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清朝官服
官服补子的渊源官服补子是为封建社会中包括皇帝、后妃、王公大臣以及各级官员在内的按照一定的规章制度制定而成的,用金线和彩丝等绣出“禽”与“兽”方块纹样并饰于胸前后背,用以表明官品等级的重要标志。补子的起源和服饰、官服制度有着非常紧密的关系。许慎的 《 说文解字 》 曾说“补,完衣也
《易经 》 里面的系辞‘黄帝、尧、舜垂衣裳而天下治”,这里就已经十分清晰地表明服饰与政治之间的密切联系。
《周礼》 一书其中记载周朝把天下的诸侯大夫的官服分成十多个等级,并严格规定了各个等级官服所用的材料、颜色、尺度和纹饰等这些对中国后来的官服制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对于补子的起源问题学术界至今仍无明确的定论,多数学者认为补子起源于唐朝,以不同的官服袍子锦纹来定等级。
武则天统治时期经常赐文武百官袍绣,用狮、麒麟、对虎、豹、鹰、雁等鸟兽类动物做纹饰,也能看出官服的图案种类之多。公元 1368 年,朱元璋建立明朝,由于明朝采取专制制度,对服饰及图案的规定十分具体,官服上必须缀以补子,以区分等级。明朝洪武廿六年( 1 393 年)最终定型补子以动物为标志文官绣禽,武官绣兽,袍色花纹也有各自的规定。清朝在官服制度上是对明朝的一种改制和继承虽然废除了明代的服饰制度,带有满族服饰的特色,但是在很多方面还是沿袭了前代,其中最为显著的就是官服上的补子。清朝在外褂上加上表示官职大小的补子,饰在胸前和背后。

明、清时期是中国继汉代、唐朝和宋朝之后,中国丝织工艺的第四个鼎盛期。江浙一带是当时全国丝织品的生产中心,四川、山西、福建、广东也都是著名的丝织品生产地。在清朝,江浙地区仍为全国丝织品的生产中心,并有官营的丝绸织造局,四川、湖南、江西、广东等地也出现了大量的纺织工厂。在刺绣方面,清代出现了苏、粤、蜀、湘四大名绣和京、鲁、汴、殴四小名绣。

清代的官服补子纹样装饰,传递了吉祥如意的民族心理色彩,有图案必有吉祥的意念表达几乎成了民族纹饰的唯一内容,补子当然也不例外。文官绣禽,象征清秀,具有文采的意思;武官绣兽,象征勇猛,强壮有力的意思。以武官一、二品的狮子图案为例进行分析可以看出其中丰富的文化内涵。狮子被称为百兽之王,因其凶猛威严,常被人们看做是驱邪的瑞兽。狮子在佛教中也占有一定的地位慧神文殊菩萨就以狮子为坐骑,从而又增加了狮子的神圣和吉祥的意义

狮”与“师”同音借狮喻师古官制有太师、少师,太师为三公之一,少师为三孤之一,太师、少师居三公、三孤之首,地位极为显赫。用这些吉祥的寓意代表最高官阶的武官是有着很深厚的文化内涵的,也足以看到当时人们形象思维的成熟和逻辑思维的观念存在。补子是官阶高低的标志更是官员荣誉和等级的象征,补子点缀在官服上最易看到的位置,即前胸和后背。在后背上缀补子,一方面是处于使用功能上的需要,让人望其背仍能知其官阶;另一方面,前胸和后背的两块补子相互搭配呼应,不仅是为了对称的艺术美感,而是将官员的心脏包围在其中,让官员时刻牢记皇恩浩荡,使命在身、为国尽职,为君尽忠。从补子的图案内容上看,内涵较颇深,补子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注重个人道德修养的体现。

清朝的补子一般采用正方形,且要比明朝补子略小长宽在40厘米左右。而皇子、亲王、贝勒、贝子等皇亲可用圆形补子。补子的色彩和纹样一般都用彩色,底色选用深色系,有纟甘色、深红色及黑色等。补子全部织绣单只鸟、兽,四周装饰花边。文武官员的补子是以鸟、兽图案为主。  在外褂的前胸及后背缀以金银线和彩丝绣成的“补子(背胸)”,是官品级大小的标志。清代人刘廷矶在其笔记《在园杂志》中曾提道’胸背或即补子也,如妇人之首饰曰头面,半臂窄衣曰背心 不然则补子二字,所取何意。”文官用禽,武官用兽,并配合相应缀饰不同级别的官员,补子的标志性动物、数量、颜色、材质、做工的精细度都是截然不同的。 

不能出现任何的混乱和混用,否则要受到大清律法的严惩。在《大清会典》、《内务府现行则例》、《大清通礼》及《清实录》等清代典籍中均可以见到,由此可见清朝对补子的重视程度。  清朝的补子,继承了明代官服的程式,但是又不完全相同,清朝沿用了汉冕服中的十二章纹的纹饰。

清朝补子的纹样是直接绣在方形或圆形补子上,然后再加饰于衣服上。它的样式比袍子短,对襟、平袖等,是清代官服中最重要的变化之一,适用于多种场合穿着。清代的官服补子虽然沿用了明朝的官服,但是却有变化,在重视传统文化的同时稍作修正,略有创新。

在补子的样式上,清朝比明朝的补子缩小了 10厘米,改为30厘米;在色彩上,明朝的补子以朴素的颜色居多,一般用金线修成图案,彩色绣的补子较为少见而清朝的补子则多选用明快彩色;在花色上,清朝补子的周围则多饰以花边而明朝补子的周围一般不做边饰;在图案上,清朝文官的补子全部织绣单只禽鸟,而明朝文官的补子上常绣一对禽鸟;共同的是明朝的武官补子和清朝的武官补子一样,都只绣单只猛兽。

皇室

亲王补服,绣五爪金龙四团。前后正龙,两肩行龙。色用石青,凡补服,色皆如之。

郡王补服,绣五爪行龙四团。前后两肩各一。

皇子朝服,金衔玉方版四。每版饰东珠四,中饰猫睛石一。带及左右佩绦,用金黄色。带纷下广而锐。亲王朝带制同。

郡王朝带,每版饰东珠二,猫睛石一。余制如皇子朝带。

皇子冬朝冠,有薰貂,有青狐。惟其时瞻上仰,上缀朱纬长出瞻,顶金龙二层,饰东珠十,上衔红宝石梁二。在顶左右瞻下两旁垂带,交顶下。亲王冬朝冠制同。

郡王冬朝冠,顶饰东珠八,余制如皇子冬朝冠。

皇子福晋冬朝服,用香色。披领及袖俱石青,片金加海龙缘,绣文。前后正龙各一,两肩行龙各一,襟行龙四,披肩行龙二,袖端正龙各一,袖相接处行龙二。裾后开,领后垂金黄绦、杂饰惟宜。亲王福晋、固伦公主、和硕公主、郡王福晋、郡主、县主冬朝袍制同。

官阶

清朝官衔官员等级为一品至九品。文官分别是一品光禄大夫、荣禄大夫,二品资政大夫、通奉大夫,三品通议大夫、中议大夫,四品中宪大夫、朝议大夫,五品奉正大夫、奉直大夫,六品承德郎、儒林郎,七品文林郎、征仕郎,八品修职郎、修职佐郎,九品登佐郎,武官分别是一品建威将军、振威将军,二品武显将军、武功将军,三品武义都尉、武寅都尉,四品昭武都尉、宣武都尉,五品武德骑尉、武德佐骑尉,六品武略骑尉、武略佐骑尉,七品武络骑尉、武络佐骑尉,八品奋武校尉、奋武佐校尉,九品修武校尉、修武佐校尉。 

补子

清朝文武官服补子纹样区分官员等级有十级。文官补子纹样一品官为仙鹤、二品官为锦鸡、三品官为孔雀、四品官为雪雁、五品官为白鹏、六品官为鹭鸯、七品官为紫鸳鸯、八品官为鹤鹑、九品官为练雀、未入流的为黄鹏,武官补子纹样一品官为麒麟、二品官为狮子、三品官为豹子、四品官为老虎、五品官为熊、六品官为彪、七品官为犀牛、八品官为犀牛、九品官为海马、未入流的为懈碧。

顶戴

一品珊瑚,表面光华,俗称亮红顶

二品起花珊瑚,俗称暗红顶,即顶珠正面雕刻寿字

三品蓝宝石,俗称亮蓝顶,

四品青金石,俗称暗蓝顶

五品水晶

六品砗磲(chequ)石

七品素金,即表面光华的金顶

八九品镂花金顶

官员等级

正一品

文职京官:太师、太傅、太保、殿阁大学士

文职外官:大学士兼直省总督

武职京官:领侍卫内大臣、掌銮仪卫事大臣

武职外官:伊犁将军、绥远将军

从一品

文职京官:少师、少傅、少保、太子太师、太子太傅、太子太保、协办大学士、各部院尚书、都察院左右都御史

文职外官:各直省总督(兵部尚书衔)、驻藏办事大臣(加尚书衔)

武职京官:提督九门步军巡捕五营统领(九门提督)、内大臣

武职外官:驻防将军、都统、提督

正二品

文职京官:太子少师、太子少傅、太子少保、内务府总管

文职外官:各省总督、河道总督、漕运总督

武职京官:左右翼前锋营统领、八旗护军统领、銮仪使

武职外官:副都统、总兵、副都统衔西宁办事大臣、副都统衔总管

从二品

文职京官:各部院左右侍郎、内阁学士、翰林院掌院学士

文职外官:各直省巡抚、布政使

武职京官:散秩大臣

武职外官:副将

正三品

文职京官:都察院左右副都御史、宗人府丞、通政使司通政使、大理寺卿、 詹事府詹事、太常寺卿

文职外官:顺天府府尹、奉天府府尹、按察使

武职京官:一等侍卫、火器营翼长、健锐营翼长、前锋参领、护军参领、 骁骑参领、冠军使、王府长史

武职外官:城守尉、参将、指挥使

从三品

文职京官:光禄寺卿、太仆寺卿

文职外官:都转盐运使司运使

武职京官:包衣护军参领、包衣骁骑参领、王府一等护卫

武职外官:游击、五旗参领、协领、宣慰使、指挥同知

正四品

文职京官:佥都御史、通政使司副使、大理寺少卿、詹事府少詹事、太常寺少卿、鸿胪寺卿、太仆寺少卿、都察院六科掌院给事中

文职外官:顺天府丞、奉天府丞、各省守巡道员、

武职京官:二等侍卫、云麾使、副护军参领、副前锋参领、副骁骑参领、 太仆寺马厂驼厂总管、贝勒府司仪长、侍卫领班

武职外官:防守尉、佐领、都司、指挥佥事、宣慰使司同知

从四品

文职京官:内阁侍读学士、翰林院侍读学士、翰林院侍讲学士、国子监祭酒

文职外官:知府、土知府、盐运使司运同

武职京官:城门领、包衣副护军参领、包衣副骁骑参领、包衣佐领、 四品典仪、二等护卫

武职外官:宣抚使、宣慰使司副使

正五品

文职京官:左右春坊庶子、通政司参议、光禄寺少卿、六科给事中、宗人府理事官、各部郎中、钦天监监正、太医院院使

文职外官:同知、土同知、直隶州知州

武职京官:三等侍卫、治仪正、步军副尉、步军校、监守信礮官、分管佐领

武职外官:关口守御、防御、守备、宣慰使司佥事、宣抚使司同知、千户

从五品

文职京官:翰林院侍读、翰林院侍讲、鸿胪寺少卿、司经局洗马、宗人府副理事、十五道掌印监察御史(乾隆十七年后)、 [1]  各部员外郎

文职外官:各州知州、土知州、盐运司副使、盐课提举司提举

武职京官:四等侍卫、委署前锋参领、委署护军参领、委署鸟枪护军参领、委署前锋侍卫、下五旗包衣参领、五品典仪、印物章京、三等护卫

武职外官:守御所千总、河营协办守备、安抚使、招讨使、宣抚使司副使、副千户

正六品

文职京官:内阁侍读、左右春坊中允、太医院左右院判、国子监司业、堂主事、各部院主事、都察院都事、经历、大理寺左右寺丞、宗人府经历、太常寺满汉寺丞、钦天监监判、钦天监汉春夏中秋冬五官正、神乐署署正、僧录司左右善事、道录司左右正一

文职外官:京府通判、京县知县、通判、土通判

武职京官:兰翎侍卫、整仪尉、亲军校、前锋校、护军校、鸟枪护军校、骁骑校、委署步军校

武职外官:门千总、营千总、宣抚使司佥事、安抚使司同知、副招讨使、长官使、长官、百户

从六品

文职京官:左右春坊赞善、翰林院修撰、光禄寺署正、钦天监满洲蒙古五官正、汉军秋官正、和声署正、 僧录司左右阐教、道录司左右演法

文职外官:布政司经历、理问、允判、直隶州州同、州同、土州同

武职京官:内务府六品兰翎长、六品典仪

武职外官:卫千总、安抚使司副使

正七品

文职京官:翰林院编修、大理寺左右评事、太常寺博士、国子监监丞、内阁典籍、通政司经历、知事、太常寺典籍、太仆寺主薄、部寺司库、兵马司副指挥、太常寺满洲读祝官、赞礼郎、鸿胪寺满洲鸣赞、各部院七品笔帖式

文职外官:京县县丞、顺天府满洲教授、训导、知县、按察司经历、教授

武职京官:城门史、太仆寺马厂协领

武职外官:把总、安抚使司佥事、长官司副长官

从七品

文职京官:翰林院检讨、銮仪卫经历、中书科中书、内阁中书、詹事府主薄、光禄寺署丞、典薄、国子监博士、助教、钦天监灵台郎、

祀祭署奉祀、和声署署丞

文职外官:京府经历、布政司都事、盐运司经历、直隶州州判、州判、土州判

武职京官:七品典仪

武职外官:盛京游牧副尉

正八品

文职京官:司务、五经博士、国子监学正、学录、钦天监主薄、太医院御医、太常寺协律郎、各部院八品笔帖式、僧录司左右讲经、道录寺左右至灵

文职外官:布政司库大使、盐运司库大使、盐道库大使、盐课司大使、盐引批验所大使、按察司知事、府经历、县丞、士县丞、四氏学录、州学正、教谕

武职京官:无

武职外官:外委千总

从八品

文职京官:翰林院典薄、国子监典薄、鸿胪寺主薄、钦天监挚壶正、祀祭署祀丞、神乐署署丞、僧录司左右觉义、道录司左右至义

文职外官:布政司照磨、盐运司知事、训导

武职京官:八品典仪、委署亲军校、委署前锋校、委署护军校、委署骁骑校

武职外官:无

正九品

文职京官:礼部四译会同馆大使、钦天监监侯、司书、太常寺汉赞礼郎 、各部院九品笔帖式

文职外官:按察司照磨、府知事、同知知事、通判知事、县主薄

武职京官:各营兰翎长

武职外官:外委把总

从九品

文职京官:翰林院侍诏、满洲孔目、礼部四译会同官序班、国子监典籍、鸿胪寺汉鸣赞、序班、刑部司狱、钦天监司晨、博士、太医院吏目、太常寺司乐、工部司匠

文职外官;府厅照磨、州吏目、道库大使、宣课司大使、府税课司大使、司府厅司狱、司府厅仓大使、巡检、土巡检

武职京官:太仆寺马厂委署协领

武职外官:额外外委

无品级

文职京官:翰林院孔目、都察院库使、礼部铸印局大使、兵马司吏目、

崇文门副使

文职外官:典史、土典史、关大使、府检校、长官司吏目、茶引批验所大使、

盐茶大使、驿丞、土驿丞、河泊所所官、牐官、道县仓大使

武职京官:无

武职外官:百长、土舍、土目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古代官品对应现代官职
清朝官服前标志大全
清朝官阶
清朝官服与“衣冠禽兽”
清朝爵位制度与官位品级
大臣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