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唐诗鉴赏辞典》第一百二十首《山居秋暝》(王维)

 【篇目】

 【作品介绍】

 【注释】

 【译文】

 【作者介绍】

 【赏析一~~赏析五

 【古风泊客一席谈】

  山居秋暝

     【盛唐·王维·五言律诗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拼音版:

kōng shān xīn yǔ hòu , tiān qì wǎn lái qiū 。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míng yuè sōng jiān zhào , qīng quán shí shàng liú 。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zhú xuān guī huàn nǚ , lián dòng xià yú zhōu 。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suí yì chūn fāng xiē , wáng sūn zì kě liú 。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作品介绍]

《山居秋暝》是唐代诗人王维的作品。此诗描绘了秋雨初晴后傍晚时分山村的旖旎风光和山居村民的淳朴风尚,表现了诗人寄情山水田园并对隐居生活怡然自得的满足心情,以自然美来表现人格美和社会美。全诗将空山雨后的秋凉,松间明月的光照,石上清泉的声音以及浣女归来竹林中的喧笑声,渔船穿过荷花的动态,和谐完美地融合在一起,给人一种丰富新鲜的感受。它像一幅清新秀丽的山水画,又像一支恬静优美的抒情乐曲,体现了王维诗中有画的创作特点。

[注释]

⑴暝(míng):日落,天色将晚。

⑵空山:空旷,空寂的山野。新:刚刚。

⑶清泉石上流:写的正是雨后的景色。

⑷竹喧:竹林中笑语喧哗。喧:喧哗,这里指竹叶发出沙沙声响。浣(huàn)女:洗衣服的姑娘。浣:洗涤衣物。

⑸随意:任凭。春芳:春天的花草。歇:消散,消失。

⑹王孙:原指贵族子弟,后来也泛指隐居的人。留:居。此句反用淮南小山《招隐士》:“王孙兮归来,山中兮不可久留”的意思,王孙实亦自指。反映出无可无不可的襟怀。

  [译文]

空旷的群山沐浴了一场新雨,夜晚降临使人感到已是初秋。

皎皎明月从松隙间洒下清光,清清泉水在山石上淙淙淌流。

竹林喧响知是洗衣姑娘归来,莲叶轻摇想是上游荡下轻舟。

春日的芳菲不妨任随它消歇,秋天的山中王孙自可以久留。

  [作者介绍]

王维(701年-761年,一说699年—761年),字摩诘,汉族,原籍祁(今属山西),其父迁居蒲州(治今山西永济),遂为河东人。唐朝诗人,有“诗佛”之称。苏轼评价其:“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开元九年(721年)中进士,任太乐丞。累官至给事中。安禄山叛军陷长安时曾受职,乱平后,降为太子中允。后官至尚书右丞,故亦称王右丞。晚年居蓝田辋川,过着亦官亦隐的优游生活。诗与孟浩然齐名,并称“王孟”。王维是盛唐诗人的代表,前期写过一些以边塞题材的诗篇,但其作品最主要的则为山水诗,通过田园山水的描绘,宣扬隐士生活和佛教禅理;体物精细,状写传神,有独特成就。兼通音乐,工书画。有《王右丞集》。今存诗400余首,重要诗作有《相思》《山居秋暝》等。王维精通佛学,受禅宗影响很大。佛教有一部《维摩诘经》,是王维名和字的由来。王维诗书画都很有名,非常多才多艺,音乐也很精通。

赏析

这首诗写初秋时节山居所见雨后黄昏的景色,当是王维隐居终南山下辋川别业(别墅)时所作。

整体赏析

这首诗为山水名篇,于诗情画意之中寄托着诗人高洁的情怀和对理想境界的追求。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诗中明确写有浣女渔舟,诗人却下笔说是“空山”。这是因为山中树木繁茂,掩盖了人们活动的痕迹,正所谓“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鹿柴》)。由于这里人迹罕至,“峡里谁知有人来,世中遥望空云山”(《桃源行》),自然不知山中有人来了。“空山”两字点出此外有如世外桃源,山雨初霁,万物为之一新,又是初秋的傍晚,空气之清新,景色之美妙,可以想见。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天色已暝,却有皓月当空;群芳已谢,却有青松如盖。山泉清冽,淙淙流泻于山石之上,有如一条洁白无瑕的素练,在月光下闪闪发光,生动表现了幽清明净的自然美。王维的《济上四贤咏》曾经赞叹两位贤士的高尚情操,谓其“息阴无恶木,饮水必清源”。诗人自己也是这种心志高洁的人,他曾说:“宁息野树林,宁饮涧水流,不用坐梁肉,崎岖见王侯。”(《献始兴公》)这月下青松和石上清泉,正是他所追求的理想境界。这两句写景如画,随意洒脱,毫不着力。像这样又动人又自然的写景,达到了艺术上炉火纯青的地步,的确非一般人所能学到。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竹林里传来了一阵阵歌声笑语,那是一些天真无邪的姑娘洗罢衣服笑逐着归来了;亭亭玉立的荷叶纷纷向两旁披分,掀翻了无数珍珠般晶莹的水珠,那是顺流而下的渔舟划破了荷塘月色的宁静。在这青松明月之下,在这翠竹青莲之中,生活着这样无忧无虑、勤劳善良的人们。这纯洁美好的生活图景,反映了诗人过安静纯朴生活的理想,同时也从反面衬托出他对污浊官场的厌恶。这两句写的很有技巧,而用笔不露痕迹,使人不觉其巧。诗人先写“竹喧”“莲动”,因为浣女隐在竹林之中,渔舟被莲叶遮蔽,起初未见,等到听到竹林喧声,看到莲叶纷披,才发现浣女、莲舟。这样写更富有真情实感,更富有诗意。

诗的中间两联同是写景,而各有侧重。颔联侧重写物,以物芳而明志洁;颈联侧重写人,以人和而望政通。同时,二者又互为补充,泉水、青松、翠竹、青莲,可以说都是诗人高尚情操的写照,都是诗人理想境界的环境烘托。

既然诗人是那样地高洁,而他在那貌似“空山”之中又找到了一个称心的世外桃源,所以就情不自禁地说:“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本来,《楚辞·招隐士》说:“王孙兮归来,山中兮不可久留!”诗人的体会恰好相反,他觉得“山中”比“朝中”好,洁净纯朴,可以远离官场而洁身自好,所以就决然归隐了。

这首诗一个重要的艺术手法,是以自然美来表现诗人的人格美和一种理想中的社会之美。表面看来,这首诗只是用“赋”的方法模山范水,对景物作细致感人的刻画,实际上通篇都是比兴。诗人通过对山水的描绘寄慨言志,含蕴丰富,耐人寻味。

名家点评

《王孟诗评》:总无可点,自是好。

《增订评注唐诗正声》:郭云:色韵清绝。

《唐诗归》:谭云:说偈(“明月”二句下)。钟云:“竹暄”、“莲动”细极!静极!

《唐诗解》:雅淡中有致趣。结用楚辞化。

《唐诗选脉会通评林》:周珽曰:月从松间照来,泉由石上流出,极清极淡,所谓洞口胡麻,非复俗指可染者。“浣女”、“渔舟”,秋晚情景;“归”字、“下”字,句眼大妙;而“喧”、“动”二字属之“竹”、“莲”,更奇入神。

《唐诗评选》:凡使皆新,此右丞之似储者。颔联同用,力求切押。

《唐诗矩》:尾联见意格。右丞本从工丽入,晚岁加以平淡,遂到天成,如“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此非复食烟火人能道者。今人不察其渐老渐熟乃造平淡之故,一落笔便想作此等语,以为吾以王、孟为宗,其流弊可胜道哉!

《历代诗法》:天光工影,无复人工。

《唐贤三昧集笺注》:写景太多,非其至者。顾云:翻案“春草年年绿,王孙归不归”句,谓岂必春草思归。“随意”字着“秋”,“留”字着“山居”,澹适。

《说诗晬语》:中二联不宜纯乎写景。如“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景象虽工,讵为模楷?

《茧斋诗谈》:“空山”两句,起法高洁,带得通篇俱好。

《闻鹤轩初盛唐近体读本》:陈德公曰:三四极直置,而清寒欲溢,遂使起二句顿增生致,不见为率。五六加婉琢矣。评:三四佳在景耳,景佳则语虽率直,不伤于浅。然人人有此景。人人不能言之,以是知修辞之不可废也。梅坤承曰:语语作致,三四是其自然本色。

《唐贤清雅集》:语气若不经意,看其结体下字何等老洁,切勿顺口读过。

《唐诗合选详解》:王翼云曰:前是写山居秋瞑之景,后入事言情,而不欲仕宦之意可见。

《唐宋诗举要》:随意挥写,得大自在。

佚名

赏析

王维《山居秋暝》是山水田园诗的代表作之一,它唱出了隐居者的恋歌。全诗描绘了秋雨初晴后傍晚时分山村的旖旎风光和山居村民的淳朴风尚,表现了诗人寄情山水田园,对隐居生活怡然自得的满足心情。诗的开头两句“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是诗人用大手笔勾画的雨后山村的自然画卷。其清新、宁静,淡远之境如在目前。

一个“空”字,渲染出天高云淡,万物空灵之美。诗人隐居于此是何等的闲适,如此描绘山水田园之典型环境流露出诗人的喜爱之情。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薄暮之景,山雨初霁,幽静闲适,清新宜人。

被雨水洗涤后的松林,一尘不染,青翠欲滴;山石显得格外晶莹、剔透新亮;就连月光也像被洗过一样,极其明亮皎洁;山雨汇成的股股清泉顿时流淌于拾级而上的石板上,又顺着山涧蜿蜒而下,发出淙淙的清脆悦耳的欢唱,好似宛转的“小夜曲”奏鸣。

“照”与“流”,一上一下,一静一动,静中有动,动中有静,仿佛让人感受到大自然的脉搏在跳动。此时此刻诗人也仿佛觉得自己也被洗净了一般,自然的美与心境的美完全融为一体,创造出如水月镜般不可凑泊的纯美诗境。此种禅意非隐居者莫属。把此联誉为“诗中有画”的典范之秀句。

佚名

赏析

王维的五律——《山居秋暝》: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先说题目吧,《山居秋暝》四个字,也是四个元素:山就是山,它不是海,不是村庄,也不是朝廷;居是住啊,不是周末去爬山,也不是旅行走过山路,而是就住在山里;秋是秋天,不是溽暑的夏日,不是寒冷的冬天,而是“已凉天气未寒时”;暝呢,是薄暮时分,不是白天,也不是黑夜,而是白天和黑夜的交界处,这边刚刚红日西垂,那边已经月上东山。这四个元素都要写到,怎么写呢?先看首联: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这一联写初秋,写得真是恰如其分。咱们都知道,在黄河流域,刚进入秋天的时候,天儿还相当热,人称“秋老虎”嘛,但是,只要下过一场雨,马上就会有丝丝凉意,所谓“一场秋雨一场寒”,就是这个道理。而且秋天的温差也变大了,白天虽然暑热依旧,但是晚上却会有凉风渐生。这都是我们北方人最熟悉的季节特点,王维一联诗全都表达了出来。

但是光有时令感还不够啊,更重要的是这一联内蕴的美感。空山是什么山哪?是空无一人的山吗?当然不是,最起码诗人就在山里嘛,何况后面还有浣女和渔舟。所谓“空山”,不在浪无人踪,而在于远离尘嚣,这样的山,原本就是王维的心头挚爱。除了“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他不是还写过“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嘛,那是隐士之山哪。其实他还写过“峡里谁知有人事,世上遥望空云山”,那是写神仙之山,这都是空山自带的禅意。那“新雨”呢?所谓“新雨”就是刚刚下过的雨。空山本来就是世外桃源了,再加上新雨洗涤,更加空明澄澈。那要是再加上“晚”和“秋”这两个元素呢?相对于白天的热闹,傍晚有幽静之美;相对于春夏的缤纷,秋天有俭静之美。在一年的这个时节,在一天的这个时段,在一座远离尘世的空山之中,在一场涤荡万物的新雨之后,诗人的内心是和空气一样透明,和空山一样宁静的,在这样的心境之下,他举目望去,会看到什么呢?看颔联: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月下松林,石上清流,这是一幅多美又多高洁的图画呀!美,我们都知道,高洁在哪啊?明月呀,她不是熠熠生辉的太阳,松林也不是招蜂引蝶的桃李,但是当白天过去,夜晚来临的时候,月亮会冉冉上升,洒下清辉。当春夏过去、红消翠减的时候,松树还依然故我,青翠如盖。“明月松间照”,这多像两个与世无争却又自由品格的君子在交相辉映啊。那“清泉石上流”呢?泉水是清澈见底的,它不在泥土中穿行,而是淙淙流泻于山石之上,那山石被泉水冲刷,自然也是一尘不染。所以说“明月松间照”是高洁映照着高洁,而“清泉石上流”则是清洁呼应着清洁。

这是在写景吗?当然是的,而且写得层次分明,高处的月亮、中间的松树、底下的山石和泉水,都那么清静绝伦、超凡脱俗。但是它又不仅仅是在写景色,因为中国从《离骚》开始就有以香草美人儿比赋仁人志士的传统,司马迁的《史记》评价屈原不就讲“其志洁,故其称物芳”吗?这月下青松、石上清泉不也正是王维的精神追求和人格写照吗?咱们之前一直讲,律诗讲究起承转合。首联是起,写整个秋山,颔联是承,写具体的景致,那接下来颈联该转了,转到哪儿呢?由风景转到人,也由静转到动了: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竹林深处,传来一阵欢声笑语,让我们知道那是洗衣服的姑娘们回来了;田田的莲叶,忽然向两边分开,让我们知道原来捕鱼的小船正顺流而下,这真是至善至美的田园牧歌啊!从陶渊明的《桃花源记》开始,一代代文人都在书写着他们心中的世外桃源,这桃花源里不仅要有“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更要有“黄发垂髫,怡然自乐”吧?天人合一,政通人和,这才是中国人推崇的理想社会。这观念并不特别新鲜,但难得的是诗人把它写得如此漂亮。我们刚刚说这一联是写人的,可是你看,人正面出现了吗?没有啊。那浣纱的女子还藏在竹林里,我们能听到的只有她的朗朗的笑声;那打鱼的渔夫还藏在荷塘里,我们能看见的只有荷叶的摇动。整幅画面里并没有人,但是谁都明白,这里充满了人的气息、人的欢乐,这是何等含蓄、何等空灵的意境啊!山里的明月、清溪是清静高洁的,山里的浣女、渔夫是淳朴快乐的,山的品格和诗人的品格相互呼应,让诗人找到了自己的精神归宿,这样一来,尾联儿也就顺理成章了: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这句话来自于哪儿啊?来自于《楚辞·招隐士》。《招隐士》里有两句话:第一句话,“王孙游兮不归,春草生兮萋萋”;还有一句,“王孙兮归来,山中兮不可久留”。王维是把这两句诗放在一起,然后呢,反其道而行之。《招隐士》不是说“王孙不归,春草萋萋”吗?李白最崇拜的诗人谢朓,还根据这个主题写过一首小诗,就叫《王孙游》,怎么写的呢?“绿草蔓如丝,杂树红英发。无论君不归,君归芳已歇”。仿佛春花一落、春芳一歇,所有的美就都不复存在了,可是王维不这么想,他说“随意春芳歇”,山中秋色已经如此迷人了,那么春芳消歇又算得了什么呢,这是第一句。

那《招隐士》不是还说“山中不可久留”嘛,仿佛山中不足以容纳贤才,隐士必须出山效力,可是王维也不同意,他说“山中自可留”,山中的生活才是诗人真正赞叹也真正向往的生活,那么为什么不可以留下来了呢?杜甫也说过呀,“在山泉水清,出山泉水浊”是荣耀,更是束缚啊。深陷其中,谁能保证自己的清白呢?王维素有禅心,早已淡泊名利。既然如此,何不归隐山中,享受这难得的“山居秋暝”呢?所以最后这首诗就落在这句话上:“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那你再通篇看下来,这首诗写得如诗如画,自然之美、人格之美和社会风情之美高度统一,让读诗的人都和王维一起产生了出尘之想,这大概就是王维作为“诗佛”的魅力吧。再读一遍:

空山新雨后, 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 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 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 王孙自可留。

佚名

赏析

“空山”体现出一种远离世俗,好似陶渊明下的世外桃源,加上晚来的秋雨给山添上了一丝的清新,万物一新,空气清新;“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皎洁的月光透过郁郁葱葱的松叶上,淙淙的流水在山石间流淌,像一条白色的素锦,闪闪发光,清新宁静中体现出一丝的生机,感受到万物生机,体现出一种“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诗境。“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意思是以诗为主体,吸收画的某些因素,融入诗的意境,究其这一原因是因为王维是一个文学家,同时也是一个画家,诗人对山水田园的热爱,佛学思想在诗歌上的表现。王维被称为被誉为“一代文宗”,也是中国文学史上唯一一个被誉为“诗佛”的人。 

佚名

赏析

诗言志。王维作为唐代山水田园诗派的代表人物,这首《山居秋暝》写诗人闲适的与自然相伴的隐居生活,被宋代苏东坡誉为“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王维这个人,多才多艺。他不仅工诗善画,而且在音乐和书法上也有独特的成就。一般来说,在多个领域却颇有造诣的人都是不甘寂寞的人。

读王维的山水田园诗,能感受到他寄情山水的真正用意不是融入其中,而是借景抒情,以此平息心中的那一份莽撞和不安。他写自然的清丽也好,通秀也好,幽雅也好,总是在平静中有声响。他是一个善于造势的人。不能说这是他的大缺点,但至少我不欣赏。

人们常说“大隐隐于世,小隐隐于山林”,王维的山水田园诗印证了他心气浮躁人格浅薄的一面。实际上,王维的人生败笔很多,我们不是批评家,也没有资格指责,只是就诗论人遣字排情而已。

王维属于少年得志的那种,二十一岁就高中进士。后因事被贬,玄宗朝被任为右拾遗,安史之乱被俘后政治失节接受伪职,后在蓝田别墅过着悠闲的生活,拜佛念经。唐肃宗时又升为尚书右丞。人生的起落之间,王维都没有轻言放弃,但其操守实在不敢恭维。因此我认为王维的山水田园诗可以入眼入耳,却不能入心,属于“假唱”之列。   

而李白作为浪漫主义的诗歌才俊,不为写景状物而悲情,诗歌直接抵达心灵,如甘醇老酒一剑封喉,因为缺少了修饰和包装,反而比王维要自然深刻得多。这是我个人的品味,绝不带人身攻击。

你看他写《独坐敬亭山》: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我们仰慕这样的意境:鸟都飞得没有了踪迹,天上的孤云也独自悠闲地飘去,只有山和人相互注视,谁也不厌烦。诗中没有一点杂音,但诗人绝不寂寞,人与山的对话,不是任何人都能听得懂的。

这是心灵的相互欣赏,这是知己间的惺惺相惜。鸟儿看不懂,飞走了;云儿听不懂,飘去了。真正的心灵交流,是不需要打扰的。什么时候我们能修炼到能与山对话,让自然之声为我们闭嘴,这是多么难以抵达的境界啊!   

王维浮躁,李白深沉,柳宗元就是有些孤傲清高。一首《江雪》写得寒意凛然: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诗里没有声音,倒是安静得很,可静得有些令人窒息。人与自然完全没有交流,好像专为赌气而来。

在遣字上尤为阴冷:鸟飞为“绝”,人踪为“灭”。与李白的前诗比起来,鸟飞为“尽”,云去为“闲”。一死一活,一静一动,给人巨大的心理落差。全诗20个字,每两句首尾相连就是“千万灭绝”,“孤独雪翁”,这是一种多么悲观的情怀呢,但愿只是我个人在这里断句,妄加猜测而已。   

其实选择什么样的人生,都没有错。既然人生有得选择,这选择就值得尊重。我想说的是,最好不要为人生的选择披上虚假的外衣,否则你的诗会出卖你的内心。既然要好好活,那就有话好好说,谁也别无病呻吟自命清高,就象李商隐在《乐游原》中写道: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我们不拒绝真实的情感,就象哪怕是最后一抹夕阳,也会带给人类应有的温暖。

佚名


《山居秋暝》   [盛唐·王维·五律]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空旷的群山沐浴了一场新雨,夜晚降临,空气凉爽,仿佛已经到了秋天。

空山:空旷,空寂的山野。新:刚刚。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皎皎明月从松隙间洒下清光,清清泉水在山石上淙淙淌流。

清泉石上流:写的正是雨后的景色。

竹喧归浣(huàn)女,莲动下渔舟。

竹林喧响知是洗衣姑娘归来,莲叶轻摇想是上游荡下轻舟。

竹喧:竹林中笑语喧哗。喧:喧哗,这里指竹叶发出沙沙声响。浣女:洗衣服的姑娘。浣:洗涤衣物。

随意春芳歇(xiē),王孙自可留。

春日的芳菲不妨任随它消歇,秋天的山中王孙自可以久留。

随意:任凭。春芳:春天的花草。歇:消散,消失。王孙:原指贵族子弟,后来也泛指隐居的人。留:居。

山居秋暝》,这首诗写初秋时节山居所见雨后黄昏的景色,当是王维隐居终南山下辋川别业(别墅)时所作。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空旷的群山沐浴了一场新雨,夜晚降临,空气凉爽,仿佛已经到了秋天。

首联点出时间、地点。

但其实,诗人所用的“空”字与其说是指“空旷“,不如说是“空灵”。窃以为,这才符合诗人的本意。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皎皎明月从松隙间洒下清光,清清泉水在山石上淙淙淌流。

颌联是通俗易懂的对偶句。可是写得尤其是美。将雨后傍晚的终南山景犹如一幅中国画一般描绘出来,空灵、清秀、简洁、高雅、幽静。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竹林喧响知是洗衣姑娘归来,莲叶轻摇想是上游荡下轻舟。

浣:洗涤衣物。

忽然在此时,竹林间传来喧哗声,打破了林中的宁静。原来,是浣女夜归。

这句颈联也是一句对偶句。将诗画“动静”结合了起来,将“空灵幽静”与“活泼轻盈”结合了起来,将山林的“生机”与少女的“生气”结合起来。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春日的芳菲不妨任随它消歇,秋天的山中王孙自可以久留。

随意:任凭。春芳:春天的花草。歇:消散,消失。王孙:原指贵族子弟,后来也泛指隐居的人。此句典故来自于《楚辞·招隐士》。《招隐士》里有两句话:第一句话,“王孙游兮不归,春草生兮萋萋”;还有一句,“王孙兮归来,山中兮不可久留”。

诗人尾联通过雨后空山山居秋暝的描写,实际上抒发了此间山中的美好,隐居生活的惬意。

山居秋暝》是唐代诗人王维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

此诗描绘了山中秋雨过后傍晚时分的幽美风光和山村浣女的活泼灵动,表现了诗人寄情山水田园并对隐居生活怡然自得的满足心情。

这首《山居秋暝》写诗人闲适的与自然相伴的隐居生活,被宋代苏东坡誉为“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点击辑期图标,畅游古诗文世界。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唐詩解讀】王维《山居秋暝》
山居秋暝赏析
诗中有画 恬静优美——王维《山居秋暝》赏析
蒙曼解读王维《山居秋暝》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山居秋暝》王维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