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孤雁二首_崔涂
​《孤雁》是唐代诗人崔涂的组诗作品,共二首。其中第二首诗描绘了孤雁独自飞翔,孤苦无依的凄凉情状,借此以喻诗人自己孤栖忧虑的羁旅之情,感情真挚,凄婉动人。
作品名称
孤雁
创作年代
晚唐
作品出处
《全唐诗》
文学体裁
五言律诗
作者
崔涂
题材
咏物诗
作品原文
孤雁
其一
湘浦离应晚,边城去已孤。
如何万里计,只在一枝芦。
迥起波摇楚,寒栖月映蒲。
不知天畔侣,何处下平芜?
其二
几行归塞尽1,念尔独何之2。
  
暮雨相呼失3,寒塘欲下迟4。
渚云低暗度5,关月冷相随6。
未必逢矰缴7,孤飞自可疑8。[1]
注释译文
词句注释
几行(háng):几排(大雁)。归塞尽:全部回到塞上。归,回。塞,边塞。尽,完。
“念尔”句:不知大雁独自飞向哪里。念,惦记,想。尔,你。独,独自。何之,倒装结构,到哪里。之,往,去。
暮:傍晚。失:失群。
寒塘:寒冷的池塘。
渚(zhǔ):水中的小洲。度:度过,飞越。
关月:指关塞上的月亮。
缯缴(zēng zhuó):指矰缴。猎取飞鸟的工具。缴,即在短箭上的丝绳。
孤:独自。[2]
白话译文
其二
几行归雁消失在遥远的塞外,不知你形单影只要往何处飞?
暮雨中呼唤同伴已失去联系,想要落下寒塘却只畏惧迟疑。
沙洲上层云低垂慢慢地穿过,只有关山冷月与你紧紧相随。
虽说不一定会遇到强弓暗箭,独自奋飞难免让人疑虑凝眉。[3]
创作背景
作者是江南人,一生中常在巴、蜀、湘、鄂、秦、陇一带作客,多天涯羁旅之思。此诗是他旅居湘鄂时所作。[4]
作品鉴赏
文学赏析
其二
这首诗题名《孤雁》,全篇皆实赋孤雁,“诗眼”就是一个“孤”字。一个“孤”字将全诗的神韵、意境凝聚在一起,浑然天成。这是一只悲伤而执着的孤雁:它不饮,不啄,只是一个劲儿飞着,叫着,追寻它的同伴。诗人同情失群的孤雁,其实是融入了自己的思想感情。
为了突出孤雁,首先要写出“离群”这个背景。所以诗人一开头便说:“几行归塞尽,念尔独何之?”站在驿楼上,极目远望,群雁不见了,只留下一只孤雁,在低空盘旋。从“归塞”二字,可以看出雁群是在向北,且又是在春天;因为只有在春分以后,鸿雁才飞回塞外。这两句中,一个“行”字,一个“独”字,二者作对比,孤雁就突现出来了。“念尔”二字,隐蕴诗人同情之心。古人作诗,往往托物寓志,讲究寄兴深微。“念尔”句写得很妙,笔未到而气已吞,隐隐地让一个“孤”字映照通体,统摄全局。“独何之”,则可见出诗人这时正羁留客地,借孤雁以写离愁。
颔联“暮雨相呼失,寒塘欲下迟”,是说失群之后仓皇的表现,既写出当时的自然环境,也刻画出孤雁的神情状态,是全篇的警策。孤雁呼寻伙伴,声音凄厉,它经不住风雨的侵凌,想下来栖息,却又影单心怯,几度盘旋。诗人将孤雁那种欲下未下的举动,迟疑畏惧的心理,写得细腻入微。可以看出,作者是把自己孤凄的情感熔铸在孤雁身上了,从而构成一个统一的艺术整体,读来逼真动人。诚如近人俞陛云所说:“如庄周之以身化蝶,故入情入理,犹咏鸳鸯之‘暂分烟岛犹回首,只渡寒塘亦并飞’,替鸳鸯着想,皆妙入毫颠也。”(《诗境浅说》)这两者意境是颇为相似的。
颈联“渚云低暗度,关月冷相随”,是承颔联而来。写孤雁穿云随月,振翅奋飞,然而仍是只影无依,凄凉寂寞。“渚云低”是说乌云逼近洲渚,对孤雁来说,便构成了一个压抑的、恐怖的氛围,孤雁就在那样惨澹的昏暗中飞行,令人担忧。这时作者是在注视并期望着孤雁穿过乌云,脱离险境。这一句写想象中孤雁的行程,虽非目力所及,然而“望尽似犹见”,倾注了对孤雁自始至终的关心。这两句中“低”字和“冷”字用得好。月冷云低,衬托着形单影只,就突出了行程的艰险,心境的凄凉;而这都是紧紧地扣着一个“孤”字。唯其孤,才感到云低的可怕;唯其只有冷月相随,才显得孤单凄凉。
诗篇的最后两句,写了诗人的良好愿望和矛盾心情。“未必逢矰缴,孤飞自可疑”,是说孤雁未必会遭暗箭,但孤飞总使人易生疑惧。从语气上看,象是安慰之词——安慰孤雁,也安慰自己;然而实际上却是更加担心了。因为前面所写的怕下寒塘、惊呼失侣,都是惊魂未定的表现,直到此处才点明惊魂未定的原因。一句话,是写孤雁心有余悸,怕逢矰缴。诗直到最后一句“孤飞自可疑”,才正面拈出“孤”字,“诗眼”至此显豁通明。诗人飘泊异乡,世路峻险,此诗以孤雁自喻,表现了他孤凄忧虑的羁旅之情。
清人刘熙载说:“五言无闲字易,有余味难。”(《艺概·诗概》这首诗字字珠玑,没有一处是闲笔:一联写同伴归尽,只有大雁独自飞翔,写“离群”切题。二联写孤雁神态,先写失群原因,再写失群后的仓皇。三联写失群的苦楚,尽管振羽奋飞,仍然是只影无依,凄凉寂寞。四联写疑虑受箭丧生,表达诗人的良好愿望和矛盾心情。余音袅袅,回味无穷,可称五律诗中的上品。[4]
名家点评
其二
《瀛奎律髓》:老杜云:“谁怜一片影,相失万重云。”此云:“暮雨相呼疾,寒塘欲下迟。”亦有味,而不及老杜之万钧力也。为江湖孤客者,当以此尾句观之。
《唐诗选脉会通评林》:何新之为平淡体。李梦阳曰:起句即悲,通篇情景相称,优柔不迫,佳作也。徐充曰:此咏物体。周伯弼所谓于和易宽缓之中而精切者。周珽曰:首二语已尽孤雁面目,便含怜悯深心。三四写其失群彷徨之景。五六写其孤飞索莫之态。结用宽语,致相悲相惜之意,以应起联;何等委婉顿挫!夫一孤雁微物,行止犹撄人念如此,士君子涉世,落落寡合、流离无偶者,何异于是?此诗诚可以观。
《五朝诗善鸣集》:写猿缥缈,写雁悲凉。
《初白庵诗评》:结意更深。
《瀛奎律髓汇评》:何义门:“念”字贯注到落句。纪昀:“相呼”则不孤矣,三句有病。“寒塘”句不言孤而是孤,不言雁而是雁,此为句外传神。“渚云”二句反衬出“孤”字。结处展过一步,曲折深至,语切境真,寓情无限。许印芳:孤雁乃失偶之雁,而未尝无群,“相呼”者呼其群也。晓岚訾之,非是。
《重订中晚唐诗主客图》:何尝有心自况,然寄托处妙甚,显然唐诗所以高也。起不作意而能得其分,正是水部(首二句下)。一结真感深情,宛转无极(末二句下)。
《唐诗三百首》:四句(按指中四句)二十层。十字(按指末二句)切“孤”。
《诗境浅说》:通篇皆实陚孤雁。首二句言雁行归尽,念此天空独雁,怅怅何之。以首句衬出次句,乃借宾定主之法。三四言暮雨苍茫,相呼失侣,将欲寒塘投宿,而孤踪自怯,几度迟徊。二句皆替雁着想,如庄周之以身化蝶,故入情入理。犹咏鸳鸯之“暂分烟岛犹回首,只渡寒塘亦并飞”,替鸳鸯着想,皆妙入毫颠也。五六言相随者惟“渚云”“关月”,见只影之无依。末句谓未必遽逄弋者,而独往易生疑惧。客子畏人,咏雁亦以自喻,此诗乃赋而兼比者也。三四句即以表面而论,三句言其失群之由,四句言失群仓皇之态,亦复佳绝。[5]
作者简介
崔涂,唐代后期诗人。字礼山,江南人。文德(唐僖宗年号,公元888年二月至十二月)进士。久在巴、蜀、湘、鄂、秦、陇等地作客,多羁愁别恨之作,情调抑郁低沉。《全唐诗》存其诗一卷。有《崔涂诗集》。[6]
参考资料
[1]  彭定求 等.全唐诗(下).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1707
[2]  雅瑟.唐诗三百首鉴赏大全集.北京:新世界出版社,2011:432-433
[3]  张国举.唐诗精华注译评.长春:长春出版社,2010:861
[4]  徐培均 等.唐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1365-1367
[5]  孤雁 其二(唐·崔涂).搜韵网 [引用日期2015-10-08]
[6]  萧涤非 等.唐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1410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崔涂《孤雁》赏析
《唐诗三百首鉴赏大全集》卷二十一. 鱼玄机 郑谷 杜荀鹤 崔涂
唐诗极简史:29首巅峰唐诗,重温大唐盛世289年
2010高考语文核按钮专题:古代诗歌鉴赏4
《回乡偶书》是一首出韵诗吗
崔涂《孤雁》阅读答案及翻译赏析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