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成熟的人知道什么时候该闭嘴!



几个同事中午在餐厅,边吃饭边聊天,说起被自家娃虐的各种故事。我便说起儿子很粘人,每天早上上班,我都要趁他不注意,偷偷溜出门,否则会被他抱住大腿不放走的趣事。


本来就是当个笑话来说,没想到同事Nancy听后大惊失色,“木沐,你这样可不行啊,你一定要当面告诉孩子你去上班,他就算哭闹,也不能妥协,他这样粘人非常不好,说明他太缺乏安全感了,你花在他身上的时间肯定太少了,我跟你说这样做,孩子长大肯定会有问题!”


周围几个同事一听,群起反驳:“没那么夸张吧,毕竟孩子小!”。接着Nancy又唇枪舌剑辩论老半天,反而作为当事人的我,没有再参与这个激烈的讨论。


我说的情形是去年的事,最近半年,孩子慢慢懂事,我不仅早上上班时不再躲闪,孩子还和我主动说再见。原来孩子有自身的成长节奏,我只是尊重了这个规律。


但是这个时候,如果我反驳Nancy,极力证明我所做的没有错,既不能说服Nancy,也会使好好的一顿饭吃的索然无味。


生活中像Nancy这样的人不在少数,他们总是在还没搞清楚情况时,乱给建议,横加指责。有时他们的出发点并非恶意,但是更多的时候没有顾及他人感受,将自己放在凌驾于他人的专家的位置,处处证明自己是对的,而别人是错的。


比如,当你咨询朋友周末去哪家餐厅吃饭时,或许对这样的建议,你听上去很熟悉,他们说,这家馆子太贵,那家菜不新鲜;这家服务不好,那家要赶上优惠才划算;这家菜做的不地道,那家人太多……


总之,针对你提出的任何提议,TA都能列出一大堆毛病,让你觉得没一家餐厅让人放心,最后只好放弃周末外出就餐的计划。


再比如,当你工作不顺,和领导关系紧张,找朋友诉苦,你的朋友还真是理解你,竟怂恿你立刻马上写辞职报告:“这样的老板简直是疯子,这个公司也真够奇葩的,我支持你辞职,要是我,一天都待不下去!”。


你这样发牢骚其实只不过是报告被领导打回重做,你心情不好,而这也的确是因为你工作不够细致造成,辞职只是说说罢了。你此时最需要的就是朋友能安安静静听你倾诉而已,朋友过激的反应反而让你坚定了以后对TA敬而远之的想法。


生活和工作中,在和朋友同事交流时,我们有时需要的就是他们能耐心倾听,亦或是能站在我们的角度,给出具体可行的办法,而不是把我们当作是生活的白痴,而他们则是高高在上的专家。


而如果你恰好是个“热情过度”,“好为人师”的人,也要学会根据不同情境,以及对方状态,而判断出在当下的时刻,是闭上嘴巴,当个聆听者,还是畅所欲言,给出你的“真知灼见”能够审时度势,照顾别人感受是一个人成熟的重要标志之一。



02


同事小芳前一段时间张罗买房,看中一户性价比超高的房源,但是最终因为一时犹豫,而被其他人抢先一步,从而错失良机。


她和同事聊天时表示非常后悔,正难过和郁闷中,部门同事阿梅跑过来说:“后悔什么啊,不就是一个房子吗,有钱还怕没房子,不行我给你介绍我们家附近的小区!” 


大家听了一时无语,小芳却实在受不了,怒气说:“对你来说,是没关系,你家有好几套房子,你说的那个小区的房价比我要买的小区,每平米贵1万!”,气氛瞬间尴尬。


再比如下面两段对话,你看了作何感受:


对话1:


A在职参加了好几次考研,但总是差几分没有录取,非常懊恼。朋友B知情后,劈头盖脸:“这个研有什么好考的啊,就算考上了,又能怎么样?还不是一样打工!”,B说此话时,硕士毕业5年,已经在一家大型企业担任经理。


对话2:


C的孩子今年高考成绩不够一本录取线,但却也比平常发挥的好。朋友D说:“听说今年题不算太难吧,怎么考这么少的分!去二本院校可不行啊,学校环境和师资质量都很差,去了不是浪费时间吗,赶紧复读去吧”。说话的D,孩子正就读于北京某一本大学。


这两段对话,听上去怎么都让人那么别扭,不舒服,和阿梅的腔调如出一辙。我们发现,阿梅,B或是D他们都是那种优越感满满而“俯视苍生”的人。


《了不起的盖茨比》的开头是这么一段话:


我年纪还轻,阅历不深的时候,我父亲教导过我一句话,我至今还念念不忘。


 “每逢你想要批评任何人的时候,”他对我说,“要记住,这个世界上并非所有的人,都有你拥有的那些优越条件。”


生活中,我们身边总有一些有可能学历比我们高,收入比我们多,背景比我们强,运气比我们好,条件比我们优越的人。


因此在我们眼里的“大问题”在他们眼中,也许真的就不是问题,是小事一桩。但是如果这样,在其他人遭遇困境,碰上难处的时候,就肆意挖苦,指责批评,那么在别人看来,他们除了“站着说话不腰疼”,“饱汉子不识饿汉子饥”的晒优越,并不能帮对方分忧解难,反而只会引起并增加别人的反感。


因为懂得,所以慈悲。越是条件优渥,越要放下身段,有时无声的理解比聒噪的批评更加有力量。



03


让我们把场景切换到会议室,当领导对某个员工的工作汇报不满意的时候,会顺便询问在座的其他人的看法,我发现这个时候,与会人员通常会有三种不同反应:


  • 反应1:有的人沉默不语


  • 反应2:有的人会比较委婉地提醒大家,该同事的工作虽有不足,但是还是有值得肯定的地方


  • 反应3:有的人极力附和领导,将同事存在的问题批评的一无是处,甚至有所夸大


这三种反应中,我觉得第三种最不可取,虽然这么做,表面讨好了领导,但实则是落井下石,而且也不利于日后和同事的和谐相处。


其他两种反应,我们要看具体情境而定,如果现场气氛非常紧张,可以采取第一种。当气氛稍微缓和后,就可以使用第二种方法。


无论如何,我们要学会适当闭嘴。因为今天是别人被领导批评,说不定明天就轮到你被骂了,到时不仅没人帮你,也许别人还会加倍“偿还”你今天所做的一切。到时自己被深深捅了刀子才明白有多痛。


职场上,每个人在成长道路上都不可能一帆风顺,总会遇到在不同的场合被领导批评或被同事挑战的情形。


所以当今天的同事被批评时,我们仿佛看到了多年前的自己,他们不就是当初的我们吗?善待他人,将心比心,做不到拔刀相助,那就保持缄默,有时缄默反而是最大的支持。



04


好好说话是一种技能,沉默闭嘴是一项更加高级的本事。


我们专心于学各种提高技能的“术”,却忽略了更应该学会的是具备同理心,也就是站在对方的角度考虑问题,认识和理解事物。


摈弃自我的权威意识和优越感,想别人之所想,急别人之所急。有时他人想要的未必是实质上的帮助,反而更在意我们给予的心灵的安慰和精神上的支持。


发自内心真诚的聆听,握紧对方的双手,眼神坚定,微笑不语,正是一个成熟的人对他人最温暖和强有力的支持。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活得“通透”的人,总结出哪些高情商的“闭嘴”?
不遵守职场第一金科玉律,你怎么死的都不知道!
【转】精明的人具有的特征
人际关系潜规则,与领导交流,牢记这3点
情商高层次高的聪明人,会在这三种场合学会闭嘴,不会得罪小人
生活中,有哪些高情商的“闭嘴”?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