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来看看国外的孩子如何画画的(老师、家长都应该读一读)

 

    画画几乎是今天孩子的必修课,但如何让孩子从会画画,到爱画画,从而舒展心灵、提升认知欣赏能力?
说美国孩子都会画画,一点都不夸张。美国孩子上幼儿园时,不学任何外语,不应付加减乘除的题海战术,不背乘法口诀,不考英语单词,主要任务就是玩儿。玩儿什么?在纸上随意涂抹,比如全班孩子画同一幅画,而老师是从来不会说谁画的最好或最像的。
    上了小学,学校里有各种需要展示绘画技艺的作业。即使是在暑假,也有好玩的训练题。比如一个经典的题目叫All About Me(关于我自己),是一个自我介绍的美术题目,让孩子在大展示板上,写出自己的小生平(生日,体重,身高等个人信息),附上相应的照片,然后在边角区域,要用自己的手工画作装饰起来。
    这种训练不局限在美术课本身。从文科到理科,画画无处不在。比如历史作业,小宝有一年的历史作业就是设计一个国家的名字,画出这个国家的国旗,再写出国歌。让一个不存在的国家凭空诞生在孩子们的手中!再看看我们中国孩子是怎么学历史的?总说中国孩子缺乏创造力和想象力,很遗憾地说,中国学校的教学方法确实需要改进。

  

以下是一位华人妈妈的真实分享。
她家大儿子上高中时的一次生物作业,是画出细胞及其内部的立体结构。美国生物老师意在用这种艺术方式,让学生们记下细胞的结构。如果孩子的绘画本领不过硬,要画出色彩斑斓的立体细胞结构,就太难了。小儿子的法语作业,本来就是个语法基本训练,法语老师却独出心裁,让学生们用艺术形式展示语法变化。
  瞧,法语作业也离不开画画啊!
 最近小儿子拿回一个他做的作业,让她再次见识了美国学校潜在的艺术教育。作业要求是:你生命中最重要的事情是什么?是什么让你感到强大和安全?这个作业要求学生又写又画,在列举每个重要的事情之后,老师要求学生把那件重要的事情画出来。就这样,不擅长画画的小儿子非得绞尽脑汁完成老师的作业不可。即使他没有绘画天赋,他也从这样的作业中得到了艺术的训练。
 在纽约的她选修了一门课程叫Art with Young Children(艺术与儿童),刚刚上完,受益匪浅,把以前模模糊糊知道的内容、还有很多不知道的知识都串了起来。
 为了帮助对知识点的理解运用,课堂上,老师还带着她们参观了一家示范幼儿园里的作品、也放了很多孩子们在课堂里表现的作品。其中有两个印象深刻的小故事。


  

  先让孩子学会管理好工具
这家幼儿园,从孩子3岁开始就引进了水彩画。她当时听完并不觉得意外,女儿大概2岁半时,她和女儿在家也玩过水彩颜料。但当老师告诉她,第一学期大部分时间,孩子们都没在画画,而是在学习如何拿画画的工具时,她就震惊了。
   回想当时自己在家和女儿玩水彩画时,她基本上都是“服务上门”的,女儿只需要乖乖套上围兜坐在桌边,其他的颜料啊、画笔啊、水啊都是自己摆放好的。本来嘛,画画,不就是让她画就好了,之前之后都不需要她参与啊,这么小的孩子,越参与越添乱啊。
   这个幼儿园,画画这门课的第一个学期,大部分时间就是让孩子学会排队、等待、按照指令一样一样拿工具、包括作画完毕后,如何把脏的工具归位。
老师说,画画不该只是最终的目的,整个过程,其实也是宝贵的学习经验。看似在“浪费”的过程中,孩子学会了自控(等待)、锻炼了短期记忆力(要记住这一步一步的指令)、还学会了对工具的珍惜和爱护,更加锻炼了独立能力。
   连打水也是需要这些3岁孩子自己做的,但是,他们端着盘子再去打水,容易打翻,所以特地要求孩子们先把盘子放回桌上,然后只拿着水杯去接水,再回到桌上开始作画。
   老师说,就这一点,大部分孩子一开始都无法做到,常常出现拿着铁盘来到水池,或者直接全部带到水池。还有一些孩子拿着水杯去水池的路上被其他事分心了,然后就忘记自己要干什么了。
   这样,没有怎么画画的一学期下来,这个班级的孩子能力却都提高了不少了,做事更加有条理了,变得更加专注了,学会了等待的概念,也真的爱惜这些工具了,非常有主人翁精神。


  

 放任孩子毁了杰作

老师在课堂上播放了一个孩子当时在课堂里作画的整个过程的视频。
   视频中,6岁的孩子爱边画边自言自语,她在特别认真地和老师说,她接下来要画一个长颈鹿,这是她在动物园看到的。
   她的确也这么画了,大色块的运用、画面的排布都特别特别好,而且她边画边自言自语,说,“这个长颈鹿爱吃树叶,而且它很高,总能吃到树枝上最高最嫩的树叶”。边说着,她就在一旁画了一棵树。
   整幅画特别特别美,而就在这时,她又自言自语道,“天黑了,太阳落山了,长颈鹿要睡觉了。”刚说完,她就用毛笔蘸了黑色颜料,大笔一挥,把刚才的那幅画全部涂掉了。
   当时老师竟然没有阻止而“毁了”这么一幅漂亮的画作。
   老师说,画画只是孩子思想表达的途径,我们不该为了看上去的“美好”,而去破坏孩子表达的完整性。老师说,当时他在那个孩子的画作背面,写下了这个特别美好的故事,希望他的家长和更多的老师们可以真正地去聆听孩子们在作画时的想法。
   No judgement,可以真正做到不做预判地去看待孩子的行为,这是我们父母一辈子的修行。

孩子小的时候,一哭,我们就下意识地说,“又不乖了”;孩子开始读书了,只要成绩不好,我们马上说的就是,“没有努力”。

可是,我们可曾真正放下预判,去用心倾听和观察,我们的孩子到底怎么了吗?

当我们真的愿意这么做的时候,也许我们就会发现,看上去“一塌糊涂”的画作背后,竟然有一个这么美的故事和图画;看上去调皮捣蛋的行为背后也许藏着的是一个想要表达爱的心意;看上去成绩糟糕的结果,也许透露着的,是孩子已经努力,却没有掌握学习方法的求助。


  

如果家长本身,对于培养孩子的绘画才艺能起到什么作用?不干预多鼓励是家长的唯一方法。顺势而为,给孩子留白时间,支持孩子发现自己天赋的过程。
   何为天赋?能让孩子充满激情和强大兴趣的某种技艺,就是她的天赋所在。有的孩子迷恋画画,有的孩子迷恋飞机模型,有的孩子喜欢穿着红舞鞋跳舞……家长的职责,就是鼓励孩子发挥出她的最大天赋。只有顺势而为,孩子才容易在某方面鹤立鸡群。
   这是需要时间和空间的。国内应试教育压力巨大,很多家长不得不压制孩子的天赋,这实在是太可惜,但这种压制真的值得吗?


  

也许我们要接受哲学家柏拉图的教育观,他曾对家长辅助孩子做人生规划提出建议,“孩子在幼年时应该侧重体育与美育,原则是‘单纯’,由此培养‘节制’。这个时期,要使孩子明白‘正确的信念’,稍后再探讨知识。到了青年,随着个人能力,往上学习算术、几何、立体学、天文学……”
   中国家长怕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一开始就给孩子的脑子里装装装,成绩才艺都追求速成,却不愿留点时间,让孩子自在地接受多种体育与美育的启蒙,从而发现自己的天赋,其实才是“不务正业”、本末倒置。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真正的好幼儿园,都会教孩子4样东西,而不是去教算术拼拼音
幼儿园怎么发作业通知
幼儿园宝宝要写作业吗?
“我清华毕业,被5岁儿子的作业虐哭了”
痛心,原来天才是被我们亲手摧毁的!(不要把牛顿培养成牛倌)
教育心得-文档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