天大树,踩一脚,他就会从大地上消失。这让人尤其感念那些心存慈悲的力量拥有者,每每想起他们,都让人心生温暖,他们是天地的良心,是我们生命中永远的感动和怀念,他激励我们向他们学习,用同样的胸怀力所能及地扶持弱小者。宁夏文学之所以走在全国文学的前面,正是领导和前辈们这样栽培和激励的结果,宁夏作家群之所以特别纯粹、特别团结、心善人好,正是被这种温暖滋养的结果。

对照之下,常生惭愧之心,觉得自己对服务范围内的文艺青年照顾不周,爱护不够,今后要好好补课。为此,在今年召开的银川市第六次文代会期间,在市委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我们不但表彰奖励了本届以来的突出贡献专家,同时以高达万元的奖金表彰奖励了奋斗在基层的十位草根文艺家。在市委政府的关怀下,市财政除了加大了对《黄河文学》的支持力度,还以增加五倍的力度加大了对协会工作的支持,算是一个美好的开始,从中,我确实体会到了一种雪里送炭的幸福。

同时想到,在自己任银川市文联主席的十年里,没少打扰过贤亮主席,市上的一些重要活动,需要请他出席的、帮忙的,但凡我出面邀请,他基本都答应了。可是,年前节下,市上领导让我联系慰问他,他基本都婉谢了,包括在得知他病了之后。他说,领导的心意他领了,也让转告他的祝福和问候。

说到领导,每次跟他聊天,他的语气中都充满着感恩,从当年恢复他人身自由,到后来大力支持他影视城建设的省市领导,包括最基层的银川市文化局领导。

诚然,谁都无法永远活在大地上,但是他可以永远活在人们心里。因为上苍在创造人的同时就创造了怀念,它不但让感恩成为可能,还让一种温暖成为永恒,让一种在一定意义上比生命本身更重要的美丽价值成为永恒。

2013年,《江南》杂志编辑让我联系贤亮主席,做一个大访谈,主席婉谢,但编辑说这是社领导的特别要求,恳望能帮助成全,我就把主席的联系方式给编辑,不想编辑来电说,联系的结果是,贤亮主席说除非对话人是郭文斌。

说实话,听到这句话,我的心里除了感动,还有痛疼。我仿佛能够看到主席在说这句话时的心态。我何尝不知道主席的用意,我也特别想和主席深谈一次,不谈别的,只谈我们共同感兴趣的那一部分。但是我过高地估计了他的生命力,觉得来日方长,因为每次见他,他都给我说,他的心态还是少年,他的身体很好,他正在写自传,那将是他最满意的作品。加上那段时间我的心境在低谷,我怕会牵出不该牵出的话题,心想等段时间再说。不想不久就惊闻主席病了的消息。忙给他发去短信,想去看看他,他来信说,过段时间再约时间。只好让朋友带过去一些关东山参,聊表心意,他也很快来信表示感谢。不想之后,命运再也没有给我们见面的机会。

就不时给他发一个问候短信,他也很快会回过来,还乐观的说:

“药物反应很严重,这是好现象,表示药物在起作用。”

为了给他送去一些我能送到的小小的心理支援,我不时选一些古人讲的超越性句子给他,比如相由心生,境由心造一类,让他调动心能,战胜病魔,不想他来信说:

无心何来相,无心何来境,无生无灭,四大皆空,方能欢喜!

看着这样的回信,我一下子觉得无比放松,甚至有一种生命的幽默感,反倒觉得是主席在安慰我了。

后来的一天,我在一位慰问我的自治区领导那里得知,贤亮主席有许多超出我们想象的崇高决定,突然明白,真正的欢喜是在纯粹里。也突然明白,对于一位清醒的灵魂来讲,所有的事业都是工具,完成人格、实现生命的超越才是终极目的。

2014年2月28日早晨,同平时一样,伴着日出,我又给贤亮主席发去一个短信:

“祝福主席,吉祥如意!”

他回:

“谢谢!同享吉祥!”

此后,再发短信,他就不回了。但我仍然不时给他发一个,伴着日出,我相信,生命中一定有一个永恒的手机,会收到我的祝福!

此刻,窗外再次透进如信的晨曦,该给主席说些什么呢?

找不到合适的语言,正如主席在答《黄河文学》的访谈中所说,言语道断,心行处灭。

但我还是想说,祝福主席,去抵达那个永恒意义上的吉祥如意!

附:《再造之德》

再造之德

——为张贤亮主席《一切从人的解放开始》写的序

贤亮老师嘱我为本书作序,真是诚惶诚恐。在我心中,主席只能让我这个做学生的仰望,何敢造次评说。几天来都在做哈若蕙老师的工作,想借她宏力让主席收回成命。一日深夜,熄灯就寝之时,几个词却从脑海里跳了出来,天意一样。平常片断的关于贤亮主席的印象,有了一个秩序。

于是便有了这些文字。

再造之德

把一个废弃的古堡,变成一个举世闻名的旅游胜地,用“再造”这个词来表达,可谓再恰当不过。多少年来,它一直在那里冬眠。他的目光投过来,它就醒了。这是一方土地之于它的灵魂的缘分。

正是因为有了主席这个“心”,才使这块土地成为“福地”。“安心福地”,因心安便成福地,这是我对这个词的理解。现在看来,它还有另一层意思,那就是:因有心而成福地。

“安心福地”,是主席给他的府宅的题照。

听主席说,只要他呆在家里,影视城就平安无事,一旦他出去,总会大大小小地出点事儿。这当然是主席的笑谈,但我更愿意把它看做一个寓言。

让我想到“再造”这个词的,还有牛尔惠、伏兆娥这些“土”艺术家的成长。可以说,没有主席对他们的发现、扶持、栽培和汲引,就没有他们的今天。看到他们从灰头土脸到光彩照人,从漂泊无依、衣食无据到安家落户,从默默无闻到“名满天下”,作为他们的同乡,我真是有种感同身受的感动。

还有那些追随主席做事的许多我叫不上名字的兄弟姐妹,从他们脸上的满足和自得,我知道了什么叫依,什么叫靠。一个能够给成千上万的同胞提供依靠的人,他的内心该是一种何等的幸福。

那天,随哈若蕙老师从主席的“安心福地”出来,在一个印章摊位前,一个小伙子认出了我,一问,竟是西吉人。我问他平时能见到贤亮主席吗?他说能。我问他怎么想到在这里摆摊儿的?他说喜欢文学,崇拜张贤亮老师,就过来了。

一时无语。只有感动。

这是文学给予一片土地的魅力和光荣。

平常心

记得在一次著名作家的电视聚会中,主持人让每位作家讲一个他最喜欢的词,主席脱口而出:平常心。说实话,那时我对这个词还不怎么理解,觉得一向深邃的主席怎么说了这么平常的一个词。现在想来,自己当时之所以产生这种想法,正是因为自己太平常了。

有一年,自治区文联曾倡议让主席以他的名字设立一个文学奖,被主席拒绝了,但是,一个以镇北堡影视城命名的体制性文学奖却诞生了。此后不久,我又从民间听到贤亮主席在悄悄地,反宣传地,不间断地做着资助贫困大学生的善举,听到他帮助一个个来自底层的“泥腿子”艺术家的善举,看到他在政协会上一次次为弱势群体呼吁,一次次为希望工程捐款,等等。我开始对主席所说的平常心有了一些初步的理解。

在去年由宁夏广电总台举办的区花抽奖活动中,我有幸和主席同为抽奖嘉宾。主席一见我就考:文斌,我最近在应《收获》主编李小林女士之约写一篇纪念改革开放的文章,你说说,思想解放是从什么开始的?我说,农村联产承包吧?主席笑着说,我就知道你会这么答,正确答案应该是,一切从人的解放开始。

读完主席的大作《一切从人的解放开始》,我再次想起主席多年前给电视观众讲的那个词:平常心。中国人之所以会创造出这么一套滑稽的身份识别系统,就是因为失去了平常心。我们总是想割断,想标新立异,想推倒重来。记得有一次,一家媒体的记者采访我,说我这样强烈地倡导中华民族传统价值观,是不是有点不与时俱进。我说,我们现在沐浴的阳光是几千年前我们祖先沐浴过的,我们生存的大地是几千年前我们的祖先生存过的,难道我们会因为他们用过而拒绝享用吗?相反,在我看来,恰恰是源头上的东西,才是最少污染的,长江的源头肯定是最少污染的,黄河的源头肯定是最少污染的。从另一个意义上说,源头才是真正的潮流。而对源头的认同,可能就是最根本的思想解放,最根本的与时俱进。

翻开历史,我们会吃惊地发现,“反平常”是人类的一大怪癖,沿袭和传承似乎成了不光彩的事情。在“反平常”者眼里,阳光不值得赞美,大地不值得赞美,真善美不值得赞美,因为它们是古老的,平常的。可是,难道我们为了“创新”就要重新制造一个新的太阳吗?难道我们为了“创新”就要重新制造一种新的空气吗?难道我们为了“创新”就要重新制造一种新的真善美吗?母亲的乳汁是古老的,母爱是古老的,难道我们为了“创新”就要制造出一种新的乳汁新的母爱吗?

什么时候,人类“反平常”的好动症得到医治,人民才会安宁,社会才会和谐。

三人行

夫子言:三人行,必有我师。三个人行走,必有一个是我的老师。这是当年老师给我的解释。当时心想,孔老夫子说了一句大白话,不深刻。及至年长,觉得这句话真是金子。孔子的意思是说:这个世界上的所有人都是我的老师,做得比我好的,我们要学习他的好;把事情做砸了的,我们看到那个“砸”,就引以为鉴,避免犯同样的错误。他难道不是我们再好不过的老师吗?就像我们看到刀子从小羊羔的脖子里捅进去,小羊羔的表情不是幸福,而是痛苦,我们就应该想到刀子从我们身上捅进去,我们可能也是同样的感觉,因此从内心升起杀戒;就像我们走进主席精心布置的“人民公社”,看到一幅幅让人汗颜又心惊肉跳的图照,我们就要一代代地告诉我们的后人,这样的游戏做不得,谁要是再做,后来人也会如此把它作为一出闹剧展览给游客看。

“人民公社”,我们永远不能忘记的“老师”。我想,这是主席给“三人行必有我师”赋予的新的意义吧!

“我在海关出版社出那本书的全部目的可能就是为了发表我的一个不到两千字的提案,提议建设文革博物馆。”主席如是说。这,就是一个知识分子的良心。

伫立在“人民公社”的门口,我突然明白了一个词:“以戒为师”。

好一个“戒”字了得。

谦退清俭

这是“中国十大收藏家”贤亮主席留在我脑海中印象最深的一个文物,尽管它的价格可能并不高,但在我心中,它是无价的。因谦而虚,因退而进,因清而真,因俭而朴。把中国人的人格真是写尽了。一个木刻匾额,上面书写着“谦退清俭”四个大字,两边副额上是我喜爱的《朱子家训》。

黎明即起,洒扫庭除,要内外整洁。

既昏便息,关锁门户,必亲自检点。

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

宜未雨而绸缪,毋临渴而掘井。

自奉必须俭约,宴客切勿流连。

器具质而洁,瓦缶胜金玉;饭食约而精,园蔬愈珍馐。

……

设想一下,正堂悬挂着这样一个匾额的人家,该是如何的富有。

现在,这个可能在中国独一无二的匾额,就悬挂在主席的静态展厅里。它的对面是当年人民公社炼出来的钢铁,还有让 人不忍也不敢去看说明的伟大母亲的遗像。

是谁,剥夺了一位母亲生的权利,甚至剥夺了一对母子的临终诀别?

是谁?

又是谁,让这个代表中国人表情的匾额免于红卫兵的熊熊烈火?

是谁?

这一刻,我要向他敬礼。

同样,这一刻,我也要向主席敬礼,为这一块“谦退清俭”,也为这一个静态展厅。

这是一个再好不过的课堂。

我们应该常常来到这里,带着我们孩子,倾听一个古老民族带血的心事,复习一个伟大民族的金语良言。

告子书

主席陪我们参观一些景点。在二十四孝图前,我停了下来。前一次去时,还没有这个景点呢。我给主席说,这个好,这样的景点应该再多一些,比如《弟子规》,比如《太上感应篇》,比如《十善业》。主席说,他正在这么做,让我们到前面去看。主席带我们到了“告子书”亭下。我们看到,亭的一边是韩美林主席写的原文,一边是主席的翻译。主席情不自禁地读了起来,非常深情。做过配音演员的哈若蕙老师深情地和着: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中,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我开玩笑说,“百里奚”的后面,应该再加一个人。哈若蕙老师说,我正要这么说呢。

是啊,这不单是主席一生的写照,也是中华民族成长的写照。

突然记起主席向我讲过,他到四川去看在那里学习的儿子公朴,出于舐犊之情,主席把孩子和他的女朋友带到成都最有名的饭店,让他们挑最好的菜点,不想孩子的女朋友却不让点超过三十元的菜,儿子附和。看看,这两个小家伙,他们在给我省钱呢,平时购物也一样,他们很少买名牌的。主席无比幸福地说。

那一刻,我在想,这也许才是真正的名牌。

参观完其余几个重要景点,准备返回时,刚才在石印摊前碰到的那位西吉的老乡等在路边,手里拿着一个印盒。“郭老师,我给你刻了一个印章。”打开一看,是“吉祥如意”。“我看过你的小说《吉祥如意》,非常感动。”一时,我真是不知说什么好。

多么美好的一个象征。

在这片已经远远超越了影视,超越了旅游,也超越了经济意义的土地上,肯定不单单是我一个人在意外地收获“吉祥如意”。

吉祥如意,才是这块“安心福地”最美的景观,也是这本选集的全部动机。祝岁月,祝大地,祝人民,祝祖国。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郭文斌《中国人的教育智慧》——《新消息报·新学堂》公益大讲堂9月3日开讲!有空来听哦
人文 ‖马学忠《有一块地方叫西吉》
文学宁夏[十四行诗之二十八]
不听课的尊重
【名家推介】张贤亮:善璋其人其书
著名作家张贤亮书法作品欣赏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