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记忆】昔•遛马小径,现•繁华街市——静安寺路的时间味道

静安寺路,听上去非常遥远的名称,现今很少再会用到。作为现今南京西路的前身,它是上海东西走向中一条非常重要的马路,也是城市发展过程的见证者。时代在TA身上,留下了很多痕迹,或光鲜亮丽、或让人沉思……


周末,去静安寺路那个熟悉的街角,找寻城市的记忆~


 

涌泉路or静安寺路

 

1862年上海地图上标绘的静安寺路及静安涌泉位置


1862年,上海跑马场股东将位于原泥城浜东侧跑马场中一条新筑道路(今南京东路西段)两侧土地出卖,以所得款项修筑通向静安寺的道路,1866年2月因难以维持静安寺路维修,决定将该路交工部局管理。


关于这条路的命名,其实是有这两种提法。租界当局官方英文为“Bubbling Well Road”翻为中文就是“涌泉路”。这一命名的依据就是该路是连接跑马厅和涌泉(静安寺门口著名的“天下第六泉”)。而上海本地居民则更乐意称之为静安寺路。

1880年前后的静安寺路。路的一侧可以清晰地看到跑马留下的痕迹


1913年商务印书馆实测上海城厢租界地图中清晰地绘制了静安寺路和涌泉的位置,值得注意的是,沿着路的走向还有一条小河浜,名为“涌泉浜”


 

街市初现

 

光绪七年(1881年), 静安寺修复,农历四月初八,附近的农民和手工业者俱来寺前设摊列肆,出售农副产品、土特产品、农具和家用杂物,形成早期庙会。

早期的静安寺大殿


1937年的静安寺涌泉井。可见当时周边已经商铺林立



20世纪30、40年代的静安寺庙会盛况


光绪二十五年(1899年),静安寺路划入公共租界。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英商铺设有轨电车从静安寺至外滩载客运行,交通便利。1912年前后,新式里弄敬义坊、西庙弄、联吉里(现今南京西路华山路两侧),旧式里弄慈厚北里(现今南京西路铜仁路口)、致德坊(现今南京西路乌鲁木齐北路口)先后建成。随之而来的是商机的初现,沿途开设店铺逾百家,初露商市端倪,催化着静安寺路由宁静马路向繁华商街的快速演变。

上海第一条有轨电车线光绪三十四年二月初三(1908年3月5日)清晨通车营业。自静安寺沿愚园路、赫德路(今常德路)、爱文义路卡德路(今石门二路)、静安寺路(今南京西路)、南京路(今南京东路)至外滩上海总会(今华尔道夫酒店)


愚园原址位于静安寺路(今南京西路)北,赫德路(今常德路)西,其北面的愚园路就是因此得名。清光绪十四年(1888年)宁波张姓巨商在此开工建园,光绪十六年又购得相邻的原西园园地,全园面积增至33.5亩(2.23万平方米)多,同年六月初五(7月21日)对外开放。此后几经易手,逐渐荒废。现今大约是久光百货和机场城市航站楼位置


 

娱乐业聚集

 

1914年,在上海早期电影播放活动中极为活跃的西班牙商人雷玛斯(Antonio Ramos Espejo)明锐地嗅到该区域的蓬勃商机,果断布局。在静安寺路卡德路(今石门二路)路口投资5万英镑建造夏令配克(Olympic Theatre)影戏院。

雷玛斯,这位出生在格拉纳达的西班牙人四海漂泊,他对上海早期的电影业发展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夏令配克影戏院开幕当天广告


夏令配克影戏院的里程碑意义是在于雷玛斯的商业战略布局上,它是上海中心城区的第一家电影院,具有明显的地段优势。在商业运作上,夏令配克也灵活巧妙,它作为放映西方影片的头轮影院以放映美国和法国的影片为主,但当中国国产影片崛起时,它也在商言商为其保驾护航,卖力推广。该戏院首映片为法国无声影片《何等英雄》,而中国的第一部故事长片《阎瑞生》也是在夏令配克首映。


1926年10月,戏院整修后英文名称改为“Embassy Theatre”,中文仍沿用“夏令配克”。1929年2月9日,中国第一次公映有声电影也是在该戏院,播放影片为美国故事片《飞行将军》。1937年抗战爆发后,戏院一度成为难民收容所。1939年,已显破败的夏令配克由新资方拆除重建,于12月12日开张,更名大华大戏院,英文名称为“Roxy Theatre”,由美国远东影院公司管理。1951年2月,大华大戏院改名为新华电影院。


ROXY Theatre—大华电影院20世纪40年代影像


继夏令配克大戏院之后,雷玛斯继续扩张,于1921年又在与静安寺路相邻的卡德路120号近新闸路口开设卡德大戏院,与夏令配克相互呼应,成为雷氏影业布局的重要一环。


20世纪30年代的静安寺路白克路口(南京西路凤阳路口)



1993年凤阳路南京西路口,可见新华电影院的招牌


静安寺路东段,由于靠近跑马场和南京东路,各种高档食肆、饭店、娱乐场所林立,客流如织,这也为影戏院的发展提供很好的契机。卡尔登大戏院,位于派克路(Park Road, 今黄河路)21号,近白克路(Burkill Road,今凤阳路),1923年2月落成开业。戏院1951年12月更名长江剧场,1953年底由华东戏曲研究院拨款修缮,作为华东实验越剧团演出基地,1954年2月公私合营,1993年长江剧场拆除,现为鸿翔大厦。


继卡尔登之后,许多娱乐场所如雨后春笋般出现。1928年底,豪华型影戏院大光明开业。1930年,大华饭店(原大都会娱乐中心,现该地为梅龙镇广场)露天影戏院开张营业。1939年2月,平安大戏院由美商雷华影片公司葛安农、勃力俩人在西摩路(今陕西北路)口投资建成开业。20世纪30年代,重建的大光明大戏院因其宏大的规模,被誉为“远东第一”电影院。 1941年,被誉为“远东最新型的艺术影宫”美琪大戏院筹建。 20世纪30年代,静安寺路舞厅业发展迅猛。继大华舞厅后,先后开业的有百乐门舞厅、新仙林舞厅、大都会舞厅、维也纳舞厅。

清末年间的静安寺路东段,因为紧贴着跑马厅北沿筑路,所以呈现圆弧形


20世纪30年代静安寺路马霍路(现今黄陂北路)口西望。


20世纪30年代静安寺路最东段。当时已呈现车水马龙之势。华安大楼(后称金门大酒店、华侨饭店大楼)以及西侨青年会大楼(现今为体育大厦)都已经建成


1935年,大光明大戏院散场后的热闹场景


1937年的静安寺路444号仙乐斯舞宫外景。1953年8月舞厅停业改称仙乐书场。1960年改为木偶戏专用剧场时扩大了评弹演唱舞台,台口装上高3米、宽6米的活动台口供演出木偶戏用。剧场虽归属木偶剧团,仍兼供评弹演出。后该地块改建为上海马戏场和上海美术馆,现今为仙乐斯广场。


1879年美籍苏格兰人福布斯(Mr.Forbes)等在静安寺路斜桥弄(今吴江路)创办的英国乡村总会,又名CountryClub。1945年改为美国斜桥总会。1949年之后为上海体工队使用。1973年拆除后建上海电视台。



 大华饭店旧影



1947年上海行号地图册中标绘的美琪大戏院及其周边区域


从娱乐业聚集这个现象就可看出,静安寺路已经成为诸多商人投资的热土。也正是从20世纪20年代开始,静安寺路沿线的房地产业也呈现猛增态势,各类楼盘,特别是公寓类建筑大量出现。


 

街市的演变


静安寺路沿线房地产兴盛最具代表性的就是公寓类建筑。这些楼宇是昔日静安寺路发展鼎盛时期的写照,也为商街拓展带来难得的历史机遇。公寓大楼成片崛起,启动商业全面繁荣。在二十年间,由东向西先后落成东莱大楼(1927年)、静安新村(1938年)、静安大楼(1931年)、同孚大楼(1934年)、德义大楼(1930年)、泰兴大楼(1933年)、大华公寓(1932年)、中央公寓(1931年)、静安别墅(1926年)、重华公寓(1939年)、花园公寓(1926年)、平安大楼(1925年)、安登别墅(1937年)、静安里(1930年)、郭氏花园住宅(1926年,今市外办)、常德公寓(1935年)、金城别墅(1932年)、延年坊(1928年)、嘉道理住宅(1924年,又称“大理石大厦”,今市少年宫)、愚谷邨(1927年)、蝶来新村(1933年)等建筑。


20世纪30年代拍摄的赫德路(今常德路)静安寺路口的常德公寓。张爱玲曾经在此居住过


20世纪30年代拍摄的麦德赫斯脱大楼,也就是今天位于泰兴路南京西路口的泰兴大楼


从麦德赫斯脱大楼向南望视角。可见静安寺路上的各类商铺


20世纪40年代静安寺路东望视角。Denis Apartments,也就是德义大楼清晰可见


位于石门一路和静安寺路口的 Yates Apartment,也就是同孚大楼南立面清晰可见


位于静安寺西侧的静安寺邮局


飞星汽车公司位于今南京西路 702 号,这栋建筑是由西班牙建筑师赉丰(Yrron Lafuete)设计的,为三层砖木石混合结构,具有典型的西班牙建筑风格。


王顺昌洋服号,位于静安寺路425号,仙乐舞宫对面。这是上海较早的一批生产西装的本土商号


1937年拍摄的天工洋行假肢矫形所橱窗,该店面位于静安寺路1109号,是上海最早从事假肢生产和销售的企业


20世纪30年代拍摄的南京大药房静安寺路1045号


20世纪40年代后期南京西路(黄陂北路成都路段航拍),1945年上海光复后,静安寺路改现名


 

更新的时代

 

1949年之后,南京西路商业街经营面向人民大众,一些大店名店纷纷兼营人民装、列宁装和中山装。1965年,南京西路商店共有173家,其中吃的54家,穿的44家,用的55家,服务性的20家,行业门类比较齐全,名特商店比较集中,仍不失为上海零售商业中心之一。


这一时期南京西路最重要的更新项目当属中苏友好大厦的建设。1954年5月4日,中苏友好大厦在哈同花园旧址动工兴建,至1955年3月建成,仅仅用了10个月。大厦坐北朝南,正南为广场,有大厦音乐喷泉。主楼矗立正中,上竖镏金钢塔,与主塔相辅辉映,金光灿烂。现今已经更名为上海展览中心的建筑,仍然是上海最著名的地标建筑。


1947年航拍哈同花园全貌 


哈同花园内景


20世纪50年代明信片上的中苏友好大厦


20世纪80年代,第三产业蓬勃兴起,为填平南京西路全街商业网点布局东段见密,西段见稀,中段被一些住宅、仓库、办公用房和房屋围墙所间隔造成的5处断层,动迁非营业用房,增设一批新店,网点得以连成一片。1992年,南京西路商业网点457个,其中社会商业246个,整条商街大店小铺鳞次栉比,行业门类更趋齐全,新兴的现代家电、电子音响、计算机、不锈钢制品、美容化妆品、快餐、酒吧等行业不断涌现,金融业、旅游业、证券业、信息业、房地产业相继崛起,商业门类从原来的43个自然行业增加到86个行业,市面越加繁荣。


20世纪60年代的南京西路东段街景


20世纪70年代的南京西路石门一路口。德义大楼底层是著名的少年儿童书店以及南京理发店


20世纪80年代的南京西路茂名北路口,上海儿童用品商店


1979年拍摄南京西路周边俯瞰。角度应该是在上海电视塔上向东北方向。南京西路成都北路口西北角有幢洋房,那便是盛宣怀的老宅,现在是南证大厦的位置,旁边的是新成游泳池。再往东,圆形穹顶结构的上海马戏场(今仙乐斯广场)清晰可辨


此后,南京西路最东段率先开始转型发展,先后出现新世界、精品商厦等现代商业销售企业。20 世纪90年代,静安区结合成片旧区改造综合开发南京西路。开发范围以南京西路为主轴,东起成都北路,西迄镇宁路,南至延安中路、威海路,北到北京西路,总面积1.8平方公里。至2001年9月,已建成广电大厦、环球世界大厦、新时代商厦、梅龙镇广场、中创大厦、协和广场一期、招商局广场、南证大厦、五五五商厦、上海嘉里商务中心、嘉发大厦、中信泰富广场、新华商城、通利商厦、恒隆广场等42个项目,建筑面积154.6万平方米。

建设中的上海商城以及锦沧文华酒店


南京西路夜景


资料:市方志办@方志上海

编辑:刘丹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老上海明信片(19)
上海老底子有一个“新成区”,侬晓得伐?
上海拐角今昔对比照片(一)
上海城區之舊貌新顏(一)【圖文】
昔日斜桥总会,今日广电大厦
魔都 南京西路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