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极寒、污染、死亡,一个地球最北端城市的日常

世界第七大污染城市,世界最冷城市之一,北极圈内第二大城市,俄罗斯最富有的城市,这些名号都属于一个地方——诺里尔斯克。

除了严重的环境污染,偏僻的地理位置和苦寒的天气也为诺里尔斯克增添了几分世界尽头的冷酷感。

有人说这是一座不适合生活的城市,但诺里尔斯克的17万居民沉默不语却日复一日地用自己的方式诠释着生命在极端环境下的顽强。


两名诺里尔斯克男子坐在一处空地上。


//


从高空俯瞰,诺里尔斯克处于与世隔绝的状态。与城市相连的道路只能通往附近的居民点,要想前往其他大城市,只能先乘两千公里的车赶到叶尼塞河或者搭乘飞机。恶劣的气候和飓风常会导致当地唯一一座机场无法正常运转。


除了地理位置和气候条件的影响,诺里尔斯克的孤绝感也不乏政治因素。作为俄罗斯的保密行政区,只有俄罗斯籍人和白俄罗斯的公民能随意出入这里,其他外国人必须凭特殊邀请才能进入城市。


高空俯视泰梅尔半岛。


20世纪初,诺里尔斯克开始以矿业城市的身份崛起在西伯利亚平原上。一支地理勘探队在这里发现了世界上最大的镍铜钴等有机金属矿床。1936年,苏联开始在此地修建有色金属冶炼工厂。

如今整个城市被简单地分割成居民区和工业区两个部分。高耸的烟囱,昼夜不停的矿场和金属冶炼公司成了诺里尔斯克的象征。


一辆巴士穿过诺尔里斯克的工业区。


一名女性乘坐大巴穿过诺里尔斯克工业园区。


每年,当地有机金属冶炼企业释放大约2百万吨的废气进入大气中,其中98%是二氧化硫。城市周围的冻土层,很久之前就已寸草不生,数千万公顷的苔原遭到破坏,只剩下沙尘和毒烟笼罩着城市的上空。垂死的树木,散发着恶臭的河流,废弃的工业设备,整座城市的色调是灰色的。


重金属的冶炼导致当地方圆30km内寸草不生, 侥幸生长的蘑菇和浆果都无法食用,充满剧毒。



诺里尔斯克附近。山脚下,荒凉的平原上一棵濒死的树。


在诺里尔斯克有三家大型金属冶炼公司,它们成“三角形”分布在城郊。

一年四季,无论风向哪个方向吹,烟尘都弥漫在城市之中。到了夏天,高温阻碍了烟尘的挥发, 空气污染情况会更加严重。


一名诺尔里斯克女性戴着口罩站在大街上。


长期的空气污染对当地人健康造成了极大损害,轻则消化系统紊乱、过敏、哮喘,重则罹患肺癌、血癌、心脑血管疾病等。据有关数据统计,诺尔里斯克人患上癌症的可能性是其他地区的两倍。这里的人比俄罗斯其他城市的人平均少活十年。


亚历山大是一名卡车司机,他一生都没有离开过诺里尔斯克。身患食管癌的他在拍下这张照片后的第二天就去世了。


亚历山大躺在病床前。



诺里尔斯克镍公司(Norilsk Nickel)是全球最大的镍和钯金属生产商。紧随最早建厂(1942年)的Nadejda在(直译为希望)金属冶炼公司之后投产。当地百分之五十六的居民都工作在金属冶炼企业。仅诺里尔斯克镍公司一家的全年产值占俄罗斯GDP的1.9%,这令诺尔里斯克成为俄罗斯最富有的城市。


一名工人站在诺尔里斯克镍公司的一间工厂内,一边工作一边用管子呼吸新鲜的空气。由于金属冶炼过程中会产生大量有毒气体,工人不得不利用这种方式保护自己。


除了有机金属冶炼企业,诺尔里斯克还有六家地下矿场,一家露天采矿场。这七家工厂以镍、铜、钯、金等稀有金属为主要采矿目标。地下矿场总长度有800千米,深度则从450千米到2050千米不等。


矿场也好金属冶炼企业也罢,在诺里尔斯克,一周七天,每天二十四小时,工厂都要不间断运行。


工人们三天一倒班。从早班轮换成晚班时,可获得一天的休息时间。


夜晚,露天矿场开采现场。



诺尔里斯克矿工们正在下矿。


//


工作之余,诺里尔斯克人的娱乐活动不多,打牌,抽烟,喝酒是最常见的室内活动。艰苦的工作条件为当地矿工赢得了一项福利——每年九十天的超长假期和提早退休的可能。(诺里克尔斯的人们一般在45岁离开工作岗位)


结束工作后,在诺里尔斯克镍金属工厂的工人们围坐在一起,玩起了多米诺骨牌。这是为数不多的娱乐活动,更多时候,人们只是围坐在一起抽烟喝酒聊天。


受气候和矿业的双重影响,城市方圆30千米内没有绿色植被,也找不到一个叫得出名字的室外休闲场所。



诺里尔斯克工业区内。


自然景观的匮乏令当地人对自然充满向往。


城市居民喜欢在家中种植绿植,走进家中就像走进了一个人工花园。室外的荒凉消失了,满目的绿色能给诺里尔斯克人些许慰藉。


一个男人在家中公寓浇灌植物。


还有的人喜欢在露台上晒日光浴,想象自己身处海边的沙滩上。


一名中年男子在公寓天台上晒日光浴。


其实早在上个世纪三四十年代的城市规划方案中,诺里尔斯克公园的地址一早就被确定了(位于住宅区和工业区的连接处)。


但由于工厂不断扩张,政府经费紧张等等问题,诺里尔斯克的公园计划一直被搁置到现在。



在工业区和住宅区连接处,有一片废弃的空地,很多工业废料,垃圾,废弃的汽车等都堆放在这里。


//


诺里尔斯克的城市规划历史可以上溯至1940年。


被囚禁在古拉格的建筑师们蜷缩在阴暗潮湿的劳改营之中,把一生的建筑理想倾注于此。在当地图书馆工作的塔季扬娜·拉乌璐申娜(Tatyana Lavrushina)说,“我的祖父是这座新城中首批住宅的建设者。他是一名建筑师,被从列宁格勒派到这里工作,这也是市中心街道与涅瓦大街很像的原因。”


冬夜的诺尔里斯克,塔季扬娜·拉乌璐申娜正在赶回家中。


诺里尔斯克夜景。


但这些设计师们大概不会想到,如同积木玩具般亮丽的彩色建筑竟成了这座灰暗城市的别样注脚。


为了减少恶劣的气候条件(狂风,酷寒,暴风雪等)对当地居民的影响,设计师把建筑聚拢在一起构成社区的样态。建筑与建筑之间只留下狭窄的甬道,以确保空气流通。



诺里尔斯克的居民楼。


除了设计师,城市建设更离不开工人们。苏联政府从诺里尔斯克郊区的几间监狱内征调了大量劳工建设城市。



诺里尔斯克郊区的废弃监狱(Kalargon监狱)内,这座监狱建设于1953年。


Anna Vasilievna Bigus快90岁了。19岁那年,她离开了家乡,被劳改营派到诺里尔斯克,然后就再也没有离开过这里。


“在这里,我只有靠唱歌来换取快乐。我和孩子们每天都在唱。这是我们生活下去的勇气。”

后来安娜的女儿成了音乐教师,孙子孙女们则在歌剧院工作。


Anna Vasilievna Bigus,手拿自己年轻时候的照片。


1935年到1956年,像安娜一样被征调过来的有近五万名囚犯,其中有近两万名囚犯因无法忍受繁重的劳动和苦寒的天气而死亡。直到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末,仍有数目不详的囚犯继续在矿区工作。当初为了吸引工人,厂方许诺的免费住宿,随着经济的衰落,也中途取消了。


废弃的工人宿舍。


//


辛苦建城已成往事,如今的诺里尔斯克城市面临着新的挑战。在全球变暖和矿业污染的影响下,这座城市迎来了基础设施危机。


由于诺里尔斯克的大部分建筑物都建在永久冻土层上。近几年,冻土融化速度的加快令许多建筑物成了摇摇欲坠的危楼。


寒冷的夜晚,气温低至零下二十度,一辆推土机正准备拆除了一幢建筑物。 


不断消融的冻土还侵蚀着下水管道和暖气管道,破裂,泄露的情况屡见不鲜。每到冬天泄露的污水凝固在废弃的建筑物中,地面上冻得结了冰。穿堂风吹过空荡荡地楼房。


废弃建筑物内部。


//


诺里尔斯克有着世界上最冷的冬天,最低温度可达零下55度,持续九个月的寒冬将人们的生活范围限制在室内。



冬天来临时,孩子和母亲在家中客厅内。


如果想在冬天出城绝对不是件容易事儿。诺里尔斯克的客车们在冬季会组成车队,结伴而行。在暴风雪期间,一支车队必须至少包括15—20辆大巴才安全。尤其在驶过苔原地带时,翻车、抛锚等现象很可能发生,司机们必须十分小心。一旦事故出现,乘客们会被疏散到另一个巴士上。整个冬季,诺尔里斯克最多发出3支车队。


一辆车队正在出城。


从11月末到1月,诺里尔斯克会经历两个月的极夜。长时间看不到阳光很容易引起人体褪黑激素分泌异常以及生物钟的紊乱。深度睡眠的丧失,疲劳,抑郁等现象都困扰着当地居民。


诺里尔斯克人选择尽量把自己暴露在明亮的灯光之中,用这种方式来抵抗疾病的侵扰。上个世纪50年代,光疗十分受欢迎。学校的孩子们每到冬天都会定期接受UV灯打造的“日光浴”。


如今,日光浴室在当地十分常见,它们价格实惠且十分便捷,深受诺尔里斯克人的欢迎。


诺里尔斯克的“日光浴室”。


如何在长达九个月的寒冬中保护孩子们不受寒也是一件大事。


诺尔里斯克的各大幼儿园都配有一台特殊的设备,用来测量室外温度和风速。如果气候条件太过恶劣,孩子们就会被禁止出门。有时候孩子们不得不连续几个月待在室内不能进行室外活动。



幼儿园内的测量装备。


为了弥补孩子们冬季无法室外活动的遗憾。诺里尔斯克的校园内部都会留出很大一部分空间。在空荡的走廊内,孩子们赛跑,骑单车,做一些简单的运动。


诺里尔斯克一间校园内,孩子们在做运动。


一年有280天寒冷天气,130天暴风雪被笼罩,恶劣的气候条件令诺里尔斯克的居民们对运动抱有不竭的热情。游泳池,体育馆,室内足球场,溜冰场等在当地都很常见。很多俄罗斯体操明星和游泳健将都来自诺里尔斯克。


如果暴风雪来袭,温度低至零下三十度,学校会发出“Aktirovka”的指令。这意味着,因天气的缘故,孩子们可以不用去学校上课而是待在家中自习。老师会通过短信方式将家庭作业分发下来。每到冬天,Aktirovka最少持续一周。


两个女孩在家中上“音乐课”——一个在拉小提琴,一个在弹电子琴。


与小孩子将户外活动移至室内不同,诺里尔斯克的成年人们在冬季选择集体冬泳来保持健康。


“Walrus”冬泳俱乐部在当地颇具影响力。即使气温下降到零下40度,俱乐部的成员们也会结伴冬泳。在穿凿好冰面,尽情游泳之后,他们会在附近工厂提供的桑拿房内暖暖身子。


正在冬泳的一群男女。


//


或许是冬季过分漫长的缘故,诺里尔斯克人对季节的变化格外敏感。


当春天来临之时,一场盛大的庆祝节日——洗礼节也开始了。在洗礼节的很多习俗中都隐含着冬去春来的喜悦之情以及对太阳,对温暖的渴望。


俄罗斯洗礼节上,人们燃烧稻草人庆祝春天的来临。


而初夏时,诺里尔斯克人还会举办一场为期三天的大型宴会。人们聚在一起,赛龙舟,爬山,举行各式各样的比赛,为了庆贺太阳的升起。参赛的每一支队伍都统一着装,唱着圣歌,喊着自己队伍的口号。


一支名叫时代先锋的小队聚在一起享用早餐,他们参加的比赛马上要开始了。


初夏的欢宴结束不久,五月末开始,诺里尔斯克将迎来45天的极昼。和极夜一样,极昼很容易造成人体生物钟紊乱。但诺尔里斯克人已经习惯了。当地的很多楼房一般都不搭配百叶窗,居民们在劳累的工作之后,能不在意光线的侵扰,倒头就睡。只有很少一部分公寓才配备厚重的窗帘遮挡光线。


正在休息的工人。


凌晨三点,正是城市入眠之时,但由于极昼现象,太阳一直都未从诺里尔斯克的上空落下。汽车停靠在路边,整个城市安静得像一座鬼城。


凌晨三点的诺里尔斯克街景。


//


夏天大概是诺里尔斯克人最喜欢的季节,宜人的温度和明媚的阳光是当地居民的最爱,他们抓紧一切机会待在户外,有时候午夜了也在户外散步。


聚餐烧烤也是颇受欢迎的娱乐活动。诺里尔斯克的老人们在极昼来临时会在城市附近的湖畔举办多场烧烤聚会。这是一整年最热的一段时光,气温会达到25度甚至30度。


极昼,路上。


Dolgoe湖附近,一群老人围坐在一起聚餐。


夏天的幼儿园的孩子们赤裸着身体做体育运动。为了让孩子们更好地适应冬天的极寒天气,夏天里这种运动必不可少。



年轻人们的消夏方式则是夜店舞会。诺里尔斯克的Mechanika 舞会,每个月举办一次,是当地年轻人为数不多的社交活动之一。


Mechanika 夜店舞会上。


但再喧嚣的鼓点,再潮的音乐也无法抹去当地年轻人的心头的孤绝感,他们认为自己的家乡生活环境恶劣,缺乏工作机会,想尽一切办法去陆地(诺里尔斯克人将俄罗斯的其他地方称作大陆(the continent )工作。


一批一批年轻人走出去了就不愿再回家。


两名无所事事的待业青年游荡在工厂附近。



“我们只有在休假的时候才会离开诺里尔斯克”,马克西姆·克留科夫(Maxim Kryukov)抱怨道,“这就是为什么我和妻子高中毕业后去圣彼得堡读书的原因,我们希望能将青春挥洒在大城市”。


然而,在圣彼得堡生活7年后,马克西姆夫妇又回到诺里尔斯克。目前,两人在诺里尔斯克镍公司工作,有一个女儿。“说白了,还是为了钱吧。我得到一个好的职位,这份工作可以让我们在几年后在圣彼得堡买一所房子,然后继续在那里生活”,他解释道。


马克西姆·克留科夫(Maxim Kryukov)走在上班的路上。


-THE  END-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最寒冷城市诺里尔斯克的公共交通
这里全年90天假期,45岁就能退休,冬天
俄罗斯镍都今昔
最压抑城市:污染严重到六月飞雪七月酸雨,45岁强制退休
生活在世界尽头:诺里尔斯克(Norilsk)每年极夜两个月极冷零下55度
揭秘全球最北城市生活:房屋内结满冰 寿命少10年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