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从莲花纹到棕榈纹,再到唐草纹,浅谈外来纹样忍冬纹在中国的衍变

忍冬纹作为一种传统的装饰纹样,是随着佛教艺术在我国的兴起而出现的一种外来纹样。常以叶状植物纹样的形式,组成波曲状骨架的茎蔓,多为三个叶瓣和一个叶瓣相列于两边,叶子的形态有单叶、双叶等。双叶又又两叶相向、相背、相交和倒顺等多种,最早出现在西汉洛阳卜千秋幕壁画中,在东汉武威幕出土的屏风上也有忍冬纹的装饰纹样。及至南北朝时代,这种纹样不仅成了佛教石窟艺术中主要的装饰纹样之一,而且还被广泛地应用在与生活紧密相关的陶器、瓷器、织物等各类器物之上。

忍冬纹虽然是一种外来的纹样,但却对我国的文化及纹饰的发展起了非同一般的重要影响。那么今天呢我们就来谈谈,这个对我国文化艺术有着很大影响的忍冬纹,它的历史发展由来以及对中国植物纹饰装饰的影响。

一、关于忍冬纹的溯源

关于忍冬纹的源流,最早可追溯到古埃及的莲花装饰变化形式。莲花纹作为太阳的象征在古代埃及非常流行。由于古希腊在文化上与埃及有着承接关系,因此在埃及有着重大影响的莲花纹在古希腊发展成为了在装饰艺术中占有非常重要地位的掌状式的棕榈叶纹,也就是说掌状式的棕榈叶纹是莲花纹的一种变化形式。

棕榈纹可以分为两种形式,一是喷射状棕榈叶纹,另一个是分裂状棕榈叶纹。这两个纹样都为后来忍冬纹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也可以说忍冬纹就是由棕榈叶纹演化而来的,因为当我们将半片掌状叶饰于涡卷纹的夹角处时,当涡卷的弧形与其形象走势适合后,这时所谓的“忍冬纹”就会出现。这两种纹饰在希腊的建筑中被广泛的应用,可以说,忍冬纹是由古希腊人创造的,如在希腊化时期流行的柯林斯柱头的主题装饰中被广泛应用。

柯林斯柱头

后来,古希腊被罗马帝国取代,但是罗马不仅没有破坏古希腊的文明,而且还形成了崇尚希腊文明的风气。由于罗马人对希腊文明的重视、喜爱和向往,因此,作为一种文化遗留的忍冬纹被罗马人继承的同时还得到了发展。

由于忍冬纹具有非常流畅的形式美,以及与波形弧线相适应的特点,使得忍冬纹这一样式被古希腊乃至欧洲整个中世纪广泛地使用。它之所以受到西方人的钟爱,其中一个最重要原因是它具有合乎形式美的曲线和富有节奏感的排列。再加上它具有很大的因形而异的形式美上的弹性,在具体的应用过程中可以适时进行调整,因此这种纹样成为西方古典传统中的主要样式之一而盛行于欧洲,它与棕榈叶纹和莨苕叶纹一起贯穿于整个中世纪的装饰艺术之中,被广泛的应用在各种建筑或是其它具有弧线的场合的装饰中。

我们知道,罗马帝国时期,罗马征服了很多国家,在对这些国家造成灾难的同时,罗马也将自己的文化带入了这些被征服的角落。而忍冬纹的东传就是在希腊化时期的后期至罗马帝国时期,伴随着帝国的扩张而传播到恒河和印度河流域,对印度早期的佛教装饰影响很大,甚至可以说印度的佛教艺术一开始便有具有了希腊艺术的因素。如在犍陀罗艺术中带有明显希腊风格的佛教雕像和装饰就是证明,忍冬纹也随之成为印度佛教装饰中的一种常用形式。当佛教传入中国时,忍冬纹又随同佛教被传入了中国,并在大量吸收外来文化的南北朝时期广为流行。

北魏忍冬纹陶砖

二、忍冬纹在中国的衍变

忍冬纹作为外来纹样并非是单一随着佛教传入我国的,丝绸之路的开通也与忍冬纹在我国的出现有着必然的联系。但是忍冬纹在中国的流行以及被大量的应用则是得益于佛教,也就是说,忍冬纹在我国的发展几乎是与佛教在中国的流行与发展是同步进行的。

我们知道,在中国历史上,南北朝是一个屡经更替的时代,由于阶级、民族矛盾空前尖锐,佛教成为了广大民众的精神寄托。忍冬纹这种和佛教一起传入我国的纹样,自然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忍冬纹在汉地的流行,数南北朝时期最盛。如在云冈石窟、龙门石窟、敦煌莫高窟、响堂山石窟等佛教石窟中,忍冬纹是最主要的装饰纹样之一。

响堂山石窟忍冬纹

但若是单单从装饰来看,北朝时期的佛教装饰纹样有很大一部分是直接运用了外来样式的原型,很少进行变化。如最典型的就是云冈第9窟前室西壁第二层北侧佛龛须弥座上的边饰忍冬纹边饰,与犍陀罗石刻中的波状忍冬纹几乎相同。

但是,任何一种外来的文化艺术样式,不可能不受到本土文化的影响,忍冬纹也不例外,在它被传入我国的那一刻起,就已经受到了中国文化的影响,以至最后被中国的文化所改造。如在我国早期修建的佛教建筑云冈石窟中,就出现了仿科林斯式的柱头卷叶忍冬形,可以说,这是萌生的一种新的民族艺术形式。

云冈石窟忍冬纹

众所周知,佛教是在汉代时传入我国的,而忍冬纹到了南北朝时期才被大量应用。由于云气纹是汉代时最常用的纹样,是用一种婉转自如的外在形态,来给人的心理上造成一种游离的、没有实在定所的感受,用以体现道教那种虚无缥缈的世界观。而忍冬纹这种外来的纹样又与汉代流行的云气纹很形似,这就注定了云气纹和忍冬纹之间定会发生关系。

随着佛教的传入以及在中国愈来愈大的影响,云气纹自然会与佛教里常用的忍冬纹相互影响、相互融合。但是它们之间的相互影响不单单只表现在这两种纹样相互结合使用的情形,而是忍冬纹本身也发生了变化,忍冬纹在原来的基础上已具有了云气纹的流动感,更加符合中国人的审美情趣。

因此我们可以看到,中国的民族习惯对外来文化所造成的影响:忍冬纹在进入我国之前,不管是忍冬纹最早的原形——古埃及的莲花纹样,还是之后已经与忍冬纹很相近的古希腊、古罗马所应用的棕榈纹或莨苕纹,大都以一种井然有序的形式出现,可以说,它们都具有一种合乎比例的构成关系,体现出更多的理性特点。而进入中国之后,忍冬纹在演变的过程中,逐渐具有了中国艺术重表意趣的特征,即表现出一种流动的、无法以规律化的描绘来进行的民族艺术特点。

随着时间的推移、时代的发展,这种民族文化的影响越来越明显,越来越具有本土文化的气息。后来,忍冬纹和云气纹则相互结合而演变成为了一种独居中国特色的、闻名于世的唐代卷草纹:叶形卷曲,叶片翻转变化无穷、连绵不断。与忍冬纹相比,卷草纹的叶片变化更加多样,叶子似花瓣,花瓣似叶子,相互交织,迂回曲折,总体感觉如激流浪花,气韵生动。

唐代卷草纹

由于隋唐时期是我国历史上一个比较繁荣的时代,政治上强大统一,经济上繁荣富足,人民生活安定,所以这个时期的卷草纹带着一种浪漫而自信的特质,常常透出一种雍容华贵的气质来。

发展到之后卷草纹更为繁丽,并常与其他的纹样相结合使用,如石榴、灵鸟、茶花等。这种形态表现出更多的意象特点。可以说,卷草纹不仅符合了以植物花草来粉饰宗教的要求,也合乎了中国人长期以来形成的审美习惯。

由忍冬、荷花、兰花、牡丹构成的卷草纹

三、忍冬纹对中国植物纹饰装饰的影响

在我国,魏晋南北朝是植物纹样大量出现的时期,此后,植物纹样以很快的发展速度,逐步成为了人们社会生活中主要运用的装饰题材,取代了自周代、汉代以来盛行的动物纹。而在这些植物纹样中,最具代表性的、流行最广泛的就是忍冬纹,可以说,它的出现和成熟,在中国装饰艺术史上具有划时代的重要意义,标志着以动物纹饰为主的装饰时代已近尾声,并由此揭开了以植物纹为中心的装饰时代的序幕。

忍冬纹在中国的传播,对中国古代装饰图案的发展起到了不可低估的作用,其意义不只是多了一个装饰题材,而是忍冬纹装饰中优美的波曲线结构的大量运用,仿佛为中国装饰艺术注入了催化剂。在中国佛教艺术兴起之前,这种明确的波线结构装饰极其少见,少数类似的装饰也只是在传统云纹的基础上变化而来,如汉代画像石中就有不少这样的例子。然而自忍冬纹装饰引进之后,优美生动的装饰图案便日益丰富了起来,可以说忍冬纹激发了合乎中国审美理想的新的装饰样式的形成,而成熟于唐代的卷草纹就是在这种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独居中国民族特色的装饰纹样。

青海省博物馆藏 唐代镶松石 卷草纹 金三通

结语

忍冬纹从它的原始形态在古埃及出现,到之后的希腊时期、罗马时期,之后对印度佛教的影响,一直发展到我国的南北朝时期。可以说,忍冬纹的产生及传播,经历了很大的变化,且在每一次的发展都会与当时的文化背景相互影响、相互结合。

总之,忍冬纹自东汉末期传入我国后,中国古代的匠师没有流于简单的照搬与模仿,而是从我国人民生活和民族文化的传统源泉中汲取了无限丰富的营养,由刚开始的直接引进,到经过一定的改造,从而使忍冬纹这种外来纹样,自成长的早期就吐放出奇香异彩,并逐渐演变为具有独特的中国作风和中国气派的唐草纹,也一样体现了这种文化的融合。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传统纹饰之——卷草纹(唐草纹)
敦煌艺术中的“忍冬纹” 忍冬纹
【中国佛教艺术史】南北朝:莲瓣纹与忍冬纹
(8)青瓷莲花忍冬纹盘
忍冬纹样造型的源流探析
中国传统吉祥图案-花果草木1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