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怎样识别伪中医

伪中医一般有如下特征:
1
:不说行话。
大凡受过系统教育的中医(无论学院还是师承),一般在解释病情时,都是行话连篇,伪中医解释时,往往就是一个单纯的概念,如不是寒,就是热,要么就是虚,反复就是这几个字,所有的病都用这些来解释,看问题很单纯,这是因为他的知识面太狭隘所致。
2
:逻辑思维。
伪中医的逻辑思维多不严密。因为没有受过正规的训练,所以在谈论相关内容的时候,往往东一句,西一句,前天说的内容往往就和今天的内容互相矛盾,因为对很多的问题的认识仅仅是初级阶段的原因,所以有时候很难自圆其说,自相矛盾。
3
:辨证论治。
伪中医这个是根本不懂的,主要表现在:开方的药物基本一样,辨别症候基本一样,男女老幼的处方基本一样,不分地域气候的差异处方基本一样,体质好坏,不闻不问,处方基本一样。
如辨别外感病,统统都是外寒,内科疾病统统都是内寒,妇科统统都说宫寒,腹泻统统都是脾寒,阳痿统统都是肾阳虚,有热统统都是真寒假热(无论你多大的热,统统都是假的,哪怕满嘴大燎泡,也是假热,可能只有烫伤才是真热)食疗方统统都是一样.......约言之,就是用一种方法来涵盖一大批症候群。
4
:理论怪异。
如越是发烧,越用附子,越是发烧,主张患者不要退烧,要继续烧,烧去体内的寒气。
夫妻之间不主张房事,认为那要遭报应。手淫统统都是淫贼在作怪,无论吃药有何反应,统统都定义为排病反应:排除体内寒气(从来不排热气,都是寒气)......
5
:利用迷信。
往往是披上佛教的外衣,来拉拢腐蚀群众,你为何有病?原因在于你前世造孽,你的病为何吃药没好?主要是业太深,修炼还没到家。如肾虚的患者如果是吃了半年的中药,哪怕就是一次房事,则前功尽弃,等于白吃。脾虚的患者,如果在吃姜附热药的过程中,即便吃了一个苹果,那也是前功尽弃。吃药反应太大,你应该坚持继续吃药,往往是越大越好,如果你坚持不了,你所有因为吃药而带来的不良问题的责任都在你:你没能继续排病......总之,他永远都是对的,你永远都是错的

如何鉴别劣质中医?
有的医生,医术平平,虽然也是医生(三证齐全)但是,如果择医不当,也很烦恼。
1
:一般的外感病,如果看中医前,没有吃过太多的西药或者没有输液,一般是三剂中药内要退烧,三剂之内如果退不了烧,请赶快另寻他医。个别体质差的孩子,可能要慢些,不过即便再慢,三剂之内也多少要有个进步。
2
:咳嗽,一般是两剂左右看出效果(多少要有点反应)四剂之内,一般要见效,四剂后还不见效,说明他辨证不对,别看他什么头衔,年龄,请赶快另寻他医。
3
:一般内伤杂病,大约是五剂左右要有个动静,有的妇科病除外。如常见的慢性胃炎引起的烧心,胃涨......吃药后多少要有点好转才是。五剂之内,吃完平平,趁早还是早换他医。


外感病一般抓药是两剂。内伤一般是三到五剂。

其实无论外感内伤,找新医生看病时,最好就是两付药一看,这样患者可以随时观察疗效,有问题也可以及时反馈,等病情稳定了,可以多拣几付中药

中医之所以没落了,有两个原因。

1,博大精深。

2.缺乏共享精神,利己为中心。

结果导致庸医当道,逐渐离开大道。

中医要求望,闻,问,切。

这一套下来最少一个小时。

望:形,神,色。

闻:呼吸,声音,气味。

问:饮食,起居,大小便,五情。

切:把脉,左右手。

其中望和切是中医精髓,尤其是切脉最难。

中医把脉象细分到28种,好多脉象很容易混淆,要有经验的老中医才能分辨。

脉象说白了是心脏的搏动引起的血供现象。相当于西医的心电图。

但是,中医的切脉几千年前就形成了比较系统的理论。

并且认为五脏六腑的疾病都会体现在脉象上。

所以,高明的医生把脉时间都很长,一般在50-90动之间(正常人一呼吸间脉动四五次)。并且左右手都要脉。

把脉时要求病人放松,手平放在和心脏高度相当位置。保持脉搏自然跳动,不紧张,不恐惧,不喜不悲。

如果遇到好医生给你开了方子,病好了。一定记住改掉不良习惯病才去根。

这才是中医的治本。顺便说句中药一样有毒,只是好医生在用量和中和方面做的比较全面,基本上化掉了

首先我们认为,如果没什么大病,那么选个中规中矩的医生比较合适。
什么叫做中规中矩的医生呢?其实历史上的名医,诊病的话都是望闻问切,开药的话都是不过黄连莲子之类的寻常药物。而且越是名医,诊病越是细致,从细微入手去观察病人的身体,从来不靠神术异能。所以越不出奇,不搞怪的医生,越是可信。也就是中规中矩的医生。
当然不能说能以平常药物治疗复杂疾病的人,都可以叫做好的医生。每个医生善于运用的药物不同,所以方子也就不一样。比如张景岳很会用熟地黄,朱丹溪则很会用黄柏之类的药物。一个医生用药,懂得调配得当,才是好的医生。
有个比较有名的案例,建国初期有个医生,本来不是中医,半路出家,及其喜欢用蜈蚣、蝎子之类的药物。他治好了很多大病,但也造成了很多死伤。而当时政府推崇中医,没有治他,后来政府改革后,给他判了罪,所以说看病选医生,应该注意的是细节,这个医生在民间口碑很好。但在专业角度来看,他绝对不合格。辨别起来也不难,因为他用药的计量都是超出规定很多倍的。
再比如说有的医生治病依附神佛,医者首要的重点是医术,没听说古代哪位名医诊病求神拜佛的。就算是在自己书里给玉皇大帝写信的窦材老师的医案里,都没有类似内容。
这种风气现在也尤为严重。 所以我们说望闻问切是必须做的,虽然时代变了,人身上有很多假象,但面对很多急性病、大病,四诊必须凑齐。
    此外内伤病则必须询问清楚,内伤病大多时候是生活习惯导致的。
历史上的名家们,不问诊的一个都没有,明代有位善于脉法的李中梓,诊脉的技术极高,几乎连你的生活细节都能诊出来。但李中梓老师还是坚持问诊,还在自己的书里强调必须问诊。
因为很多病不问诊是不能找到病根的,比如你家里很潮湿,导致你患了一些疾病,只是诊脉的话,只能知道你是湿气导致的疾病,是无法除根的。还有有些人是饮食导致的疾病,但饮食的种类特殊,比如黑枣什么的,这样在诊脉上就容易出错,这样的案例特别多。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对中医的外感发热,内伤发热的基本认识
周末分享:简易中医四诊之四——脉诊
病因赋白话讲记5
宋兴:非典型性咳嗽诊疗心法
咳嗽中医是如何辨证分型的
中医基础-四端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